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基本收入」 才是真正的前瞻計畫

莊棋銘/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宣廣組長蔡英文總統,在日前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八年8千8百億的建設口號響徹雲霄。但綜觀計畫內容,多屬交通軌道、硬體設施,卻未見對貧富差距、低薪、就業困難、勞動人口下降等「經濟問題」提出具「前瞻」性的計畫。
經濟問題,相來是社會長治久安的關鍵。台灣少子化的問題,來自於育兒成本過高,現代年輕人無力養育下一代,在高房價、高物價、低薪夾擊之下,如何期待年輕人生兒育女?再多的前瞻基礎建設,若無國民使用,前瞻也是蚊子館,也會變「錢坑」。而近年來自動化機器人、無人車、人工智能AlphaGo打敗圍棋高手等,成了最夯的議題。其中大家所關心,莫過於人們工作機會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失業率會不會因此大幅提高,造成社會動盪與階級對立?其實要解決社會矛盾,最近很流行的議題「無條件基本收入」可能是最好的解方。所謂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強調國家擔負起責任,給每位國民不設限(即使有工作收入),無論貧富的提供基本收入,而這樣的基本收入,一定要能滿足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等費用。如果以台灣社會而言,要高於今年7月時的基本工資,每人每月新台幣2萬1009元。不過這樣很簡單的保障每個人生活基本開銷的概念,至今仍沒有國家完全施行。因為它直接挑戰了人性中對彼此的互信機制,更挑戰傳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工作才有價值的金科玉律。然而,早有人看出資本主義橫行下的貧富差距問題無解,亦無法接受極端的共產主義。因此在2016年6月5日的瑞士,舉辦了「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公投。 結果以23%贊成、76.9%反對,否決該提案的向瑞士成年公民每月無條件發放2500瑞士法郎(約7萬8千台幣)的提案。反對主因,是擔心法案通過後,吸引外國移民湧入瑞士。雖然公投未過,無條件基本收入卻廣泛引起各國關注。到底無條件基本收入,是解決高度自動化後普遍失業問題與貧富不均的解答?還是擔心人們從此變成懶惰蟲的信念危機?筆者在身心障礙者團體工作多年,親眼目睹因「經濟困頓」造成的悲劇與家庭失和。許多身心障礙者,因為不良於行,受限障礙,無法在一般職場上獲得「足夠」且穩定的經濟來源,完全仰賴家人,造成「不事生產」的污名化如影隨形。更甚者,有些身心障礙者因無法經濟獨立,處處委曲求全,身處在不對等,無法被接納的環境底下。外界其實很難想像,在家庭生活中,若有成年人因生病、身心障礙、學經歷無法在就業市場謀生時,那種長期失業,經濟即刻陷入困頓時,被賬單、三餐、房租追逐的壓力。台灣的社會新聞中,因(貧困)而全家燒炭自殺,殺害親生父母、殺害親生障礙子女的事件陳出不窮。卻未見國家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已成「常態」的人倫悲劇。這也提醒我們,在少子化、工業化,凡事沒錢萬萬不能的現代社會,「家庭」早已不是生存的最後堡壘。因此,筆者主張,蔡英文政府,若有前瞻,因立即著手研究「無條件基本收入」在台灣實行可能性。由於無條件基本收入,仍是新穎觀念,為避免政府財政立即性負擔,以及造成社會傳統價值衝擊。可參考芬蘭、加拿大等國試辦經驗,從試辦計畫開始,在特定地區、或以抽籤方式,挑選一般民眾,發放無條件基本收入,從試辦計畫中,估算政府所需財源預算,以及領取基本收入者的生活情況,是否因此改善,值得投入預算,並研究其制度之利弊。其實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好處頗多,除了可以避免人民陷入經濟困頓的危機。還可以避免因經濟困難產生的犯罪、國民健康問題,避免「防弊」思維下的行政浪費,建立人民與政府互信共治的社會。這些好處跟優點,在各國的試辦計畫中都可看出效果。長期來看,當人民有足夠的生活經費,可以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高工作意願,獲得基本收入以外的收入來源(因為不排富)。願意消費,才能造成社會資金流動,帶動經濟復甦,增加消費稅來源。換言之,無條件基本收入,帶來的效益,是減少貧富差距,穩定人民生活品質;也是避免可以想像到未來失業率高漲後,必然社會動盪的「前瞻計畫」。【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本報特闢《即時論壇》,歡迎讀者投稿,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文長以500字為度,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唯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加入蘋果日報粉絲團94即時94狂!

最近歐洲盛行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強調國家擔負起責任,給每位國民不設限(即使有工作收入)、能滿足生活的基本收入,卻也挑戰傳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工作才有價值的金科玉律。資料照片

 
王增勇、陳竹上:請賴揆留意玉山計劃5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