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徵稿

[研討會]2012宜蘭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 「再見」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

徵稿公告~

「宜蘭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

「再見」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

兩年一度的「宜蘭研究」學術研討會明(2012)年將邁入第十屆,宜蘭縣史館有感於雪隧通車後,吸引了龐大的觀光人潮進入蘭陽平原,雖然帶動本地發展,並促進地方繁榮,但同時也為住民帶來不同面向及層次上的影響,值得我們探討與反思。

因此本屆研討會主題訂為「『再見』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再見」意謂著希望能從經驗與現況中,對於宜蘭的生態與環境變遷提出深入的觀察與思索。舉凡與宜蘭有關之環境史、人與環境關係、生態研究與調查、低碳城市、治理政策與永續經營等相關議題,皆歡迎投稿。

為鼓勵大眾投入宜蘭學研究行列,本屆研討會另闢開放性議題論文場次,歡迎有志者踴躍投稿。

徵稿時間即日起至2012年6月30日止

詳細資料請至宜蘭縣史館網站查詢,或電洽03-9255488分機5007葉先生。

聯絡電話:03-9255488#5007

Scridb filter

[研討會]博物館2011–認同建構: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

徵稿2011年3月15日前以電子郵件繳交中、英文摘要;詳情見 會議網站

認同關係著個人或群體的自我概念和表達,思索的是「我(們)是誰」的核心問題。博物館訴說著土地、人民與國家的故事;緊密連接我們共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博物館的存在形塑了我們彼此的認同,詮釋了這些動人的故事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博物館也是強而有力的社會教育中心,透過豐富多樣的館藏與非正式的學習過程,將知識傳遞給兒童、青年與社會每一份子,進而成為文化公民。國家博物館身為公共領域,除了肩負建構國家認同的責任,也有義務讓全體公民感受到擁有權,必須盡全力降低任何可能的障礙,讓社會不同階層與背景的民眾,均能自由的參與其中,享受教育、學習、可及性所帶來的效益。

國家博物館是建構認同及文化主體性的場域;國家是資本主義興起後所形成的「想像共同體」,對國家認同的理解與想像,要依賴國族歷史的敘事、自然和人文的詮釋,透過意識形態的轉移,將不同時空轉化為完整的領域,國家博物館即是提供此轉化的場域,進而讓人們產生認同的地方。

「博物館2011~認同建構: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希望提供一個跨領域與國際性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討國家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功能以及面臨的挑戰,檢視博物館如何建構歷史、形塑國家認同,並探討國家博物館如何將博物館做為認同的創造者,藉由宣示或分享,形成對國家和文化的集體認同,進而也形塑出公民的自我認同。以此做為政策制定中發揮認同建構功能的機構,促進社會各界省思國家博物館的發展。

本次研討會以徵稿方式進行,將徵求 30 分鐘口頭發表或是 90 分鐘綜合討論,歡迎不同領域的學者以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的角度,以理論、實徵研究或博物館實務現況反思為取向的論文投稿。

主題內容
1. 記憶與國家認同
2. 博物館建築與認同
3. 博物館政策與展示發展脈絡
4. 詮釋性展示設計
5. 博物館管理與行銷
6. 觀眾研究與國立博物館的角色

參與對象
1. 博物館從業人員
2. 研究人員、學者和研究生
3. 博物館主管機關與政策執行者
4. 關心博物館發展之各界人士

投稿人請於 2011 年 3 月 15 日前以電子郵件繳交中、英文摘要(中文 1000 字、英文 500 字以下,請以 Word 97-2003 相容版本投稿)至聯絡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詠能教授,電子郵件信箱 museum2011.tw@gmail.com。

文稿應包括下列資料:
1. 論文題目
2. 作者姓名
3. 服務單位、職稱與電子郵件信箱
4. 摘要
5. 關鍵詞(五個以下)

錄取通知與論文格式將於2011年4月底寄出;全文需於 2011 年8 月 31 前寄至 museum2011.tw@gmail.com 電子郵件信箱,並於信件主旨註明「Museum 2011 投稿論文」,文長 5,000 至 10,000 字(英文 2,000 至 5,000 字)。本研討會所有論文、簡報皆使用中文或英文。

如有相關問題,請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詠能教授,電子郵件信箱 museum2011.tw@gmail.com 。

Scridb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