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宗教資訊網
 宗教知識+
宗教知識家
撒奇萊雅族歲時祭儀
::: 撒奇萊雅族歲時祭儀
* 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節日 > 撒奇萊雅族歲時祭儀
*
5分
分享圖示
分享
勘誤圖示
勘誤
五色使者繞境至古戰場農兵橋河堤,點燃火把進行召魂迎靈儀式。2007年火神祭。張宇欣提供。
五色使者繞境至古戰場農兵橋河堤,點燃火把進行召魂迎靈儀式。2007年火神祭。(張宇欣攝)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歲時祭儀假日是十月的第一個週五,該日族人會舉行火神祭(Palamal)的前祭,進行部落年齡階級訓練以及繞境儀式–回到公元1878年達固湖灣(Dagubuwan)事件中先人戰死的地方—農兵橋、十六股與佐倉古祭場、四維高中一帶,和數個達固湖灣古部落的入口,為戰死的祖先祭禱,詔告祖靈隔日即將正式舉行火神祭典。
 
19世紀時撒奇萊雅人是花蓮平原上最大的族群,勢力範圍包括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即今日的新城鄉、花蓮市及吉安鄉;花蓮平原與山脈因而被命名為奇萊平原、奇萊山。公元1878年清軍首度進駐花蓮,為維護生存空間,達固湖灣部落與加里灣部落聯合抗清。達固湖灣部落的刺竹圍牆讓清軍久攻不下,最終卻不敵火攻,部落被大火燒毀,族人傷亡慘重。花蓮市國福社區昔稱達固湖灣(Dagubuwan),即清代文獻上的「竹窩宛」,現在的名稱Copo’其實是阿美語,是該族現今最大的聚集地。撒奇萊雅族代表性的年度祭典火神祭,就是由國福社區撒固兒部落所舉辦,部落祭場的巨石上寫著八項族訓:風吹、雨淋、土生、火燒、敬神、勤奮、自愛、愛人。
 
Lamal是阿美語「火」之意。昔日撒奇萊雅人在祈晴、部落發生災厄與族人往生時會生火祭祀,現今的火神祭是為紀念達固湖灣事件中兩族受難的祖靈,以傳統的火祭和祖靈祭為基礎擴大舉行的祭典。當年撒奇萊雅的大頭目與夫人,為保全族人命脈與清兵談判,卻被俘虜並凌遲至死。傍晚日落時去世的頭目夫妻在火神祭中被奉為主神。
 
清軍為殺雞儆猴,令阿美族人在場觀看極刑的過程。撒奇萊雅人後來受到阿美族人的保護或協助其逃亡,隱入阿美族地區或部落以求生存,並在日治時被視為阿美族。撒奇萊雅人的後代目前散居各處,主要的部落在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瑞穗鄉的馬立雲、豐濱鄉的磯崎、壽豐鄉的水璉。
 
撒奇萊雅族人的後裔李來旺校長(帝瓦伊.撒耘)生前致力於復振阿美族文化,因而獲得阿美族之父的頭銜,然而他不忘祖先的傷痛,公元1990年在美崙溪畔召集撒奇萊雅族裔,首度舉辦祭祖大典,祭祀百年前傷亡的先祖,啟蒙了撒奇萊雅的族群復振運動。並於公元1999年在花蓮市成立「撒奇萊雅重建發展協會」,逐漸喚醒更多撒奇萊雅族裔投入復振事務。李來旺校長於公元2003年辭世,其子督固撒耘繼承先父未竟之志,與部落族人、壽豐鄉的水璉、瑞穗鄉的馬立雲等其他地區的耆老,於公元2004年開會決議進行復名運動。隔年各部落代表齊聚花蓮市成立新族群運動聯盟,正式提出申請「族群正名」,並於公元2007年經行政院認定為臺灣原住民第十三族。目前登記為該族的共約828人。
 
火神祭在公元2007年正名後首度舉行。火神祭之歌是撒奇萊雅族的代表性歌謠。撒奇萊雅族透過訪視耆老、收集資料,經由不同顏色、裝飾的組合,重新設計、製作族服,將歷史穿在身上。祭場中除了在入口設置奉祀土地神的祭臺與祭品之外,並搭建祭屋,以代表當年被燒毀的部落屋舍。火神祭於祭日當天黃昏時展開,分為序曲、迎曲、祭曲、火曲、終曲五個程序,首先點燃祭場中央的火堆,由指揮官說明儀式的程序,述說先烈的犧牲事蹟,提醒族人不要忘記過去,應加強自信,恢復失去已久的民族自尊。接著由主祭進行前導迎神的儀式,即以酒引路,邀請天地諸神和祖靈前來與祭典。再由各部落展開娛靈活動,並由族人將祭品放置祭屋中,在主祭、輔祭和祝禱司團獻祭後,燃起火把點燃祭屋,完成祭神的儀式。火燒祭屋是為祝禱火神的靈魂與族人一起浴火重生,同時並引火燃燒圍成一圈的稻草,由圈中的耆老帶領族人從其中一處缺口逃出,模擬當年戰役中,族人身陷火海逃離的情景。火圈也是娛靈的場地,由年長者率領,部落的青年依序以活潑輕快的舞步娛靈,並邀請在場全體入場與。祭典最後在送神曲與火神之舞下結束。現場所有人都必須經過灑淨祈福,才能離開。
 
對族人而言,火神祭中的「火」有豐富的象徵意涵。火燃盡了百年來的傷痛與記憶,再現了過往的歷史與慣習,連接起族人與祖靈。撒奇萊雅人透過火的燃煙,祭告神靈族人的重生,和對祖先的懷念與感恩。火帶來滅亡也帶來重生,以及薪火相傳的綿延。 
 
撒奇萊雅族在公元2007年得到承認之後,持續透過部落會議凝聚共識與向心力,再現族群特色,重建族群認同。例如國福里和水璉部落的男子年齡組織,在2008年的火神祭中,增加「宣戰」儀式,展現了青年的族群意識,相關如會所教育暨木神祭典等年齡組織的復振,使青年族人實踐傳統文化的空間場域得以確立。部落的年齡組織 (slal)在未來歲時祭儀發展中的角色,頗值得關注。
 
【撰寫者】
張慧端(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張宇欣(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祝禱司祭臺,在<a href='/Knowledge/Content?ci=2&cid=462'>香</a>蕉葉上置放酒杯的甕、南瓜、芭蕉、檳榔、小米、鹽、高粱、風車、圓形dunuz、彈弓、陀螺等祭品。張宇欣提供。
祝禱司祭臺,在蕉葉上置放酒杯的甕、南瓜、芭蕉、檳榔、小米、鹽、高粱、風車、圓形dunuz、彈弓、陀螺等祭品。(張宇欣攝)

祭司團濆酒開路迎<a href='/Knowledge/Content?ci=2&cid=614'>祖靈</a>。2014年花蓮縣國福社區火神祭-莊日昇
祭司團濆酒開路迎祖靈。2014年花蓮縣國福社區火神祭(莊日昇攝)
 
燃燒祭屋
燃燒祭屋。2014年花蓮縣國福社區火神祭(莊日昇攝)

181-5-new-火把隊儀式開始點燃火圈。2014年花蓮縣國福社區火神祭-莊日昇
火把隊儀式開始點燃火圈。2014年花蓮縣國福社區火神祭(莊日昇攝)
 
考文獻】
1. 張宇欣,〈傳統?再現?-Sakizaya信仰與祭儀之初探〉,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 撒韵‧武荖,〈撒奇萊雅族的精神—族群認同與文化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3. 撒奇萊雅族火神祭,blog:ru8ru8ing.pixnet.net/.../393605075-撒奇萊雅族火神祭,2015.02.01下載。
4.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詞條:帝瓦伊‧撒耘,王佳涵。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384&keyword=%A6~%C4%D6%B6%A5%AF%C5 2015.02.01下載。
5.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撒奇萊雅族歲時祭儀∕節慶。
6. 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ID=1&ClassID=1&TypeID=1&RaceID=13 2015.02.01下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