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logo

切換側邊選單 天下全閱讀 切換搜尋選單
切換會員選單
贊助

李傑:從預測製造,創造工業4.0之價值

精華簡文

李傑:從預測製造,創造工業4.0之價值

圖片來源:中正大學前瞻中心

瀏覽數

4796

李傑:從預測製造,創造工業4.0之價值

廣告企劃製作

智慧製造(工業4.0)已成全球產業發展重心,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NSF智慧維護系統中心(IMS)主任李傑12月4日出席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主辦之「2015前瞻製造國際論壇(INDUSTRY4.0)」談到,智慧製造的核心價值就是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產業預測生產問題。以下為演說摘要:

NSF智慧維護系統中心(IMS)成立已有15年,由美國4所大學主導,與15國約80多家企業組成工業4.0產學研聯盟,推動全球智慧製造發展,包括奇異(GE)、博世(Bosch)、西門子(Siemens)、艾斯敦(Alstom)等企業都有加入,台灣則有上銀科技、遠東機械等工具機者也共同參與,期望集合不同的專業,協助產業的轉型與更好發展。

預測性將成為工業4.0的大利基

過去,台灣製造業講求愛拼、靠技術的優勢來創造經濟,工具機產業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客戶生產,並解決客戶眼前的生產問題、提高生產效能,但這樣的思維在未來世界將難以生存。未來工具機業要創造更大價值,就要能預測製造中會產生的問題,協助客戶減低硬體出錯率,包括裝機、測試、故障等。

如何做?舉IMS創造的軟體平台為例,把即時量測機器的生產數據並換成人看得懂的訊息,依據訊息做出最多的優化與設備預測,達成機器近零故障之目標,最後再把這些結構式資訊,轉到前線設計端。如奇異(GE)也成立了工業物聯網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方式,預測機器的性能與未來,什麼時候該維修,什麼時候不需要。

想達成近零故障,感測器是首要要件,好的感測要能夠隨著環境、時間、機器震動或生產原料之變化,而隨之調整、優化,感測系統的任務是對人負責,讓製造執行者(技術員)能夠無憂(worry free)的工作。不用整天監控系統,除將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對於技術員的工作及生活品質也能有所提升,這也是留住此產業人才非常重要的觀念與方向之一。

好的感測器更要搭配好的監測軟體,一個真正好的軟體要能夠從可見的世界,延伸到不可見的世界,也就是所謂的預測。每部機器會因有不同的特徵或核心功能,而有不同的參數集合,透過大數據分析,軟體可把搜集到的數據變成預測,提高風險控管的透明度與效能。機器與資訊的結合形成了工業4.0的核心課題-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整體而言,工業4.0有5個C的核心架構,分別是Connection、Conversion、Cyber、Cognition、Configuration,簡單來說,要讓人與機器能產生最簡單、最有價值的智慧結合,而且一樣的軟體在不一樣的感測器也能產生同等效能。

工業4.0創造大數據所帶來的知識,讓年輕人不必再像前人要花15年,用經驗來換取知識,年輕人可運用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事實來換取知識,節省了時間與成本之耗損,這也是工業4.0之重要價值。

系列演說摘要:
鄭友仁:台灣已具備成熟的資通訊技術,工業4.0發展可期待
倪 軍:台灣應該投入更多的研發與人才培育
王緒斌:工業4.0不是一項自動生產設備,而是一套系統
涂美華/最強悍的溫柔,從鑄造業到整機廠

關鍵字:

好友人數

文章下載

PDF下載 付費閱讀
 
登入會員看更多

訂閱全閱讀,全站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