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志->--上海地名志->--第一篇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第二章山、岛、沙->--

第三节 岛、沙

2004/8/9 10:07:53

大金山岛(Dajinshan Dao) 位于上海市南部,为杭州湾北缘小岛,西北距金山嘴约6.6公里,属金山县。古代曾名钊山。1986年定名大金山岛。今杭州湾内大金山岛、小金山岛、浮山岛在北宋前本是陆上小山,三山相连,统称金山,南宋时沦入沧海,仅露出三峰成岛。岛山原有寒穴泉、慈济院、霍光庙等古迹,已湮没。大金山岛东西尖狭,南北宽阔,周长3.29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03.4米,是上海市第一高峰。岛由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构成。岛麓因受海浪长期冲蚀,多悬崖削壁 岩怪石,海边多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及暗礁。山坡草木繁茂,多青冈、樟、黄连木、榔榆、野桐、毛竹。由于人迹罕至,至今仍保留着陆上今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古生珍贵植物,如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舟山新木姜子,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桂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993年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岛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无污染之害。

小金山岛(Xiaojinshan Dao) 位于上海市南部杭州湾北缘,东南距大金山岛2.5公里,西北距金山嘴4.5公里。曾名胜山,俗称焦山,1986年定今名。岛体略作东西向,长0.5公里,最宽处0.2公里,周长1.01公里,面积0.1平方公里,海拔32米。历史上曾与大金山、浮山岛等同属一陆上山脉,统称金山,南宋后沦入海中,仅留三个顶峰露出水面,即今大、小金山岛及浮山岛。岛体由中生界火山岩组成。岛上无树,无淡水,仅生长刺槐草丛。无居民。

长兴岛(Changxing Dao) 位于上海市东北部长江口,隔江南望浦东新区,北隔长江口北港水道邻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列。岛东西长约29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呈长条形,周长约60公里,面积约88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第二大岛。长兴岛由原鸭窝沙、石头沙、瑞丰沙、潘家沙、金带沙、圆圆沙等6个沙洲合并而成。鸭窝沙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出露水面,因形似睡鸭,故名。鸭窝沙与潘家沙(又称永定沙)系自然演变合并,其余各沙洲均在20世纪60~70年代经人工围堤促淤互相连接形成一岛。民国10年(1921年)《宝山县续志》称长兴沙,1958年改称长兴岛。长兴岛地势低平,地面平均高程近3米。气候温润、冬温夏凉,初霜期较上海市区晚约10天,适宜水稻,三麦、油菜、棉花和柑桔生长,目前已成为上海市主要柑桔产地和宝山区的主要粮食产地。岛上地表环境很少受到污染,居民长寿者较多,岛周滩地水草丰美,已辟为獐、黄麂、梅花鹿等珍稀动物的人工放养场所。沿江产白虾、凤鲚、刀鲚、鲥鱼、鲈鱼等。现岛上为长兴乡,岛中部有横贯东西的凤凰、潘圆等公路干线,南岸马家港有班轮直航吴淞,交通方便。

佘山岛(Sheshan Dao) 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口外,西距崇明岛约37公里。曾名茶山、蛇山。1986年定名佘山岛。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周长1.5公里,面积约0.1平方公里,略作椭圆状。有东、西两峰,最高海拔71米。山顶平坦,山坡南缓北陡,由中生界火山凝灰岩夹砂岩组成,附近海潮湍急,上设码头、灯塔、气象站等。无居民。

复兴岛(Fuxing Dao) 位于杨浦区东部,东、南、北三面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早期原是黄浦江西岸一浅滩,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滩浦局后,开始整治黄浦江河道,民国4~5年(1915~1916年)于岛东侧筑石堤促淤,并吹填泥土至高程5.5米。民国15年7月,用疏浚黄浦江之淤泥吹填828万立方米的泥土,形成南北长3公里、平均宽427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人工岛。民国23年称周家嘴岛,抗日战争时期称定海岛,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易名复兴岛。民国16年开始开发,建工厂及油库,民国23年成为浚浦局基地,1949年后成为上海市燃料,木材、石油及商业储运仓库的集中地区。共青路纵贯全岛,北端有内江路桥、南端有定海路桥通市区。定海桥轮渡站有轮渡连接黄浦江两岸,水陆交通便利。

浮山岛(Fushan Dao) 位于上海市南部杭州湾北缘,北距大金山岛1公里左右,距金山嘴海岸7.6公里。岛体走向近南北,长0.35公里,宽0.15公里,海拔31米,面积0.05平方公里。因形似乌龟,俗名乌龟山,1986年循古名称浮山岛。岛体由火山岩组成。无居民。

崇明岛(Chongming Dao) 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东经121°10′~121°54′,北纬31°27′~31°51′。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隔长江口南支水道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相望。隔长江口北支水道与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相邻。东临东海,是长江的门户。全岛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状狭长如卧蚕,面积1160平方公里,次于台湾、海南两岛为中国第三大岛和第一大沙岛,主要由长江输出的泥沙淤积而成。唐武德年间露出长江水面,初为西沙、东沙两沙洲,北宋时期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三沙。以后修建江海堤防,岸线乃趋稳定。明末清初平洋、西阜、平安等沙岛先后与本岛相连成一岛。公元10世纪五代杨吴在顾俊沙(西沙)设崇明镇,是为崇明名称之始。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天赐盐场为崇明州,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四字,故曾名瀛洲或古瀛洲。据史载,14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崇明岛历经沧桑之变,岛岸涨坍无定,曾迫使县治五迁其地。目前崇明岛四周已建成高8米,顶宽5米,长达200余公里的环岛大堤,并筑有200余道丁字坝,以阻止南岸坍蚀,而东、北方滩地仍在继续淤涨,其中东滩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为上海市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岛北长江口北支水道日益淤浅,崇明岛逐渐向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靠拢。崇明岛地面高程3.2~4.4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属副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三麦、玉米、棉花、油菜、蔬菜,附近水域是上海主要的水产捕捞基地之一。野生动物有黄鼬、刺猬等。每逢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成群鸟类在水草丰美的东滩停留觅食。国家级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有中华鲟、白鳍豚、江豚、黑鹳、白头鹤、大天鹅、小天鹅、雀鹰等。目前环岛公路已经建成,连通各重要集镇及农场,岛南南门港、堡镇港有定期班轮通上海市区,西北牛棚港有客轮通江苏海门市,交通方便。

横沙岛(Hengsha Dao) 位于上海市东北部长江口。东濒东海,西邻长兴岛,南望浦东新区,北邻崇明县。全岛略呈三角形,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周长近30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是上海第三大岛。因横亘长江口,故名。清咸丰八年(1858年)成岛,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始围垦,宣统元年(1909年)在岛上设置横沙乡。地势低平,地面平均高程2.87米。岛上盛产水稻、三麦、棉花、油菜。主要水产有凤鲚、刀鲚等。岛上圩堤纵横,可流密布。有多条公路纵横贯穿全岛,西北岸富民码头有客轮通上海市区。由于东南岸持续坍塌,西北岸扩涨,沙岛有向西北方向偏移的趋势。

永隆沙(Yonglong Sha) 位于崇明县城桥镇西北16公里,南邻长征农场,北濒长江口北支水道。曾名永丰沙、合丰沙。东西长约16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此沙昔为长江口北支水道中沙洲,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涨出,后出没无常,最后出露水面在民国26年(1937年),1972年与崇明岛连接。1968年围垦土地1800余公顷,建有农场,培育蚕豆、玉米等良种。鸽龙港纵贯岛西侧,北口建有水闸。有轮渡通江苏省启东市三和港及海门市灵甸港。有公路接北沿公路。

老鼠沙(Laoshu Sha) 位于崇明岛西部仓房港口西南。形成于百余年前,早期随潮水涨落时隐时现,形似“江豚”。当时渔民以其与江苏常熟白茆口相对,“白茆”音似“白猫”,取其势俗称老鼠沙。沙洲南坍北涨,逐渐向崇明岛靠拢。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崇明庙港口外之筷架子沙接近,后淤积加速,至70年代先后又与拦门沙、西阴沙等连成一片,成为崇明岛西端的一部分,经围垦成立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是上海市最大的副食品基地之一。

团结沙(Tuanjie Sha) 位于崇明岛东南长江口。清末于崇明岛东南2米等深线范围形成暗沙,20世纪60年代初,沙背露出水面,形似甲鱼,习称甲鱼沙,又名南高沙、兴托沙,1972年改称今名。1982年建成长2.5公里的促淤堵坝后,泥沙淤积加快,日益与崇明岛合拢。团结沙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3.5公里,略作东西向的椭圆形,1983年测得零米标高以上沙体面积约19平方公里,地势低平,高程在3.0~3.5米之间仅4平方公里,遍长芦苇、海三棱 草等,农民在此围田养鸭、放牛、种植茭白。每逢春秋候鸟集此停留,是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鸡骨礁(Jigu Jiao) 位于长江口外,上海市最东端,西北距佘山岛30.6公里。为一群礁,主礁在东侧,长26米,宽约19米,面积近500平方米,岸线长0.1公里。从东侧海上望去犹如一大商船。由中生界火山岩组成,海拔12.2米,上设信号台。沿岸均陡壁,近岸多障碍物,水流湍急,船只不易靠岸,且难以攀登。水源缺乏,无居民。

奉贤边滩(Fengxian Biantan) 位于奉贤县南部南汇嘴与金山嘴之间濒杭州湾的淤涨滩地。海岸线平直,作北东东向,略呈内凹状。滩地地形宽缓,长31.6公里,宽0.5~2.4公里,面积约52平方公里,滩面最大高差约3~4米。高程零米以上纵深系近800年间成陆,约占奉贤县现有面积的30%。1979年以来,边滩各段时有坍涨,变化较大。目前尚有40多平方公里尚未围垦,但已遍植芦苇、秧草。

南汇边滩(Nanhui Biantan) 位于南汇县东部七九塘以东,为濒临东海的淤涨滩地。或称东滩、海里田、东海滩。北接浦东新区,南迄杭州湾,长33公里,作北北西——南南东向弧形伸展,北窄南宽,零米以上的滩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南汇嘴(Nanhui Zui) 位于南汇县东南部。系长江口外南岸、杭州湾北岸沙嘴,因沙嘴向南楔入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因而得名。又称南汇角,简称汇角。曾称老鹳嘴。历史上随长江三角洲向东南海区发展延伸而逐渐扩大,平均每40年向海区推进1公里。经过多次筑塘促淤,开发围垦,已大部分辟为农田。东部沿海海涂零米高程以上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扁担沙(Biandan Sha) 位于崇明岛以南,长江口南支水道中,北为新桥水道,南为白茆沙南水道。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露水面,在纵向水流作用下,泥沙不断加积,沙体伸长加大,形似扁担,故名。由于受到横向水流切割,沙体极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扁担沙下部冲刷出新桥通道,将其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扁担沙与中央沙连成一体;上扁担沙西端崇明庙港口外出露部分称东风沙,已围垦。

黄瓜沙(Huanggua Sha) 位于崇明岛北,长江口北支水道中心线南侧,南距崇明岛800米。20世纪30年代淤涨出水面,70年代初由数个小沙洲合并而成。沙洲呈东西向长条状,形似黄瓜,故名。因在永隆沙之后涨出水面,故亦名新隆沙。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沙洲上芦苇丛生,建有农场、窑厂及水闸。有定期班轮通江苏省启东市三和港。

崇明东滩(Chongming Dongtan) 位于崇明岛东端,由北八滧东沙、东旺沙、团结沙、奚东沙等沙体组成。滩涂向东淤涨延伸很快。1983年实测高程零米以上滩地面积约193平方公里,其中八滧东沙23平方公里,东旺沙104平方公里,团结沙53平方公里,奚东沙13平方公里。滩面平坦,生长芦苇、海三棱 草、丝草。在光泥滩上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小天鹅、鹤群栖居。团结沙1978年兴建长2.5公里的促淤坝后,已与奚东沙连成一片,团结沙与东旺沙之间尚留一夹泓,水深0~2米。滩地产螃蜞、跳鱼、石蟥及蛏子等。东旺沙水净、气净、土净,现由上海市东旺农工商公司建成农业基地。

新开沙(Xinkai Sha) 位于崇明岛北部新开港外口,永隆沙西侧。因位处新开港附近,故名。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200米。1968年前原为水下阴沙,1970年后经过筑塘促淤,南连崇明岛、东接永隆沙。已围垦。

当前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