千龙网摄影作品《北京故事·温情16区》参展《丝路中国—中乌建交二十五周年摄影展》

2017-06-14 11:0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6月13日讯 6月9日《丝绸之路——中乌建交二十五周年摄影展》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展,千龙网原创专题摄影作品《北京故事·温情十六区》作为中国机构北京板块内容参展。

《丝绸之路——中乌建交二十五周年摄影展》由乌克兰文化部、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乌克兰国家摄影家协会、乌克兰国家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基辅要塞”和乌克兰国家文化艺术干部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乌克兰国家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人民画报社、腾讯图片、北京国际摄影周、千龙网、中国网和辽宁省摄影艺术家协会联合策展。共展出500余幅中乌两国摄影家的优秀作品。其中中方展览内容涵盖广泛,通过中国摄影家的镜头立体的展现中国多地的人文、风俗,为乌克兰民众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的视觉盛宴。

《北京故事·温情十六区》是一组关于北京市十六区的人物故事类摄影作品,由千龙网北京图像发展中心摄影师拍摄,展示了16位北京各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榜样人物,由千龙网北京图像发展中心和首都文明办宣传教育信息中心“身边好人”项目组联合策展。影展人物当中,有守卫京城的都市“猎人”,有具备“工匠精神”的物业班长,还有两入龙潭救起花季少女的“勇士”,他们都是千龙网摄影记者在近年来记录下的感人事迹,在平凡的生活中温暖了我们,也温暖了北京。

此前,《北京故事·温情16区》曾在2016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国摄影艺术节和北京16区的3000块电子互动大屏上落地展出和传播。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推荐,千龙网策展的《北京故事·温情16区》

在乌克兰《丝绸之路——中乌建交二十五周年摄影展》上,观众观看千龙网策展的《北京故事·温情16区》(6月9日摄)。千龙网发

微信图片_20170613162704-600

乌克兰国家摄影家协会爱德华·斯特朗纳徳卡主席观看千龙网策展的《北京故事·温情16区》(6月9日摄)。千龙网发

IMG_9508

2016年10月15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16在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参展摄影周主题影展《北京故事·温情16区》在世纪坛同期开幕。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千龙网原创《北京故事·温情16区》主题影展在2016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接待观众总量超过3万人,近千位影友、文化界人士在影展前拍照留念(资料图2016年10月15日摄)。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20161105-6J4A1535

2016年11月6日,千龙网原创摄影作品《北京故事·温情十六区》参展第十一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好山好水 好人好事》主题影展。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2

2016年11月11日,《北京故事·温情16区》主题影展在北京市16区的3000块“文明北京智慧宣传平台”的互动屏幕上展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张曈摄

作品展示:

东城区《情怀四溢的老北京副食店》

一家历经百年沧桑巨变的“聚来永”。一家开了一个“甲子”时光的副食店。酱菜缸、广告画,装满酱油的旧可乐瓶,飘散在空中的酱菜香穿街过巷。在京城有一家这样的副食店,在新时代讲述着旧情怀……

57岁的李瑞生与爱人住在离赵府街不远的鼓楼东。夫妻二人一起经营着这家赵府街副食店。每天副食店开门前,老两口都会早早地来到店里,打扫一新补齐货架上的物品再开门营业。甭管熟客、生客,买不买东西,只要进店,老李都会主动跟人家聊上两句……[全文]

东城-900


西城区《物业班老高是个超级“大工匠”》

“我们都被高师傅惯坏了!”“高师傅,你怎么什么都会修呀?”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的大楼里,时常会听到物业班里传出这样的对话。他们说的就是现年59岁的物业班班长——高彦昌,一名真正的基层“大工匠”。高师傅是千百万电力工作者中的一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震惊业内的发明,但是他有一个好奇的心,面对生活小难题,他能想出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全文]

西城-900

 

朝阳区《守卫京城的都市“猎人”》

警察是黑白世界之间的一堵墙。而便衣警察就是这堵墙上的无名基石。他们只穿过两次警服。第一次,把它穿在了身上。第二次,把它穿进了心里……

一件灰色半袖、一条短裤、一个双肩背包,郑义的打扮很不起眼,就像一名路人甲,远远地注视着路口,观察着过往的人群。十五年的反扒经历,让他在蹲守“猎物”时,表情、动作始终从容、淡定。时不时还会像行人一样玩玩手机,在看似无意间,他以不明显的动作左右观望,搜寻着可疑分子……[全文]

朝阳-900

 

海淀区《宝贝回家 天下无拐》

一个丢了孩子的家长讲:“去外地找孩子买火车票,售票员问我买去哪的火车票,我说不知道,随便哪趟车吧,最远的,到哪站也不知道,那就最后一站……”那种无助让身高马大的东北汉子张志伟律师深受触动。张志伟说:“原来在基层法院工作,做律师后还是对老百姓比较关注,情节上绕不开,这个事碰上了,就要以自己能力给一些支持!”当其他律师忙着打官司取得经济效益的时候,张志伟却在“公益”“打拐”“安慰”“帮人找孩子”。[全文]

海淀-900

 

丰台区《枣农李德水心中的“大枣乐园”》

李家峪村位于丰台区西南的长辛店镇。65岁的李德水是村里的种枣大户,他在山坡上的10多亩枣园里种了1000多棵枣树。

“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老李家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波接一波游客让老李的小平房挤满了人。很多人都希望老李在枣园里收拾出一片可供大家休息的地方。老李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决定将房前的枣树移走,平整出一块供大家休息的地方。他还设想将枣园变成一个集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的休闲乐园。[全文]

丰台-900


石景山区《兵妈妈、韩妈妈,她是大家的好妈妈》

我爱你,所以我是你的后盾;我爱你,所以我爱你的全部;我爱你,所以你是我的责任;我爱你,所以我将全部的爱奉献给你——部队,我永远的家。
韩瑞芬,一个被官兵和失学儿童称为妈妈的军人。当兵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这是韩瑞芬在部队做讲座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在军营播撒爱的种子,她是慈善路上心怀“大爱”的妈妈,是部队官兵的好妈妈。[全文]

石景山-900


门头沟区《门头沟区“南丁格尔”的爱都给了谁》

短头发,大眼睛,整齐的护士服,洁白的护士布鞋。干净、明亮、有活力是张岩梅给人的第一感觉。张岩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绮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9年。她从来不后悔从大医院调到社区卫生站工作,工资虽然减少了,但是收获了更多的快乐。社区卫生站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的医生,当“家人”生病时,第一时间打电话到卫生站,问你应该吃什么药,怎样调理身体,病好后,给你回个电话,说一句谢谢,这是张岩梅最开心的时候。[全文]

门头沟-900


房山区《7年过去了 我还在这儿》

于永旺从没想过离开这里。“在别人看,这里是山区,生活孤单寂寞。7年过去了,离职22名老师,但是我还在,我从来没有觉得这里苦。”

2009年8月,于永旺到房山区霞云岭乡中心小学任校长,上任之前,有人提醒说深山的学校资源相对落后,而且学校里的人都是拐着弯的亲戚,这活不好干。[全文]

房山-900


通州区《无言的追梦者》

“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我无法用动人的声音讲给大家听。”这句话不是来自唇齿发声,而是用手语表达的。他叫谢忠杰,是一个无法言语的男孩,在这无声的世界里已生活了21年。虽然一切美妙的声音都与他无缘,但他有着美丽的梦想,成为T台上的男模。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启人生的新活法。[全文]

通州-900

 

顺义区《水中勇士两入龙潭救起花季少女》

英俊的外表难掩侠骨柔情,挺拔的身躯担起人间大爱。陈磊,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理委员综合办公室的一名党员干部,走路的姿态和办事的作风,处处透着一股军人的气息。

2015年的一个夏天,陈磊在北京市密云黑龙潭风景区救起一名落水少女。事后,陈磊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作为男人,他不想让家人担心。他知道,如果自己出了危险,这可能会让他的家庭不再完整。陈磊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到女儿,希望她长大会也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全文]

顺义-900

 

大兴区《张转玲:社区里永不退休“快乐大夫”》

“人活着,最大快乐就是帮助别人,能在有生之年,为居民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退休医生张转玲的心愿。退休之后,她成为社区居民的“24小时家庭医生”,六年来,她不论寒暑,不分昼夜24小时义务出诊。张转玲平时经常为居民义务看病外,她还在社区办起了书画社,邀请专业老师免费为社区60多位居民教授工笔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老年人最怕闲下来了,每天练习画画、艺术创作,能转移人的注意力,心情舒畅,对身心健康也有帮助。”她说。社区里的居民都说,张转玲不光会看病,还懂“心理疗法”。[全文]

大兴-900

 

昌平区《西山猪倌胡红伟的“互联网+”》

有两千多口人的漆园村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一场雨后,天气放晴,村后山坡上,胡红伟的黑猪正在树林里撒欢。在这个吃过猪肉也不一定见过猪跑的年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许多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在郊区山上开辟片林地,自己动手吃上健康美味的黑猪肉,大抵只是人们工作憋闷之余的念想,然而胡红伟真的做到了,并且自得其乐。[全文]

昌平-900

 

平谷区《“桃王”胡殿文的诚信经》

他种的文化桃2009年摆上了国庆60周年的国宴;他与30个大桃收购商结成朋友,种的大桃不出地头就被商贩“抢”购一空;22个农户与他结成经营联合体后卖桃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他是胡殿文,今年55岁,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的“桃王”。[全文]

 

怀柔区《韩桂英:一己之力撑起13口之家》

8年前,24岁的韩桂英嫁给了李俊义。与其说是嫁给李俊义,不如说嫁给了这个家的13口人。照顾公婆自然不用说,韩桂英还承担起照顾两个小叔子的责任。两个小叔子一个是聋哑人,一个得了“软骨病”,都没有劳动能力。韩桂英说:“伺候家人,累也愿意,一扛就过来了。”[全文]

怀柔-900

  

密云区《太极“的哥”》

太极光阴忘甲子,九霄云气接蓬莱。王洪福,是一位在北京从业15年的“的哥”,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一代传人,是他的第二身份。近几年,他带着20多名“的哥”“的姐”一起,不声不响的,在北京的公园里练“功夫”……[全文]

密云-900

 

延庆区《守护湿地的“鸟人”方春》

挎上望远镜,穿上长筒雨鞋,背上照相机,方春开始了一天的巡视……

方春是北京市延庆区野鸭湖湿地公园科研监测科一名资深鸟类观测员,拥有过硬的鸟类专业知识,对鸟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大雪过后,空气格外清新的野鸭湖湿地成了鸟类的天堂。每天,方春和同事都要在野鸭湖里巡视,一天下来要走上20多公里。[全文]

延庆-900

影展摄影执行:宋鹏飞

策展人:张启新、李贺

责任编辑:张启新(QE0002)  作者:千龙图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