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为您讲述一对铁路情侣,他们坚守岗位、坚守梦想,子夜时分的一次短暂相聚,见证了他们的坚守。 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榆林站跑货运;雷杰做列车乘务员七年,跑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的客运。同是陕西绥德人的他们,在四年前从老乡发展为情侣。 有时候,他们分别工作的两趟车会在榆林站相遇。 按照列车时刻表,雷杰值乘的列车会在零点37分驶入郝康工作的榆林站,在站台上停留八分钟。虽然这样的停靠每周会有四次,但由于郝康的休息时间不定,两人往往几个月才能成功在站台相聚一次。 2018年,两人连休假都算上,总共只相聚了一周。 春节期间,雷杰值乘的车依旧会在凌晨经过榆林站。按照铁路的规定,列车员值乘期间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她上车前依旧给郝康发了信息,然后将手机上交。此时的郝康,正忙碌在包西货运线上。 晚上8:40,雷杰的车刚过延安,郝康终于下班了。今天晚上,他没有临时加派的出车任务,两人应该能在榆林站见一面。知道雷杰胃不好,只要有相遇的可能,郝康总会去表姐家给雷杰熬粥。 过了绥德,再有一个多小时就到榆林。今年两人计划结婚,郝康特意准备了新年礼物。 由于部分路段积雪,列车晚点十分钟。原本停靠在榆林站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 因为硬座旅客较多,上车后,雷杰临时从9号车厢调到了1号车厢,因为手机在值乘期间早已上交,她没能通知郝康。 相聚这么短,列车那么长,郝康跑过一节又一节车厢。 [详情]

央视 | 2019年02月10日 19:40
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妻子把饺子放在行车室丈夫的办公桌上程晖摄 (新春走基层)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中新网茂名2月5日电 题: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作者 梁盛 程晖 春运,是一场为了团圆的大迁徙。为了守护好旅客的返乡归途,茂名火车站有两对刚结婚不久的“夫妻档”,一对是客运值班员李军和其妻子综控员宋佳南,另一对是信号员翁华明和综控员母丽婷。除夕夜仍在加班加点在春运的第一线。 “对于我们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过年了。”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客运值班员李军告诉记者,每年除夕,70多名客运岗位人员中总会有三分之一不能和家人团聚。今年是茂名火车站开通高铁的首个春运,由于客流量大,作为现场总指挥的他,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几分。 “我老婆宋佳南是综控员,茂名火车站客运值班员和综控员是实行三班倒,今年除夕夜刚好倒班,虽然与老婆同一个车站同一个班组,但上班不许带通信工具,不在同一个岗位,我们的沟通只能通过对讲机。”李军如是说。 平日里的李军忙得像个“陀螺”。虽然大年三十除夕夜候车室的旅客不足百人,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当晚晚21时6分,李军刚组织完开往广州南的D7550次列车,将20多名旅客顺利送上车后,就马不停蹄到普铁候车室询问部分旅客候车情况。 “K511次接近,6道,2站台”。李军听到了妻子宋佳南最为熟悉的声音在对讲机传出,他回复道:“K511次接近,6道,2站台,客运值班员收到”。这样来回的一呼一答,成了他们夫妻俩除夕夜的新年问候。 同是综控员的母丽婷,除夕当天值白班,她的新婚丈夫翁华明连续三年上晚班,夫妻俩赶不上吃不上团年饭。翁华明为了能让下班的妻子能吃上一口饺子,白天在家为妻子包好了饺子,独自吃完晚饭就上班去。 除夕晚上22时,央视的春晚进入高潮,茂名火车站的行车室同样是“热闹非凡”。“D7497出站,K827到达”,……翁华明说,他要坚守在行车室,把好旅客出行的第一把安全关。 到除夕夜里22时30分,为了见上丈夫一面,母丽婷把煮好的饺子送到了行车室。由于翁华明正在办理接发列车,他俩没时间说上话,母丽婷把饺子放在了桌上就离开了行车室。 “春运比较忙,我们俩没有时间见面,行车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不能允许一点马虎的。”翁华明说,截至4日晚18时,春运期间茂名火车站共发送旅客78642人次,同比增长126.28%,为一场场“大团圆”保驾护航,“舍小家为大家”的铁路人,还有千千万万。(完)[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06日 08:55
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原标题: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黄礼志和同事们在紧固制动主管张文波摄 (新春走基层)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郭军 张文波 王洪斌)记者2日从广州铁路部门了解到,为了保障绿皮车顺利运行,有这么一群人,不管风吹雨打、白天黑夜,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力,对南来北往的列车进行“巡诊治病”,他们就是绿皮车的忠实守护者。 黄礼志和同事在更换有故障的油压减振器 张文波 摄 黄礼志是广州铁道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青年车辆钳工,从事绿皮车的厂修工作。为了保障春运用车,他和公司的同事们加班加点,赶在春运开始前把所有的列车检修完毕,保障列车按时上线,参与春运旅客运输。 黄礼志检查制动管系是否良好 张文波 摄 1月21日,2019年春运帷幕正式开启,为缓解春运列车增加给运用检修带来的巨大压力,黄礼志和公司的其他162名同事一起,舍弃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驰援广州车辆段,投入保卫春运绿皮车的“战场”。 每天,他和同事们24小时不间断地对车辆进行巡查诊治,及时发现解决列车故障,确保春运列车正常运行。 黄礼志正在检查转向架配件是否良好 张文波 摄 每巡查一列车,黄礼志和同事们要围绕400多米的列车来回走4趟,弯腰100余次,耗时近2个小时。像这样的一趟列车,他们一天要巡查7列。 黄礼志钻到车底检查列车制动时闸片状态 张文波 摄 据悉,今年广铁集共有249列绿皮火车投入春运。为保障绿皮车的正常运行,5800多名绿皮车守护者日夜奔波,风雨无阻,为的就是让旅客乘坐火车走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温馨。(完)   [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02日 22:20
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原标题: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图为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流浪受困人员提前过春节。夏莹摄 (新春走基层)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中新网合肥2月2日电 (夏莹)还有两天便是春节,那些离家在外的流浪者们是否能吃上团圆饭,过上温暖年?2月2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站内张罗了饭菜,让九名流浪受助人员也提前过个温暖年。 在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周俊的招呼下,九名受助人员穿着新衣服,围坐在大圆桌前,圆子、大虾、饮料等摆满了桌子。周俊说:“虽然现在你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但是救助站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在这里我们一起过个好年。2019年我们也会努力把你们找到家乡,寻到亲人。” 图为流浪受困人员。夏莹 摄 据悉,春节期间救助站里共有九名受助人员,该救助站救助管理科科长陈冬介绍,这九名受助人员均滞留2个月以上,在安置点里生活,听口音来自全国各地,但是目前身份无法确认,他们还不能回家过年。 救助站里的受助人员,有的是存在智力障碍,有的则是身份无法确认,尚无法联系上其家人,滞留时间最长的王建祥老人已经在站里呆了近30年,因身份无法确认,工作人员一直未能将其送回家乡,当被问及是否想家时,王建祥哽咽着说:“我想。” 据了解,去年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与合肥市各街道社区联动,简化救助流程,增加巡查力量等措施,先后救助人员3280人次,确保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为了帮助流浪人员,救助站成立了寻亲核查小组,明确职责和寻亲流程,寻亲发布、DNA采集比对率达到双100%,同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全面开展寻亲工作。“2019年,将做好第二批长期滞留(满两年)人员落户工作,让他们不再无依无靠。”陈科长说。(完)   [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02日 20:57
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原标题: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工作人员给乘客讲解乘机安全须知。李佩珊摄 (新春走基层)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中新网银川2月2日电 (于翔 李佩珊)2月2日13时,在吉祥航空由银川飞往上海的HO1335飞机客舱内,乘客收获了对联礼包、精美机模等春节礼物,一派喜气让还在途中的旅客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工作人员给儿童乘客讲解送上新年礼物。李佩珊 摄 正逢中国农历腊月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新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到达了高峰期。为确保旅客安全出行,今年各个航空公司都放出了“新招式”。吉祥航空银川营业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真情服务”活动,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优先办理乘机手续、候机、登机等服务。同时,负责对特殊旅客、晚到旅客进行有效引导,协助旅客办理乘机手续、行李托运等事宜。此外,针对乘机无父母陪同的儿童旅客,吉祥航空优化服务,通过建立微信一对一图文互动服务,家长可以全程看到孩子候机、登机和下机提取行李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暖心。 工作人员帮助特殊旅客乘机。李佩珊 摄 春运期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候机厅内正在排队办理登机手续的乘客。李佩珊 摄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节前出行高峰在1月31日至2月3日,主要以返乡探亲旅客和春节长假外出旅游为主;节后返程高峰集中在2月7日至2月12日,返程客流相对集中,务工、探亲和旅游客流相互叠加。(完)   [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02日 20:50
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原标题:2019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1月31日,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冰瀑(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2月1日讯(记者 李金鑫  耿子叶)阳光照在冰柱上,绽放出一簇簇七彩的光烬。1月3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北京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9年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的脚步,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景区,一眼便看到人工形成的美丽冰瀑景观。 北京冬季寒冷,很多景区游客稀少,神泉峡却一反常态,打造出“冰瀑”景观,将旅游淡季变旺季,还带动了村民农家乐的增收。 如今吃上生态旅游饭的炭厂村,以前却是祖祖辈辈烧炭为生,炭厂村也由此得名。皇宫冬季取暖用的炭、老百姓涮锅用的炭,多数都源自这个村。鼎盛时,小村有几十座炭窑。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山区禁止砍伐树木,烧炭业才逐步退出。 不再烧炭,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有山上几百亩核桃、山楂、杏扁,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 记者了解到,炭厂村退耕还林还绿,依托神泉峡风景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变身农业旅游村,村民收入也随之提高,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到冬天,神泉峡冰瀑就吸引了大批游客闻名而来,游客暴增,车都排到了村里面。 走进神泉峡风景区,一道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冰瀑景观,犹如一幅幅冰雪画卷映入游客眼帘,不少游人专程为此而来。“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冰瀑。快过年了,正好全家人一起出来赏玩。”一位游客告诉千龙网记者。 据村支书邢卫兵介绍说,炭厂村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总体工作思路:以神泉峡景区为核心,以良好的山水和农业资源为依托,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为补充,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将炭厂村着力打造成为京城知名、体现国际标准的休闲养生园区。 2008年3月,炭厂村开始兴建神泉峡风景区,2009年9月初步建成,2010年5月1日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到2010年底,景区小获收益,实现每个村民分红200元,村民初次尝到发展旅游的甜头。2014年,沟域经济项目的实施为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村庄开始重点提升改造村域西沟内的神泉峡风景区。经过几年的建设,景区里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被往来游客称赞为京郊天然大氧吧。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炭厂村出台了股份合作制办法,只要是户籍村民都持有股份。邢卫兵介绍说,神泉峡风景区属于村集体所有,考虑到冬季是旅游淡季,为提振景区的淡季经营,三年前他们设计创作了人工冰瀑,随后景区游客量和收入呈爆发式增长。2017年景区收入160万元,2018年已接待游客6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能突破300万元。景区还创造本地就业岗位20余个。 自从景区有了冰瀑的创意,即便冬季也能吸引不少游客,甚至比旺季游客还要多。当地农家乐的年收入增长也节节攀升。 村民看到了民俗旅游经营的前景,纷纷加入进来,据了解,炭厂村有2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 神泉峡景区牌子立起来,小村炭厂出了名。景区的发展让村庄看到了曙光,也让百姓获得了真切的实惠。 图为游客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冰瀑拍照(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村史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民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民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京西古道景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古道博物馆展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古道博物馆展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详情]

千龙网 | 2019年02月01日 17:25
【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来认识首都北京的一群“地下工作者”。在北京的中心城区,密布的地下管网有8500多公里,就像城市的血脉,连接着每一个家庭。下水道养护工人就是保障这些血液畅通的人,他们常常出现在深夜,工作在井下,他们常年和污水、淤泥、生活垃圾打交道,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深夜的北京城结束了一天的喧闹,慢慢静了下来,王志海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忙碌。 △王志海到井下后同事把用来装淤积物的桶传给他 下到井底后,在确认呼吸器和作业工具一切正常后,王志海开始清理管道口处的淤积物。 △王志海清理淤积物 记者:这里面现在都是什么啊?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淤泥、沙子、砖头、瓦块、酒瓶子、碎玻璃渣子,什么东西都有。 王志海所在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一分公司,主要负责北京核心区内的地下管网维护,由于老城的管道老旧且狭窄,要靠人一点一点用桶把污泥垃圾装走。 记者:你这个都是纯手工吗?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对,现在是手工,有机器的。虽然说适用于大部分环境,但是像那种有的那种很复杂的,它就没法使用了。 装满一桶后,将垃圾传送至地上,然后依次往复。按照标准,经过清理后的管道,存泥度要低于20%才算达标。 △王志海在管道中跪着前进 在清理完管道口的淤积物后,王志海钻进了管道,狭窄的管道内,他双腿跪在污水中,对管道内的淤积的生活垃圾和淤泥进行清掏,而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一旦有碎玻璃或者石头划破防护服和皮肤,使得污水进入伤口,那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为真实体验王志海的工作环境,我们跟随他一起进入了管道。 央视记者 王丰:我们现在钻进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一个下水管道。我的身高是一米八,我进来以后,完全的,憋闷的感觉,只能是跪在管道里面向前蠕行,而且管道里还有30公分的水。我们现在是跪着,还是低着头,感觉非常非常不好。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我还行,我没什么感觉,习惯了吧。 同管道内作业强烈的压迫感相比,更可怕的是管道内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如果一旦防毒面具密封不好,吸入了硫化氢气体,可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严重的可短时间内致命。整个井下作业过程中,地面上的同伴不时通过对讲机与王志海通话,以确认他在井下的安全。 在井下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后,王志海决定上到地面喘口气。 记者:怎么样?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舒服多了。那手套短,脏水全顺着这手套口进手套里了。 工友:一会儿找个地洗洗手吧,别闻了。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我这手可味了,臭的不行,没法要了。 凌晨五点,城市在慢慢苏醒,而默默守护这座城市的人们,也结束了一夜的辛苦,准备下班返回驻地。过去的7个小时,王志海他们一共完成了10米的管道养护,从管道内清理出的淤泥和各类垃圾超过4吨。 记者:你觉得你的这个工作和其它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最大的区别就是,别人工作不管怎么说,大家伙都能看得见,我们这个工作看不见,干活是在地底下。工作不是干给别人看的,哪怕咱们清一条管道,咱们对这一片受影响的这些用户,给他们带来一些方便了,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2009年,王志海从老家河北来到北京,在这一行已经干了近十年。虽然工作在人所不见的地下,但是每逢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国家重大活动时,他们都要参与保障任务。他还拿过全国技能大赛冠军。 随着春节的临近,这段时间井下加班加点格外辛苦,但我们看到的志海一直是爱说爱笑爱唱歌。 志海说,他很喜欢一首歌,名字叫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因为他觉得,他们的工作虽然不为人知,但也同样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工作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啊,只能说是分工不同吧,您干着您那一份,我干我这一份呢,咱们都在各司其职,说大了点就是咱们都在为国家效力,对吧。 [详情]

央视 | 2019年02月01日 11:15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温暖乘客回乡路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温暖乘客回乡路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志愿者队伍由大学生、退休大爷大妈等组成;他们帮乘客推轮椅、提行李、赶火车 胡少杰(右一)用轮椅将腿脚不便的老人送出北京西站。 葛玉花在北京西站南广场为旅客做引导。 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西站为旅客进行车票预检。 今年春运已经进入“小高峰”,连日来,每天20多万名旅客如潮水一般“涌入”北京西站。为了帮助归心似箭的旅客顺利回家过年,由大学生、退休大爷大妈、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服务,让乘客的回乡路更加温暖。 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工作人员芦静介绍,西站注册志愿者约有2500人,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春运期间,每天有2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早上5点半,地区单位工作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早上7点后,社会志愿者正式上岗。 春运前,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对近千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和考核,并准备服务手册供志愿者学习。“志愿者工作特别认真,在服务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了每天遇到的新情况,比如西站周边新开了哪些宾馆、超市,如何到达机场和其他火车站等”,芦静表示,大家学习劲头很足,一旦车站发生了变化,比如增加了新服务设施,出站口重新编号等,都会亲自到现场确认、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旅客讲解介绍。 ●爱心驿站辅助员胡少杰 忙完正月十五再回老家看父母 北京西站南广场的爱心驿站岗亭里,轮椅、药品箱、工具箱等罗列排放,无声“告诉”旅客们这里是一个可以求助的地方。22岁的辅助员胡少杰环望四周,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搜索”拄拐、被搀扶、行动慢的乘客。 “不能总等着人家来问,我也得主动观察”,胡少杰说,前天他注意到两名男乘客在广场柱子上靠着,其中一位半身不遂。过去一问才知道,乘客本来买了飞机票回重庆,但因刚动完手术没多久不允许上飞机,只得来西站坐高铁,却没有买到当天的票,想在附近住店。于是,胡少杰用轮椅推着乘客找到满意的宾馆,“我一直把大哥送到房间,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今天(1月31日)8点的火车,7点我带着轮椅过去接,把他们送上了火车。”虽然经历一波三折,但是有了胡少杰的帮助,两位男乘客觉得回家的旅途很温暖。 随着春运小高峰来临,每天至少有三四十次,胡少杰需要推着轮椅将乘客送进站,下午两点下班后,胡少杰还自愿当起志愿者,继续工作到晚上8点。连续几天工作12个小时,他的眼圈红红的。 今年是胡少杰在西站工作的第二年,去年春运,他坚守岗位,没有回山西老家过年。今年他还是得忙完正月十五才能回家。“春节虽不能和父母团聚,但看到乘客平安踏上火车,我也有了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胡少杰说。 ●出租车落客区引导员葛玉花 退休后发挥余热 脚底贴暖宝宝上岗 葛玉花的志愿蓝马甲上绣上了自己的名字,这说明她是一名五星级志愿者,累计服务超过1500个小时。别看葛玉花今年56岁,她的精力丝毫不输给年轻人,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蹬着自行车往西站骑,脚底贴着暖宝宝上岗。 昨天到了休息时间,葛玉花正准备离岗,突然看见一位乘客心急火燎下了出租车,双手各提了一只大行李箱。得知乘客乘坐的火车还有20分钟就开车了,葛玉花帮乘客提起拉杆箱,一路指引着取票、进站。“取票机前原本有几名乘客在排队,一听说这位乘客快赶不上车了,都同意让她先取。”顺利到达候车厅后,乘客拉起葛玉花的手连声道谢,非要添加微信好友并合影,“大姐,等我再来北京时,还来找您!” 有时候,出站的旅客看到落客区出租车多,常常会一拥而上拦车上车。每到这个时候,葛玉花就会提着喇叭温馨提示,这里只下不上,往哪儿走能到达出租车调度站,“告诉乘客在哪里打正规出租车,以免他们打到黑车挨宰。” 葛玉花说,常有人问她,退休后不在家歇着,为什么来干志愿者。“现在生活不愁吃穿,就图个快乐。当我帮助了乘客,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内心能感觉到这种快乐。每到暑运、春运,我看到学生、城市的建设者提着大包小包返乡,觉得他们一年来不容易,我愿意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一帆风顺。” ●预检区、进站区大学生志愿者 帮助核验车票 让乘客少走弯路 今年春运期间,每天有50位北京城市学院大学生来西站做志愿服务,他们分布在预检区、候车室、进站区等岗位。候车室在哪里?去哪里打开水?卫生间在哪里?每天不断重复相同的答案有些枯燥,但这些志愿者说,“我们重复了上百上千遍的答案,对于问询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听到,我们多一丝耐心可能让乘客少走些弯路。” 乘客归心似箭,难免忙中出错。北京西站北广场设置了预检区,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核验车票,看车票是不是西站始发、是不是当日车次,是不是距离开车前四小时的车次。“昨天一位志愿者在核验时发现,一位乘客的车票是北京站出发的,连忙领着乘客到售票处改签,最后乘客顺利从西站出发了。”志愿者领队周子琦介绍,车票预检很重要,等乘客排队进站后才发现票错了,就得逆着人流往出走,十分麻烦,所以志愿者核验车票时要格外细心。 “有些乘客乘坐的是下午4点的车,上午8点就来排队进站,被劝阻后质问我们为何不能进站。”周子琦说,为减小候车室压力,车站要求乘坐距离开车四小时车次的乘客才能进站,如遇列车大面积晚点等特殊情况,可能会缩短进站时间。此时,志愿者会耐心劝导,争取乘客的理解。 近期,北京西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年轻人“刷脸”进站驾轻就熟,但中老年乘客使用新科技还需志愿者帮忙。“身份证放这里,您抬头看灯,可以了请进。”志愿者王硕重复着相同的提示语和动作,乘客在她的帮助下快速进入车站。 在周子琦看来,大学生利用寒假做志愿者,比在家休息、玩游戏有意义。“前几天,两位外籍乘客不会说汉语,改签遇到了困难。这时候,我们的英语口语派上了用场,挺有成就感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璐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2月01日 10:54
【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水峪嘴村 北青网2月1日讯(记者 周经韬),面朝青石古道,背靠山水人家,抬眼望去,沥青村路户户直通、农家小院修竹环抱、门前花园摇曳生姿,这就是水峪嘴村的现貌。1月31日由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京西门头沟区,北青网、千龙网、北京时间等十多家网络媒体30多名记者编辑走进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探访这个昔日采石大村如何焕然一新。 村民这样富起来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街道整齐干净 水峪嘴村位于永定河南岸,京西古道穿村而过,曾是一个吃水靠肩挑,照明点煤油灯的落后小山村,1995年前,水峪嘴村处于贫困状态,村民交不起电费,傍晚全村一片黑暗,不通自来水,集体经济一贫如洗。经过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历程,水峪嘴村先后通过采石业和旅游业,逐渐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在“旅游观光兴村、新产业富村、民主管理治村、精神文明建设强村”的发展思路下,构建起一个美好、扎实、可行的“水峪嘴梦”,全村发展有了新的希望和支点。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温馨舒适 2017年水峪嘴村全年经济收入达到2216.3万元,其中:村企收入254.5万元;村本身收入174.2万元;农户自营收入1787.6万元;人均收入15283元。如今水峪嘴村已经完成了200多套二层居民住宅楼的建设工作,90%的村民上了楼。楼房采用两室两厅两卫一厨的建筑格局,外侧有外墙保温,具备抗震性能。为了实现环保节能的效益,水峪嘴村逐渐开展地暖实验,并对全村房屋进行了平改坡建设。 水峪嘴村三次创业 村史博物馆记录了水峪嘴村三次创业的历程 站起来(1995-2006)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带领水峪嘴从世纪末的贫困中站了起来。开山采石、不舍昼夜,凭肩挑手提,靠苦心经营,创下了风云水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从未遗忘。 富起来(2007-2016)漫漫长路,其修远兮。在举国现代化的宏观叙事下,水峪嘴比任何一个村庄都更渴望富强和文明。关矿山、停工厂,开启一段荡气回肠的自我改革。全面转型闯关,擘画绿色经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纵观京西农村发展史,水峪嘴不仅“醒得早”,并且“起得早”。这就是水峪嘴人的胆识和气魄。 强起来(2017至今)水峪嘴村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一群义无反顾、甘于奉献的水峪嘴人,一个蹄疾步稳、蒸蒸日上的水峪嘴村。蓝图已绘就,未来在眼前,惊涛拍岸,风鹏正举! 水峪嘴村的特色哪能少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从2010年开始,村民陆续搬出古道第一隘口,在生活便利的永定河河谷地带,盖起了二层小楼,安下了家。村里规划了京西古道风景保护区,整理分散的历史遗留,陆续修建了村史博物馆、古道博物馆、军事酒吧这些特色景点,再现古道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降落伞桌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弹药箱”) 旅游的人可以到村里的“古道驿站”餐厅,尝尝京西的马帮菜。当地农民将玉米面、豆面混合加水搅拌,用咯吱铛摊制成煎饼形状后晒干,制成京西咯吱,烹饪时再淋上拔丝,这就做成了当地有名的特色菜糖溜咯吱。咯吱的脆香和糖的甜蜜相交融,口感绝对很赞。如果再沏赏一壶黄芩茶,清热解毒又爽口去腻,再完美不过。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规划后的村庄,小楼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满目秀水明山。如今的炭厂村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景致原有的山村肌理也得以保持。适时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地居民正在享受着建设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北京人的绿色生态梦正在不断变成现实。[详情]

北青网 | 2019年02月01日 10:10
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原标题: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年灯火盼人归”,要讲述一趟小慢车的故事。这趟开行了61年的绿皮火车,穿过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沿途经过的几乎都是乡村小站。它连接着山里山外,是外出求学和打拼的人回家的最后一段旅途。年越来越近了,久别的人盼着重逢,重逢又怕时光太匆匆。 清晨六点多,无人的街,只有归家的人行色匆匆,握着一张几块钱的票就可以登上从宝鸡发车的6063次列车,回家,这是最后一站。 旅客: 回家。 旅客:回家。 旅客:回家。     旅客:出来一年了,回家。     记者:你是去哪小朋友?     旅客:回家。 旅客:她去新疆打工了,我从家里过来接她 记者:四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舍得让媳妇儿自己坐火车走?    旅客:我有点不放心。    旅客:我叫他不要来不要来,他说他要来接我。 旅客:一听过年的时间到了,一天一天到了,就想着儿子赶紧回到家。吃啥呀,赶紧给提前准备。做臊子,做饺子啊。我问回来几天?才九天,我说才待九天,就希望儿子回来能领个女朋友回来。 丈夫等妻子,妈妈盼儿子,车站里的他们只是为了多看一眼,多一点相聚的时间。 记者:您好,您是去哪里?    旅客:刚从新疆回来。 48岁的文云仓从乌鲁木齐打工回来,再倒一趟车,他就能见到家人了。身边有一个背包、一个半人高的拎包,还有一件用床单裹起来的行李。 旅客文云仓:这里面全是特产。这次买的东西多。     记者:为啥这次买的东西多?     旅客文云仓:儿子都有对象了,春节回家,吃嘛,这都是稀客,第一次回家,在农村。开心果儿,巴旦木,还有和田大枣儿,这是馕。     记者: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盼着要回家,回家的那会儿就特别着急。    旅客文云仓:哇,失眠了,坐了火车两夜都没睡觉,我在宝鸡都没吃饭,一直等着喝家里的小米粥呢。 火车汽笛响起,这是归家的号角。 旅客冯燕慈:我老家是河北的,嫁到陕西来了,回家过年,陪老公回家过年,看他爷爷来了。    记者:一年见一次,会不会觉得生分?     一点儿都不生分。平时打电话联系,给邮东西,邮到他五老表那儿,他就给收过去,送他一份儿,给老爷子一份儿。 旅客:我儿子终于会叫妈妈爸爸了。     记者:这算是第一次叫吗?     旅客:嗯。 37岁的雷连连夫妻俩因为爱情,所以裸婚。丈夫跑运输,她在家中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虽然还没买房、买车,但她觉得重要的并不是这些。 旅客雷连连: 你就是要再多的东西,你也比不上家人的健康,比不上一个爱你的一个老公,你成天欺负他,他也不还手,不还口这种。    雷连连的老公:我曾经给她答应过,等我们有条件的时候,哪怕我们不管就说到什么年龄了,我再给你补一个婚礼都可以。     旅客雷连连:谁需要婚礼呀。 因为爱,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6063次列车穿越秦岭,连着陕西、甘肃、四川,全程350公里路,跑一趟近12个小时,核算下来每公里票价6分多钱,又便宜、又方便。这一路上走走停停38个站,大部分是乡村的小站,6063次算得上是山里的铁路公交。 记者:老爷子,卖花生卖了多少年了? 旅客余明奇:三年了。     记者:今年多大年龄?     旅客余明奇:我今年80岁了,有七个小孩儿,我不问他们要钱,自力更生。     旅客:他感觉到自己能动自己就动,不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爷爷,我们都给他点赞。     记者:你们坐了多少年了,这车?    旅客:坐了二十多年了。我们自己种点菜。    旅客: 我坐的时间最长。我坐了三十年了。 旅客薛清娥:农村卖菜的人回家要过年,出门打工要坐这个车回家。高铁转,转这个车回来,才能到家。 6063次列车长向宝林:他们经常在我的跟前,哪怕是一毛钱的,他都非常精心地把它捋顺,数啊数,数完之后开心了,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他的收获的感受。 6063次列车员:各位旅客,现在我们播报农产品信息,阳平关的陈小兰带了蒜苗、葱、菜薹、豌豆尖等蔬菜。 旅客陈小兰:这么快就上广播了。 48岁的陈小兰是6063次车的常客,每隔一天就要坐这趟火车去凤县卖菜。一次带6大包,足有100多斤重。每到这时,列车长便主动把她卖菜的信息广播出去。 记者:卖了多少?    旅客陈小兰:卖了30。你看这广告打的,一阵卖了30元。 去年夏天,儿子给陈小兰网购了一部智能手机。卖菜收钱,陈小兰用起了二维码。不仅网购手机,陈小兰说,家里大到彩电热水器,小到电饭锅烧水壶,都是儿子网购回来的。 旅客陈小兰:你只要去干,就怕你懒,不干就没有钱。挣三、四块钱不嫌少,挣五十块钱也不嫌多。现在赶上时代了,人有多大的本事往前闯,只要有上进心。 临下车,陈小兰还不忘了把座位上的泥土擦一擦,把地下的菜叶清扫干净。 旅客陈小兰:每次都是扫得干干净净。 6063次车又像是服务站,车厢里有农产品供销信息,乘客能从车厢里卖菜;也有市场地图,下车后直接带着山货去集市。如果想打临工,也有用工需求。 6063次乘警陈超:给老百姓提供方便,菜呀啥都能上车,在上面还可以交易,你想买啥就买啥。 记者:你好,小朋友。    旅客孙一宸:阿姨好。 今年读初二的孙一宸是个地地道道的火车迷,利用放假,他把宝成铁路上运行的火车拍了个遍。特别是6063次,是他的最爱。 旅客孙一宸:我就很喜欢铁轨和车轮之间哐当哐当的声音,也喜欢车厢摇摇晃晃那种感觉,从北方的大雪天到南方的艳阳天,我感觉绿皮火车,它是一路的风景。 在孙一宸随身带着的画册里,手绘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各种机车车型,从东风4B到复兴号新型动车组,时速一路见长。因为这趟小慢车上经常可以将见到兴趣爱好相同的车迷,所以这些东西他都随身带着。 旅客孙一宸:我还有一个可以见证发展的东西。这张车票是我目前收藏的最早的一张,它的车次还是三位数,655次,然后渐渐地发展,变成这种二维码。再往后走,越来越先进,现在有的车站,不用车票可以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出站 孙一宸的梦想是做一名机车设计师,设计出跑得更快的火车。 记者:未来你设计的机车时速能达到多少?     旅客孙一宸:可能要比飞机还快。我们车迷圈子里有流传一句话。中国只要多一个爱铁路、爱交通、爱祖国这样的火车迷,一个孩子,中国的铁路就多一份未来。因为我们爱,所以我们以后会让它更好。 年近了,家也近了。这趟在秦岭开行61年的小慢车,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不离不弃。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不管外面的日子荣光也好,委屈也罢,坐上6063次列车,心就踏实了。 这个唱歌的人叫聂林,四川人,两口子都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搭建脚手架是聂林的工作,凭借这门高空作业的手艺,这十多年里,聂林走遍半个中国。 旅客聂林:你看我的手。    记者:茧子还是什么?     旅客聂林:手茧,然后再磨了,冬天一冻就开裂了。一洗冷水,马上就出血了。     记者:儿子看到你这个手怎么说?     旅客聂林:一般我们都藏着,不给他们看。像很多人都感觉到工地干活,年轻小伙子在工地上,被看低的那种感觉。我不这么认为,凭借我的辛勤劳动,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刘永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一家煤矿企业跑运输,离开甘肃徽县老家快一年了 旅客刘永刚:这是媳妇给我发的,这次回来约法三章。第一,不许吵架,不许骂人。第二给娃做好榜样,早睡早起,多帮我干活。 为了迎接他回家,妻子特意带着孩子们从二十公里外赶到火车站。 旅客刘永刚:来,让我看,叫爸爸。 刘永刚的孩子:爸爸。 旅客刘永刚:想爸爸了没有。 刘永刚的孩子:想了。 其实,更让刘永刚牵心的是母亲,76岁的母亲一场感冒整整折腾了三个多月都没好利索,这让他的心一直悬着。 旅客刘永刚:妈 母亲早早地搓好了刘永刚最爱吃的麻食,炒好了臊子。 刘永刚的母亲周玉琴:黑了,瘦了。最惦记的就是他。 记者:一二三。 刘永刚一家:过年好![详情]

央视 | 2019年01月31日 17:57
【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为您讲述一对铁路情侣,他们坚守岗位、坚守梦想,子夜时分的一次短暂相聚,见证了他们的坚守。 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榆林站跑货运;雷杰做列车乘务员七年,跑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的客运。同是陕西绥德人的他们,在四年前从老乡发展为情侣。 有时候,他们分别工作的两趟车会在榆林站相遇。 按照列车时刻表,雷杰值乘的列车会在零点37分驶入郝康工作的榆林站,在站台上停留八分钟。虽然这样的停靠每周会有四次,但由于郝康的休息时间不定,两人往往几个月才能成功在站台相聚一次。 2018年,两人连休假都算上,总共只相聚了一周。 春节期间,雷杰值乘的车依旧会在凌晨经过榆林站。按照铁路的规定,列车员值乘期间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她上车前依旧给郝康发了信息,然后将手机上交。此时的郝康,正忙碌在包西货运线上。 晚上8:40,雷杰的车刚过延安,郝康终于下班了。今天晚上,他没有临时加派的出车任务,两人应该能在榆林站见一面。知道雷杰胃不好,只要有相遇的可能,郝康总会去表姐家给雷杰熬粥。 过了绥德,再有一个多小时就到榆林。今年两人计划结婚,郝康特意准备了新年礼物。 由于部分路段积雪,列车晚点十分钟。原本停靠在榆林站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 因为硬座旅客较多,上车后,雷杰临时从9号车厢调到了1号车厢,因为手机在值乘期间早已上交,她没能通知郝康。 相聚这么短,列车那么长,郝康跑过一节又一节车厢。 [详情]

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妻子把饺子放在行车室丈夫的办公桌上程晖摄 (新春走基层)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中新网茂名2月5日电 题:火车站里的“夫妻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过年 作者 梁盛 程晖 春运,是一场为了团圆的大迁徙。为了守护好旅客的返乡归途,茂名火车站有两对刚结婚不久的“夫妻档”,一对是客运值班员李军和其妻子综控员宋佳南,另一对是信号员翁华明和综控员母丽婷。除夕夜仍在加班加点在春运的第一线。 “对于我们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过年了。”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客运值班员李军告诉记者,每年除夕,70多名客运岗位人员中总会有三分之一不能和家人团聚。今年是茂名火车站开通高铁的首个春运,由于客流量大,作为现场总指挥的他,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几分。 “我老婆宋佳南是综控员,茂名火车站客运值班员和综控员是实行三班倒,今年除夕夜刚好倒班,虽然与老婆同一个车站同一个班组,但上班不许带通信工具,不在同一个岗位,我们的沟通只能通过对讲机。”李军如是说。 平日里的李军忙得像个“陀螺”。虽然大年三十除夕夜候车室的旅客不足百人,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当晚晚21时6分,李军刚组织完开往广州南的D7550次列车,将20多名旅客顺利送上车后,就马不停蹄到普铁候车室询问部分旅客候车情况。 “K511次接近,6道,2站台”。李军听到了妻子宋佳南最为熟悉的声音在对讲机传出,他回复道:“K511次接近,6道,2站台,客运值班员收到”。这样来回的一呼一答,成了他们夫妻俩除夕夜的新年问候。 同是综控员的母丽婷,除夕当天值白班,她的新婚丈夫翁华明连续三年上晚班,夫妻俩赶不上吃不上团年饭。翁华明为了能让下班的妻子能吃上一口饺子,白天在家为妻子包好了饺子,独自吃完晚饭就上班去。 除夕晚上22时,央视的春晚进入高潮,茂名火车站的行车室同样是“热闹非凡”。“D7497出站,K827到达”,……翁华明说,他要坚守在行车室,把好旅客出行的第一把安全关。 到除夕夜里22时30分,为了见上丈夫一面,母丽婷把煮好的饺子送到了行车室。由于翁华明正在办理接发列车,他俩没时间说上话,母丽婷把饺子放在了桌上就离开了行车室。 “春运比较忙,我们俩没有时间见面,行车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不能允许一点马虎的。”翁华明说,截至4日晚18时,春运期间茂名火车站共发送旅客78642人次,同比增长126.28%,为一场场“大团圆”保驾护航,“舍小家为大家”的铁路人,还有千千万万。(完)[详情]

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原标题: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黄礼志和同事们在紧固制动主管张文波摄 (新春走基层)广铁春运“绿皮车”的守护者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郭军 张文波 王洪斌)记者2日从广州铁路部门了解到,为了保障绿皮车顺利运行,有这么一群人,不管风吹雨打、白天黑夜,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力,对南来北往的列车进行“巡诊治病”,他们就是绿皮车的忠实守护者。 黄礼志和同事在更换有故障的油压减振器 张文波 摄 黄礼志是广州铁道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青年车辆钳工,从事绿皮车的厂修工作。为了保障春运用车,他和公司的同事们加班加点,赶在春运开始前把所有的列车检修完毕,保障列车按时上线,参与春运旅客运输。 黄礼志检查制动管系是否良好 张文波 摄 1月21日,2019年春运帷幕正式开启,为缓解春运列车增加给运用检修带来的巨大压力,黄礼志和公司的其他162名同事一起,舍弃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驰援广州车辆段,投入保卫春运绿皮车的“战场”。 每天,他和同事们24小时不间断地对车辆进行巡查诊治,及时发现解决列车故障,确保春运列车正常运行。 黄礼志正在检查转向架配件是否良好 张文波 摄 每巡查一列车,黄礼志和同事们要围绕400多米的列车来回走4趟,弯腰100余次,耗时近2个小时。像这样的一趟列车,他们一天要巡查7列。 黄礼志钻到车底检查列车制动时闸片状态 张文波 摄 据悉,今年广铁集共有249列绿皮火车投入春运。为保障绿皮车的正常运行,5800多名绿皮车守护者日夜奔波,风雨无阻,为的就是让旅客乘坐火车走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温馨。(完)   [详情]

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原标题: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图为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流浪受困人员提前过春节。夏莹摄 (新春走基层)合肥流浪受困人员吃上年夜饭 滞留30年老人说想家 中新网合肥2月2日电 (夏莹)还有两天便是春节,那些离家在外的流浪者们是否能吃上团圆饭,过上温暖年?2月2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站内张罗了饭菜,让九名流浪受助人员也提前过个温暖年。 在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周俊的招呼下,九名受助人员穿着新衣服,围坐在大圆桌前,圆子、大虾、饮料等摆满了桌子。周俊说:“虽然现在你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但是救助站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在这里我们一起过个好年。2019年我们也会努力把你们找到家乡,寻到亲人。” 图为流浪受困人员。夏莹 摄 据悉,春节期间救助站里共有九名受助人员,该救助站救助管理科科长陈冬介绍,这九名受助人员均滞留2个月以上,在安置点里生活,听口音来自全国各地,但是目前身份无法确认,他们还不能回家过年。 救助站里的受助人员,有的是存在智力障碍,有的则是身份无法确认,尚无法联系上其家人,滞留时间最长的王建祥老人已经在站里呆了近30年,因身份无法确认,工作人员一直未能将其送回家乡,当被问及是否想家时,王建祥哽咽着说:“我想。” 据了解,去年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与合肥市各街道社区联动,简化救助流程,增加巡查力量等措施,先后救助人员3280人次,确保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为了帮助流浪人员,救助站成立了寻亲核查小组,明确职责和寻亲流程,寻亲发布、DNA采集比对率达到双100%,同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全面开展寻亲工作。“2019年,将做好第二批长期滞留(满两年)人员落户工作,让他们不再无依无靠。”陈科长说。(完)   [详情]

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原标题: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工作人员给乘客讲解乘机安全须知。李佩珊摄 (新春走基层)银川:春运路上的浓浓年味 中新网银川2月2日电 (于翔 李佩珊)2月2日13时,在吉祥航空由银川飞往上海的HO1335飞机客舱内,乘客收获了对联礼包、精美机模等春节礼物,一派喜气让还在途中的旅客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工作人员给儿童乘客讲解送上新年礼物。李佩珊 摄 正逢中国农历腊月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新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到达了高峰期。为确保旅客安全出行,今年各个航空公司都放出了“新招式”。吉祥航空银川营业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真情服务”活动,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优先办理乘机手续、候机、登机等服务。同时,负责对特殊旅客、晚到旅客进行有效引导,协助旅客办理乘机手续、行李托运等事宜。此外,针对乘机无父母陪同的儿童旅客,吉祥航空优化服务,通过建立微信一对一图文互动服务,家长可以全程看到孩子候机、登机和下机提取行李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暖心。 工作人员帮助特殊旅客乘机。李佩珊 摄 春运期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候机厅内正在排队办理登机手续的乘客。李佩珊 摄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节前出行高峰在1月31日至2月3日,主要以返乡探亲旅客和春节长假外出旅游为主;节后返程高峰集中在2月7日至2月12日,返程客流相对集中,务工、探亲和旅游客流相互叠加。(完)   [详情]

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原标题:2019新春走基层|北京门头沟炭厂村的生态致富路 1月31日,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冰瀑(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2月1日讯(记者 李金鑫  耿子叶)阳光照在冰柱上,绽放出一簇簇七彩的光烬。1月3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北京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9年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的脚步,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景区,一眼便看到人工形成的美丽冰瀑景观。 北京冬季寒冷,很多景区游客稀少,神泉峡却一反常态,打造出“冰瀑”景观,将旅游淡季变旺季,还带动了村民农家乐的增收。 如今吃上生态旅游饭的炭厂村,以前却是祖祖辈辈烧炭为生,炭厂村也由此得名。皇宫冬季取暖用的炭、老百姓涮锅用的炭,多数都源自这个村。鼎盛时,小村有几十座炭窑。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山区禁止砍伐树木,烧炭业才逐步退出。 不再烧炭,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有山上几百亩核桃、山楂、杏扁,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 记者了解到,炭厂村退耕还林还绿,依托神泉峡风景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变身农业旅游村,村民收入也随之提高,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到冬天,神泉峡冰瀑就吸引了大批游客闻名而来,游客暴增,车都排到了村里面。 走进神泉峡风景区,一道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冰瀑景观,犹如一幅幅冰雪画卷映入游客眼帘,不少游人专程为此而来。“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冰瀑。快过年了,正好全家人一起出来赏玩。”一位游客告诉千龙网记者。 据村支书邢卫兵介绍说,炭厂村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总体工作思路:以神泉峡景区为核心,以良好的山水和农业资源为依托,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为补充,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将炭厂村着力打造成为京城知名、体现国际标准的休闲养生园区。 2008年3月,炭厂村开始兴建神泉峡风景区,2009年9月初步建成,2010年5月1日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到2010年底,景区小获收益,实现每个村民分红200元,村民初次尝到发展旅游的甜头。2014年,沟域经济项目的实施为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村庄开始重点提升改造村域西沟内的神泉峡风景区。经过几年的建设,景区里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被往来游客称赞为京郊天然大氧吧。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炭厂村出台了股份合作制办法,只要是户籍村民都持有股份。邢卫兵介绍说,神泉峡风景区属于村集体所有,考虑到冬季是旅游淡季,为提振景区的淡季经营,三年前他们设计创作了人工冰瀑,随后景区游客量和收入呈爆发式增长。2017年景区收入160万元,2018年已接待游客6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能突破300万元。景区还创造本地就业岗位20余个。 自从景区有了冰瀑的创意,即便冬季也能吸引不少游客,甚至比旺季游客还要多。当地农家乐的年收入增长也节节攀升。 村民看到了民俗旅游经营的前景,纷纷加入进来,据了解,炭厂村有2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 神泉峡景区牌子立起来,小村炭厂出了名。景区的发展让村庄看到了曙光,也让百姓获得了真切的实惠。 图为游客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冰瀑拍照(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村史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民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民宿(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京西古道景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水峪嘴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古道博物馆展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图为古道博物馆展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详情]

【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管道卫士——你是那夜空最亮的星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来认识首都北京的一群“地下工作者”。在北京的中心城区,密布的地下管网有8500多公里,就像城市的血脉,连接着每一个家庭。下水道养护工人就是保障这些血液畅通的人,他们常常出现在深夜,工作在井下,他们常年和污水、淤泥、生活垃圾打交道,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深夜的北京城结束了一天的喧闹,慢慢静了下来,王志海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忙碌。 △王志海到井下后同事把用来装淤积物的桶传给他 下到井底后,在确认呼吸器和作业工具一切正常后,王志海开始清理管道口处的淤积物。 △王志海清理淤积物 记者:这里面现在都是什么啊?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淤泥、沙子、砖头、瓦块、酒瓶子、碎玻璃渣子,什么东西都有。 王志海所在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一分公司,主要负责北京核心区内的地下管网维护,由于老城的管道老旧且狭窄,要靠人一点一点用桶把污泥垃圾装走。 记者:你这个都是纯手工吗?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对,现在是手工,有机器的。虽然说适用于大部分环境,但是像那种有的那种很复杂的,它就没法使用了。 装满一桶后,将垃圾传送至地上,然后依次往复。按照标准,经过清理后的管道,存泥度要低于20%才算达标。 △王志海在管道中跪着前进 在清理完管道口的淤积物后,王志海钻进了管道,狭窄的管道内,他双腿跪在污水中,对管道内的淤积的生活垃圾和淤泥进行清掏,而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一旦有碎玻璃或者石头划破防护服和皮肤,使得污水进入伤口,那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为真实体验王志海的工作环境,我们跟随他一起进入了管道。 央视记者 王丰:我们现在钻进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一个下水管道。我的身高是一米八,我进来以后,完全的,憋闷的感觉,只能是跪在管道里面向前蠕行,而且管道里还有30公分的水。我们现在是跪着,还是低着头,感觉非常非常不好。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我还行,我没什么感觉,习惯了吧。 同管道内作业强烈的压迫感相比,更可怕的是管道内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如果一旦防毒面具密封不好,吸入了硫化氢气体,可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严重的可短时间内致命。整个井下作业过程中,地面上的同伴不时通过对讲机与王志海通话,以确认他在井下的安全。 在井下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后,王志海决定上到地面喘口气。 记者:怎么样?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舒服多了。那手套短,脏水全顺着这手套口进手套里了。 工友:一会儿找个地洗洗手吧,别闻了。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我这手可味了,臭的不行,没法要了。 凌晨五点,城市在慢慢苏醒,而默默守护这座城市的人们,也结束了一夜的辛苦,准备下班返回驻地。过去的7个小时,王志海他们一共完成了10米的管道养护,从管道内清理出的淤泥和各类垃圾超过4吨。 记者:你觉得你的这个工作和其它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最大的区别就是,别人工作不管怎么说,大家伙都能看得见,我们这个工作看不见,干活是在地底下。工作不是干给别人看的,哪怕咱们清一条管道,咱们对这一片受影响的这些用户,给他们带来一些方便了,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2009年,王志海从老家河北来到北京,在这一行已经干了近十年。虽然工作在人所不见的地下,但是每逢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国家重大活动时,他们都要参与保障任务。他还拿过全国技能大赛冠军。 随着春节的临近,这段时间井下加班加点格外辛苦,但我们看到的志海一直是爱说爱笑爱唱歌。 志海说,他很喜欢一首歌,名字叫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因为他觉得,他们的工作虽然不为人知,但也同样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下水道养护工 王志海:工作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啊,只能说是分工不同吧,您干着您那一份,我干我这一份呢,咱们都在各司其职,说大了点就是咱们都在为国家效力,对吧。 [详情]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温暖乘客回乡路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温暖乘客回乡路

  200余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西站 志愿者队伍由大学生、退休大爷大妈等组成;他们帮乘客推轮椅、提行李、赶火车 胡少杰(右一)用轮椅将腿脚不便的老人送出北京西站。 葛玉花在北京西站南广场为旅客做引导。 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西站为旅客进行车票预检。 今年春运已经进入“小高峰”,连日来,每天20多万名旅客如潮水一般“涌入”北京西站。为了帮助归心似箭的旅客顺利回家过年,由大学生、退休大爷大妈、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服务,让乘客的回乡路更加温暖。 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工作人员芦静介绍,西站注册志愿者约有2500人,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春运期间,每天有2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早上5点半,地区单位工作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早上7点后,社会志愿者正式上岗。 春运前,北京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对近千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和考核,并准备服务手册供志愿者学习。“志愿者工作特别认真,在服务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了每天遇到的新情况,比如西站周边新开了哪些宾馆、超市,如何到达机场和其他火车站等”,芦静表示,大家学习劲头很足,一旦车站发生了变化,比如增加了新服务设施,出站口重新编号等,都会亲自到现场确认、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旅客讲解介绍。 ●爱心驿站辅助员胡少杰 忙完正月十五再回老家看父母 北京西站南广场的爱心驿站岗亭里,轮椅、药品箱、工具箱等罗列排放,无声“告诉”旅客们这里是一个可以求助的地方。22岁的辅助员胡少杰环望四周,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搜索”拄拐、被搀扶、行动慢的乘客。 “不能总等着人家来问,我也得主动观察”,胡少杰说,前天他注意到两名男乘客在广场柱子上靠着,其中一位半身不遂。过去一问才知道,乘客本来买了飞机票回重庆,但因刚动完手术没多久不允许上飞机,只得来西站坐高铁,却没有买到当天的票,想在附近住店。于是,胡少杰用轮椅推着乘客找到满意的宾馆,“我一直把大哥送到房间,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今天(1月31日)8点的火车,7点我带着轮椅过去接,把他们送上了火车。”虽然经历一波三折,但是有了胡少杰的帮助,两位男乘客觉得回家的旅途很温暖。 随着春运小高峰来临,每天至少有三四十次,胡少杰需要推着轮椅将乘客送进站,下午两点下班后,胡少杰还自愿当起志愿者,继续工作到晚上8点。连续几天工作12个小时,他的眼圈红红的。 今年是胡少杰在西站工作的第二年,去年春运,他坚守岗位,没有回山西老家过年。今年他还是得忙完正月十五才能回家。“春节虽不能和父母团聚,但看到乘客平安踏上火车,我也有了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胡少杰说。 ●出租车落客区引导员葛玉花 退休后发挥余热 脚底贴暖宝宝上岗 葛玉花的志愿蓝马甲上绣上了自己的名字,这说明她是一名五星级志愿者,累计服务超过1500个小时。别看葛玉花今年56岁,她的精力丝毫不输给年轻人,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蹬着自行车往西站骑,脚底贴着暖宝宝上岗。 昨天到了休息时间,葛玉花正准备离岗,突然看见一位乘客心急火燎下了出租车,双手各提了一只大行李箱。得知乘客乘坐的火车还有20分钟就开车了,葛玉花帮乘客提起拉杆箱,一路指引着取票、进站。“取票机前原本有几名乘客在排队,一听说这位乘客快赶不上车了,都同意让她先取。”顺利到达候车厅后,乘客拉起葛玉花的手连声道谢,非要添加微信好友并合影,“大姐,等我再来北京时,还来找您!” 有时候,出站的旅客看到落客区出租车多,常常会一拥而上拦车上车。每到这个时候,葛玉花就会提着喇叭温馨提示,这里只下不上,往哪儿走能到达出租车调度站,“告诉乘客在哪里打正规出租车,以免他们打到黑车挨宰。” 葛玉花说,常有人问她,退休后不在家歇着,为什么来干志愿者。“现在生活不愁吃穿,就图个快乐。当我帮助了乘客,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内心能感觉到这种快乐。每到暑运、春运,我看到学生、城市的建设者提着大包小包返乡,觉得他们一年来不容易,我愿意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一帆风顺。” ●预检区、进站区大学生志愿者 帮助核验车票 让乘客少走弯路 今年春运期间,每天有50位北京城市学院大学生来西站做志愿服务,他们分布在预检区、候车室、进站区等岗位。候车室在哪里?去哪里打开水?卫生间在哪里?每天不断重复相同的答案有些枯燥,但这些志愿者说,“我们重复了上百上千遍的答案,对于问询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听到,我们多一丝耐心可能让乘客少走些弯路。” 乘客归心似箭,难免忙中出错。北京西站北广场设置了预检区,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核验车票,看车票是不是西站始发、是不是当日车次,是不是距离开车前四小时的车次。“昨天一位志愿者在核验时发现,一位乘客的车票是北京站出发的,连忙领着乘客到售票处改签,最后乘客顺利从西站出发了。”志愿者领队周子琦介绍,车票预检很重要,等乘客排队进站后才发现票错了,就得逆着人流往出走,十分麻烦,所以志愿者核验车票时要格外细心。 “有些乘客乘坐的是下午4点的车,上午8点就来排队进站,被劝阻后质问我们为何不能进站。”周子琦说,为减小候车室压力,车站要求乘坐距离开车四小时车次的乘客才能进站,如遇列车大面积晚点等特殊情况,可能会缩短进站时间。此时,志愿者会耐心劝导,争取乘客的理解。 近期,北京西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年轻人“刷脸”进站驾轻就熟,但中老年乘客使用新科技还需志愿者帮忙。“身份证放这里,您抬头看灯,可以了请进。”志愿者王硕重复着相同的提示语和动作,乘客在她的帮助下快速进入车站。 在周子琦看来,大学生利用寒假做志愿者,比在家休息、玩游戏有意义。“前几天,两位外籍乘客不会说汉语,改签遇到了困难。这时候,我们的英语口语派上了用场,挺有成就感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璐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详情]

【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妙峰山下的水峪嘴 昔日采石大村焕然一新 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水峪嘴村 北青网2月1日讯(记者 周经韬),面朝青石古道,背靠山水人家,抬眼望去,沥青村路户户直通、农家小院修竹环抱、门前花园摇曳生姿,这就是水峪嘴村的现貌。1月31日由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9北京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来到京西门头沟区,北青网、千龙网、北京时间等十多家网络媒体30多名记者编辑走进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探访这个昔日采石大村如何焕然一新。 村民这样富起来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街道整齐干净 水峪嘴村位于永定河南岸,京西古道穿村而过,曾是一个吃水靠肩挑,照明点煤油灯的落后小山村,1995年前,水峪嘴村处于贫困状态,村民交不起电费,傍晚全村一片黑暗,不通自来水,集体经济一贫如洗。经过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历程,水峪嘴村先后通过采石业和旅游业,逐渐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在“旅游观光兴村、新产业富村、民主管理治村、精神文明建设强村”的发展思路下,构建起一个美好、扎实、可行的“水峪嘴梦”,全村发展有了新的希望和支点。 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楼温馨舒适 2017年水峪嘴村全年经济收入达到2216.3万元,其中:村企收入254.5万元;村本身收入174.2万元;农户自营收入1787.6万元;人均收入15283元。如今水峪嘴村已经完成了200多套二层居民住宅楼的建设工作,90%的村民上了楼。楼房采用两室两厅两卫一厨的建筑格局,外侧有外墙保温,具备抗震性能。为了实现环保节能的效益,水峪嘴村逐渐开展地暖实验,并对全村房屋进行了平改坡建设。 水峪嘴村三次创业 村史博物馆记录了水峪嘴村三次创业的历程 站起来(1995-2006)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带领水峪嘴从世纪末的贫困中站了起来。开山采石、不舍昼夜,凭肩挑手提,靠苦心经营,创下了风云水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从未遗忘。 富起来(2007-2016)漫漫长路,其修远兮。在举国现代化的宏观叙事下,水峪嘴比任何一个村庄都更渴望富强和文明。关矿山、停工厂,开启一段荡气回肠的自我改革。全面转型闯关,擘画绿色经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纵观京西农村发展史,水峪嘴不仅“醒得早”,并且“起得早”。这就是水峪嘴人的胆识和气魄。 强起来(2017至今)水峪嘴村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一群义无反顾、甘于奉献的水峪嘴人,一个蹄疾步稳、蒸蒸日上的水峪嘴村。蓝图已绘就,未来在眼前,惊涛拍岸,风鹏正举! 水峪嘴村的特色哪能少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从2010年开始,村民陆续搬出古道第一隘口,在生活便利的永定河河谷地带,盖起了二层小楼,安下了家。村里规划了京西古道风景保护区,整理分散的历史遗留,陆续修建了村史博物馆、古道博物馆、军事酒吧这些特色景点,再现古道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降落伞桌椅) 军事酒吧是建造在废弃的防空洞当中的(图为“弹药箱”) 旅游的人可以到村里的“古道驿站”餐厅,尝尝京西的马帮菜。当地农民将玉米面、豆面混合加水搅拌,用咯吱铛摊制成煎饼形状后晒干,制成京西咯吱,烹饪时再淋上拔丝,这就做成了当地有名的特色菜糖溜咯吱。咯吱的脆香和糖的甜蜜相交融,口感绝对很赞。如果再沏赏一壶黄芩茶,清热解毒又爽口去腻,再完美不过。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水峪嘴村的特色民宿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规划后的村庄,小楼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满目秀水明山。如今的炭厂村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景致原有的山村肌理也得以保持。适时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地居民正在享受着建设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北京人的绿色生态梦正在不断变成现实。[详情]

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原标题:6063次“小慢车”:穿越秦岭61年 把千万游子带回家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年灯火盼人归”,要讲述一趟小慢车的故事。这趟开行了61年的绿皮火车,穿过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沿途经过的几乎都是乡村小站。它连接着山里山外,是外出求学和打拼的人回家的最后一段旅途。年越来越近了,久别的人盼着重逢,重逢又怕时光太匆匆。 清晨六点多,无人的街,只有归家的人行色匆匆,握着一张几块钱的票就可以登上从宝鸡发车的6063次列车,回家,这是最后一站。 旅客: 回家。 旅客:回家。 旅客:回家。     旅客:出来一年了,回家。     记者:你是去哪小朋友?     旅客:回家。 旅客:她去新疆打工了,我从家里过来接她 记者:四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舍得让媳妇儿自己坐火车走?    旅客:我有点不放心。    旅客:我叫他不要来不要来,他说他要来接我。 旅客:一听过年的时间到了,一天一天到了,就想着儿子赶紧回到家。吃啥呀,赶紧给提前准备。做臊子,做饺子啊。我问回来几天?才九天,我说才待九天,就希望儿子回来能领个女朋友回来。 丈夫等妻子,妈妈盼儿子,车站里的他们只是为了多看一眼,多一点相聚的时间。 记者:您好,您是去哪里?    旅客:刚从新疆回来。 48岁的文云仓从乌鲁木齐打工回来,再倒一趟车,他就能见到家人了。身边有一个背包、一个半人高的拎包,还有一件用床单裹起来的行李。 旅客文云仓:这里面全是特产。这次买的东西多。     记者:为啥这次买的东西多?     旅客文云仓:儿子都有对象了,春节回家,吃嘛,这都是稀客,第一次回家,在农村。开心果儿,巴旦木,还有和田大枣儿,这是馕。     记者: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盼着要回家,回家的那会儿就特别着急。    旅客文云仓:哇,失眠了,坐了火车两夜都没睡觉,我在宝鸡都没吃饭,一直等着喝家里的小米粥呢。 火车汽笛响起,这是归家的号角。 旅客冯燕慈:我老家是河北的,嫁到陕西来了,回家过年,陪老公回家过年,看他爷爷来了。    记者:一年见一次,会不会觉得生分?     一点儿都不生分。平时打电话联系,给邮东西,邮到他五老表那儿,他就给收过去,送他一份儿,给老爷子一份儿。 旅客:我儿子终于会叫妈妈爸爸了。     记者:这算是第一次叫吗?     旅客:嗯。 37岁的雷连连夫妻俩因为爱情,所以裸婚。丈夫跑运输,她在家中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虽然还没买房、买车,但她觉得重要的并不是这些。 旅客雷连连: 你就是要再多的东西,你也比不上家人的健康,比不上一个爱你的一个老公,你成天欺负他,他也不还手,不还口这种。    雷连连的老公:我曾经给她答应过,等我们有条件的时候,哪怕我们不管就说到什么年龄了,我再给你补一个婚礼都可以。     旅客雷连连:谁需要婚礼呀。 因为爱,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6063次列车穿越秦岭,连着陕西、甘肃、四川,全程350公里路,跑一趟近12个小时,核算下来每公里票价6分多钱,又便宜、又方便。这一路上走走停停38个站,大部分是乡村的小站,6063次算得上是山里的铁路公交。 记者:老爷子,卖花生卖了多少年了? 旅客余明奇:三年了。     记者:今年多大年龄?     旅客余明奇:我今年80岁了,有七个小孩儿,我不问他们要钱,自力更生。     旅客:他感觉到自己能动自己就动,不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爷爷,我们都给他点赞。     记者:你们坐了多少年了,这车?    旅客:坐了二十多年了。我们自己种点菜。    旅客: 我坐的时间最长。我坐了三十年了。 旅客薛清娥:农村卖菜的人回家要过年,出门打工要坐这个车回家。高铁转,转这个车回来,才能到家。 6063次列车长向宝林:他们经常在我的跟前,哪怕是一毛钱的,他都非常精心地把它捋顺,数啊数,数完之后开心了,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他的收获的感受。 6063次列车员:各位旅客,现在我们播报农产品信息,阳平关的陈小兰带了蒜苗、葱、菜薹、豌豆尖等蔬菜。 旅客陈小兰:这么快就上广播了。 48岁的陈小兰是6063次车的常客,每隔一天就要坐这趟火车去凤县卖菜。一次带6大包,足有100多斤重。每到这时,列车长便主动把她卖菜的信息广播出去。 记者:卖了多少?    旅客陈小兰:卖了30。你看这广告打的,一阵卖了30元。 去年夏天,儿子给陈小兰网购了一部智能手机。卖菜收钱,陈小兰用起了二维码。不仅网购手机,陈小兰说,家里大到彩电热水器,小到电饭锅烧水壶,都是儿子网购回来的。 旅客陈小兰:你只要去干,就怕你懒,不干就没有钱。挣三、四块钱不嫌少,挣五十块钱也不嫌多。现在赶上时代了,人有多大的本事往前闯,只要有上进心。 临下车,陈小兰还不忘了把座位上的泥土擦一擦,把地下的菜叶清扫干净。 旅客陈小兰:每次都是扫得干干净净。 6063次车又像是服务站,车厢里有农产品供销信息,乘客能从车厢里卖菜;也有市场地图,下车后直接带着山货去集市。如果想打临工,也有用工需求。 6063次乘警陈超:给老百姓提供方便,菜呀啥都能上车,在上面还可以交易,你想买啥就买啥。 记者:你好,小朋友。    旅客孙一宸:阿姨好。 今年读初二的孙一宸是个地地道道的火车迷,利用放假,他把宝成铁路上运行的火车拍了个遍。特别是6063次,是他的最爱。 旅客孙一宸:我就很喜欢铁轨和车轮之间哐当哐当的声音,也喜欢车厢摇摇晃晃那种感觉,从北方的大雪天到南方的艳阳天,我感觉绿皮火车,它是一路的风景。 在孙一宸随身带着的画册里,手绘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各种机车车型,从东风4B到复兴号新型动车组,时速一路见长。因为这趟小慢车上经常可以将见到兴趣爱好相同的车迷,所以这些东西他都随身带着。 旅客孙一宸:我还有一个可以见证发展的东西。这张车票是我目前收藏的最早的一张,它的车次还是三位数,655次,然后渐渐地发展,变成这种二维码。再往后走,越来越先进,现在有的车站,不用车票可以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出站 孙一宸的梦想是做一名机车设计师,设计出跑得更快的火车。 记者:未来你设计的机车时速能达到多少?     旅客孙一宸:可能要比飞机还快。我们车迷圈子里有流传一句话。中国只要多一个爱铁路、爱交通、爱祖国这样的火车迷,一个孩子,中国的铁路就多一份未来。因为我们爱,所以我们以后会让它更好。 年近了,家也近了。这趟在秦岭开行61年的小慢车,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不离不弃。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不管外面的日子荣光也好,委屈也罢,坐上6063次列车,心就踏实了。 这个唱歌的人叫聂林,四川人,两口子都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搭建脚手架是聂林的工作,凭借这门高空作业的手艺,这十多年里,聂林走遍半个中国。 旅客聂林:你看我的手。    记者:茧子还是什么?     旅客聂林:手茧,然后再磨了,冬天一冻就开裂了。一洗冷水,马上就出血了。     记者:儿子看到你这个手怎么说?     旅客聂林:一般我们都藏着,不给他们看。像很多人都感觉到工地干活,年轻小伙子在工地上,被看低的那种感觉。我不这么认为,凭借我的辛勤劳动,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刘永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一家煤矿企业跑运输,离开甘肃徽县老家快一年了 旅客刘永刚:这是媳妇给我发的,这次回来约法三章。第一,不许吵架,不许骂人。第二给娃做好榜样,早睡早起,多帮我干活。 为了迎接他回家,妻子特意带着孩子们从二十公里外赶到火车站。 旅客刘永刚:来,让我看,叫爸爸。 刘永刚的孩子:爸爸。 旅客刘永刚:想爸爸了没有。 刘永刚的孩子:想了。 其实,更让刘永刚牵心的是母亲,76岁的母亲一场感冒整整折腾了三个多月都没好利索,这让他的心一直悬着。 旅客刘永刚:妈 母亲早早地搓好了刘永刚最爱吃的麻食,炒好了臊子。 刘永刚的母亲周玉琴:黑了,瘦了。最惦记的就是他。 记者:一二三。 刘永刚一家:过年好![详情]

【新春走基层】德胜村里喜事多
【新春走基层】德胜村里喜事多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德胜村里喜事多 ① 德胜村新建的农民村。 ② 德胜村村民载歌载舞喜迎2019年新春。 ③ 德胜村光电场和微型薯种植基地。王英军 袁玉勤摄(中经视觉) 河北坝上地区正值寒冬,但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成家里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屋外,徐海成在贴窗花、对联。屋里,他的爱人正和村民们忙着搓麻花、炸年糕。徐海成兴奋地对记者说:“去年大棚收入有10多万元,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微型薯变“金蛋蛋” 徐海成捧出一把小土豆给大家看:“这是我家大棚收获的微型薯,别看个头小,一个就能卖3毛钱。今年收获了260多万个,卖得好的话,除去成本能稳赚10多万元。”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张北县德胜村考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如今,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了德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就在2018年底,德胜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过去的德胜村靠老天吃饭,马铃薯种植规模小。2017年以来,在河北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德胜村流转土地300亩,建起了280个微型薯大棚,贫困户每户花1000多元,优先承包,由合作社统一管理。 “刚开始时部分村民有顾虑,担心投入大,难以收回成本。村里就组织技术培训,并让有条件、懂技术的农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村民徐海成当年就租种了6个大棚,2018年他又扩大了规模,与人合租了22个大棚。 如今,德胜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微型薯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 德胜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联系对接龙头企业,开拓马铃薯市场。当地与北京裕农有限公司签订200亩马铃薯订单;通过合作社与“中国薯网”聚合农业公司签订50个微型薯大棚的订单,让村民的生产实现了精准对接市场。 前不久,德胜村马铃薯还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并成功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也被列入农业农村部第八批“一村一品”名录。 光伏电站有赚头 “几块板子搁在那,不用打理,一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看着眼前连片的光伏发电板,德胜村村民们交口称赞光伏扶贫好政策。 2016年,村里建起光伏发电站。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投资450万元建起了两座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并注册新能源有限公司,当年收入62万元,用于脱贫户收入兜底、公益岗位补助、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等费用支出。 2017年,德胜村与亿利集团签订光伏项目,投资4.5亿元,流转土地2600亩,建起了50兆瓦农光互补电站。村民们赚到了“两金”,一是土地的租金每亩400元;二是在项目内打工,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2017年两座电站发电量70万千瓦时,收益对14户贫困户实行兜底保障。 2018年,村里再次发放光伏收益补助,贫困户每户有3000元。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巡逻的村民刘志清。刘志清今年70多岁,他和老伴每年领取养老保险和低保费4940元,村里用光伏收益给每户补贴3000元,安排巡逻的公益岗位每年给1000元,一年下来共计约9000元。刘志清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有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幸福秧歌扭起来 德胜新村96栋崭新楼房更是让这个春节充满欢乐。每户150平方米的2层小楼,既有地方特色又融合现代风格。 “我们合并徐家村、马安架两个自然村,在徐家村原址上打造了一个集居住、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丽新村。新村占地440亩,村民原来的宅基地拆迁折现后换购新民居,多退少补。砖房变‘别墅’,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叶润兵指着新村高兴地说。 2018年,德胜村还建成了展览室等公共设施。村里的幼儿园、文化广场正在紧张建设。 德胜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290人,目前只有1户2人还达不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为0.17%。如今的德胜村不仅是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全村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根本性改变,自力更生成为村民的共识。 二人台唱起来,秧歌扭起来……这几天,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德胜村村民们身着各色盛装,舞龙舞狮耍社火。“我今年65岁,好多年没有这么高兴地扭秧歌了。”村民宋枝感慨地说。(宋美倩) 来源:经济日报[详情]

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传承五十载
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传承五十载

  原标题: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传承五十载——守护,温暖回家路(新春走基层) 图为“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马晶(右)推着独自乘车的83岁王奶奶出站打车。 “闺女,这次又是大年三十值班吧。9年了,吃顿团圆饭多难哪。”接到父母“抱怨电话”的时候,马晶刚刚将83岁的王奶奶用轮椅送上出租车。独自走亲戚的老人买了张绿皮火车的无座车票,虽一路上有几位爱心旅客轮流为她让座,但到南京火车站下车时已累得直不起腰、迈不开腿。站台工作人员用对讲机一呼叫,“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马晶推着轮椅立即赶到,一直护送她坐上出租车。王奶奶感谢的话还没说完,就激动地掉下泪来。 马晶被同事戏称为“轮椅姐”,这不,短短半天已经推了六七趟轮椅。从检票口到候车室再到站台,或从站台到出站口再到打上出租车,短则七八分钟,长则10多分钟,她每天要扶着乘客、搬着轮椅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走将近20公里,每天服务上百名重点旅客。 地处长三角交通大动脉,南京火车站春运期间每日出行列车295趟,其中六成是过路车,停站时间只有5至8分钟。常常上一个旅客还没送到位,下一个呼叫就来了。马晶总是一着急忘了穿外套就奔出来,全程一路小跑,顾不上飕飕的冷风把脸刮得生疼。 服务站今天还来了一位“外援”——孙燕光,她是马晶的师傅。作为全国铁路系统首个专为老弱病残孕等困难旅客提供“义务帮”的班组,“158”雷锋服务站已有50年的传承,累计帮助困难旅客100多万人次,获得“时代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传帮带是“158”的传统。去年春运,第三代老劳模施凤英回来帮忙,今年是第二代领头人孙燕光。 孙师傅今年61岁,从21岁到车站工作到50岁正式退休,几乎每个除夕夜都在值班中度过,“都是带着年夜饭来站里吃,有时候旅客一多,一顿饭分几次才吃完。”让孙师傅欣慰的是,“158”的环境越发明亮舒适,年轻人吃苦耐劳,一点不比老一辈差。 “值班排表10年一轮转,孙师傅退休后,我就接过了她的班,今年是第九年啦。”马晶笑着说,“谁不盼着过年回家呢?但是岗位需要,我们都无怨无悔。乘客的一声感谢,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马晶的父母体谅她来回奔波劳累,过年都会“反向春运”到南京。春节提前过,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顿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父母会在乘客较少的时间段,带着她儿子到车站陪伴她半小时。 下午短暂的用餐时间,马晶收到一条微信:“闺女呀,要穿上外套。室外很冷,当心身体。”她这才知道,原来,已经和提前到南京的父母打过“照面”了——或许是在等待的站台上,或许是在推轮椅的路上,又或许是在接人的候车室门口……(记者  姚雪青摄影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小岗“春晚”:新花鼓“敲来”好生活
小岗“春晚”:新花鼓“敲来”好生活

  原标题:小岗“春晚”:新花鼓“敲来”好生活 新华社合肥1月29日电  题:小岗“春晚”:新花鼓“敲来”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姜刚 凤阳花鼓《新凤阳歌》、凤阳民歌《鲜花调》、群舞《花鼓小调唱凤阳》……在28日下午举办的小岗村“春晚”上,这些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 28日是农历小年。在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主题为“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的2019年小岗村春节联欢会下午3时正式开场,吸引了300余名村民前来观看。 小岗“春晚”开始前,记者来到演出场地看到,演员们正在紧张排练着,现场已座无虚席,通道上也站满了观众,大家都在期待着这场春节文化“大餐”。 小岗学校带来开场舞《嘚儿隆咚飘一飘》,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表演凤阳花鼓《新凤阳歌》、凤阳民歌《鲜花调》,凤阳县花鼓艺术团表演群舞《花鼓小调唱凤阳》……翻开小岗“春晚”的节目单,有一半左右是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 “40年前,凤阳花鼓是穷困农民乞讨的工具,那时候敲花鼓,是为了讨生活、不饿肚子。”凤阳花鼓《新凤阳歌》的表演者严淑淑告诉记者,如今,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凤阳花鼓也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敲新花鼓,是为了歌唱幸福生活。” 接地气的节目引发观众共鸣。69岁小岗村村民黄经海下午早早地来到现场。“这场‘春晚’办得好,节目样式多,演员演得好,特别是新花鼓敲的就是好生活啊!”黄经海不停地点赞。 黄经海回忆说,他年轻时家庭生活条件差,一般是种完麦子就出去讨饭,有时一出去就是两个月。但现在的生活大变样了,他把4亩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地能拿到900元的租金。“村里从2017年度开始给每个人分红350元,2018年度涨到了52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他说。 “人人分红”得益于小岗村近年来开展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小岗村村民从“户户包田”实现了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并连续两年分红。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提升了。除了举办“春晚”外,小岗村也在探索如何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将之作为践行文化振兴的方向。 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小岗村,正谋划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工作。2018年国庆节以来,小岗村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邀请凤阳本地农民歌手和凤阳花鼓非遗传承人,开展了“小岗乡村文化大舞台”民俗表演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双丰收”。 据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介绍,在文化引领方面,小岗村还成立弘浩书院、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开展理论研究、实地培训教学等工作,定期举办一些讲座,以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 “原来村里没啥文化活动,乡亲们虽然腰包鼓了,但总感觉缺少点啥。”观赏过“春晚”节目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感慨地说,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代表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详情]

新春走基层 电商致富路上春橙飘香
新春走基层 电商致富路上春橙飘香

   “开县春橙”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新华网发(张媛 摄) 新华网重庆1月27日电(葛琦)春节临近,在重庆市开州区镇东街道,彭世国的农家土特产生意又忙碌了起来。 彭世国经营着一家以销售开州区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县春橙、晚熟青脆李、高山红心猕猴桃、南门红糖等都是他的主营产品。今年1月脐橙上市以来,彭世国的网店每天都有上百件订单,最多的一天发货量达到1000件。 为了保障水果的品质,果农们在顾客下单后才进行采摘,最迟第二天就能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随着开州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日益完善,春节期间果园里也可以正常发货。 这个春节,彭世国和果农们一起在忙碌中享受丰收的甜蜜。 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最远卖到新加坡 “我们的开县春橙最远卖到了新加坡。当时是一位广州的客人在网上购买了春橙后赞不绝口,特意订制了100件礼盒,寄往新加坡。”彭世国说。 “我以前就是镇东镇(现‘镇东街道’)的一个普通农民,我们当地世代都以种植柑橘类作物为主。由于收购价一直都不高,我当时就在想,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如果我每个橙子多赚一毛钱,那收入也是非常可观了。”彭世国回忆道。 抱着这样的想法,彭世国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自家的脐橙,销售范围也逐渐由自己的果园扩大至全村。2015年,彭世国和朋友们共同成立了重庆市村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销售日渐走向企业化、规模化。 截至目前,彭世国先后在淘宝、微店、村头等8大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并与百世汇通、中国邮政等快递企业建立合作。 2018年,开州区启动建设社区电商扶贫驿站,彭世国作为电商带头人,在镇东街道建立的驿站成为试点的5个驿站之一。同年,彭世国的公司被开州区总商会评为创新经营示范商家。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开州农特产品,彭世国成了各大农业博览会、农特产品展销会上的常客,先后赴北京、山东等地推广,进一步拓宽销路。此外,抖音、淘宝直播等新媒体也都成了彭世国的宣传推广渠道。 2018年,彭世国的农特产品生意毛利润约400万元。 在开州区金果村,一筐筐脐橙正在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果农“足不出户”卖出好价钱 种植大户仅青脆李毛收入就达20万元 随着彭世国的电商生意越做越大,当地村民们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目前,彭世国的公司已与开州区金果村、安居村等4个村建立合作,4000亩土地上产出的农特产品都搭着“电商快车”销往重庆、销往全国,果农“足不出户”卖出好价钱。 2018年,彭世国的青脆李收购价一度达到20元/斤,当地种植了十几亩青脆李的农业大户,当年仅青脆李的毛收入就达20万元。 “橙子的收购价虽不及青脆李,但是销售时间期长。从1月开始陆续成熟,现在正是红肉、血橙两个品种的最佳食用期,3月过后本地的春橙就集中上市了,可以一直卖到5月底。半年下来,一户人家毛收入可以达到7、8万元。”彭世国说。 除了鲜果销售的收入,农忙的时候,果农们还在彭世国的公司里打工,帮助打包、装车、发货,每人每天有100元的工资,并且提供餐食。 为了保障果品的质量,彭世国还会不定期聘请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给农户们进行技术培训。 果品质量上去了,网店销量日渐增多,水果的收购价与售价也稳中有升,彭世国与果农之间建立了良性循环。 在开州区第二届“消费扶贫直通车、网上网下爱心购”活动展销现场,彭世国向市民推介血橙。新华网 葛琦 摄 2018年开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46亿元 2020年底前将建成23个社区电商扶贫驿站 在开州,越来越多的人像彭世国一样,搭乘“电商快车”增收致富。截至2018年10月,开州区发展本土电商20余个,电商服务站271个、物流配送点240个,135个市级贫困村实现电商扶贫驿站全覆盖。 为了激励“开县春橙”网络销售,1月25日,开州区启动第二届“消费扶贫直通车、网上网下爱心购”活动。线上活动部分,开州区委、区政府设立了总金额100万元的电商销售奖,5月31日前,网络销量最高者可一次性获得40万元的物流运输和营销费用补助。 数据显示,2018年,开州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4.7亿元,网络零售额9.8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46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元。与此同时,开州区10个农产品品牌获评2018年度重庆名牌农产品,开州农特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 下一步,开州将逐步推广建设社区电商扶贫驿站,2020年底前建成驿站23个,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同时加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在打响“开县春橙”品牌的同时,积极建设“南门红糖”、“开州木香”等区域农产品品牌。(完)[详情]

拔除排污暗管 燕尾港鲈鱼又回来了
拔除排污暗管 燕尾港鲈鱼又回来了

   “四腮鲈鱼又回来了!一网下去能捕几百斤,个头大的足有28斤。”燕尾港渔民苏长兵的喜悦之情,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 燕尾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灌河入海口。过去灌河水质好、饵料丰富,燕尾港是远近闻名的优良渔港,这里的海鲈鱼一度远销日韩。但前些年,随着渔港周边小化工企业兴起,海鲈鱼几乎绝迹。 “鱼虾少得可怜。清晨回到港口,把货卸下来拖上秤,香螺100斤不到,梭子鱼只有几条,毛虾几十斤,刨去油费,还要亏损1000多元。”苏长兵回忆说,近300条渔船在港口一停就是五六年。没鱼捕,渔民们只好出去打零工。 海里的鱼虾少了,就是因为旁边的小化工企业太多了。苏长兵说,一些企业偷偷建起直通大海的排污暗管,一些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便排放出去……4年前,他带记者沿着燕尾港走了一圈,见到的是林立的化工管道、五颜六色的河水,闻到的是刺鼻的异味。 如今再到燕尾港,周边的化工厂停的停、拆的拆,空气清新了,刺鼻的异味消失了。 上午9时,阳光明媚,一艘编号60288的渔船缓缓驶入港口,苏长兵站在船头,身后是满舱的海鲈鱼。 抓起一条海鲈鱼,掰开腮帮子,“你看,4个腮,这可是我们燕尾港的特产。”苏长兵很是得意。卸货、上称,1350斤,经纪人林海亮记下重量,以每斤25元的价格全部买下。 “今天卖了33750元,除去人员工资和油费,净赚两万多元。一年大概赚了50万元,把前几年的亏损一下挣回来了。”苏长兵说。 去年下半年开始,海鲈鱼在海州湾成群结队出现,随便拖一网就有好几百斤。捕了35年鱼的渔民汪守兵说,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小鱼小虾多了,海鲈鱼到近岸海域觅食,也就多了起来。 海里的鱼多了,加工厂的销售额也跟着翻番。看着进出货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林海亮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年卖出的水产加起来都不到1000万元,去年销售额一下就涨到5000万元。”他一边给渔民们递烟,一边说,“你们捞多少,我收多少,眼下各地客户都在催货,价钱好得很。” 在灌云县县长朱兴波看来,变化背后是大家的决心和努力。“再也不能用破坏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了。”2017年以来,灌云痛定思痛,展开力度空前的环境整治,去年,连云港市市长方伟直接分管环保,被称为“环保市长”,“我也成了‘环保县长’,如果再做不好,首先问责我自己。” 目前,化工园区所有排污暗管都已拔除,取而代之的是规格统一的明管。严规之下,工艺落后的化工厂被淘汰,环保达标的企业在严格整改之后才能复产。 入海污染减少了,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了。环保部门介绍,去年12月,连云港15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近岸海域12个监测点海水水质全部达标。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40℃的“冷极村” 为了唯一的一趟列车做了啥
-40℃的“冷极村” 为了唯一的一趟列车做了啥

  原标题:-40℃的“冷极村”,为了唯一的一趟列车…… 海拉尔工务段金林线路工区 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根河市境内 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5.3℃ 因为曾被测出-58℃的极端低温 金林被人们誉为“冷极村” 随着林业部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进 原来繁忙的林业运输线 已少有货运列车运行 唯一的一对4181/4182次旅客列车 成了冬季大雪封山后 林区老百姓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对铁路人来说 守护这趟列车平安运行 就是守住百姓的“生命线” 春运来临 铁路人的坚守变得更加重要 他们日夜坚守 保证大伙儿平安回家过年 4181/4182次旅客列车    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王恩璐是金林线路工区的“元老”,见证了工区从一座破旧的二层小楼到如今一体化办公生活区的沧桑变化。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他们13个兄弟近40年一直坚守在这里,为了列车的安全运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今年是王恩璐线路工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对他来说这份艰苦的工作也该结束了。不过他只要还在岗一天,就一天都不敢松懈。 极度寒冷 春运前的一天,王恩璐和往常一样从暖气片上把烤了一宿的胶靴穿上,再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上,只露出眼睛和嘴巴。经过一晚的烘烤,鞋里面热热的,这样能让他在外面作业的时候少受点冻。天气预报上说今天气温要降至零下42摄氏度,刚走出房门,一股冷风就掀翻了他大衣上的帽子。 越是这样的天气越要小心钢轨的状态,“因热胀冷缩,坚硬的钢轨在极寒天气下会变脆,一旦发生断轨,后果不堪设想。”老王介绍道。当地属于冻害地区,并且坡度大,无法铺设无缝钢轨,冻土层冻起回落会直接影响到钢轨的平顺程度,给他们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王恩璐在除冰 “嘎吱,嘎吱。。。。。。”这是胶靴冻硬后踩到雪里的声音。“前面又结‘冰溜子’了,后面人抓紧时间往前走。”对讲机里传来工长张殿国的声音,负责在前面检查线路设备状态的他有些着急了(由于山体上有泉眼,冬夏一直在往外冒水结冰,而这个泉眼的位置离线路并不算远)。大家加快了脚步,后面赶上来的伙计们各司其职,各种除冰工具齐上阵。 几十年的磨合让大家干起活来十分默契,在这种气温下,不停地干活是最好的取暖方式。大家都赶紧忙起来,经过了1个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除掉了病害。把工具装上拖车后,王恩璐用长满老茧的手,擦拭了一下脸颊两旁留下的汗珠。 工长张殿国 现在线路工的户外作业装备已明显改善,在金林养护工区,工人们除了配备了厚实的帽子、只露出眼睛的脖套,甚至还有充电式的电热鞋垫。但即便这样,冻伤还是令人猝不及防,工区每个人基本都有冻伤。工区年纪最小的刘峰指着自己的鞋子说:“单位给配了加热鞋垫,但在我们这儿,鞋垫加热时虽然脚心热,但脚尖、脚背还是很冷。” 春运已经到来 “冷极村”的铁路人坚守岗位 为旅客的平安旅途贡献力量 而除了他们以外 还有更多的铁路人 在严冬中默默守护春运安全—— 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 时间 凌晨5时 气温   零下25摄氏度 由于万吨货运重载列车的长期冲击,京包线687公里800米处钢轨产生了严重的侧磨,这一区段的线路也被限速运行。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呼和浩特工务段呼南线路车间的135名职工必须利用夜间“天窗”点将这段长达700米的伤损钢轨换下,使线路尽快恢复常速运行。 5时30分,施工正式开始。夜间的寒冷如针般直刺体肤,作业人员除了冬季穿着的棉衣棉裤,还必须套上一层加棉大衣,戴上2厘米厚的棉帽,以及两层手套,才能勉强抵御寒风的侵袭。 臃肿的着装让他们的行动十分不便,上下道、搬运工机具、松紧扣件时都需要时刻注意周围地形和人员情况,避免工机具伤人。 由于大多数人都戴着棉帽御寒,极有可能听不见现场防护员发出的信号指令。身为防护员的李坤必须时刻与其他防护员配合,按照分工分区段提醒作业人员避让临线来车、注意安全。 对于作业人员来说,在线路上作业,一会儿搬运机具,一会儿翻动钢轨,一会儿切割打磨,高强的体力劳动甚至会让他们出一身汗。但对于相对静止的防护员来说,就必须依靠小范围的运动来驱赶寒冷。他们或是原地跺跺脚,或是捂嘴哈口气,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取暖靠抖”的传统。 8时整,线路正点开通,恢复常速运行。 地点 新疆石河子 时间 凌晨1时 气温   零下26摄氏度 兰新铁路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数趟“中欧班列”从这段铁路上通过。铁路人为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得不顶着严寒进行设备维修作业。 凌晨1时,石河子最低气温零下26摄氏度,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乌鲁木齐电务段奎屯信号车间石河子信号工区职工开始了“天窗”作业。 寒风刺骨,对视觉、听觉都造成了影响,再加上道床上的冰雪,给正常作业增加了难度。在“天窗”作业的3个小时里,职工们始终一丝不苟。为了御寒,大家都穿着专业的劳动保护服,尽管如此,对于一些年龄已过半百的师傅来说,这还是构成了挑战。 作业开始20分钟后,师傅们已“白”了头。1时30分,天空中飘起了雪。职工们被积雪包裹着,变成了一个个“雪人”,雪花打在他们脸上,体温将雪融化成水,水滴在睫毛上、衣服上迅速结冰。双手被冻得受不了时,他们就摘下手套,把手伸进内衣里捂一捂。 作业期间,不时有人摘下手套,把自己已冻红了的手伸进工友的棉衣里暖和一下,而对方回应的是会意一笑。这是铁路人“抱团取暖”的一种独特方式。 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温暖旅客春运旅途 在这个冬天 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文图:徐鑫 任卫云 常乐 张家启 张丹丹 于杰晨[详情]

新春走基层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跃马扬鞭守天山
新春走基层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跃马扬鞭守天山

   处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老虎台乡,距离国境线不到100公里,80%的面积是高寒山区。在这里有一支全国目前唯一在编的民兵骑兵队——老虎台民兵骑兵连。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走进天山腹地,跟着老虎台民兵骑兵连去巡逻。 又到出门巡逻的日子了,65岁的老尼亚孜像每次一样,亲手帮儿子上好马鞍。 老虎台乡牧民 尼亚孜:注意安全,照顾好其他的同事。 他的儿子吐尔逊是骑兵连的连长,要带着骑兵连去巡逻,而这趟巡逻不轻松。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春节快到了,我们将在全乡山区、丘陵地带进行一次全面巡逻。 老虎台乡面积923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98%以上,80%面积为高寒山区。这片广袤雪域是贯穿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夏塔牧道。骑兵连每次巡逻要走四五十公里,不仅路远,一路上还要过冰河,爬雪山,经历隆冬里的种种考验。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大家注意,前面要过冰河了,过的时候所有人下马。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前面有冰的地方特别多,在别的地方过不去的时候,马脚绑着布让它过。跟紧,跟紧,大家都跟紧走。 100多米长的冰河,是骑兵连巡逻的必经之路。 马卧倒在冰面不敢动,骑兵队员脱下自己的手套,套在马蹄上。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队员:你们不要着急走,我给它把手套戴到(蹄子)上,给它戴上手套,会有防滑作用。 下午1点,骑兵连沿着巡逻路线进入到山区积雪最厚的区域。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在这里小心点,这里路不太好走。 山路崎岖,最窄的地方只能容纳一匹马走过,积雪迫使马匹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前行,而马道旁就是上百米深的悬崖。山坡陡峭的地方坡度有60多度,有时连马都止步不前。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队员 柔斯坦木:上来的时候看到上坡,看到马走不动就把脚从这个地方赶紧拉到前面来,万一马摔倒了容易把脚取出来,要不摔倒马容易把你弄伤,不管再老实的马,你摔下来会弄死人的。 下午3点,雪越下越大,气温掉到了零下20度,队员们在寒风中吃午餐,出发时带的水已经冻成了冰。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我们午饭基本上带个馕和水,你看现在这个水,天气这么冷,水也有点(结)冰了,(如果)结冰,我们没办法的时候(只有)吃馕和雪。 吐尔逊2004年就加入了骑兵连,15年来,他巡逻的里程已经达到了5万多公里。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我们2015年的时候参加了68天的值班备勤和巡逻,巡逻过程中摔伤了5名骑兵战士,5匹马。 2015年一起暴恐事件的处置行动中,当时骑兵连全员出动,协助公安和武警成功围捕暴恐分子,受到上级嘉奖。2018年,吐尔逊当上了连长,也是骑兵连的第四任连长。老虎台骑兵连是1964年成立的,守护这一方水土已经有55年历史。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骑兵连110个人,骑兵连里两个民族(组成),(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大家)穿个制服是骑兵,穿个便服是老百姓,特别团结,我们经常吃在一起,喝在一起,骑马巡逻、训练的时候我们都一起,一家人一样的。我每个星期都接到4、5个电话,电话里是我们老虎台的农牧民们,(他们说)吐连长我也希望加入这个骑兵连。进骑兵连容易不容易?容易呢,有马的,会骑马的,可以进来,但是我们骑兵连的要求很高的,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加入骑兵连(以后)没有空余时间,你来参加这个训练和巡逻。 55年来,骑兵连人员换了许多茬,军马走了无数批,但这支队伍守护祖国边疆、维护一方安宁的初心从未变过。 老虎台民兵骑兵连连长 吐尔逊:加入骑兵连的时候,你必须爱中国,爱新疆,爱我们生活的老虎台乡。我们骑兵连战士(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们的想法(是让)自己的家乡安定、团结、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详情]

寒风凛冽 热战在小海坨山上
寒风凛冽 热战在小海坨山上

  原标题:寒风凛冽 热战在小海坨山上(新春走基层) 工人扛着钢筋前往集散广场建筑物承台。 北控京奥滑雪战队正在制雪。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要在今年10月具备造雪条件。北控京奥滑雪战队选择太舞雪场最陡的雪道作为试验和训练基地,主要任务是记录当时的气温等物理参数,制定一套适用于延庆赛区的雪道制作方法。 刺骨的寒风在海拔2198米的山顶盘旋,插在山顶驻地的温度计已看不清刻度;往下看,落差900多米、长3000米的高山滑雪中心雪道现出了大致的轮廓,8条临时货运索道组成的空中运输“生命线”正源源不断把物资从山下运上来……在北京延庆小海坨山上,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节点目标不能变,也不会变” 清晨7点,滑雪中心项目负责人张洁艰难地爬到海拔1250米的集散广场,测量雪道附属设施正在浇筑的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这两项温度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影响很大。”他说,山上的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混凝土短时间内就可能冻住,为保证强度,必须缩短运输时间,把出罐和入模时间精确控制到秒。 高山滑雪比赛专用雪道垂直落差达885米,最大坡度接近70%,山地作业条件复杂,雪道建设经验欠缺……一道道关卡,被施工团队突破。指着身后峭壁之间的塔吊,项目生产副经理袁超民自豪地说:“在这个海拔高度,架设这样一个大家伙,可谓前无古人。” 这座高50米、臂展75米的塔吊,可以覆盖半径70米、海拔高差近百米的施工区域。它不仅刷新了北京塔吊海拔高度的纪录,更大幅提升了高山施工材料运输效率。 截至1月初,项目部已完成全部临时货索的搭设、部分雪道的土方挖掘工作以及大部分附属设施的开挖和浇筑工作。 爬到山顶,张洁几乎喘不过气来……近一年来,他每天都要在全线走个来回,仔细检查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等每一处细节,一天上山下山的距离超过10公里。“现在有了索道,物资运输快多了。去年初刚进场时,我们每天人扛马驮运送物资材料上山。”工作10多年来,这是他干过的最艰苦的一项工程,也是时间最紧迫的工程。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首场测试赛就将在这里举行,今年10月必须具备造雪条件,时间只剩不足9个月。 看着脚下已露雏形的赛会雪道,张洁坚定地说:“这个节点目标不能变,也不会变!”目前,项目部对极寒气候的针对性措施已全部到位,造雪工程进入管线安装阶段。张洁和部分管理人员及工人将在小海坨山上过春节。 来自北京城建的安全员崔建杰是河南汤阴人,这个春节将放弃回家团圆,留下值班,“小海坨山很冷,但能参与举世关注的冬奥工程建设,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赛道施工要精细到每个角度、曲面和毫米级的细微之处” 虽然室外滴水成冰,冬奥建设者中却有一群人每日汗流浃背……他们就是雪车雪橇项目赛道的混凝土喷射手们。他们正在紧张地进行体能训练和室内喷射训练,为2019年的总攻做着充分准备。 训练基地里,来自上海宝冶的混凝土喷射手向茂盛扎着马步,双手端着混凝土喷枪,小心地在模块测试段里向工友们示范着喷射……半个小时下来,防护面罩上沾满了飞溅的混凝土料。“脚下步伐要慢,手臂移动要稳,只有这样,喷射出的混凝土才能严丝合缝,不会出现空洞。”从模块测试段里下来,向茂盛对记者讲起喷射的经验。 雪车雪橇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比赛项目,被称为“雪上F1”。位于延庆赛区西南侧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世界顶尖水平的赛道设计,是我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将是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 “134.4公里的最高设计时速,对赛道建设提出极高要求。”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洲介绍说,5厘米厚的冰道之下是起支撑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结构中预埋了近11万米的制冷管线,用于给冰制冷。“为保证制冷效果,赛道施工要精细到每个角度、曲面和毫米级的细微之处。” 为建成高精度雪车雪橇赛道,很多冬奥会举办城市都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操作混凝土喷射,而在延庆赛区,我国自己培养的铁军挑起了大梁。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在国内多个专业团队中组合优质资源,保障项目建设。“从一开始,我们就下决心,不仅要把技术攻下来,还要把技术留下来。”李长洲颇为自豪地说,不到一年,他们攻克了4项技术难关,创新了11项工艺。 “混凝土喷射手可谓是赛道施工的‘灵魂’,既需要强有力的操控力,又需要精细到毫米级的精确度,还需要几十米赛道一气呵成的超长耐力。”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王永生介绍说,为寻找优秀的喷射手,他们在建设工人中进行了严格的选拔。 “一根喷射枪加上料后就有六七十斤重,还没算上后坐力。要想端得稳,身体必须强壮,体重不得轻于150斤。”作为第一位通过选拔的喷射手,向茂盛说,他们开展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培训周期长达一年。 从6米模块到11米模块再到认证模块,每位喷射手都经历了几百次的喷射训练。2018年10月10日,这支高山上的“特种部队”顺利完成首段赛道混凝土喷射,获得国际专家好评。他们努力在2018年完成了赛道喷射402米,超额完成200米,大大提高了整体工期进度。 “这是我遇到海拔最高、施工最难,也是质量安全控制最好的工程” 下午3点半,国家雪车雪橇项目施工员张健手持一卷磨得光亮的皮尺,穿梭在工地上……张健负责不稳定斜坡防治,就是在赛道两侧做好山体防护工作,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像为雪道撑起了保护伞。 “砰砰砰,砰砰砰……”地下幽深的抗滑桩井道内,3名工人正操作着风镐……张健在准确测量抗滑桩深度的同时,提醒工友们注意施工安全。狭窄的通道上,工友们迈着稳稳的步子,推着装满碎石的小推车向滑道走去。寒风吹拂下,体表温度降至零下12摄氏度,工友们的汗水却一滴滴滑落…… 回到施工平台时,太阳已落山,气温更低了。张健的数据记录表上满满写着各项测量内容,说起工程的施工难度,他滔滔不绝:由于海拔高,地势特殊,施工难度极大,抗滑桩往往才挖数尺就会遇到大石头,破凿起来费时费力;刚成型的护壁,因路途遥远,地势又高,坡度过于陡峭,好几家搅拌站都不敢施工。对于已经成孔的抗滑桩,绑扎钢筋笼的钢筋运输只能靠一个轨道车倒运,每天最多就4趟,想凑齐一根钢筋笼的钢筋至少需要3天时间;但建设团队不怕苦,和时间赛跑,在恶劣的天气下,仍然每天保证挖桩人数在8组以上,破凿人数在3组左右。 总共109根抗滑桩、锚索坡面285米、锚杆594根、挡墙300米……做好的每一项检测都是100%合格,目前进度已完成60%,可望明年年中如期完工。从事防治工程施工20年的张健说:“国家雪车雪橇项目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这是我遇到海拔最高、施工最难,也是质量安全控制最好的工程。”[详情]

上海火车站春运见闻:装满“幸福”的归途
上海火车站春运见闻:装满“幸福”的归途

  原标题:装满“幸福”的归途——上海火车站春运见闻 新华社上海1月23日电题:装满“幸福”的归途——上海火车站春运见闻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 春运之际,夜晚的上海火车站候车厅内熙熙攘攘。一排排长椅早已坐满,地上大包小包的行李陪伴着踏上归途的人们。 22日晚上8时许,46岁的四川籍农民工老张正在候车,他和自己的2名工友坐在行李包上,等待次日凌晨3时40分开往成都的K4616次列车。 这次回家前,老张和工友在上海地铁13号线的工地工作。“13号线已经开通了。”说起这些,老张脸上有些自豪,“外面的站台入口需要修理整齐,我们就是因为做这些,回家晚了几天。” “这一年,一个月平均能挣七八千块钱,也没有被拖欠工资,钱直接打进银行卡,回家路上不用‘看着’现金,轻松多了。”老张说。 在老张的行李里,衣服是最多的。“都是给家里人买的新衣服,给老父母的,还有给我侄儿的。”老张说,上海买衣服样式比老家多,从大上海买回家,“比较有面子”。 “过完正月十五还回上海接着干。”老张说。 来自河南商丘的老李和妻子的行李里则装满了铺盖、日用品,6个超大行李包鼓鼓囊囊。这次回家也相当于“搬家”,过完年,老李和妻子打算在家附近的地方找一份活做。 “我们俩一起在上海打工5年了,做钢筋工,一共回过3次家吧。”老李说,他过完年就58岁了,想回老家找点轻松一些的活做,也照顾一下自己的小孙子。 “包里除了我们的被子就是给他买的礼物了,小汽车,还有巧克力。”老李说,想到回家过年,想到家里人,路上的辛苦也都觉得值得。 同样来自商丘的王长恩今年54岁,他在上海“蛮拼的”。7年时间里,王长恩共在上海8个区的建筑工地干过活,有位于市中心的黄浦区,也有靠着海边的奉贤区。 王长恩这次回家只随身带着一个旅行包,“反正还要回来的。”回家前,他已经联系好了再回来时的新工作,“只有把来年的工作落定,回家过年才能心安。” 只要勤快,就能挣得多。王长恩说,自己每月能挣到8000块以上,最少时也有五六千。现在儿子在离家较近的郑州打工,王长恩告诉儿子,年轻更不能懒惰,要勤快,要学习新技术。[详情]

边关有爱 翻山越岭来嫁你
边关有爱 翻山越岭来嫁你

  原标题:边关有爱,翻山越岭来嫁你 张锦源和王梅在战友们的祝福声中走上红地毯。赵飞棋/摄 1月13日,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玉麦哨点全体官兵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指导员张锦源和妻子王梅携手走上红地毯,面对皑皑雪山,许下爱的诺言。当张锦源把用弹壳制成的戒指戴到妻子手指上时,王梅喜极而泣,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你爱边防,我爱你! 回首探亲路,这名95后军嫂不敢相信,自己能如此坚强——从出家门到进营门,从山城重庆到高原边防,汽车、飞机、越野车、步行,先后换乘3种交通工具,翻越5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历经52个小时,总行程2000多公里…… 与其说是探亲,还不如说是探险。王梅此行目的明确——到边防举行婚礼。王梅从小就有军人情结,三爷爷王朝凤年轻时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她喜欢依偎在三爷爷膝下听他讲述过去的烽火岁月。“军嫂也姓军,也算是与绿色军营结缘了”。追爱到天边,王梅鼓足勇气。 2015年,张锦源和王梅经朋友介绍走到一起。张锦源经常给她讲边防的故事:巡逻路上智斗黑熊、拿着手机找信号、72小时营救转山老人……从张锦源口中,王梅明白“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真正含义。 “既然家在玉麦,我要到边防去举行婚礼。”王梅下定决心。临行前,重庆市南川区兴川医院的同事纷纷劝她三思而行,她却全然不顾:“嫁给边防军人,却没有去过边防,算不上真正的边防军嫂。” 2018年4月16日,两人领取结婚证,还没来得及举行婚礼,张锦源因工作原因匆匆归队。玉麦是全国最小的乡,海拔3650米,每年大雪封山近5个月,距离最近的县城都得1天的车程,玉麦不产玉,也不产小麦,一袋米一筐菜全靠山外运输保障。2017年年底,张锦源放弃团部较好的工作条件,主动申请到玉麦戍边。 进藏前一周,王梅感冒,高烧不退,虽然没有到过西藏,但身为护士的她深知“高原肺水肿”的厉害。眼看预定上高原的日子越来越近,王梅不敢大意,果断打针输液。来队前收拾行李,她没带瓶瓶罐罐的化妆品,行李箱里塞满保暖衣物和张锦源喜欢的土特产——火锅底料。“玉麦天冷,吃火锅可以驱寒”。 1月10日,王梅踏上边防追爱之旅。到了拉萨贡嘎机场,王梅一下飞机就感觉头晕、胸闷、恶心……因为高原反应厉害,她不得不在山南市区留宿一晚。高原初体验,王梅夜里辗转反侧,直到凌晨两点才迷迷糊糊地睡着,4点多又被惊醒。“高寒缺氧”4个字的威力,她第一次深深体会。 次日清晨,王梅备足干粮、水和氧气罐,继续探亲旅程。2015年,两人还在谈恋爱,习惯了在电话里你侬我侬,有一天张锦源突然“失联”,王梅像发疯一样,竟在1小时内拨了20多个电话。事后她才知道,大雪压断输电线,没电没信号,张锦源和其他官兵一起与世隔绝。但这次探亲之行,着急的人换成了张锦源,每隔半个小时便打来电话问候,“高原反应严不严重”“换没换厚实的衣服”……大雪初歇,他心悬半空。 电话关心常常是张锦源唯一能做的。2018年6月的一天,王梅被一辆大货车撞倒。千里之外的张锦源只能干着急,面朝雪山呐喊,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她的身边。“没什么大碍,只是擦伤而已。”王梅早就学会了对张锦源报喜不报忧。 暖心举动,王梅总是更实际。因为长期戍边,张锦源的发际线逐年往后退,每次洗头,脸盆里都会漂浮一层黑发。王梅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四处寻医问药,用尽所有能用的方法。 张锦源和战友们担负着繁重的巡逻任务,其中一条巡逻路需要背负20多公斤的物资,徒步攀行两天1夜,翻越3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与风雪作斗争,张锦源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关节炎,有时疼得连下地走路都困难。这次探亲,她还特意给丈夫准备了护膝。 雪山之间电波不断,张锦源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翻过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行驶,几个回头弯下来,就把王梅甩得晕头转向,她往窗外一扭头,“哗”的一声,一阵狂吐。 停车休息,同行人纷纷下车拍照,只有王梅独自窝在车里,用羽绒服的帽子把头裹得严严实实。她喜欢下雪天,却不敢跟西藏的雪过分亲近。 不到1个小时,接连吐了4次,王梅感觉胃里空荡荡的。平时在老家坐车,王梅可以睡觉或者玩手机,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但在高原上,她掏出手机来却没信号,只能看看时间。一路上满眼皑皑白雪,山的那边还是山,没有尽头,路边连村庄都没有,山腰间觅食的牦牛星星点点,沿途的美景丝毫提不起她的兴致。 张锦源和王梅深情相拥。赵飞棋/摄 吐得实在难受,王梅甚至想过“向后转”。但她很快打消这个念头,“官兵们长年奔走在这条山路上都不曾叫苦叫累,我现在是军嫂,不能打退堂鼓。”她暗暗给自己打气。 车过了信号盲区,手机铃声再次响起,电话里传来张锦源熟悉的声音:“实在不行你就回去吧!”王梅强忍着难受,吐出几个字:“放心,我没事。”电话那头,想着妻子饱受跋涉颠簸之苦,张锦源心里五味杂陈,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哨点里,婚礼筹备现场一派忙碌。没有舞台,官兵们便把罐头箱垒起来,铺上红地毯;没有拱门,大家便自己动手焊接,挂上蚊帐当帷幔;没有婚纱,张锦源找到玉麦乡的百姓白玛拉宗,借来漂亮的藏装……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玉麦哨点第一位新娘子的到来。思念如泉涌,张锦源把早已准备好的弹壳戒指又拿出来打磨,手机循环播放着军歌《送你一枚小弹壳》: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生活,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这边,奔波在路上的王梅也思念着张锦源。她到达团部已是午后,执意继续赶路,却被团领导拦了下来。“下午开车进玉麦不安全,路上容易发生雪崩。”团政治工作处主任达珠次仁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比路边的积雪还冷。团部到玉麦哨点不过100多公里,然而横在其间的恰拉山、日拉山犹如两道天堑,让王梅不由得望山兴叹。 迢迢探亲路,步步皆惊心。第二天,王梅再战雪山。翻过海拔5200米的日拉山,越野车喘着粗气再一次闯入“动感地带”,路上暗冰遍布,路边是万丈悬崖,王梅双手死死抓住扶手,手心全是汗,困意也全无。 路边每隔1公里出现一次的警示牌不停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危险路段,谨慎驾驶!2018年4月,在这条山路上一周内发生两起事故:一次是雪崩,亡1人重伤1人;一次是车辆坠崖,亡两人。“嫂子,你的‘结婚旅行’恐怕是永生难忘哦!”驾驶员一边注视前方,一边说着玩笑话,试图缓解紧张气氛。 “小心,有滚石!”王梅一声惊呼。距离车头不到10米的地方,两块碗大的石头飞速坠下。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觅食的岩羊受到惊吓,本能地冲上崖壁踩落滚石。有惊无险,但吓得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峰回路转,远处路边的“军装”逐渐清晰。 “是他,是他!”王梅欣喜地喊出了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皑皑雪山,茫茫雪野里,路边站着等候已久的丈夫张锦源。这位饱受高原反应折磨、一路奔波了2000多公里的军嫂,禁不住热泪盈眶。 [详情]

青藏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
青藏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

  原标题:青藏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 新华社西宁1月21日电青藏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 王浡、魏玉坤 下午3点40分,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响起,从拉萨开往重庆北的Z224趟旅客列车缓缓驶出西宁火车站。客运三班职工李海云整了整衣领,走向在站台另一头的儿子李城。“我们两个需要在换乘时站在站台两头,保证所有乘客都能顺利换乘。”李海云说。 今年54岁的李海云,在西宁火车站工作了大半辈子。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以来,他就一直从事着客运换乘工作。换乘也称“摆渡”,是青藏铁路独有的工种。西宁站作为青藏铁路的起点,是进藏旅客列车途经的唯一枢纽站,也是全国铁路中唯一需要下车换乘的车站,所有开往拉萨的25G型普通列车,均要在西宁站下车改乘25T型带有制氧设备的列车。 “我的工作嘛,就是让每一位乘客又快又安全地换乘。”李海云说,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物品、为重点旅客推轮椅抬担架、救助身体不适的旅客……13年来,李海云在站台上迎来送往了数不清的乘客。在他眼里,保质保量地做好这些琐碎工作,让旅客安全顺利换乘,就是他的“摆渡之道”。 2019年的春运对于李海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个春运不仅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也是儿子李城来到自己班组的第一个春运。 “他还不太熟悉情况,需要好好学习。”李海云边帮儿子整理衣服,边笑着说,“不同的站有不同的注意事项,他刚来,很多事情都不熟悉,但挺认真,不会重复犯错。” 去年11月,李城从海拔3596米的拉萨车务段曲水县站调往西宁站工作。在报到当天的车间点名会上,车间主任分配新调来的8名职工,随机将李城分配到客运三班跟班作业。刚分配完,班组里的许多职工就笑了,原来客运三班正是李海云所在的班组。 “当时我不知道我爸也在那个班组,当晚回家跟他说分班情况,才知道他也在客运三班。”李城笑着说。从此,李城便意外地与父亲李海云成了一个班组、一个站台的好搭档。 “李师傅,Z224东侧乘降完毕”。在标准化作业过程中,李城也像班组里的其他人一样称李海云为李师傅。李海云以前带过8个徒弟,每次听到儿子这么称呼他,就会感到十分欣慰。为让李城更好地学习业务,李海云经常在晚上11点全天的接发列车工作结束后,带着他去练习业务技能。 “有次练习紧急情况下的刹停扶梯,我爸就带我练到了凌晨两点。”李城说,在工作中父亲会收起在家时的温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容不得出一点差错。 工作间隙,李海云时不时地从自己的大檐帽里取出列车时刻表,耐心地指着笔记上的标注,给李城传授换乘的工作经。说起这张表,李海云笑了:“我们客运车间的职工都喜欢把列车时刻表放在帽子里,方便及时查看。我在这张表上做了很多笔记,每一个标注都有用处,想在退休前教给儿子,免得他以后出错。” “我教儿子业务,他教我藏语。”西宁站作为铁路入藏、出藏的要道和门户,藏族旅客较多,换乘工作中难免会用到藏语。李城在西藏工作期间学了藏语,趁着空闲就教父亲。以往,李海云对藏语一窍不通,现在他也学会了“车票”“身份证”等一些简单的客运用语,在服务藏族旅客时更加得心应手。 李海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从儿子在新疆当兵到来西藏工作的6年间,父子间一直书信往来,几十封书信见证着父子的情感。如今,父子俩从千里的守候变为了车头车尾的守望。今年春节,父子二人将在车站迎接新年。 五个小时后,汽笛声再次响起,又一趟列车驶入站台,李海云为李城扶了扶帽子,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转身向站台的另一头走去,似是传承,又像托付……  [详情]

山东济南三涧溪村:干得有劲头 日子有奔头
山东济南三涧溪村:干得有劲头 日子有奔头

  原标题:山东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干得有劲头 日子有奔头(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这个新春,格外令人期待。 大山深处,有多少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城市乡间,有多少村居旧貌换新颜;追梦路上,有多少理想在奋斗中成就……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我们的记者带着满满的热忱与祝福出发,用脚力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用眼力捕捉社会发展的不息律动,用脑力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斗力量,用笔力讲好鼓舞人心的中国故事。敬请关注。 宽马路,高牌坊,新社区,三涧溪。进楼敲门,熟悉的笑脸,朴实的话语,一屋子热情。 “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里深情牵挂困难群众。“听到新年贺词里提到三涧溪村,我当时激动得掉泪了。”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民赵顺利说。 墙上两幅照片,正是半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赵顺利家里的情景。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问他们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至今想起,赵顺利仍历历在目,倍感温馨。 “这一年,家里有啥好事喜事?”记者很想分享老赵的喜悦。 “买了两辆汽车。一辆轿车,我开;越野车给儿子开。”老赵合不拢嘴。 “我也有车开,自——行——车。”赵顺利80岁的老父亲忍不住插话,引得笑声一片。 “老人喜欢骑自行车到处转,一天到晚逛不够。”赵顺利说,“我们看他这么大年纪,嘱咐他不要走远,他说大路又宽又平,社会安全文明,有啥好担心的?” 年轻时的赵顺利,为了过上好日子,四处闯荡,还在外地干过劈铁的活儿。几个月前,他换了工作,给附近一家企业开洒水车,每月收入4000元。 老赵最满意的是,一家四世同堂,儿女在附近工作,家人都在村里生活。 “村东工业园有72家企业,解决了村里八成的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村委会工作人员小赵语气里都是自豪,“三涧溪既没有空巢老人,也没有留守儿童。” 在老赵记忆里,15年前,村里还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道路泥泞、房屋破旧,6年换了六任村支书,人称“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村子由乱到治,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多亏有个好支书,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 说谁谁到。村支书高淑贞走进屋里,黑里透红,身材壮实。 “感谢总书记对三涧溪村的牵挂和关心。”高淑贞坐下就说,“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村民们一起拼搏奋斗,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高淑贞忘不了,2018年6月14日,也是在这个客厅里,总书记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半年多来,高淑贞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们,忙忙碌碌,马不停蹄,目的只有一个,让群众增收致富,过得更幸福。 高淑贞以前在娘家村当支书,14年前回到婆家村三涧溪,临危受命。她抓党建,强班子,干群拧成一股绳。村里修了马路,建了养老院,引进企业和项目。 三涧溪是个古村落,3条小溪穿村而过,地下有元代古地道。“我们将保护和利用好古村,在村南打造生态农业区,集风情美食、乡村创客、康养乡居于一体。”指着远处一个不冒烟的大烟囱,高淑贞说,那是废弃的热源厂,正在改建成乡村振兴学院。 走出屋外,转转看看,古村大道基本建成,美食一条街正在装修。赵顺利说,他想借着村里发展服务业的机会,开一家特色商店,把章丘大葱等品牌资源用好。 艳阳高照,冬日不寒,两个小伙子一身运动衣,从身边快步跑过。“现在天天觉得时间不够用,村民们也是,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高淑贞看着年轻人的背影说,“增收致富奔小康,就要拿出这种奔跑的速度、奔跑的状态!”(记者 刘成友)[详情]

特殊的婚礼 西藏玉麦:你在哪里 便是值得
特殊的婚礼 西藏玉麦:你在哪里 便是值得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特殊的婚礼 西藏玉麦:你在哪里 便是值得 央视网消息: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地的人们都开始忙碌起来,购年货、备礼物,期待着过年。从今天起,本台将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推出各路记者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这背后是中国人的精气神。让我们通过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情感,来看中国人的精气神。 玉麦乡,位于西藏山南,祖国边陲,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乡,只有9户人家。雪山之下,有一个边防哨点。今年春节,官兵们依旧不能回家过年。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去看看边防哨所里发生的特别故事。 海拔5200米,负重20多公斤,踏着半米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这支正在雪山之间巡逻的队伍,就是玉麦哨点的边防官兵。因为山高路滑,谁走在最前面探路,身上就要系上一根安全绳,以免发生意外。 官兵们啃雪解渴 饿了,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抓一把雪舔一口。官兵们的手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冻疮。 今年31岁的张锦源,是玉麦哨点的指导员。去年四月,张锦源跟妻子在重庆老家领了结婚证,还没来得及办婚礼,就匆匆赶回玉麦执行任务。前几天,妻子王梅打电话说,要来哨点看他,这让张锦源心里既欣喜又担忧。 玉麦哨点的海拔有3600多米,四面环山。这里常年风力5-6级,每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因为交通不便,哨点一个月只能补一次菜,而在冬季,一旦大雪封山,官兵们只能顿顿吃罐头。 在山的另一边,2000多公里之外的重庆南川,张锦源的妻子王梅正在收拾行李。从去年领完结婚证到现在,小两口已经分别8个多月。婚期也是一拖再拖。 张锦源的宿舍就是婚礼的新房。战友们前前后后忙活了大半天,把房子装饰得有模有样。 从拉萨到山南,再从山南到玉麦,要花上两天的时间。中途,还要在车上颠簸20多个小时。第一次来到西藏的王梅,很快就有了高原反应,恶心呕吐起来。 吸着氧,一路上走走停停。海拔越来越高,积雪越来越厚,玉麦也越来越近。马上要见到丈夫了,王梅打起了精神,一直望着车窗外。 通往哨点的路不好走,张锦源和战友特地赶过来接她。 两天两夜,奔波两千多公里,王梅终于在玉麦跟张锦源团聚。 一进哨点,张锦源就迫不及待地待妻子带到焕然一新的新房。 顾不上休息,王梅拿出了专门带来的护膝,给患有风湿关节病的战友们送了过去。 婚礼定在腊八节这天。 在屋外,张锦源和战友们用车搭起背景台,用蚊帐和气球做出拱门,还铺上了红地毯。在屋里,玉麦乡村民白玛的妻子,也成了王梅的娘家人,帮着她梳妆打扮,穿上藏式礼服。 雪山之下,哨点的官兵和玉麦乡的乡亲们,共同见证了这场特殊的婚礼。 没有参加结婚典礼,双方父母都很遗憾,不过,小两口很快就把婚礼视频发给了他们。 再过几天,王梅就要返回重庆了,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将是漫长的相思。跟往年一样,今年玉麦哨点的大部分官兵依然不能回家过年。他们的身后,是家,更是国。[详情]

【新春走基层】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新春走基层】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在巍巍长白山脉,莽莽林海雪原中,40多年来一直往返运行着一辆黑色的水槽车,为浑白线偏僻的火炬沟、影壁山、砬子河、珠宝岗等17个工区、8个车站500多名职工家属,以及附近的2100多户居民运送生活用水,40年累计往返运行了160多万公里,被当地人誉为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地处长白山脚下的通化车务段泉阳车站,只见一派忙碌的景象。三名调车人员正踏着厚厚的积雪指挥机车去挂一辆“水槽车”,一名职工在水槽车上部加固“人口盖”,一名职工在检查水槽车下部的水栓。正在一旁指挥作业的站长辛跃红告诉记者:“一直在忙着调动水槽车,过年了老百姓用水量大,我们得把沿线的水窖装满,过年了保障老百姓得有水喝。” 1975年1月,浑白线建成通车后,由于海拔高,地质状况复杂,摆在沿线铁路职工家属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饮用水。为解决浑白线沿线职工家属吃水难,当年5月,原通化铁路分局为每个缺水工区和车站修建了水窖。以泉阳站为中心,每周二四六往白河方向开行水槽车,每一三五往松树镇方向开行水槽车,一开就是40年。 58岁的贾林是车站值班员,在站里已经工作了31年。他给记者讲述了这些年的工作历程:“刚上班时,最难干的活儿就是上水、送水活儿。夏天活儿好干,冬天老式水槽车,上盖封闭不好,调车组上水时容易把身上沾上水,天儿特别冷都直接冻成冰坨,棉衣棉裤、胳膊和腿都伸不开。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同志,手扶着扶手,手冻住了不知道,下车时手往下一拿,把手掌的皮掀掉了;还有一次在调车作业中冬天,站在水槽车的走行台上,鞋就粘上了,下来的时候下不来了,光着脚丫着把活儿干完。” 记者跟随送水车来到了距泉阳站18公里的影壁山乘降所。今年60多岁的王树忠告诉记者,1971年铁路建成通车后,因为当时因交通不方便,工区里的25名职工家属及周边的40多户居民,吃水要到一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直到有了水槽车,每三天来送一次水,大家出了家门口就能挑到甘甜的水了。 近几年,随着铁路实施集约化生产经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沿线工区、车站的职工家属和附近居民越来越少了,水槽车开行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减少。现在每月仅开行3趟,这趟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也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详情]

【新春走基层】永善送文艺下乡迎新春
【新春走基层】永善送文艺下乡迎新春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永善送文艺下乡迎新春 春节临近,永善县溪洛渡艺术团走进青胜乡,为乡亲们带来一场迎新春文艺演出。 为充分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永善县溪洛渡艺术团春节期间深入基层第一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送到田间地头,把脱贫攻坚中的好人好事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送至农家院坝。其中,艺术团精心编创的小品《石头兄弟》《扶贫先锋》、快板《打好脱贫攻坚战》、歌伴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近期,艺术团还将走进永善县桧溪、团结、细沙、黄华等乡镇,为村民们送上文化大餐。 来源:云南日报 [详情]

春天的故事一起奋斗 临夏州东乡县龙泉镇群众干出精气神
春天的故事一起奋斗 临夏州东乡县龙泉镇群众干出精气神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春天的故事一起奋斗 临夏州东乡县龙泉镇群众干出精气神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临夏州东乡县大岭村扶贫车间编织地毯 一座座山,一道道梁,临夏州东乡县妇女马则内白的家就在山梁上,叫大岭村。从以前绣鞋垫,到现在织地毯,开到村口的扶贫车间,让她的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向往。大岭村所在的龙泉镇是典型的东乡山区乡镇,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当春天的故事在东乡大地唱响,龙泉镇干部群众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建工厂,养牛、养羊干出脱贫攻坚精气神。 梁全虎演示地毯编织技术 地毯织出新生活 1月16日,大岭村扶贫车间负责人梁全虎正忙着准备培训课程,再过几天,村上又有4名妇女要来扶贫车间上班。通过现场示范,他要把织地毯的手艺教给这些有意愿在家门口就业的妇女。梁全虎是甘谷腾达地毯的员工,地毯厂将扶贫车间开进大岭村,他也来到这里搞管理培训。梁全虎说,只要认真学,农村妇女基本可以掌握机械操作编织地毯的手艺,他们这个车间可以提供30个就业岗位,目前有15名大岭村的妇女在这里上班。 马则内白如今已是扶贫车间的熟练工,看着自己努力下一个个地毯花样变成现实,她充满成就感。 马则内白说,以前农闲的时候她也绣花做鞋垫,不过在几平方米的布料上按照花样织地毯,她以前见都没见过,更别说操作了。 马则内白的学习是从操作手动机器开始,送线后机器就如缝纫机一样将花样绣上去。 马则内白说,刚开始,她就是抓不稳,花也绣不到地方,经过反复锻炼,她现在操作机器一点问题都没有,看着花样在她手下出彩,她特别有成绩感。平时,由于要照顾孩子还要务农,她没办法外出打工,现在她在扶贫车间织地毯,刚开始一天50元,后期还会涨工资,这都让她对生活充满期待。 梁全虎说,大岭村扶贫车间的地毯主要通过订单方式销往饭店等单位,临夏州很多居民家中都有铺地毯的习惯,这些都为车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龙泉镇大岭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队长吴超期待大岭村和周边村的家庭妇女可以走进扶贫车间,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一起为小康生活而努力。 地毯上绣花 扶贫扶出真感情 同样为乡亲们的脱贫路而努力,在大岭村山腰的开阔地,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初见规模,等养殖场全部建成最多可养殖3000头牛。将带动周边24个村,2000户贫困群众脱贫。 叶小云,甘肃前进牧业养殖技术人员。张掖市前进村是远近文明的富裕村,从这里走出的前进牧业在大岭村建设养殖场,叶海荣作为技术人员被公司指派来到到大岭村。 叶小云在养殖场牛棚门前 叶小云说,他来的时候就明确,在东乡县至少服务三年,虽然这里山大沟深,远离家人,但是面对龙泉镇群众期待的眼神,他还是打算留下安心养牛,将牧场养牛的先进经验和当地群众一起分享,一起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目前,东乡的养殖场已引进600头育肥牛,今后还将继续从前进牧场引进公牛育肥。 吴超说,东乡县前进大岭农牧有限公司由甘肃前进牧业出资建设,将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运营,吸收东乡县24个贫困村2000户村民入股,公司将按照入股资金的15%支付红利,助力村民早日脱贫。 临夏州“东乡贡羊” 养牛养出致富路 虽然没有规模化的养殖场,但是看着家里的5头牛在后院的崖边晒太阳,龙泉镇苏黑村村民杨艾有卜还是笑得很开心。他家的5头牛有三头母牛有犊待产,这将为他家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甘肃省委办公厅驻东乡县龙泉镇苏黑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查俊辉说,东乡群众有养殖牛羊的传统,脱贫攻坚配套了鼓励政策,像杨艾有卜家养了5头牛,可以一次性领取1万元奖励,只要村民勤劳,养牛、养羊就能获得政策鼓励。 “我退休了,有退休工资,吃喝不愁,可是我们村上还有群众还没有脱贫,我不能光想着自己。”苏黑村退休老干部杨金泉说出了他当初退休后放弃城市生活的回到农村的初衷。如今,他是苏黑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养的150头西门塔尔牛都是很好的品种,每一头在市场上都很抢手。查俊辉说,杨老先生不仅自己养牛,还带动了25户贫困户一起养牛。有村民在老先生的合作社入股,有的村民向老先生请教养牛技术,对于这些老先生都热情指导和帮助。 站在苏黑村养殖农民合作社的门前远望,远处村庄的梯田一台台整齐分布,在原有的羊肠小道旁,一条新修的通村公路正在向更远的村落延伸。查俊辉说,这些村庄都是苏黑村的组成部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路通了,车来了,村民们都发挥强项,养牛、养羊来奔好日子。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干,省上单位帮一把,我们更要加把劲,只要身体好,我还要好好来养牛!”杨金泉说出自己的决心,也希望群众和他一道加油干,早日来脱贫。 苏黑村养殖农民合作社里的西门塔尔牛 [详情]

宁远新春走基层:挥毫泼墨书盛世 义写对联贺新春
宁远新春走基层:挥毫泼墨书盛世 义写对联贺新春

  原标题:宁远新春走基层:挥毫泼墨书盛世 义写对联贺新春 2019年春节来临之际,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月8日,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送万福进万家”免费送春联公益活动走进宁远县桐木漯瑶族乡和清水桥镇。 活动现场。 “一个个来,别急,外面排好队,每个人都有份。”在桐木漯乡的活动现场,翰墨飘香,热闹非凡,来领取春联的群众络绎不绝,甚至连前来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泼墨一番”,各式各样的春联摆满了桌案,正所谓“挥毫泼墨书盛世,义写对联贺新春”。“我要了三副对联,正好移民新村新房子每个门贴一张,保佑明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易地搬迁贫困户何顺瑶高兴地说道。 挥毫泼墨书盛世,义写对联贺新春。 清水桥镇接连不断前往活动现场“接福”的老百姓使得现场气氛更加浓厚,为这寒冬增添了一把热火。各位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忙得不亦乐乎,“祥光满玉人才旺,喜气盈门福禄长”“锦程载梦新时代,伟业迎春美画图”各式对联让乡亲们啧啧称赞。一幅幅喜庆的春联,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伴随着愉快的笑声,活动现场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详情]

【新春走基层】春节“血拼”背后 是他们默默的坚守
【新春走基层】春节“血拼”背后 是他们默默的坚守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春节“血拼”背后,是他们默默的坚守 每逢新春佳节临近,便是传统消费旺季。多数市民会选择和家人一起逛超市选购年货,欢度佳节。伴随着市民们“买买买”而来的,便是超市对货物需求量的激增。如何在保证市民们购物需求的同时,又能让货架上的商品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物流城配行业工作人员们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 刘冯和妻子在搬运货物 记者见到刘冯的时候,他和妻子刚刚把货车停在松江区洞泾镇上的一家超市门前。熄火、下车、卸货,刘冯和妻子的配合相当默契。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来上海已经十几年了,三年前开始做城配工作。与一般的工作不同,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反而是这个行业最忙碌的时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送几十家的货,从早上2点多出发,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能送完。”刘冯说。尽管这听上去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刘冯说,从事城配行业多年,自己已经把上海大大小小的街路记的差不多了。手机app导航脑中的这份“活地图”,让自己在路上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最忙的时候,刘冯和妻子要在一天内为几十家超市送货 刘冯说,每年的春节期间,公司的很多同事都不回家过年,春节是消费旺季,大家也为了保证客户的供货量,让老百姓能随时买到称心的年货,也算是舍小家为大家了。今年的货量高峰提前到来,刘冯和妻子每天加班加点地往返于仓库和各个超市之间运送货物,虽然辛苦,但也是发心内心的快乐。刘冯和妻子两个人已经有两三年没回安徽老家过年了,最让他牵挂的除了家里的双亲,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的儿子。我们工作忙,所以平时都放在老家让父母帮忙照顾。今年春节,我打算让两个孩子到上海来,和我们一起过个团圆年。”刘冯说。 刘冯表示,城配行业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不错。为了自己的小家,也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在春节期间顺利买到年货,即使再辛苦,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详情]

织就平安网 眉山一个基层派出所的一天
织就平安网 眉山一个基层派出所的一天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织就平安网眉山一个基层派出所的一天 修文派出所民警交接工作 新春走基层,展现基层风采。眉山市公安局园区分局修文派出所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展现了一个基层派出所的普通民警为保一方平安,织就平安网,在平凡的岗位上最普通但是并不平凡的工作。 接警出警雷厉风行 1月16日一大早,民警们就陆续来到派出所,他们麻利地与值班民警填写警情交接登记表、清点装备、检查警车…… 修文派出所值班室民警在忙碌工作 在前台值班室,9:04分,报警电话响了。报警人称,有人在小区内熏腊肉,烟气熏人。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得知,小区内有居民在公共场地熏制腊肉,小区住户不堪其扰。这本属于小区物业的管理范畴,民警向报警人做好解释工作,并叫来物业公司负责人,要求他们按照相关程序处理此事。得到物业公司的承诺后,民警才返回。9:18分,修文农贸市场内发生纠纷。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原来,这是一起因买卖鸭子引起的纠纷,买家买的是活鸭,顾客来取的却是宰杀了的鸭子,斤两上就少了一些。买家不认账,要求少给钱,卖家又不同意。双方争吵激烈,差点打起来。民警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行为并进行劝解。经过民警耐心调解,事情才得以解决。 值班室报警电话不时响起,一个个报警电话打进来,民警们往往刚处理完一起纠纷,还来不及返回派出所就得匆匆赶往处理下一起警情。同时,民警们还要在街道上开展巡逻工作,在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还要纠正和处理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 12:00是吃饭的时间点,民警们回到派出所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休息,又接到报警电话。报警人称车子停在小区内被擦刮了。民警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当民警赶到现场再与报警人联系时,报警人却说自己和车子现在都在眉山城区,车子是之前停在小区内被擦刮的,但有证明车子被刮擦的视频和照片。民警只能叫他回来后再带上监控视频和照片到派出所处理。回到所里时,已接近13:00,出勤民警们才前往食堂吃饭。 修文派出所民警在乡村道路上疏导交通 13:00,报警电话又响了,民警又开始出警。同时,值班室的民警也忙得团团转。值班室的电脑分别接连110接处警系统,需随时处理110指挥中心转达的指令。一台电脑连接辖区内天网监控系统。在派出所,值班室民警在一台台电脑之间转换,手指迅速地敲打着键盘,为群众查资料,同时还要随时接听报警电话。 在基层岗位为民服务 在基层派出所,除了接警出警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办理流动人口的居住凭证、开证明、打印报警回执单……派出所接待大厅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也络绎不绝。举报哪里有酒后滋事的,需要民警匆忙赶去处理;市民捡到钱包了,报警让民警去领…… 修文派出所民警纠正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 对于基层派出所来说,为民服务是没有下班时间之分的。“值班要从当日9时一直到次日9时,共24小时,晚上在值班室休息,但往往晚上才是出警的高峰期,一旦有警情,随时要出警。”修文派出所中队长高振航说。 据修文派出所所长林远军介绍,修文派出所距眉山中心城区17公里。修文镇常住人口27400余人,有9个行政村、1个社区。修文派出所辖区范围广,社会治安比较复杂。修文派出所现有警力14人,派出所一天平均接警量8起,差不多3个小时就要出一次警。大部分警情都是邻里纠纷、求助等事件,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情,往往让派出所民警们通宵达旦地工作。 这就是基层民警的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普通但是并不平凡的事情,正是有了他们一次次尽心尽责的出警,一次次耐心化解矛盾和纠纷,才有了一方的和谐平安。 [详情]

视频新闻

基层剪影

1月17日,淮安市洪泽区渔民孙乃林展示腌制后晾晒的大青鱼。 春节临近,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畔渔民忙着腌制晾晒鱼干等风味年货,供应节日市场。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