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海:“台商也是改革开放的参加者”
自1980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经营不断增长,台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大陆多元经济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或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大陆投资。但由于两岸关系尚处于对抗时期,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限制严格,更未开放台商投资。
随后,尽管北京发生了重大政治风波及外商对大陆投资出现撤资或观望现象, 但颇具远见的台商却借机加快对大陆投资步伐,特别是台湾大企业家王永庆赴大陆考察活动及大型投资计划,对台商赴大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逐渐形成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第一次热潮。依大陆统计,198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540个,协议金额5. 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 5亿美元,相当于前几年之和。在台商对大陆投资热潮冲击下,台湾当局于1990年1正式公布《对大陆地区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有条件开放台商间接对大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多为“台湾接单、大陆加工生产、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平均外销比率达85%;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偏小,平均每项投资金额不足100万美元;投资方式以合资或合作经营为主,独资企业较少。
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中国大陆又掀起新一 波改革与发展浪潮。随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大陆经济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台商看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机,加快对大陆投资。同时,这一时期是两岸关系发展最为平稳的一段时间,台湾当局也采取了一些较为积极的开放与规范政策,于是形成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第二次高潮。依大陆统计,1992年到1994年三年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2. 3万家,协议金额20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额75.8亿美元,前两者均占到此前台商历年累计投资项目与协议金额总数的50%,后者也占31.5%。其中199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仅次于香港,跃居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第2位。
从199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第一波高峰开始,到去年的两岸经贸论坛,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已达6万家,成立了92家协会,累计投资金额约2000亿美元。
纵观20多年来台商投资的发展变化,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渐多元化,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初期以制鞋、塑胶、纺织、基本金属等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波投资则以消费性电子产品、化工、运输工具、建材水泥、玻璃、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主,第三波投资则以电脑、电子信息、半导体、精密机械等资本与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导。除在制造业领域的层次提高外,台商投资范围与领域也不断扩大,涉及房地产及土地成片开发、商业、金融、保险、证券、风险投资、旅游、专业服务、信息广告、医疗、教育、媒体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目前几乎没有台商不涉及的领域。综合报道
来源: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