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为 "产品经理" 的存档

zz 优秀产品经理指南

[核心提示] 你觉得自己是个好的产品经理吗?或者,你还想做产品经理吗?你得具备以下的6大要素么?

很多人都在向往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甚至是设计师、程序员、BD,都有做产品经理的想法。我这么多年一直是做技术,虽然头衔都是技术相关的,但基本都是从产品角度去思考技术实施。正好最近我们在考虑计划设计一个社交类产品,从我的角度,把我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认识谈一谈。

对于很多小公司来说,“产品经理”不过是个摆设

我对“出色的产品”这么理解:

1、对产品本身,有很好的市场定位、用户,以及前景;

2、对产品的用户使用,有很高的用户认可度;

3、对产品的市场投放,有高明的手段;

我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是产品经理,几个月以前,他们公司开发了一款产品,在青岛试点推广,当时和我谈论这个产品的定义以及市场、用户以及推广,感觉他态度是很乐观的,给我的直接信号就是这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产品”。而在随后的一个月,他给我打电话,态度很悲观,说这个产品市场反应效果不好,又两个月之后,他去了北京,再给我打电话谈论到这个这个产品,说已经进入融资状态,感觉他又非常乐观,本来我以为他的产品进行了什么大改进,结果聊完才知道,产品没任何改进,只是他们的股东当中有融资的渠道。

通过他对这个产品的态度转变,可以肯定,他并没有权利对这个产品进行把控。

首先,产品在青岛市场反馈不好,那么作为产品经理有完全的责任,这是一点不能推卸的。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做出前瞻性的市场判断,市场失利,很可能产品的定位出现问题,或者是没有把握准确的推出时机。出了问题之后应该第一时间纠正产品定位而不是去融资。实际上我了解到,他们的产品定位完全是老板决定的,市场推出时机和策略也是老板决定的。

国内一些小企业,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责任不清晰,某个环节失败后不深刻认识、吸取教训,而是推卸责任给其他部门和其他人,慢慢就不了了之了。

其次,能有融资的渠道,只能说公司有了潜在的资金来源,这和产品本身没任何关系,产品定位没变、产品本身设计没变,产品一直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怎么可能有了融资渠道就意味着产品有了希望,这简直就像一群人在起哄一样。

我们聊天中,他也透露了,产品完全由他老板一个人说的算。也就是说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不过是个摆设。

产品经理的角色

产品经理的角色很复杂,一方面每个公司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定义是不同的,再有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位需要跨多个领域,一般来说,产品都涉及:

产品的出现 —— 业务部分;

用户直接接触的 —— 用户体验部分;

产品的开发实施 —— 技术部分;

产品经理不一定是这三个领域的专家,但至少要熟知这三个领域,不然很难驾驭一个出色的产品。打造一款出色的产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产品经理有很好市场判断以及控制力和追求完美的品质。

“产品经理”是“总经理”的摇篮

我的意思是说,产品经理需要很综合的素质,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公司部门,实际上产品经理是”操心的命“:

  1. 懂行业、懂这个行业的用户(甚至需要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任何产品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深深依托在他所在行业的发展背景中,你对这个领域认知程度,以及前瞻性,都决定了你的产品的命运。
  2. 有控制力,控制团队协作,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
  3. 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前提下做产品和市场的权衡(在日企工作的朋友,都听过一个词叫“担当”)。不能推卸责任给其他部门,不要依赖其他环节的成功(这是我见过最多的现象,一旦市场投放失败,公司内部各部门无限循环推卸责任,产品经理把责任推卸给技术和设计,是最常见的)

具体来说,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第一、产品经理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不仅仅是一个Idea

我觉得只要是头脑正常的人,都会有各种想法和观点,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聪明和头脑灵活,退一步讲,就算这个人的想法被其他人接受,也未必说明这个想法具有市场价值,未必能从想法衍生出好的产品,因为每个人的见识、阅历有限,把想法投放给小部分人得到认可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乔布斯的伟大,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预见性,能准确的判断出 PC 未来 10 年的发展,能准确预见互联网的未来,这是产品能成功的关键。

比如对移动互联网的预测,2014 年必定是移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一年,移动支付领域、O2O 领域、移动办公领域都会有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到让人乍舌,一年多前,一些非 IT 人士,不会弄 Android 手机还是很正常现象,现在街上的出租车司机如果不会用打车软件、不会用移动支付,已经被同行嘲笑了。如果产品经理不能预测出未来市场变化,就会错失良机,要么被同行弄死,要么被用户抛弃。

第二、产品经理要懂用户,甚至要置身于客服的位置

我这里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也讲了很多次。

我曾经带领团队开发一个商城平台,他们的用户是大街上维修手机的店铺,后期我们计划为商家提供更多服务,我就设想能否为每个维修店设计一个专门页面,通过 SEO 优化,为他们通过网上带来修手机客户。结果我们事先在他们的论坛上做了一个调查,其中有一个客户的反馈触动了我,他说”会使用互联网搜索的人,不会来修手机“,我就立即意识到我对这些维修店了解不够,实际上他们面对的客户群体往往是民工居多。

我曾经见过做车载导航统计的公司,他们在做产品的时候,要和司机师傅一同作息,就是为了跟进产品,甚至要夜间出去。

在这方面,我觉得产品经理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相反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产品经理,不屑底层工作、总有高高在上优越感,每天都办公室梦想设计出伟大产品,觉得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控制欲是他想成为产品经理的唯一理由,这样的产品经理是没有机会做出好的产品的。

第三、没错,按钮的定义不是设计师决定的,这是产品经理的职责

国内那些专门打造用户体验的团队,一般都称为 UED,最早见于阿里巴巴,在国外公司一般都成为 UX,设计团队与产品的用户体验接触最密切,UI 和 UE 这些范畴以及他们工作中的一些专业方法,产品经理都要懂,不然是没有办法把用户需要转换成设计交互语言的。

如果你不给设计师设定一个场景,那么设计师有一百个理由做出一百个按钮的设计,从设计角度说,这些设计都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就是这个设计场景的人,就电影《Inception》中,梦境设计者(Architect)会给造梦者设定梦境,造梦者依据设计造梦,否则,造梦者真的可以随意做美梦了。

如果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一个按钮、背景颜色,实际上都是取决于产品使用者的特定的背景的,他的地域背景、互联网文化背景等等,而这些不是设计师职责范围的。

我们在两年前做了一个东南亚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当时的设计师是我的朋友,因为这是个 Startup,所以人手有限,我的朋友在做设计的同时,也是做了一部分产品经理的角色的,比如东南亚地区更喜欢色彩靓丽的风格,那么整套产品都会体现这一特点。

所以,如果用户觉得产品外观丑的要命,不要再把责任推卸给设计师。

第四、产品经理把业务实体抽象成模型转换到产品方案上是最困难的

我觉得这一个环节是最难把控的。一般来说,每个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更多都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公司的习惯来制定的,很难整理出来通用的方法。

比如你要设计一款 iPad 售楼展示系统给售楼处来使用,你可能要兼顾双重使用者,售楼员以及购房者,购房者更关注位置、实际样板间图片展示、价格、交通、优惠,而售楼员更在意便捷性,直接在 iPad 上记录了购房者信息、购房者对这个楼盘的满意程度,是否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后电话回访。那么综合这些指标,考虑产品的设计要优先体现出来哪部分在显要位置。

第五、产品经理要在团队中打造个人魅力

你既然不是那三个领域的专家,那人家为什么要信服你?这可能就需要你有个人魅力(如果你本身够帅气到也是个优势),要凭借你的实力打造在团队中的影响,就像小说中的张无忌,如果不会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是很难服众的,也别指望身边有 4 个女人追随了。

第六、产品经理需要有很强的控制欲,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强迫症”、“偏执狂”更适合做产品经理

如果你为了保住在公司的地位,不敢和你的上级顶嘴,不敢和其他部门说“NO”,不敢为了一个像素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是很难打造出色的产品的。

这方面,乔布斯像外界说的那样偏执,我到很认同他的做法,就像《The lost interview》中对他的采访中他说的:伟大的人,不会在意自尊,大家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上,这毕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同样,在某些企业里,说话要小心、发邮件要注意措辞,不能得罪人、搞明哲保身这一套,在这样的公司,也只能老老实实混点工资了。

实际上,对于产品的把控,我更愿意由工程师来决定,Facebook 是典型的工程师驱动产品,这样好处是因为,避免了很多交接环节(如果通过产品经理把用户反馈传递给工程师,中间会损失很多信息),再有一个就是,毕竟产品的存在和技术太紧密了。如果要工程师驱动你的产品,就需要工程师具备产品经理的素质。

看完这些,你觉得自己是个好的产品经理吗?或者,你还想做产品经理吗?

zz PM如何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

说服他人,特别是研发、设计、前端这些研发部门的同事,最重要的不是口才、沟通能力和数据,而是专业。专业就是:第一,你要用内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来思考、沟通和执行;第二,你要经常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人要先相信你能说出正确的话,才有可能认真去听你说的内容,进而才有可能认可你的话。通常人们认为只有内行才有可能说出正确的话来,而外行只能瞎指挥。所以pm要时时刻刻表现的很内行,很专业。
有些pm很苦恼:我明明说的是对的,为什么研发人员听不进去?是的,你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是由于你平时的表现让研发人员觉得你很外行,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你在说什么。

只有尽量多、尽量深入的了解上下游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让我们显得专业。在与相关岗位的沟通中,获得对方的信任感,进而采纳我们的意见。
有几个小技巧可以介绍一下,不过在看这些技巧之前,我必须重申一遍:让自己变得专业的根本办法是自己要尽量多的了解各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小技巧只是一种手段,不要幻想着只凭借技巧就能真正的专业起来。

技巧1:尽量说术语。在我们与研发人员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说大白话,而是使用术语。这样会让人家感觉我们很懂技术。例如有一次我和一个客户端工程师说:“我希望弹出的窗口是模态的。”工程师听完后很诧异的说:“你还知道模态?”我说:“当然啦,这对交互设计很重要啊。”于是工程师立刻就把窗口改成模态的了,根本没问我为什么。那么什么叫模态呢?用大白话说就是弹出一个窗口,窗口以外的地方都是黑的,或者不可以操作,只有这个窗口可以操作,类似于win里面经常弹出来的讨厌的错误提示。但是你要是跟工程师这么描述,碰上脾气好的说不准帮你改改,碰上不好的准保反问一句:那多讨厌啊,我就讨厌win弹错误提示。

技巧2:思维要周密,在说话之前要尽量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及其解决方案想清楚。比如你要修改一个按钮的位置,人家自然要问你,空出来的位置怎么办,改过去之后会不会影响现有的功能,用户能不能习惯等等,如果你能胸有成竹的一一化解,别人自然会听从你的建议。

技巧3: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希望自己的决定是正确决定,如果你总是说:“你这样是错的,我是对的”必然引起别人的反感。所以你可以先把遇到的问题摆出来,在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立刻说:这方面你是专家,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能用就用,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我也没什么意见。
人嘛,通常都是比较懒的,既然你能提出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解决方案,而且又让对方觉得是他自己的选择,通常也就不会为难你了。

技巧4:看人下菜碟。不是对每个都用同样的话说服的,人和人都有所不同。以我的经验,对待工程师、设计师、老板是不同的。
对待工程师要有条理,逻辑要清晰,讲究数据。例如:方案1会造成数据服务器负荷过重,并发量在2万/秒以上,并且至少要占用10g的储存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其实只满足了20%的用户,而且这部分用基本上都是不付费的用户。这一大套话说完,研发人员会认真想一想:也是啊,万一服务器宕机了责任就大了,还是用方案2吧。
对待设计师要以情动人,因为设计师一般都是学美术出身的,特别感性。例如:大姐,你就给我改改吧,为了画这个原型我昨天都加了一宿班了,你今天不改,明天指不定又插进来什么活儿呢,我这个项目得什么时候上线啊。再说也不是我想改啊,是销售那边儿一会儿说用户喜欢这个,一会儿说用户喜欢那个,我们也拧不过他们啊。设计师一听,都是同事,谁还没个难处啊,得了,加班儿给人做了吧。
对待老板要学会画蓝图,例如:根据竞品研究的结果看,这个产品非常有前景,XX刚上线1个月,就已经有100万用户,10万同时在线,收入也差不多有400来万。我们在技术上、渠道上、政府关系上都比他们强,我觉得只要能够在2个月内推出,各项数据肯定比他们强。更何况,我们的产品线目前缺乏的就是用户沉淀,而这个产品正好提供了强大的社交功能,弥补了产品线的空缺。老板一听,小伙子想的挺清楚啊,成,给你两个工程师,一个设计师,1万块项目奖金,1个月给我做出来。业绩好的话再给你发年终奖。
当然啦,还有些人江湖气很浓,他只要当你是兄弟,你怎么说他怎么做,没原因,没为什么。对于这种人平时多吃几顿饭,多送点小礼物,到时候自然帮你。

技巧5:人格魅力。做人要有幽默感,要学会缓和气氛。没必要每次需求讨论的时候都板着脸训人。说说笑话,插科打诨,给设计师倒杯水,给工程锤锤肩,送给运营的小姑娘几块儿巧克力,给运维的同事买几瓶水。你平时这么注重积累,在你需要的时候别人自然不会为难你。能做的就做了,不能做的睁一眼闭一眼也就做了。

zz 从通道面试看优秀的产品经理素质

  昨天乐乐发来一份总结有关产品通道面试的心得。拜读之后,很钦佩乐乐在经验沉淀和传递方面的优良习惯和高效。不怪的,无线BU的同学来参加通道面试,极少出现因为知识分享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失败。
  佩服完,还是要“省乎己”,安排时间把自己的一点想法也整理出来。尽管已有乐乐的大作在前,现在来写必成狗尾续貂之势,但也许换一个思考模式,也会是一些有益的补充。

  ——————–有理想的分割线———————

  做产品工作已经十年了,进入腾讯也跨入了第六个年头,不妄自菲薄地说一句,也算是个“老产品人”。不过,能够非常正式地横向接触公司内那么多的产品同仁,还是要从一年多前有机会加入产品通道,为产品通道的同学们服务之时算起。和通道的委员们交流时,我们经常半开玩笑地说:和大家做面试,也许我们自己本身获得的收获会更大。因为难得有那么多各个方向的产品同事,特别是一些冲击高职级的各团队核心骨干,能够有机会准备充分地,毫无保留地把他们各自的工作经历和思考与通道委员会的评委们进行分享和“汇报”。这绝对是某种程度的“总办待遇”。
  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并不是每位来面试的同学都可以得到评委的认可而顺利过关的。在最终评议结果汇总的时候,来自各个BU的委员们都会公正严谨地评价每一位参加考评的同事。有些同事在相关的面试执行评委阐述后,大家全票通过;有些同事的面试情况会让所有人摇头;还有些同事的面试过程会引起评委之间的争论。这种种情况的背后,折射的就是如何“成为一个被腾讯产品经理组织所认可的优秀产品经理”这样一个判断。腾讯产品通道委员会的执委们尽管分属于不同专业的互联网领域,不少的商业规划、职业技能和执行策略的重点方向有所差异,但在判断“符合腾讯产品文化的优秀产品经理”的标准上,却有非常高度的统一。
  尽管Ricky无法精确代表每一位产品通道委员的理念以及风格细节,但在这里可以尝试以产品通道面试的整个过程为时间轴,通过将面试场景的表象进行实质还原,来反映出产品委员会最具有共鸣的判断准则。这样的描述方式,不是为了让大家做“面霸”,而是能够帮助所有产品通道的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关的准则,并促进大家在产品职业方向的发展。

环节一:面试开始
【关键字】气场
  从面试的同学敲门,坐下,开始介绍自己的PPT,到评委开始准备发问,这一段时间里,评委在感受什么?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作为职业精英,他的言行投足,时刻都在折射其个人的职业修养。进入面试环境时,是否观察到面试官需要一点点时间整理和小结前一位面试同学的材料?正式开始阐述自己PPT之前,如果“闻到”评委的疲惫,能否用几句简短而合适的话来暖场,并拉回你即将展开汇报对象的思路,让他们结束掉上一段事情,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从而保证沟通效果?开始宣读和介绍自己PPT内容的时候,是否展示出充沛的自信和热爱,并引导评委思考和发问?
  上面这些场景的背后,其实都有可以被提炼而受到关注的要点:观察力、同理心、适当的幽默、沟通技巧、感召力以及职业热诚。总之,用一个大家最喜欢说的词,就是“气场”。气场,在Ricky看来是优秀的职业产品经理所必备的软实力,其核心是对于“人”的。产品经理的个人再强大,是无法完全成事。他的价值体现,必须依托于整个产品和项目团队的合力。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气场,才能够有机会逐步赢得领导及团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让自己成为黑夜中的火把,带领团队走向光明。气场的表现,开始于面试同学进门的第一步,而且会贯穿于整个面试过程。有的同学比较慢热,往往到最后才逐步进入状态,而对于自身状态的驾驭能力,也是优秀产品经理的特征之一。

环节二:PPT阐述
【关键词】凝练,思考,分享
  在PPT阐述的过程中,面试的产品同学需要按照模板,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出整理和总结,并将其中成功、失败的各种要点进行特别的阐述。在这个阐述的过程中,PPT是否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细节,有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作为要点?工作的细节内容很多,能否有可以凝练的核心内容?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收获,是否有及时进行传播和分享?
  面试的过程中,除了个别准备不够充分的个案之外,绝大多数同学的PPT内容非常多,充斥着各种图表材料。材料准备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关键在于,在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仔细静下心来去思考和凝练。做产品工作核心要点之一,就是要具备Zoom In 和Zoom Out的切换能力:在执行细节的时候,要能够沉下心来实施,eat your own dogfood everyday;同时,也要能够有自省的觉悟,抽身出来,退后一步进行全局性的思考,界定和清晰整个产品战略的方向和布局,对自己的工作模块进行精确定位。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产品经理,能够平衡好“抬头看路”与“低头拉车”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进行职业通道面试的时候,也才能够清晰而准确地凝练出自己工作内容的价值和方向,迸射出深邃的思考火花。工作内容勤勤恳恳地做了一大堆,却不能准确说明自己产品和服务核心价值以及发展方向的同学,也许还可以过P2.2,但一定会在升P3的时候撞到铁板。当自己有了思考和沉淀,仅仅是放在自己身上还是远远不够的。产品经理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将自己的理念输出,去感召尽可能多的人来认同。越是高等级的产品经理,越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团队以及其他的产品同事成长。这也就是为什么通道会严格考核高职级产品经理同事有关分享的原因。

环节三:回答提问
【关键词】有爱,广博,坦诚
  在阐述环节结束后,评委会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问题的方向和范围会很广,大多数是产品与项目执行的细节了解,以及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询问和挑战,此外也可能会包括相关行业的趋势探讨和交流。
  面试面试,如果说毫无压力和挑战那是骗人的。作为产品通道的委员,他们本身就是一群见多识广、眼光毒辣的互联网“老兵油子”。产品经理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酸甜苦辣饭,五味杂陈汤,他们都吞下过很多。因此,他们会在交流中,不断嗅探各种有趣的迹象。腾讯的产品线分布是出了名的漫长。在这漫长的产品线上,各种产品的商业价值、形态以及发展阶段各不相同。那么在参加面试的产品经理看来,作为具体的执行人,自己负责的产品在自己心目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对于漫长的产品链条上的各种环节,是否有用心了解过那些不是自己负责,但却与产品成败密切相关的内容?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其行业状况,以及所处的商业价值链位置是什么?能否勇敢面对逆境、挑战和挫折,并用积极的心态去持续探索?甚至本身的产品不能获得评委认同,自己如何反思和自省,决定坚持抑或调整?这些,都是产品经理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没有迟暮的产品,只有颓废的心态。产品,不会一直就是“那个”样子。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行业里,所有的机会均来自于变化和演进。无论是从Forum到QQ到Qzone到微博再到微信,从单机游戏到LanGame到MMORPG到Casual Game再到Web SNS App, 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演化的本身,会带来丰富的机会和可能。坚持探索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有爱”。(有谁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次产品峰会上,Pack两次抢过Jeff的话头,冲上台去说“做产品要有爱”的场景?)只要有爱,就会让我们投入,就会操碎自己的心,去关注所有和自己产品有关的一切事务和人群,无论是行业环境还是公司状态,无论是团队内部还是用户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行业视野,就成为了必然。关注变化,了解问题的复杂,保持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坦诚的心,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谦逊,是内心足够强大的表现。

  总结了这么多之后,Ricky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因为在总结的过程,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个反省过程。写下这些,不是说自己已经完全做到了。内心的惰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滑入自我的comfort zone之中,而忘记信念和目标。适时的总结与沉淀,不但是对他人的分享,也是对自己的警醒。
  与诸君共勉~

PS:附上乐乐的分享总结

  作者:乐乐

  刚刚完成公司的产品通道面试,乐乐有幸做了几年的通道面试委员,每次面试完,通道委员还会聚集在一起讨论为何某些同事毫无争议地过了,而为何有些同事没有通过,对于某些有争议的同事评委间还要PK一番,这其实对于每一位评委来说也是互相学习、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就这些年面试的一些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在面试时候透露出来的产品经理的核心瓶颈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通过不断努力,突破瓶颈,创造价值。
  乐乐做为评委之一解剖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不代表所有的评委,也不是为了教大家如何讨巧通过面试,而是试图从这个角度探讨一下何为优秀的产品经理这一很难解答的问题:
  首先看Ownership,土一点的叫法叫做“主人翁意识”,Tony说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周某人叫做“CEOhttp://zhouhongyi1970.blog.163.com/)。评委一定会问和你本职工作不完全相关的事,比如你是负责策划的,会问及你渠道、运营甚至是吃多少带宽的成本问题,如果和你的本职工作稍微关联远一点的问题你都很模糊,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回答“那是**负责的,我不直接负责”,你的owenship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你作为产品经理,和产品体验一切相关的问题应该都是你关心的,你可以有少量没有关心到的死角,但你不能一问三不知。还会问你失败的项目,或者应该做还没做到的原因,如果回答者一味强调困难、阻力,而没有非常主动地去想解决方案,没有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魄力,那owenship也是不足的。
  其次看思考能力,结合简练的表达看你是否对这款产品思考得非常清楚。比如一句话能不能把产品定位讲清楚,和竞争对手比的优劣势,对未来至少一年的规划,为什么?对过去走过每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往往一些同学一回答起来就陷入到非常细致的工作细节中,并且表达很不简洁,说明自己也没思考清楚,到了P3已经是我们公司各条产品线的主力了,如果产品经理思考不清楚,就会出现产品经理一拍脑袋,开发同学抖三抖的悲剧,已经是teamleader的话就更加悲剧,整个团队的方向都不清晰。
  再次看对用户的把握能力有些来面P3的同学已经是teamleader了,可能组里有专门做用户画像或者数据分析的同事,所以面试官往往会更加细致地问和用户相关的问题,比如说核心用户的画像是怎样的,这里不能泛泛而谈,比如无线大多数产品都回答“三低”,这是很笼统的,要回答得非常具体,要达到可以在面试官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大致的形象,消费能力、日常爱好,对QQ的粘性、活跃度,主要使用场景?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核心需求点是什么,如果有几个怎么排序,围绕这些核心需求点产品是如何构造的,评委有时候会现场打开你做的产品体验一下,然后问你比如:首页为何这样布局?是老板拍板的,那你是为老板做产品吗?你的用户到底是谁?谁已经是你的用户,而谁又是你的目标用户?
  最后看气场。也就是自信度。其实评委对面试者的日常工作并不了解,主要就从短短的半个小时的面试中获得信息,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否有自信的气场,是否有说服人的能力一目了然。其实面试的过程就是说服评委的一个过程,如果评委都能被说服,相信日常工作中说服开发、设计等合作伙伴,甚至说服老板的能力也不弱。有好的说服能力,产品经理才能起到更好的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整个团队不纠结,敏捷前行。

zz 下面正式阐述真正的用户体验

注重社区的质量。很多论坛和网站的兴起都是因为一开始有高质量的文章和素质高的人,然而,人气一足,三教九流的人都来了,于是劣币逐良币,那些素质高的人就只能离开了。所以,任何把高质量和低量的东西放在一起的社区相当的破坏用户体验。尤其是那些对质量有诉求的人。为了避免劣币逐良币,大家要学习一下豆瓣,StackOverflow,没有什么热文版,就算有,也要精心地控制内容的质量。你要知道,人们来这里是因为被这个社区有价值的东西吸引来的。就像是去 StackOverflow 或 Quora 一样,可以得到很靠谱的答案,可以和很牛的人在一起交流,这是社区的价值。所以,像 StackOverflow 或 Quora 这样的网站,一些质量不高的答案在那里就会被投反对票,其会影响你的 reputation。看看 Amazon.com 上的书评,IMDB 上的影评,非常专业,还有打分,高质量的东西自然就浮出来了,低质量的东西自然就下降了。小心维护社区的质量必然会给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参加过豆瓣的小组活动,我有一个朋友参加过一次关于绘画的活动,说是质量相当高)

注重社区的权威。像豆瓣或是 Stackoverflow 上都有评分。你怎么能让你的评分有权威性呢?你知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大量的五毛和水军,他们随时都可以开动,3Q 大战的时候大家都见识过了,对于这些牛皮癣怎么办呢?在 Stackoverflow 上,你会发现,你没有15点 reputation,你没有资格 vote 什么,你为了要能去 vote 什么,你先得贡献些什么,对于不懂技术的五毛和水军们完全搞不定这些东西了(当然,你可以去建一个问题,但是要小心被 down vote)。对于豆瓣来说,豆瓣的每个用户都有个权威值,这个值通过用户的在线时间,发贴数量,访问次数,有没有高质量的文章,有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等等等因素,得出一个权威值。刚注册的用户权威值为0,如果有了一些负面的东西还有可能是负数,有些被社区所推崇的牛人级的用户的权威可能高达几千几万。这样,当你对一本书或是一个电影投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豆瓣里有的电影有70%的人投了三分或四分,但那个电影还是在快5分的样子。这就是为了维护社区的权威和质量的体现。淘宝的好评差评也是一样,但是如果可以被水军去冲的话,那就很没有意思了。看看大众点评网里的那些评论,很多都完全失去了权威。因为他们没有 vote 的机制。

注重用户的个性化,并引导用户。登录进入 Amazon 或豆瓣或是新浪微博,在首页上,你会看到你所关注的东西。整个首页是为你个人量身定制出来的。这样一来,就算这个社区里有什么流氓或是低端用户,那也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最注要的是,这让为引导用户,开启民智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就是推荐。Amazon 是推荐算法的鼻祖。推荐书,推荐产品的邮件,页面定制,等等。Henry Ford 说过——“如果你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看看苹果的设计出来的产品,都是在引导用户,如果你只看到了苹果的 UI,那只看到了一部分。苹果开发的东西都在引导用户认可和追逐有艺术的产品。所以,根据用户的特征来向用户推荐并引导用户,告诉用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价值的,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

把事变简单,把难度降低。还记得以前的 PC 上的 Windows 吗?还记得以前的个人主页,现在的 blog 吗?他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会更容易地操作电脑,发布信息。看看苹果的 iPad,其可以让一个5岁的孩子或是60岁的没的接触过电脑的老人在5分钟内学会使用电脑上网浏览。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会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让更多的人发布自己的信息。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金字塔低端的人会越来越多,于是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对于业务来说,你需要给予 end-to-end 的服务。就像苹果一样,你不要担心买来电脑怎么去装软件,去下载音乐和电影,也不必担心会装上恶意的软件。就像 Amazon 的第三方商户平台,对于商户来说,你把货发给 Amazon 就好了,你不必担心库存,物流,客服,退货,财务,所有的一切都由 Amazon 代劳了。这些东西才是最强悍的东西。(腾讯做了那么多东西,都做不出一个 end-to-end 的服务业务,就是一个大杂烩)
上面的这四点真正的用户体验,腾讯有没有做到?你有答案的。所以,腾讯的用户体验只做了那些很表面的东西。

最后,让我用我东家老大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我们对于完美客服体验的理解是,用户其实并不希望与我们直接对话。每次客户联系我们,我们都视为工作中的失误。我已经说了好多年了,人们应该与他们的朋友交谈,而不是与商家。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客服信息来探究客户联系我们的真正原因。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那个人为什么要打电话?为什么他们花费时间与我们交谈而不是与家人交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Jeff Bezos

zz 产品经理能力图

看了一下,还是挺全面的,分享~

zz 项目中的沟通之道

刚刚上线了项目,期间体认最多的是当面对多种需求方时,如何通过沟通各个“击破”又让他们各个心满意足。
有篇不错文章,讲得是产品经理需求分析要高于需求方,大致意思是:首先,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但是产品往往要整合不同业务需求,一大堆需求不做分析、排序整合在一起,用户用起来必然会很恶心。第二,需求方的某些需求可能比较狭隘,他通常只会告诉你:我需要一匹很快的马(而不是一个新产品叫汽车)——亨利福特,这就需要你创新地再加工。如果你相信事在人为,沟通亦有技巧,在会议中针对不同的需求方,如果恰当的使用沟通方式,或许会达到共赢的效果。
 
(一)避免专业上的“针尖对麦芒”开会时拖延最长往往不是因为内容过多,而是一个点上争论不休…你和我讲用户体验,我就和你谈数据分析,你和我谈数据分析,我就和谈运营计划….总之,在我的专业上,没人比我权威,这是我的专业,你丫还敢来挑战我,我专业还是你专业。最后谁也不能挑战谁的专业,讨论也无解…分析:心理上,谁都讨厌别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指手画脚,如果大家都在自己的专业上对一个问题,不同方向东拉西扯,各自专业神圣不可侵犯,那沟通多数久久纠结,最后无果。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方对专业知识覆盖的基础之上的。沟通不在专对专,而是广对广。作为项目团队的虚拟核心,产品经理一是要在专业上尽量广泛涉猎,二是专业上信任队友,积极了解学习,最终整体权衡。 阅读更多…
watch greys anatomy online only wordpress watch gle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