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号出品

同学请留步,你是清华“几字班”?

同方部 <更多内容 2018-04-19 17:02:24


清华校友见面时经常互相发问“你是几字班的?”这一问一答立马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清华人”,而校外人士常常被问得一头雾水。“几字班”是什么意思?哪一时期称“级”?哪一时期称“届”?班号是如何编排的?即使是清华人,完全说清楚也并不容易。本文所称的“级号”系指年级当时的名号,比如“1920级”,“1970届”,“1977级”,“*字班”等等;“班号”系指班级当时的名号,比如“物02班”,“电0班”,等等。百年清华,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时期对年级和班级都有不同的称谓。笔者试图按照清华历史的脉络,粗线条地梳理“级号”的演变以及“班号”的编排。

清华的级号用的最多的两个字是“级”和“届”。综合《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解释,“级”:等级,学习年级;“届”:同“次”,用于定期的会议或毕业的班级。可以看出,在描述年级时,“级”和“届”词意相近,微小的差别在于:“级”可以用于未毕业年级或已毕业年级,而“届”一般只用于毕业年级。


1   清华“级号”的演变:“级”“届”和“*字班”

清华史前期:三批庚款留美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

为派遣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游美肄业馆定于1911年(宣统三年)春开学。1911年4月9日,清政府外务部和学部奏请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更名为“清华学堂”,仍隶属于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清华大学的历史原点。

在清华学堂开学前后,游美学务处总共考选三批学生直接赴美留学,第一批和第二批在清华学堂开学之前派出,第三批在清华学堂开学之后派出。

1910年,清华第二批公费留美学生和老师合影

1909年9月,第一批考选47名学生直接赴美留学,当年文献上正式名称为“宣统元年录取径送赴美学生”。 后人习惯称为“第一批庚款留美生”,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即在第一批留美生之中。

1910年7月,第二批考选70名学生直接赴美留学,当年文献上正式名称为“宣统二年录取径送赴美学生” 后人习惯称为“第二批庚款留美生”,胡适、赵元任等榜上有名。

由于肄业馆的建设滞后于派遣任务,第一批和第二批赴美学生没有经过游美肄业馆学习,所以称为“径送赴美学生”。

1911年6月底,清华学堂举行高等科期末考试,134名高等科学生参加考试,选定第三批留美生共63人赴美留学,当年文献上正式名称为“游美学务处第三次派赴美国留学生”,后人习惯称为“第三批庚款留美生”。由于清华学堂开学日期有争议,从开学至期末考试,大概有二三个月的时间,由此推断,这批学生在清华学堂大概经过了10周左右的学习(并非正规学习,似乎带有培训的性质),因此称为“派赴美国留学生”,不同于“径送赴美学生”。

虽然这三批直接留美生没有经过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的系统培养,但由于清华学堂隶属于游美学务处,而且第三批派出学生又在清华学堂学习后派赴美国,这三批庚款留美生与清华学堂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后人把这三批学生也当作“清华留美生”。 1913年6月清华同学会成立后,这三批庚款留美生加入了清华同学会(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正式”成为清华校友。1926年3月时任清华校长的曹云祥在清华15周年纪念文章中说,“若以清华留美学生之事业与影响论,则自1908至1925年间受清华官费诸人中……胡适氏(二批庚款)之于文学、哲学,秉志氏(一批庚款)之于生物学,赵元任氏(二批庚款)之于物理系、哲学、语音学,均以著作发明,为学林泰斗。”可见当年已经就把三批庚款留美生当做清华校友了,清华大学“先有校友后有母校”是中国教育史上独有的现象,因此这三批庚款留美生就成为清华校友的先驱。

1911-1929(旧制生):以(高等科)毕业年(农历年号和公元年号并用)为级号


建校之初,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学上施行英美式的通才教育,施行学分制,学制变化频繁,最初设中等科和高等科,学制各4年;后改为中等科5年,高等科3年;再后又改为中等科高等科各4年;1921年改为高等科四年级为大学一年级并停招中等科一年级。这一体系至1929年最后一级毕业。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是留美预备生,称为“旧制生”。

1912年6月,清华学堂第一届高等科学生毕业,共16人,称为1912级。由于学校经费困难暂无法出国留学,只能留校跟下一级学习,称为1912级继续班。

1913年7月,清华学校举行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1912级、1913级高等科学生同时毕业。

1914年清华留美同学在上海登“中国号”轮船前留影

从1913年至1929年间,具有派遣留美学生功能的留美预备部,共有978名学生毕业,从1913年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到1929年举行最后一次毕业典礼,期间共举行了17次毕业典礼。在此期间,各年级以(高等科)毕业年为级号,农历年号和公元年号并用。比如,清华校园最早的校友捐赠纪念物是1919年毕业生捐赠的喷水塔,喷水塔底座两侧面分别标刻有“己未级立”和“CLASS 1919”,这届毕业生级号为“己未级”或“1919级”。1920年毕业生为母校捐赠的纪念物日晷底座的两个侧面分别镌刻着他们的级号:“庚申级立”和“CLASS1920”,这届毕业生的级号为“庚申级”或“1920级”。

历史悠久的日晷

级号以农历年号与公元年号并用,体现了留美预备学校“东西文化荟萃”的特征。


清华的“第一级至第十二级”的级号称谓


1925年4月,清华学校成立大学部和研究院,由此清华学校分为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研究院三部分。留美预备部至1929年结束(如上文所述),清华研究院历史短暂,人数较少,本文暂且不提。1925年设立大学部,招收的学生称为“新制生”,施行学分制,学制4年。

1981年清华大学第一级(1925年入学)在京校友合影

1925年招收的首届大学部学生95人,9月9日举行开学典礼,学制4年,1929年6月21日举行毕业典礼,首届大学部毕业生82人。这届学生是清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历史上称为“第一级”,亦称“1929级”。这个序列从1925年一直延续到1936年,即1925年入学的为“第一级”,1926年入学为“第二级”(亦称1930级)……1936年入学的称为“第十二级”(亦称1940级)。1936年招收新生294名,9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1940年在西南联大举行毕业典礼,清华学籍学生172人。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个称谓到第12级为止。


西南联大时期和复员后至解放后全国院系调整:以公元毕业年为级号,称为“****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西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清华大学复员北平清华园。西南联大本科学制为4年。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承袭抗战前清华大学的学制,仍为4年。

西南联大1945级校友毕业六十周年庆祝会

在此期间,以公元毕业年为级号。比如1937年入学的学生于1941年7月在西南联大毕业,共有毕业生313人,其中清华学籍91人,这一年级级号为“1941级”。1942年7月,西南联大毕业生446人,清华学籍31人,级号为“1942级”……1948年入学的新生432名,于1952年毕业,级号为“1952级”。


院系调整后至文革前:以毕业年为级号,称为“****届”,以毕业年尾数为“*字班”


这一时期清华大学的学制变化很大。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对旧教育进行改造。1952年七、八月间开始全国院系调整,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废除英美式的通才教育,改为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学管理上由学分制改为学年制(直至1980年)。在此期间,由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急需建设人才,1949年和1950年入学的本科生学制为3年,1951年入学的本科生学制为4年。1952年招收一批专修科学生,并动员一部分优秀的本科生转入专修科,专修科学制为2年。从1952年开始,本科实行5年制,1958年起实行6年制。按照毛主席“学制要缩短”的指示, 1964年入学的学生作为过渡,由入学时6年改为5.5年,1965年入学的本科学制改为5年。

2009年4月,1965届校友举行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

这一时期,“级”“届”的概念开始演化,习惯上以入学年为“级”,以毕业年为 “届”,一般以“届”为级号,并把毕业年的尾数称为“*字班”,“*”为级号代码。(从1953届毕业生开始)把1953年毕业生称为“3字班”或“1953届”(简称53届)。胡锦涛学长1959年入学,学制6年,1965年毕业,这一年级称为1965届(简称65届),5字班。笔者1964年入学,学制6年(后改为5.5年),1970年毕业,称为1970届(简称70届),0字班。

1970届(00字班)校友庆祝毕业30年在他们捐赠的零零阁前留影

“以毕业年为级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后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学制变化频繁,出现过两个年级同一年毕业的情况。文革前招收的最后两届学生,1964年入学的1970年毕业(入学时学制定为6年),称为70届,0字班;1965年入学的学制改为5年,也是1970年毕业,也称为70届,出现了两个70届,两个0字班,为了区分两个年级,只好称1965年入学的为00字班(00字班是清华历史上唯一的以两个数位命名的级号)。二是由于政治运动或其他原因(比如政治辅导员延期1年毕业),实际毕业年份与级号并不一致。比如1966届(6字班)、1967届(7字班)受文革影响,1968年才毕业离校。

1966年6月文革爆发,1965年入学的00字班成为文革前最后一届本科生。1966年—1969年全国高校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工农兵学员入校。


从1970年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开始至今,以入学年为级号,称为“****级”,以入学年尾数为“*字班”


1973级校友捐赠橡树大道揭牌仪式

1974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1970年6月27日,中央批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1970年6月-8月,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分两批进校,1974年3月毕业,实际学制3.5年,级号为1970级(亦有人称74届),0字班。1971年停招一年,1972年、1973年……1976年入学年级分别称为1972级(2字班)、1973级(3字班)……1976级(6字班)。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1976级于1980年11月毕业。1970-1976年共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32班毕业留影

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入学的本科生学制为4.5年(1977年招收,1978年3月入学)1982年7月毕业,称为1977级,7字班。从1978级开始全校本科学制改为5年制,数学系、物理系从1993级开始学制改为4年。部分工科系1996级实施本-硕统筹培养方案(本硕连读)试点,1995级比照实行,从1997级开始在全校工科全面实施,本硕连读学习年限为6年,本科阶段为4年。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复,清华大学5年制本科专业改为4年学制(建筑学专业仍为5年)。1980年开始,教学上从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过渡。2000年后进一步明确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的“分阶段、有统筹”的管理原则。清华各学科本科学制为4年(建筑学专业除外),研究生为2-3年。这一套教学体制实施至今。

以入学年为级号“一劳永逸”地避免了“以毕业年为级号”可能出现的两个年级同时毕业造成的尴尬。恢复高考后由于学制变更也出现过两个年级同一年毕业的情况(5年制的1995级和4年制的1996级于2000年同时毕业),但级号清晰,并不混淆。

2 班号的编排及其与级号的关系

从1911年清华建校至新中国成立,清华经历了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复员北平几个历史阶段,在教学方面总的说是实行英美的通才教育,不分专业,招收学生人数少的系不分班,招收学生较多的系即使分班也并不是按专业分班,“班号”编排的问题并不突出。解放后特别是院系调整之后,学习苏联的教育制度,设置专业,按照国家需要不断调整专业。1952年8月,清华只有8个系22专业。到了1958年发展成为11个系39个专业。文革后恢复高考后,1978年共设12个系40个专业。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设有20个学院,57个系,本科专业78个……全校有566个本科班级(2006年度),所以班号的科学编排就成为教学管理之必须。

班号的编排与级号和专业有直接的关联。“班号”的基本结构是“专业代号(汉字)+级号代码+班级序号”。级号代码是1位数(1965年入学的00字班除外),班级序号一般为1位数,也有2位数的情况。

按专业编班是设置专业的必然结果。最早按专业编班是在1952年秋。以电机系为例,1953届(3字班)学生1950年入学,1951年初分3个组:电讯组、发电组和电机制造组,1952年秋按专业分成6个班:电31、发31、发32、发33、无31、无32。

以班号“化902”为例,其中“化”是专业代号,即工程化学系专业代号(工程化学系属于机要系,一律以“化”为专业代号);“9”代表9字班,即1969年毕业(1963年入学);“02”是班序号。班序号占2个数位,因为有的专业的班数较多(大多为机要系,专业保密),如工程物理系就有“物115班”(“物”是机要系工程物理系专业代号,“1”代表1字班(1961年毕业),“15”为班序号,第15班)。班号为2位数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化902”也称为“化92”。但是要小心,千万不要把“化902”当成是1990年毕业或入学。

清华大学化工系“有52班”毕业师生合影

文革中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时期,以入学年为级号。1975年入学的化学工程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有2个班,分别为“有51班”、“有52班”,“有”为专业代号,“5”表示5字班,即1975年入学,1、2为班序号。

清华大学“化72班”毕业师生合影

文革后,以化72班为例,这个班以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口号而闻名全国。“化72”又是如何编排的?其中包含哪些信息?其中“化”是专业代号,代表工程化学系化学工程学专业;“7”代表7字班,即1977级(1977年入学);“2”为班级序号,本专业第2班。

由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学生适应性,实施宽口径培养,淡化专业,不分专业的系越来越多,专业代号也在不断变化。比如文革前工程物理系的专业代号为“物”,文革后物理系复建,“物”理所当然地成为物理系专业代号,工程物理系的专业代号只能由“物”改为“工物”。有的系虽分专业,但仍以统一专业代号标志班号,如2017年刚刚入学的美术学院新生班级为“美71”——“美719”,共19个班,“7”表示2017级,共有19个班。

3 小结

1、大体上说,1965年(含)以前入学的年级以毕业年为级号。

①1953年以前毕业的年级以毕业年为级号,称为“级”,比如“1949级”。

②1953年(含)以后毕业的以毕业年为级号,称为“届”,“*字班”的级号称谓开始出现,比如1953年毕业的年级称为“1953届”或“3字班”。

2、1970年(含)以后入学的年级以入学年为级号。称为“级”或“*字班”,比如1970年入学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称为“1970级”或“0字班”,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本科生称为“1977级”或“7字班”。

3、1953年以后按专业编班

班号与级号相统一是编班的原则。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970年入学,其中大部分于1974年3月毕业,这个年级的级号为“0字班”或“1970级”。班号以“0”打头,比如水利系农水01、农水02、农水03等。

4、在校期间各年级级号是唯一的,但在清华历史上,同一个级号含义并不相同。比如同一个“0字班”,对应的校友可能是1960年毕业(60届)、1970年毕业(70届),也可能是1970年入学(70级)、1980年入学(80级)、1990年入学(90级)……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确确定校友的信息需要更多一些“边界条件”。

本文所说清华级号和班号是各个年级、班级当年对级号、班号的习惯称谓,不妥之处请各个时期的当事校友指正。向对本文提供帮助的各位学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一百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清华大学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2018-19期】

欢迎订阅清华校友总会《同方部》微信公号,订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微信公号搜索界面搜索同方部。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
扫这里

凤凰精品

  • 同方部
  • 暖新闻
  • 热追踪
  • 在人间
  • 军机处
  •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