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报与纸消失更可怕的,是新闻的陨落?

李康乐

2017年06月28日06:35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原标题:比报与纸消失更可怕的,是新闻的陨落?

煮酒话媒

  最近有两条关于媒体的信息走红,一是报“死”还是纸“死”的争论,二是流行的“刚刚体”。这些都显现出当下传统媒体的矛盾心理。想保持传统媒体时代庙堂之高的傲娇,又有渴望大众关注而不得放低身段的江湖诉求,传统媒体人的焦虑由此可见一斑。其实,更令人担忧的是,不管报与纸如何变化,我们心目中的新闻还存在吗?

1

  正在死去的究竟是什么?

  每隔一段时间,有关传统媒体退隐江湖的传言就会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似乎报纸“死期”已定,走向衰落而一路挽歌。有关报纸“死期”的最经典论调莫过于“2044之说”。这个说法,源自2005年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信心分布图的分析,他预测: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的分析,他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零。于是便有了2044年报纸将消失的论调。

2

  国内最早引发对报业未来担心的是2005年《京华时报》吴海民提出的著名的“报业拐点论”。随后,每有报纸关张,唱衰报纸的论调都会被再次翻炒。

  有一种观点认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夏炎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认为,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另一种观点认为,死的是报,活的是纸。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国权认为,死的是报,这里的报是指报社,或者说是作为个体的单位,纸指的是报纸这种媒介形态。他认为,死的只可能是那些不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市场触觉迟钝,转型不成功的报社。而报纸,则由于拥有一些特质,如:随性、最让人轻松;权威,让人觉得可靠;筛选,让人节约时间,等等,在未来的传媒市场中仍然有着很大需求。

  当然,也有很多人力挺报纸的生命力。虽然国内报业哀鸿遍野,但是依然有一些报纸逆势上扬,积极相时而动,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抓住行业发展的脉动,披荆斩棘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变革的新闻业,不死的新闻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有关报和纸谁死谁活的两种观点之间其实并不存在根本分歧。死的都是那些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旧有形式,抱残守缺必然被时代所淘汰,但是报纸所承载的主要核心价值——新闻、观点,报纸所拥有的重要品质——权威性、公信力,并不会消失。它们会以另外的载体、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就像水变成蒸汽、冰变成水。不同的形态,其实是同样的物质。

  从电波取代烽火狼烟,电视冲击无线电波,到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哀鸿遍野,传媒技术的高歌猛进总伴随着退出历史舞台的不舍与哀愁。其实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信息化的进程,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进步不言而喻。之所以对传统媒体不舍,对于何时死、如何死如此在意,反映的恐怕是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冲击下的职业迷茫与身份焦虑。然而,世界并不会因此而停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舞台之争,终究不过是一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权力游戏。

3

  报可能会死亡,纸也可能会消失。但是,新闻和真相永远不会消失。无论媒介图景如何改变,对高品质新闻的需求都会一直存在。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杰·罗森曾说:“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有‘新闻’,但没有‘新闻业’,也没有‘新闻记者’这种职业。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新闻’本身比‘新闻业’可是更加古老,更加基本。人们一直都在交换新闻,但并非从一开始就需要被称作‘新闻人’的专门人士来搜集和告知新闻。只有当我们发现这种社会分工变得十分必要时,什么是新闻业的讨论才开始。”

  别让新闻陨落

  一直以来,人们哀叹传统媒体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担心的是随着传统媒体一起消失的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可信性,是随着传统媒体一起消失的“精益求精的老编辑们”。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的“刚刚体”,在肯定其放下身段卖萌吸睛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同时,是否也应正视一个问题:重要的新闻无人问津,一个卖萌段子却刷了屏,这样的狂欢其实比失去“报”、失去“纸”都更值得担忧。我们正在失去的是“新闻”。

4

  诚如很多人戏谑地说:今天你读新闻了么,你读的不过是某些大号推送的那三条!真正严肃的新闻正在流失,真正深度的思考正在稀缺,这才是“消失的新闻业”最需要警惕的。

  因此,在媒体格局发生变化的背影里,在新闻边界日益模糊的场景下,传统媒体人应该试着去放下对于身份缺失的焦虑,放下束手待毙的消极等待,积极运用新的手段去发挥传统媒体不会随技术和时间而失去的优势,积极追随历史发展的脚步,让值得珍视和传承的格调和品质,在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正如彼得·海尔所说,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李康乐)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习近平“4·19”讲话一周年 发生这些改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4·19讲话,看看我国网信事业的新进展、新变化,感受国家的进步、百姓的收获。
【详细】习近平“4·19”讲话一周年 发生这些改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4·19讲话,看看我国网信事业的新进展、新变化,感受国家的进步、百姓的收获。 【详细】

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