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瑞獸葡萄紋鏡 附清乾隆《寧壽續鑑》鏡匣
  • "中國銅鏡之發展,以漢、唐兩代為最高 峰。唐代銅鏡不僅鑄造工藝精美,紋飾中更 常帶有域外文化的色彩,瑞獸葡萄鏡正是這 樣的重要代表之一。   目前出土的瑞獸葡萄鏡,最早見於唐高 宗麟德元年(664)墓,其流行時期則多在 唐高宗到武周間。北宋徽宗時的《博古圖 錄》首先著錄這類銅鏡,並依據其紋飾命名 為〈海馬葡萄鑑〉。至清高宗時的《西清古 鑑》,則更名為〈海獸葡萄鑑〉。此後學者 或沿用舊稱,或改名〈禽獸葡萄鑑〉、〈鸞 獸葡萄鑑〉、〈天馬葡萄鑑〉等等,爭議不 絕。此外過去多誤為漢鏡,直至十九世紀末 中日學者才紛紛將其定為唐鏡,並確定了大 致的年代。   瑞獸葡萄鏡的傳世數量遠超其它唐鏡, 紋飾內容包括了瑞獸、獅子、麒麟、孔雀、 長尾鳥、小鳥等各類動物,還有蝴蝶、蜜 蜂、蜻蜓等昆蟲,以及葡萄蔓藤、花朵等植 物,題材包羅眾多,因此在近代引起中外學 者的熱烈興趣與討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此面〈瑞獸葡萄 紋鏡〉,其紋飾豐富。如內區的六隻獅子, 體態雄壯,或背脊凸顯,或曲身動作,姿勢 各異,配合巧妙;而外區以昆蟲及禽鳥穿梭 於蜿蜒的葡萄藤蔓間,作悠遊嬉戲之狀,線 條流暢華麗。整體紋飾雖以鏡鈕為中心對 稱,但構圖連綿不絕,渾然一體,在紋飾風 格上有著全新的突破。其鋪地之葡萄藤蔓卻 大膽越過分隔之稜脊,將原本分隔的內外區 聯為一體。這種內外交融、四方一體的裝飾 思想,正是兼容並蓄的大唐文化精神之寫 照。   根據學者研究,〈瑞獸葡萄紋鏡〉可能 是由波斯及拜占庭傳來的葡萄紋樣,和中國 本土的神獸紋樣融合的成果。在中國流行之 後,又重新傳播至域外,如日本奈良縣高松 塚古墳,及外蒙古頓那爾伽特、額爾燈尼住 廟墓中都曾出土,著名的日本正倉院中更收 藏許多精品。由於其文化特色豐富,傳播至 廣,因此被日本學者稱為「凝結了歐亞文明 之鏡」,實當之無愧。清高宗乾隆十分喜愛古代銅鏡,特別為 其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鏡匣、鏡托來加以收 藏。院藏此鏡即來自清宮舊藏,乃是其中之 精品。其鏡匣特別作成書冊的形式,上下封 皮內木外錦,錦上織有雙龍搶珠圖案,封面 題簽以「寧壽續鑑第十四冊」為名,乍看 之下就像一本大書,充分展現以假亂真的巧 思。   翻開鏡匣第一頁右方,則出現逼真的鏡 背寫真,不僅紋飾俱全,連鏽斑、銅色都精 確呈現,令人嘆為觀止。左方則挖有與鏡同 樣形狀、大小之凹槽,可將銅鏡貼合密藏, 凹槽上又有鏡名之題簽。再翻開第二頁右 方,則有銅鏡之題簽,說明藏鏡之名稱、大 小、紋樣及銘文字數。凹槽內則有保護銅鏡 的木托和錦托,木托一面刻有梅樹及花草紋 飾,一面則有清吳省蘭所書之詩。第二頁左 方,則附有清代周禮恭所繪的山水人物畫。 整個鏡匣不僅對銅鏡保護完善,更結合詩、 書、畫等精美藝術於一體,形成清宮對銅鏡 獨特的裝置藝術。(呂世浩)"
  • 編  號
    故銅 000525
  • 作  者
  • 朝  代
    唐朝
  • 地  區
  • 典藏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尺  寸
    直徑 17.6 cm
  • 素材故事
    "中國銅鏡之發展,以漢、唐兩代為最高 峰。唐代銅鏡不僅鑄造工藝精美,紋飾中更 常帶有域外文化的色彩,瑞獸葡萄鏡正是這 樣的重要代表之一。   目前出土的瑞獸葡萄鏡,最早見於唐高 宗麟德元年(664)墓,其流行時期則多在 唐高宗到武周間。北宋徽宗時的《博古圖 錄》首先著錄這類銅鏡,並依據其紋飾命名 為〈海馬葡萄鑑〉。至清高宗時的《西清古 鑑》,則更名為〈海獸葡萄鑑〉。此後學者 或沿用舊稱,或改名〈禽獸葡萄鑑〉、〈鸞 獸葡萄鑑〉、〈天馬葡萄鑑〉等等,爭議不 絕。此外過去多誤為漢鏡,直至十九世紀末 中日學者才紛紛將其定為唐鏡,並確定了大 致的年代。   瑞獸葡萄鏡的傳世數量遠超其它唐鏡, 紋飾內容包括了瑞獸、獅子、麒麟、孔雀、 長尾鳥、小鳥等各類動物,還有蝴蝶、蜜 蜂、蜻蜓等昆蟲,以及葡萄蔓藤、花朵等植 物,題材包羅眾多,因此在近代引起中外學 者的熱烈興趣與討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此面〈瑞獸葡萄 紋鏡〉,其紋飾豐富。如內區的六隻獅子, 體態雄壯,或背脊凸顯,或曲身動作,姿勢 各異,配合巧妙;而外區以昆蟲及禽鳥穿梭 於蜿蜒的葡萄藤蔓間,作悠遊嬉戲之狀,線 條流暢華麗。整體紋飾雖以鏡鈕為中心對 稱,但構圖連綿不絕,渾然一體,在紋飾風 格上有著全新的突破。其鋪地之葡萄藤蔓卻 大膽越過分隔之稜脊,將原本分隔的內外區 聯為一體。這種內外交融、四方一體的裝飾 思想,正是兼容並蓄的大唐文化精神之寫 照。   根據學者研究,〈瑞獸葡萄紋鏡〉可能 是由波斯及拜占庭傳來的葡萄紋樣,和中國 本土的神獸紋樣融合的成果。在中國流行之 後,又重新傳播至域外,如日本奈良縣高松 塚古墳,及外蒙古頓那爾伽特、額爾燈尼住 廟墓中都曾出土,著名的日本正倉院中更收 藏許多精品。由於其文化特色豐富,傳播至 廣,因此被日本學者稱為「凝結了歐亞文明 之鏡」,實當之無愧。清高宗乾隆十分喜愛古代銅鏡,特別為 其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鏡匣、鏡托來加以收 藏。院藏此鏡即來自清宮舊藏,乃是其中之 精品。其鏡匣特別作成書冊的形式,上下封 皮內木外錦,錦上織有雙龍搶珠圖案,封面 題簽以「寧壽續鑑第十四冊」為名,乍看 之下就像一本大書,充分展現以假亂真的巧 思。   翻開鏡匣第一頁右方,則出現逼真的鏡 背寫真,不僅紋飾俱全,連鏽斑、銅色都精 確呈現,令人嘆為觀止。左方則挖有與鏡同 樣形狀、大小之凹槽,可將銅鏡貼合密藏, 凹槽上又有鏡名之題簽。再翻開第二頁右 方,則有銅鏡之題簽,說明藏鏡之名稱、大 小、紋樣及銘文字數。凹槽內則有保護銅鏡 的木托和錦托,木托一面刻有梅樹及花草紋 飾,一面則有清吳省蘭所書之詩。第二頁左 方,則附有清代周禮恭所繪的山水人物畫。 整個鏡匣不僅對銅鏡保護完善,更結合詩、 書、畫等精美藝術於一體,形成清宮對銅鏡 獨特的裝置藝術。(呂世浩)"
  • 年  份
    2015年
  • 點閱數:1724   推薦數:0
    線上申請 我要推薦
類似素材
關鍵字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