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

美国有“996”吗?
美国有“996”吗?

中国经营报|2019年04月10日  14:06
记者调查:“996”多内部通知 实施较隐蔽
记者调查:“996”多内部通知 实施较隐蔽

新京报|2019年04月11日  18:34
摆脱996 在硅谷流行了50年的“冥想术”有用吗?
摆脱996 在硅谷流行了50年的“冥想术”有用吗?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4月10日  16:08

最新新闻

周鸿祎:996一定是自愿的 但朝九晚五一定发不了财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14日 20:25
周鸿祎也来谈“996”:强制无意义 要从人性出发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4月14日 20:19
激发公司活力:不靠996 靠什么?
激发公司活力:不靠996 靠什么?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原 编辑丨齐介仑 图片来源丨中企图库 最近一年来,许多大型公司都陆续传出了业务调整、组织变动,乃至裁员、收缩业务阵线的消息。重塑经营模式、找回创业活力、激活公司的内生力量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9(第十一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三位创业近20年的女企业家在“木兰圆桌”环节与众多女企业家分享了她们如何应对变化、激活公司的心得。同时,众多嘉宾也踊跃地分享了自己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如何跨越周期、度过难关的经验。圆桌论坛的讨论干货满满。 要激活别人,先激活自己 主持人李姜元鸿是北京因果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她首先向嘉宾们提出了一个观点:激活公司看似是“术”的问题,更多是“道”的思考。 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集团总裁、木兰汇理事张雅青创业已近20年,目前旺顺阁年接待客户300万~500万人,员工规模已达3000人。张雅青曾是一位下岗工人,她在1999年从5000元起家,到50岁仍有激情继续经营企业。她认为,想要激活别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激活自己。 “国八条”出台后,旺顺阁的营业额一度受到了影响。2016年,张雅青觉得生活已有保障,便远赴加拿大陪伴家人。两个多月后,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决心回国继续工作。2017年年初,在张雅青的推动下,旺顺阁创立了合伙人制度。到2018年年底,旺顺阁在全国已开设25家门店,年营业额上升到了10亿元。 发展顺利的同时,张雅青发现了新问题。许多员工多年后升职成了领导或者店长,开始盘算如何从顾客的盘子里降低成本。张雅青的对策是,取消所有区域总监,让他们到最困难的店里去当店长管理3个月,效果不好就关闭这家店。 “我们把这称作大战100天,争创A级店。我是总教练,他们是教练,每个人要肩负好教练的职责,带好店长,带好下面的管理干部。这样,旺顺阁就扁平化了。经营企业要先激活自己,再激活团队,最后是激活顾客。” 张雅青。 张雅青的分享激发起了嘉宾的讨论热情。沱沱工社创始人董敏创业数次,前后已有26年。沱沱工社从几十人曾扩张到上千人,又收缩到几百人。她认为,治疗“大公司病”可以先找到三观最一致的人,将权力交给他们,慢慢就会看到组织被激活。 南京台亚百货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子涵是一位企业二代,她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说服自己的母亲让她接手家族企业。“上一代人经常不太愿意接受决策和管理的改变,还在用老办法管理千禧一代。” 华子涵的策略是,进入企业后,用一两年时间潜移默化地注入新的文化,淘汰一批无法适应新氛围的老臣。她尽量加入面试环节,并启用第三方机构推荐新人入职,以达到更新组织的目的。 零氪科技联合创始人杨文琳的公司刚刚进入第一个5年,主营业务是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2018年,公司完成了D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当公司进入扩张期后,杨文琳发现,许多员工也开始随之“沉迷”。有的员工生病休息了5个月,杨文琳也不清楚情况。她认为,当下的经济周期对许多公司的发展是好事,会让管理者开始反思如何激活自己、团队、客户、市场。 杨文琳。 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木兰汇理事胡超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母婴用品的全渠道零售商。她回想自己经历的数个周期,每个周期都历经了艰险。公司刚创立时,胡超认为自己做的是高科技生意,后来才发现大部分工作都是零售。“为孩子做些事”的使命一直支撑着她不断去拥抱变化。 2011年,乐友开始做自有品牌建设,许多人不看好她的选择。胡超则坚定认为,企业要重塑自己的经营模式,打破僵化的管理人员思维。 过去两年,当新零售崛起时,许多门店的员工不愿意将客户资料上传到网上。“新零售一边是用户思维,一边是企业的效率,中间是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人货场’的重构。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 直到胡超把这件事变成了“CEO工程”,让客户上网才开始向前发展。“开始,门店员工都是拿双提成的。为了把客户推向网络,企业要多付出一些成本,否则现有的势力就无法突破。” 另外,胡超发现,所有的高管都需要改变思路,重新“洗脑”。面对工作10年以上的大把“习惯势力”员工,“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找一堆不了解公司流程的90后,要么把愿意学习、跟进时代的老人带入‘洗脑’工程。”乐友因此办了许多培训班,还跟淘宝大学合作。 以前,员工容易各自为政,哪个商品毛利高、品牌支持多,就在门店里主推哪个商品。现在,公司需要更多去解决消费者的心智问题。乐友为此成立了客户体验中心,将过去割裂的销售商品部变成了产品中心。 “中国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消费、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智慧新零售,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大平台、渠道商、品牌商合作极为密切,渠道基于人群做出洞察,提供贴心的服务和深层的运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无界零售的时代,内部要打破藩篱;外部需要平台、品牌、渠道之间的无界沟通。” 胡超。 胡超的发言给许多嘉宾带来了启发。主持人李姜元鸿总结道:“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连接比自己拥有更加重要。在数字时代,打通线上、线下只是第一阶段,未来如果可以打通整个生产链条的上下游,将全渠道做到共生共融,能够跟合作伙伴全系列地做到多维合作,这将是数字时代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机会。” 好领导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木兰汇常务理事杨美虹在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多年,她认为跨国公司同样面临着激活自己的问题。2016年,宝马庆祝企业成立100周年,口号就是“下一个100年”。 当下,市场出现了大量自动驾驶、互联驾驶、纯电动、新能源等新兴业态,宝马也面临着许多机会与挑战。“宝马做发动机闻名,以后都是全自动驾驶时,发动机还重要吗?”为此,宝马经过3年的转型,实现了在发动机、纯电动、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的技术转型与自由切换。“公司让自己不断保持年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杨美虹。 蓝港互动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集团CEO廖明香坦言,成立13年的蓝港正在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成功上市后,许多企业开始迷失自我。“有钱、有地位、有品牌后,上市公司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想干。我们也不例外,经历了3年‘作’的阶段。” 2018年4月,原蓝港互动董事长、CEO王峰离职,由廖明香接任。接手时,蓝港面临着“许多陷阱”。“公司现金流很好,但业务很多。”廖明香首先思考的是,自己要如何抵制诱惑,回到主营业务,划分出核心业务。接下来,她做的第二件事是,裁掉冗余的人员。“起着不好作用的‘革命老同志’一律干掉,不要跟我谈历史功劳。公司大量启用了85后员工,激活公司就是一定要让团队换血,永远保持活力。” 廖明香。 钻石小鸟(上海铂利德钻石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率先把“鼠标+水泥”的模式引入了网络奢侈品领域,现已在全国14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联合总裁徐潇是与哥哥徐磊一起创业,从线上、线下,再到O2O融合,每个时代她都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新挑战。 但徐潇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人”。徐潇有了孩子后,她为了让公司顺利过渡,曾空降了5位副总,给公司文化带来了很大冲击。在动荡的变化中,徐潇反思:激活公司,真正要激活的到底是什么? “女性喜欢撸起袖子自己上阵,但做着做着你会发现,自己可能会变成公司的天花板。而真正的好领导应该把自己做成公司的地板,让团队在上面起舞。” 转型失败后,徐潇与徐磊重新分配了任务。过去,徐磊负责产品,徐潇负责管理。2018年开始,钻石小鸟做出调整,徐磊开始走向产品战略创新,徐潇负责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业务孵化工作。徐潇成立了“钻石小鸟”商学院,在内部培养出了未来可能担任CEO的人选,大家组成三角架构,各司所长。 “当你真正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和你的组织生命成长结为一体的时候,将带来巨大的内驱力。” 徐潇。 徐潇的发言让许多嘉宾深有感触。运动宝贝CEO陈芸回忆,2014年时,运动宝贝时任CEO曾经带着20多位中高管出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陈芸回国临危受命,招聘新的高管后,她首先对每位高管申明:希望他们都能成为项目负责人,乃至集团合伙人。 现在,运动宝贝在4年时间里分出了7个子品牌,从100多家店发展到四五百家中心。陈芸为公司设立了四层合伙人机制,并将项目进行分化,每一个项目在运行之初都是一个个部门,做得好可以进一步独立出来,层层进阶。公司则更多负责在顶端掌控价值观的一致性,使用阿里中台的方法,对公司进行模块化的管理。 李姜元鸿。 在各位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后,主持人李姜元鸿总结道:“如何激活公司,今天我们听到最多的因素就是‘人’。我们都在不断地用各种方式给身边的人赋能,做一家企业不是简单地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其实也是在成就与我们同行的人。这是企业家这个称号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也是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更擅长的地方。” [详情]

中国企业家 | 2019年04月14日 17:41
马云:想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 也不可能成功
马云:想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 也不可能成功

  新浪财经讯 今日马云再次谈996工作制,他表示: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以下是马云今日回应996工作制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4日 17:07
马云:找工作如同找对象 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4日 17:05
马云:真正的996不是简单加班 应该是用在自我提升上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4日 16:39
马云:找到喜欢的事 就不存在996这个问题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4日 16:36
劳动报:马云可以是工作狂但没权强迫员工变工作狂
劳动报 | 2019年04月14日 12:47
马云再谈996: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4日 11:41
人民日报: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混日子”标签
人民日报: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混日子”标签

  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段时间,996成为热点话题,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看法。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治理,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前,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澄清一个误解,即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今天,从梦想改变命运的个体,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负重前行的企业,再到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复兴冲刺的民族,都仍然需要奋斗精神、需要艰辛劳动。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996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反思互联网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劳动供给并不总是与薪酬和收入成正比,因为当薪酬和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会更愿意享受高收入下的闲暇时间。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随着中国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下半场,企业治理也更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进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时间安排。事实上,更加弹性的工作机制,比强制的996更能激发员工自发的工作热情,从而也能让企业更好挖掘人力资源潜能。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奋斗与拼搏,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们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广阔的内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企业治理、设计激励机制。我们不是要在工作与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之间做二选一的排他选择,而是要在兼顾的基础上让员工更好地去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详情]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4日 10:22
周鸿祎:996一定是自愿的 但朝九晚五一定发不了财
周鸿祎:996一定是自愿的 但朝九晚五一定发不了财

  据雷帝网,当被问及996,周鸿祎表示:996一定是自愿的,我为什么在想996有时候会失效,是员工没动力,没目标了。我为什么赞同马总的言论,都是创业者,有人认为公司效率太低,干活不好。如果自己创业的人一定会996,如果没有创业的人也不要选择血汗工厂。我认为996是一种市场行为。 以下是其主要观点: 周鸿祎:我的观点,第一996一定是自愿的,他天天坐那儿打游戏,看手机你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为什么在想996有时候会失效,是员工没动力,没目标了。 员工也是这样,你要想朝九晚五也是个人选择,一定发不了财。我为什么赞同马总的言论,都是创业者,有人认为公司效率太低,干活不好。 互联网里变化多,如果是码砖、车螺丝,比较稳定的,一天8小时就够了。但大家做的是创造性活动,一个产品设计,一个界面设计,我花40分钟就可以设计出来,也可以花四天考虑,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你要怎么解释像雷总这么优秀的人,据说现在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钟下不了班。所以,如果自己创业的人一定会996,如果没有创业的人也不要选择血汗工厂。 劳动法没有规定一定要给人发股票,大家知道互联网公司员工都是靠拿股票挣的钱,我没听过都是拿工资挣的钱。我认为996是一种市场行为。[详情]

周鸿祎也来谈“996”:强制无意义 要从人性出发
周鸿祎也来谈“996”:强制无意义 要从人性出发

  4月14日下午,三六零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媒体沟通会上谈到近期热议的“996工作制”问题时说,“我对996这么理解,你不用去强制员工,强制肯定是没意义的。996一定是自愿的,就是从人性出发,让团队拿到股票,有创业的感觉,让他们自己进入996。”(中证报)[详情]

激发公司活力:不靠996 靠什么?
激发公司活力:不靠996 靠什么?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原 编辑丨齐介仑 图片来源丨中企图库 最近一年来,许多大型公司都陆续传出了业务调整、组织变动,乃至裁员、收缩业务阵线的消息。重塑经营模式、找回创业活力、激活公司的内生力量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9(第十一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三位创业近20年的女企业家在“木兰圆桌”环节与众多女企业家分享了她们如何应对变化、激活公司的心得。同时,众多嘉宾也踊跃地分享了自己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如何跨越周期、度过难关的经验。圆桌论坛的讨论干货满满。 要激活别人,先激活自己 主持人李姜元鸿是北京因果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她首先向嘉宾们提出了一个观点:激活公司看似是“术”的问题,更多是“道”的思考。 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集团总裁、木兰汇理事张雅青创业已近20年,目前旺顺阁年接待客户300万~500万人,员工规模已达3000人。张雅青曾是一位下岗工人,她在1999年从5000元起家,到50岁仍有激情继续经营企业。她认为,想要激活别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激活自己。 “国八条”出台后,旺顺阁的营业额一度受到了影响。2016年,张雅青觉得生活已有保障,便远赴加拿大陪伴家人。两个多月后,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决心回国继续工作。2017年年初,在张雅青的推动下,旺顺阁创立了合伙人制度。到2018年年底,旺顺阁在全国已开设25家门店,年营业额上升到了10亿元。 发展顺利的同时,张雅青发现了新问题。许多员工多年后升职成了领导或者店长,开始盘算如何从顾客的盘子里降低成本。张雅青的对策是,取消所有区域总监,让他们到最困难的店里去当店长管理3个月,效果不好就关闭这家店。 “我们把这称作大战100天,争创A级店。我是总教练,他们是教练,每个人要肩负好教练的职责,带好店长,带好下面的管理干部。这样,旺顺阁就扁平化了。经营企业要先激活自己,再激活团队,最后是激活顾客。” 张雅青。 张雅青的分享激发起了嘉宾的讨论热情。沱沱工社创始人董敏创业数次,前后已有26年。沱沱工社从几十人曾扩张到上千人,又收缩到几百人。她认为,治疗“大公司病”可以先找到三观最一致的人,将权力交给他们,慢慢就会看到组织被激活。 南京台亚百货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子涵是一位企业二代,她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说服自己的母亲让她接手家族企业。“上一代人经常不太愿意接受决策和管理的改变,还在用老办法管理千禧一代。” 华子涵的策略是,进入企业后,用一两年时间潜移默化地注入新的文化,淘汰一批无法适应新氛围的老臣。她尽量加入面试环节,并启用第三方机构推荐新人入职,以达到更新组织的目的。 零氪科技联合创始人杨文琳的公司刚刚进入第一个5年,主营业务是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2018年,公司完成了D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当公司进入扩张期后,杨文琳发现,许多员工也开始随之“沉迷”。有的员工生病休息了5个月,杨文琳也不清楚情况。她认为,当下的经济周期对许多公司的发展是好事,会让管理者开始反思如何激活自己、团队、客户、市场。 杨文琳。 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木兰汇理事胡超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母婴用品的全渠道零售商。她回想自己经历的数个周期,每个周期都历经了艰险。公司刚创立时,胡超认为自己做的是高科技生意,后来才发现大部分工作都是零售。“为孩子做些事”的使命一直支撑着她不断去拥抱变化。 2011年,乐友开始做自有品牌建设,许多人不看好她的选择。胡超则坚定认为,企业要重塑自己的经营模式,打破僵化的管理人员思维。 过去两年,当新零售崛起时,许多门店的员工不愿意将客户资料上传到网上。“新零售一边是用户思维,一边是企业的效率,中间是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人货场’的重构。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 直到胡超把这件事变成了“CEO工程”,让客户上网才开始向前发展。“开始,门店员工都是拿双提成的。为了把客户推向网络,企业要多付出一些成本,否则现有的势力就无法突破。” 另外,胡超发现,所有的高管都需要改变思路,重新“洗脑”。面对工作10年以上的大把“习惯势力”员工,“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找一堆不了解公司流程的90后,要么把愿意学习、跟进时代的老人带入‘洗脑’工程。”乐友因此办了许多培训班,还跟淘宝大学合作。 以前,员工容易各自为政,哪个商品毛利高、品牌支持多,就在门店里主推哪个商品。现在,公司需要更多去解决消费者的心智问题。乐友为此成立了客户体验中心,将过去割裂的销售商品部变成了产品中心。 “中国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消费、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智慧新零售,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大平台、渠道商、品牌商合作极为密切,渠道基于人群做出洞察,提供贴心的服务和深层的运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无界零售的时代,内部要打破藩篱;外部需要平台、品牌、渠道之间的无界沟通。” 胡超。 胡超的发言给许多嘉宾带来了启发。主持人李姜元鸿总结道:“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连接比自己拥有更加重要。在数字时代,打通线上、线下只是第一阶段,未来如果可以打通整个生产链条的上下游,将全渠道做到共生共融,能够跟合作伙伴全系列地做到多维合作,这将是数字时代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机会。” 好领导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木兰汇常务理事杨美虹在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多年,她认为跨国公司同样面临着激活自己的问题。2016年,宝马庆祝企业成立100周年,口号就是“下一个100年”。 当下,市场出现了大量自动驾驶、互联驾驶、纯电动、新能源等新兴业态,宝马也面临着许多机会与挑战。“宝马做发动机闻名,以后都是全自动驾驶时,发动机还重要吗?”为此,宝马经过3年的转型,实现了在发动机、纯电动、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的技术转型与自由切换。“公司让自己不断保持年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杨美虹。 蓝港互动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集团CEO廖明香坦言,成立13年的蓝港正在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成功上市后,许多企业开始迷失自我。“有钱、有地位、有品牌后,上市公司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想干。我们也不例外,经历了3年‘作’的阶段。” 2018年4月,原蓝港互动董事长、CEO王峰离职,由廖明香接任。接手时,蓝港面临着“许多陷阱”。“公司现金流很好,但业务很多。”廖明香首先思考的是,自己要如何抵制诱惑,回到主营业务,划分出核心业务。接下来,她做的第二件事是,裁掉冗余的人员。“起着不好作用的‘革命老同志’一律干掉,不要跟我谈历史功劳。公司大量启用了85后员工,激活公司就是一定要让团队换血,永远保持活力。” 廖明香。 钻石小鸟(上海铂利德钻石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率先把“鼠标+水泥”的模式引入了网络奢侈品领域,现已在全国14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联合总裁徐潇是与哥哥徐磊一起创业,从线上、线下,再到O2O融合,每个时代她都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新挑战。 但徐潇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人”。徐潇有了孩子后,她为了让公司顺利过渡,曾空降了5位副总,给公司文化带来了很大冲击。在动荡的变化中,徐潇反思:激活公司,真正要激活的到底是什么? “女性喜欢撸起袖子自己上阵,但做着做着你会发现,自己可能会变成公司的天花板。而真正的好领导应该把自己做成公司的地板,让团队在上面起舞。” 转型失败后,徐潇与徐磊重新分配了任务。过去,徐磊负责产品,徐潇负责管理。2018年开始,钻石小鸟做出调整,徐磊开始走向产品战略创新,徐潇负责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业务孵化工作。徐潇成立了“钻石小鸟”商学院,在内部培养出了未来可能担任CEO的人选,大家组成三角架构,各司所长。 “当你真正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和你的组织生命成长结为一体的时候,将带来巨大的内驱力。” 徐潇。 徐潇的发言让许多嘉宾深有感触。运动宝贝CEO陈芸回忆,2014年时,运动宝贝时任CEO曾经带着20多位中高管出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陈芸回国临危受命,招聘新的高管后,她首先对每位高管申明:希望他们都能成为项目负责人,乃至集团合伙人。 现在,运动宝贝在4年时间里分出了7个子品牌,从100多家店发展到四五百家中心。陈芸为公司设立了四层合伙人机制,并将项目进行分化,每一个项目在运行之初都是一个个部门,做得好可以进一步独立出来,层层进阶。公司则更多负责在顶端掌控价值观的一致性,使用阿里中台的方法,对公司进行模块化的管理。 李姜元鸿。 在各位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后,主持人李姜元鸿总结道:“如何激活公司,今天我们听到最多的因素就是‘人’。我们都在不断地用各种方式给身边的人赋能,做一家企业不是简单地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其实也是在成就与我们同行的人。这是企业家这个称号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也是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更擅长的地方。” [详情]

马云:想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 也不可能成功
马云:想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 也不可能成功

  新浪财经讯 今日马云再次谈996工作制,他表示: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以下是马云今日回应996工作制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马云:找工作如同找对象 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
马云:找工作如同找对象 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

  新浪财经讯 今日马云再次谈996工作制,他表示: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以下是马云今日回应996工作制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马云:真正的996不是简单加班 应该是用在自我提升上
马云:真正的996不是简单加班 应该是用在自我提升上

  新浪财经讯 今日马云再次谈996工作制,他表示: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996,马云表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以下是马云今日回应996工作制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马云:找到喜欢的事 就不存在996这个问题
马云:找到喜欢的事 就不存在996这个问题

  新浪财经讯 今日马云再次谈996工作制,他表示: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他表示: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以下是马云今日回应996工作制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劳动报:马云可以是工作狂但没权强迫员工变工作狂
劳动报:马云可以是工作狂但没权强迫员工变工作狂

   马云,你可以是“工作狂”,但没有权力强迫员工变成“工作狂” 视频|大佬谈996:马云996是福报 刘强东混日子不是兄弟 李国庆蠢材才拼时间 马云老师,用他的“机会说、成功论、使命感”,为“996”的加班制度和文化,寻找崇高的理由、美丽的外衣。 那些动听的演说,巧妙地回避了员工应有的权益、公司应遵守的法律底线;回避了劳动者定义与选择幸福生活的自由。 一、“996”算什么,我希望你们“12×12” 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忘我的工作紧密相连。在他的世界里,996加班远远不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 确实,我被马云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我相信,没有这种精神,不会有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功。 然而,理性的马云似乎忘记了,阿里巴巴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只是一种劳动雇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作为一家现代的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劳资双方的责权利,都应该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 你作为雇主,可以为企业而“拼命”,作为员工,却没有义务因工作而“舍身”。你不能用雇主“拼命的工作状态”,严苛员工。 作为员工,我可以忘我工作,但这不代表我可以放弃法定权益。而对加班时间的限定则是基本的劳动权益。 曾经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老板对员工说,“你跟我谈五险一金,你就是没有追求。” 然而,精神归精神,权益归权益。既要有奉献精神,也要有契约精神。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马云老师应该明白,这“一码归一码”的道理。 要知道,你可以是“工作狂”,但是你没有任何权力强迫任何一名员工变成“工作狂”。 任何形式的强迫加班,都是对员工基本劳动权益的严重侵害,都触犯了法律底线。 二、每一种加班文化,都有一个“崇高的理由” “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 马云这句话,证明了一点:在阿里巴巴,长时间加班是“必须的”,“硬性的”。否则你来干啥? 我猜想,阿里巴巴的律师们不会傻到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留下严重违反劳动法的文字。马云也不允许。任何一家BAT公司都不会允许。于是,让员工“自愿加班”,就成了很多成功的公司必定要打造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马云,说了同一种崇高的加班理由。机会说、成功论、使命感,就是最常用的套路。 01 你不要把强迫的加班,说成是“恩赐”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你强加给我的工作时间,别说成是“恩赐”给我的机会和福气。 我承认,在阿里巴巴工作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福气。也许它付得起最高的工资,凝聚了最优秀的人才,提供了最好的事业平台。 但是,请别忘记,拥有这些“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的员工,同样是阿里的机会和福气。我们贡献了创新的思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舍弃了天伦之乐。 马云也承认,阿里巴巴不是马云一个人干出来的。公司与员工,是唇齿相依、彼此成全。不是企业单向的恩赐。 一个强迫员工加班的公司,也许是一个商业成功的公司,但决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即使它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一。 02 我渴望成功,但不是“不计代价”的成功 “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一种成功都必须付出代价。 我是渴望成功,但成功不能“不计代价”。 它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不能以放弃权益为代价、不能以失去时间自由为代价,不能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 “996”加班,“12×12”工作,是一种不计代价的成功。你愿意,是你的自由,你的人生。但不要把这样的成功“塞给员工”。 因为我就是12×24工作,也不会成为马云。加班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03 不强迫员工加班,应成为马云的“使命” 马云的伟大,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商业领袖。他孜孜以求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如他所说,创造了就业,创造了税收、创造了个人成长。 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但我要提醒他,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让员工无节制加班,应是他最基本的使命。哪怕以崇高的名义加班。 三、成功的人生未必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成功 “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不错,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年二十年,我可以变成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一个出色工作的人,一个让人羡慕的人。 但是,我拥有了太多的钱,也丢失了太多的时间:缺少了陪伴孩子的快乐,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 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年轻”,我在快乐的年代没有快乐。我的人生货架,不能只堆着工作和金钱。 阿里巴巴改变了商业模式,改变了企业理念,改变了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可以“改变世界”,但不可以改变,我们对法律的遵守,对劳动的尊重,对幸福人生的定义。 毕竟,马云是马云,我是我。 现实当中,总有一小撮商业领袖、管理大师喜欢鼓噪一些云山雾罩甚至不着边际的论调,希望马老师不在此列。[详情]

马云再谈996: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
马云再谈996: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

   相关报道:马云谈996:成功需要超越别人的付出 马云最新回应:任何公司不应该 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新浪财经讯,今日马云在微博再谈996工作制,他称,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以下为全文: 再谈996: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周末愉快! 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996”的观点,引起热议,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和我预期的一样。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不正确”话题,不讨人喜欢,主动招骂,还展示了“资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毁“形象”。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别是骂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不正确”的话。我很理解这些看法,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面对年轻人就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这事有这么大的争议,我更加觉得有好好讨论一下的必要,理性社会的标志就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听得进“不中听”的话,更要有人敢于说“不中听”的实话。我从来不怕被骂,所以关于这事我还是要再多啰嗦几句。 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强制996的企业里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难以持久,而且员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许。长期那样,即使你付再多工资,员工也会跑光。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员工会自然选择离开那些毫无前途、希望,瞎折腾员工的996公司的,因为中国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千万家。 但是这世界确实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更轻松的?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愿意干这个,这事的意义超越了金钱利益,干别的再轻松都不乐意,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才让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会有“神五”“神六”,才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点”,把奋斗者全看成是为了欲望,利益和财富名誉追求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我之前说了: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轻轻松松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奋斗了,努力了,但依然没有回报,命运确实很折磨人。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你有没有帮助员工找到他的快乐,还是你只是逼着员工996? 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小时,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后,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周末愉快![详情]

人民日报: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混日子”标签
人民日报: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混日子”标签

  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段时间,996成为热点话题,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看法。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治理,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前,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澄清一个误解,即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今天,从梦想改变命运的个体,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负重前行的企业,再到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复兴冲刺的民族,都仍然需要奋斗精神、需要艰辛劳动。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996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反思互联网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劳动供给并不总是与薪酬和收入成正比,因为当薪酬和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会更愿意享受高收入下的闲暇时间。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随着中国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下半场,企业治理也更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进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时间安排。事实上,更加弹性的工作机制,比强制的996更能激发员工自发的工作热情,从而也能让企业更好挖掘人力资源潜能。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奋斗与拼搏,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们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广阔的内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企业治理、设计激励机制。我们不是要在工作与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之间做二选一的排他选择,而是要在兼顾的基础上让员工更好地去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详情]

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 不等于强制996
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 不等于强制996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这段时间,996成为热点话题,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看法。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治理,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前,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澄清一个误解,即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今天,从梦想改变命运的个体,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负重前行的企业,再到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复兴冲刺的民族,都仍然需要奋斗精神、需要艰辛劳动。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996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反思互联网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劳动供给并不总是与薪酬和收入成正比,因为当薪酬和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会更愿意享受高收入下的闲暇时间。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随着中国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下半场,企业治理也更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进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时间安排。事实上,更加弹性的工作机制,比强制的996更能激发员工自发的工作热情,从而也能让企业更好挖掘人力资源潜能。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奋斗与拼搏,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们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广阔的内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企业治理、设计激励机制。我们不是要在工作与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之间做二选一的排他选择,而是要在兼顾的基础上让员工更好地去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详情]

年薪20万算下来时薪才50元 你的996真的值得吗
年薪20万算下来时薪才50元 你的996真的值得吗

  年薪20万算下来时薪才50元!你的996真的值得吗? “工作996,生病ICU。”最近,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所谓“996工作制”,即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且一周工作6天的不成文工作制度。“996”的周工作时间最低为60小时。 面对996,有人心存怨念,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口诛笔伐,也有人左右为难。经纬君采访了两位正在或曾经身处996工作制的在职者,不知他们的感悟与你是否相似? 01“996工作一年,我辞职了” 杨鹏的上一份工作还没到996的地步,但也八九不离十。跳槽到央企做测试工程师的他,为了尽可能节省通勤时间,不得不从北京三环内的家搬了出来,住到了六环外。 杨鹏坦言,其实选择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并不在他原本的人生计划内,算是一个插曲。那时,结婚已有两年的他背上了房贷,下一代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另寻出路。 “先干两年,等把知识学到手,也算是留了个后路,以后不管怎么样,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他说。 然而,从朝九晚五到996,节奏的转变是个头疼的问题。虽然公司制度并没有强行规定加班时间,但庞大的工作量摆在面前,除了加班并无他法,每季度正常下班的日子能掰着手指头数出来。由于工作日住在六环外的亲戚家,他与妻子只能在周末见上一面,利用短暂的时间好好吃两顿饭。 由于先前的工作专业性不强,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专业工作,杨鹏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一想到上班就开始焦虑。好不容易熟悉了基本操作,但工作压力依然压得他喘不过气。躺椅是他和同事们的必备品,每天中午都需要休息一会,否则整个下午都会浑浑噩噩。 ▲晚上10点,北京后厂村的办公大楼仍灯火通明 中新经纬 赵佳然摄 “我简直在拿命换钱。”杨鹏粗略算了算,自己的时薪只有50多元。 在岗位上坚持了一年后,他提出了辞职,开始创业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在他看来,一味地为自己不适合的工作拼搏反而不值,虽然一时的收入有所提升,但无法真正拥有成就感。 杨鹏觉得,虽然这份经历能让自己提升不少,但更大的意义是让他认清了自己。“钱很重要,但是没那么重要。” 02“不情愿,但也不离开” 这大概是许多996制度下工作者们的普遍心声。看似矛盾,实为无奈。 崔宇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毕业后一头扎进程序员大军的他,早已接受了这一事实:想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就必须承受996甚至更高的代价。 现在崔宇在一家IT公司任职开发岗,工作日9点上班,11点下班,周六全天加班,下班时间不定。“公司在招聘时并没有对工作时长额外说明,这已经是行业内的‘统一规则’。其他人都是996,我也只能一起。” 为了同时满足休息和工作的需求,崔宇几乎牺牲掉了工作日所有的个人时间。租的房子离公司越近越好,回家后立刻睡觉,保证休息时间。就算在珍贵的周日,他也大多会选择以看书、看电影等方式放松身心,迎接下一轮“战斗”。 大约半年前,崔宇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妻,两人决定在今年内完婚。对于崔宇的工作状态,未婚妻阿静说起来也是哭笑不得:“我有时候会去他的公寓,发现上周末没收拾完的东西,过了一周还是原样摆着,动都没动。结婚之后,我们应该只有早上能见一面,因为我的工作也很忙,需要早睡。”阿静说,自己会支持崔宇对工作上的选择,但最担心的还是他的身体状况。 谈论起对996的看法,崔宇的反馈简洁而平淡。“个人看来,长时间的加班肯定是不合理的,但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不争的事实。在不换行业的前提下,很难改变现状。” 崔宇表示,自己已经制定了长期的工作计划,未来也会继续在程序员的岗位上坚持。对他而言,对996制度的不满或抱怨,可能只会存在于茶余饭后的闲聊了。 ▲下班途中的人们中新经纬 赵佳然摄 03你的996,值得吗? 996代表着什么?是更多的收入、自我的提升,还是被挤压的时间、日益衰弱的身体? 出于不同的需求,每个人对此的答案都各有差异。4月12日,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了马云在内部交流活动上对996工作制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随后,马云本人也发微博称“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截图来源:微博 同日,刘强东也在朋友圈推送了一篇名为《地板闹钟的故事》的文章,并称“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认为,虽然996工作制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但仍然是违法行为。现行劳动法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因此,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加班时长受到限制。实行996工作制的情况下,每月的加班时长肯定超过了36个小时的法定上限,因此是违法的。同时,对于员工加班,用人单位还需要依法支付加班费。 对于互联网单位“时间不够用”的现状,浙江圣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伟表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和薪酬制度,使得更多互联网企业的员工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个人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设计一套固化的加班制度,去迫使员工最大量度的产出。 而关于996的“性价比”,有人算了一笔账:若在996工作制下,一个年薪20万的程序员,时薪不过50多元,性价比与年薪10万的955(朝九晚五一周上五天班)并无区别,而健康、个人时间等代价则无从计算。 你如何看待996工作制?面对996,你会选择负重前行,还是尽力挣脱?请将你的体会与感悟与经纬君说一说吧! (文中杨鹏、崔宇、阿静皆为化名) [详情]

关于“996”马云刘强东之后 顺丰王卫也表态
关于“996”马云刘强东之后 顺丰王卫也表态

  (观察者网讯)近日,一批在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在GitHub上建立了项目996.ICU,抗议公司的“996工作制”。“996”话题一度占据热搜位置,包括马云,刘强东在内,不少企业或高管都对此做出了回应。在4月12日晚间,顺丰速运总裁王卫在“丰声“上发表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谈了顺丰上市后的心路历程,称自己在反省,并表态自己仍然是顺丰的王卫。 王卫表示,“有员工说我变了,我在自我反省,也反省了很一段时间,我有了结论,不是我变心了,只是我是上市还没有适应过来,太看短期了,没有坚定我对员工和客户的初心,可能这就是根本原因。我绝对没有因为上市后我变王老板了!我反而更希望好像以前一样那么自由,更不喜欢我们员工对我的看法或对公司情感都变了,公司内部的氛围都变了,更急功近利了。” 王卫强调,“我们的小哥除了上市那时候的红包以后好像就没有得到好处,我每月都在努力完成上市的对赌承诺,就没有想过大家,还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合规,还做了一些调整,想想真很差劲,我对不起大家!特别是我们前线的一哥,我所以在这段时间必须放下眼前和短线的利益,员工的幸福才是我王卫长期努力的方向,尽管公司有压力,我必须要坚持去做对的事。今天我在这里请所有的员工作证,我还是顺丰的王卫!还是你的总裁!我会尽力去做!” 此前,在4月11日晚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马云谈到了自己对“996的看法。马云称很多企业都有996问题,他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4月12日晚间,马云在微博再次就996发声,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他“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目前也于12日晚在朋友圈发文谈及“996”,刘强东表示,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他要求京东员工必须有拼搏精神。他还强调,自己现在的工作节奏是:可以做到8116+8,即周一到周六,早8点至晚11点,周日工作8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休一次长假。 当当创始人李国庆12日晚也在微博谈及自己的看法称,坚决反对996工作制,这样影响了员工的恋爱、家庭、社交等个人生活;作为管理者,应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员工也应该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虽然不支持996,但也反对每周工作40小时(按照正常工作日,每天上班8小时,每周5天,即40小时),还那么多假期。[详情]

李国庆谈996:提高决策科学性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李国庆谈996:提高决策科学性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李国庆谈“996”: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马云谈“996”: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刘强东谈“996”: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我现在无法再像创业初期那样拼命工作了!但是以我的体质,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完全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 4月12日晚间,李国庆在微博发文表示 一批老板倡导996,就是9点到公司,晚9点离开公司,6天工作。我坚决反对。 理由: 1,每天不算路途,11小时工作时长,那恋爱,家庭,社交无暇,而这是生活的目的,还是为工作高价值的调节,正是一张一弛啊。 2,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 3,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微博原文: 一批老板倡导996,就是9点到公司,晚9点离开公司,6天工作。我坚决反对。理由1,每天不算路途,11小时工作时长,那恋爱,家庭,社交无暇,而这是生活的目的,还是为工作高价值的调节,正是一张一弛啊。2,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3,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正是当官一句话,当兵跑断腿。4,很多岗位,如程序员,长时间认真写8小时程序,回家基本到头就睡,和业务层面靠开会耗11小时完全不是一个工作强度。5,当今公司办公环境经常是降低工作效率的,西方尝试十多年,每周在家办公一天,对文案,编辑很有效。不坐班,弹性工作时间都更适合一批工种,所以一批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一族出现,就是高产出的自由职业者。6,当然我也坚决反对每周40小时工作,还那么多假期。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我赞成撸起袖子加油干,那是实干,巧干,苦干,不是低效率的耗时间。 在我们早晚读书,大家这时候都是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在工作群里讨论工作,岂不快哉![详情]

李国庆谈996:坚决反对 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
李国庆谈996:坚决反对 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

  新浪财经讯 4月12日晚间消息,今日李国庆在微博发文表示 一批老板倡导996,就是9点到公司,晚9点离开公司,6天工作。我坚决反对。 理由: 1,每天不算路途,11小时工作时长,那恋爱,家庭,社交无暇,而这是生活的目的,还是为工作高价值的调节,正是一张一弛啊。 2,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 3,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 微博原文: 一批老板倡导996,就是9点到公司,晚9点离开公司,6天工作。我坚决反对。理由1,每天不算路途,11小时工作时长,那恋爱,家庭,社交无暇,而这是生活的目的,还是为工作高价值的调节,正是一张一弛啊。2,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3,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正是当官一句话,当兵跑断腿。4,很多岗位,如程序员,长时间认真写8小时程序,回家基本到头就睡,和业务层面靠开会耗11小时完全不是一个工作强度。5,当今公司办公环境经常是降低工作效率的,西方尝试十多年,每周在家办公一天,对文案,编辑很有效。不坐班,弹性工作时间都更适合一批工种,所以一批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一族出现,就是高产出的自由职业者。6,当然我也坚决反对每周40小时工作,还那么多假期。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我赞成撸起袖子加油干,那是实干,巧干,苦干,不是低效率的耗时间。 在我们早晚读书,大家这时候都是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在工作群里讨论工作,岂不快哉! [详情]

996是福气?没人有权定义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996是福气?没人有权定义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马上评丨996是福气?没人有权定义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勤余   来源:澎湃新闻 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内部交流中对员工谈及近期备受争议的996加班文化。在他所发表的长篇大论中,最引人关注也最容易惹来争议的,当属这段话——“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此言一出,公众的吐槽如潮水般涌来。今天,马云通过微博再发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但又表示“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从马云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或许不无道理。作为一个历经千辛万苦、一步步从社会底层攀升至高位的成功者,马云有底气,也有资格谈一点自己的人生经验。“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相信马云此言不虚,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马云的勤奋和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云想表达的无非是这个道理。当然,这是没错的。 透过马云迂回反复的修辞术,不难概括出其发言的大意。说来说去,他想要勉励年轻人不要满足于眼前的物质收获,而要不忘情怀、追求理想——“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而996,就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佳手段。比起揣测马云的动机,我倒宁愿相信,这可能真是他的心里话。 但是,为什么聆听了马云的“教导”后,公众非但没有感到暖心,反而颇有被冒犯之感?这位大佬的一番肺腑之言,到底有什么毛病? 一些网友的留言,已经不小心说出了大实话。比如说,“我不认可,生活不只是为了工作。”可不是?马云对工作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马云一样热爱工作。毕竟,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些网友站在马云的立场,眼光更犀利、更毒辣:“你们不996,我怎么成首富呢?”对于马云等大佬而言,996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滋味毕竟是甜蜜的。可对芸芸众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不然,“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项目为何迅速引发共鸣? 原因很简单,996给普通劳动者带来的可能是受损害的健康、虚无缥缈的加班工资,而不是马云们光鲜亮丽的传奇人生。同样一个996,对于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一个必须养家糊口的基层员工来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味。说到底,马云的视角和观念早已飞越了地平线,正在向大气层不断挺近。说得再明白点,马云或许没有错,但他已很难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失去了最起码的同理心。 最令人忧虑的还在于,马云似乎至今无法理解自己成功的原因和本质。不可否认,他拥有过人的才智、非凡的勇气和深远的眼光。但是,成就马云的还有改革时代的机遇、信息技术的铺垫、幸运女神的垂青等。盲目笃信人定胜天、自我迷恋,只会让大佬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的事业和财富到底从何而来。一味强调“努力就会成功”,只会把生活简单化,到最后,又熬出一锅香味四溢却毫无营养的鸡汤罢了。 马云更不该忘记,任何一家企业的诞生,都离不开普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大佬们心里要有点数。有意思的是,如果细数近年来商界大佬的言论,“飘”起来的绝不仅是马云。在每每大言不惭之前,他们是否当真还记得,自己也曾是一个普通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绝不应该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定义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马云发微博:不为996辩护 但向奋斗者致敬
马云发微博:不为996辩护 但向奋斗者致敬

  马云发微博: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新京报讯(记者 梁辰)4月12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微博回应996话题。他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马云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而“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马云还在微博上表示,“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 4月12日,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号披露,11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分享了其对于996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马云称,“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马云表示,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 马云也谈到了阿里巴巴对员工的要求。他说,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但是公司的使命要求员工在8个小时以外去学习、提升,“如果你热爱(工作),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马云说,“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下是微博原文: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如果需要,那些我也会讲,而且讲得很好!但我想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详情]

当我们讨论996时 他们在研究“每周工作15小时”
当我们讨论996时 他们在研究“每周工作15小时”

  夜读丨当我们讨论996时,他们在研究“每周工作15小时”... 来源:L先生说 21君:12日傍晚,马云一番关于“996”的言论再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微博热搜。该话题发酵至今,相信已经没有人会对“996”这个概念感到陌生,但你又是否知道,大洋的另一端,已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每周15小时工作制”。这样的工作制度乍听起来也很极端,但其背后亦不乏合理性。21君今晚分享该文章,并不是要认同或者反对上述两种作息制度。只是认为在大致了解“每周15小时工作制”背后的合理性后,你或许能更科学更理智地看待并应对“996”。 1 最近,关于 996 的讨论甚嚣尘上。 从某公司CEO在年会上提倡996,再到最近程序员在 GitHub 上面的 996.icu 项目,‘加班’这件事,似乎还是第一次,这么大范围地被人讨论。 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想先和你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些材料。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们在热火朝天讨论 996 的时候,国外在做什么呢?在热火朝天地研究怎么缩短工作时间。 举几个例子: 2010年,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New Economics Foundation)发表了一份报告,严肃地提出:我们应该考虑,推行‘每周 21 小时工作制’。 报告指出:在条件稳定且工资有利的情况下,21小时工作制会更受欢迎。同时,它可以缓解像过劳、失业、过度消费、碳排放、低福利、不平等、缺少幸福感等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 觉得这非常夸张?实际上,它还不是最夸张的。 英国社会学家 Peter Fleming,在他于 2015 年出版的《Mythology of Work》一书中提出:我们应该推行‘每周三天工作制’—— 他将此称为‘后劳动战略’(Post-labour strategy)。 比利时历史学家 Rutger Bregman ,在他 2017 年出版的畅销书《Utopia for Realists》中提出:预计到 2030 年,‘每周 15 小时工作制’,将成为广为接受的社会现实。 这并不是学者们的臆想,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尝试这种全新的模式。 2018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 一家名为 Perpetual Guardian 的新西兰信托管理公司,开始了一项实验 —— 将每周的工作时间从 40 小时减少到 32 小时。该实验覆盖全公司 240 名员工,持续了两个月。 结果是什么呢?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做了许多改进:将冗长的会议精简到1/4、减少无意义的流程……公司的高管认为,实验非常成功,公司计划将这项计划永久实行。 据奥地利媒体 ORF 报道: 一家名为 Unterweger 的化妆品公司,全面实行了‘每周4天工作制’。结果,公司销售额不降反增。 澳大利亚金融咨询公司 Collins SBA,于 2017 年试行‘每天5小时工作制’。试行一年多后,公司总裁对媒体声称‘非常满意’,他表示将不会回到之前的工作模式。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技术教育公司 Treehouse,已经实行了十年的‘每周32小时工作制’; 软件开发公司 Reusser Design,从 2013 年起实行‘每周4天工作制’; 甚至,亚马逊在 2016 年也启动过一项计划,试验‘每周30小时工作制’。 当然,这些观点和案例都存在讨论空间,比如:不同国家的福利政策是否需要考虑?除去这些‘成功’的案例,会不会也有许多失败的案例,没有被我们所看到?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承认的: 随着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耗费在劳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绝不应该是越来越多。 我们绝不应该失去‘享受生活’的权利。 2 看到‘每周 15 小时工作制’,可能很多人第一直觉的反应是: 这能保证工作成果的有效产出吗?会不会导致公司无法运转下去? 可能不仅仅是企业主,很多普通白领也会这么想。 但是,我想请你摸着良心回答一个问题: 每天除去吃饭、午休,就算 8 小时工作好了,那么,在这 8 小时里面,你是真的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吗? 不用想都知道,这绝不可能。 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在传统的 8 小时工作模式下,大多数办公室白领实际的工作时间,大约在 3-4 个小时左右。 比如:2016年,根据英国网站 vouchercloud 对 2000 名英国白领的调查:平均每天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是2小时53分钟。 其他时间人们在做什么呢?看社交媒体、浏览新闻、聊天、休息…… 工作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 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要工作多少时间,才能产出最大的绩效呢?答案是 4-5 小时。超出了这个时间,人们就会疲劳、分心、状态低落,会导致工作出错或表现不佳。 想一想:每天8小时工作制,真正起到作用的,可能只有3-5个小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让员工每天996上班,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再说,如果员工不愿意加班,强迫员工996,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老板还能全天候360度监控员工的电脑,看员工有没有开小差、偷懒吗? 在这些情况下,造成996之风盛行的,主要还是同侪压力:你不加班,别人加班,你的工作就会不保。哪怕你离开了,也会有愿意加班、愿意拼搏卖命的人顶上。 这就构成了一个囚徒困境:最好的情况,是大家都不加班。但是,如果别人加班,你不加班,就会吃亏。所以,最终就变成了,大家都不得不加班。 3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愿加班’的人呢? 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加班,意味着工作产出更多,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钱。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加班一定意味着工作产出更高吗? 这实质上是一个‘偷懒’的表现 —— 老板缺乏有效的业绩衡量方式,于是只能考察员工的‘工作时长’。员工也未必知道‘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于是只能靠拉时长,来告诉老板‘看,我真的很用功’。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老板担心员工‘工作不饱和’,于是,只能不断加任务、加活;员工逆来顺受,把活赶完,于是在老板眼中,会感觉‘工作量还是不够啊,再加一点吧’。 最后呢,就会演变成:让1个人干3个人的活,给2个人的工资。 但是,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机构 Business Roundtable 发现:要求员工加班,可能对几周内的短期项目有效,但它们带来的长期危害,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比如:把每周工作时间从 40 小时提高到 60 小时,最多只能带来25%左右的工作量提升 —— 这还是在不考虑工作质量的情况下。而如果在 60 小时的基础上再提高呢?这个数字必然还会降低。 进一步,他们发现:经过一周的加班之后,从第二周开始,员工的表现就会下降,如果继续保持 60 小时工作制,接下来的每一周都会持续下降。直到8周之后,他们每周的产出与 40 小时工作制的对照组相差无几,甚至,质量还不如对照组。 而如果把工作时长提高到 80 小时呢?那么,时间会迅速缩短到3周。亦即,3周后,员工的工作时间,至少有一半是被浪费掉的。 还不止如此:在将员工从 60 小时恢复到 40 小时的过程中,员工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和恢复 —— 这段时间往往需要几周。亦即,在这几周里,工作产出也是非常低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员工知道老板要的是工作量,于是,为了 KPI 不顾一切。疲于奔命,无瑕思考,按照习惯和本能去行动,一切都为了能把数据做上去…… 但实际上,对于脑力工作者而言,好的产出,是需要‘休息’的。 对脑力工作者来说,提高工作产出,最重要的是深度思考:摒弃环境的干扰、分心、影响,抛弃路径依赖和惯性行动,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将素材进行重新整理和加工,思考它们更深入、更内在的链接。 这样,才能产出与众不同、保证质量的成果。 以我为例:当我做课、写作时,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其实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进行思考。这表现出来是什么呢?是散步、看书、发呆 —— 如果我有一个老板,他一定会觉得我在开小差。 但事实上,这些思考,比坐在电脑前去‘行动’,重要得多得多。 4 除了深度思考,适当的休息也极其重要。 2011 年,《认知》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长时间专注在一项任务上,会导致‘失去焦点’,从而导致表现的降低。 简而言之:大脑是需要新鲜感的。如果你连续几个小时面对一项工作,你的大脑会习惯它,会感到无趣、厌烦,从而降低对它的投入程度。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心理学家 Alejandro Lleras 的建议是:休息。 当你需要执行一项复杂的任务时,最好是做一段时间休息一下 —— 这里的‘休息’,是指真的转移注意力。比如:看一些跟当前任务无关的东西,来激活不同的脑区,让大脑得以喘息。 这样,可以达到‘重启’注意力的目的。 同样,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如果一个人的一整天,都被工作所充满,那么,他的认知资源一定是超负荷的。他的隐性认知会不断挤压显性认知,造成思考能力的下降和大脑的疲倦。 另一方面,好的状态对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如何保持好的状态呢?生理基础就是血清素。光照,放松的心情,轻度的运动、舒展,这些都有助于合成血清素。 而在办公室里一坐一整天,只会导致员工疲劳不堪、工作却没有多大进展。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出这几个结论: 1、对脑力劳动者而言,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才叫‘工作’。 2、我们不应以‘坐班时间’来衡量脑力劳动者的价值,而应以‘有效产出’来衡量。 实际上,绝大多数高效的专家、领导者,他们的秘诀都无非是这三点: 1、专注 在每天状态和精力最好的时候,专注在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上,摒弃其他一切打扰。 这种专注可能持续4-5个小时。这里,就是每天生产力产出的峰值。 2、休息 专注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休息,让大脑从疲惫中得到舒展,获取新鲜信息的刺激,激活不同的脑区。 3、思考 在‘专注’的时间段之外,拥有充足的闲暇和自由度,自由获取信息、进行思考,激发创造力和热情。 这就是我所提倡的模式,也是我们的目标: 每天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工作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除此之外,拥有充分的自由度,无需去应付上级和老板。 5 这就能够实现一种平衡:员工产出最大业绩,又不会透支身体、牺牲生活和家庭;老板也无需为员工的‘开小差’‘坐班’去付出额外回报,双方都皆大欢喜。 当然,做到这一点,对于员工和老板都有要求: 员工能够做到‘聪明地工作’;老板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并带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热情。 如何实现这种双赢呢?我曾经分享过一个‘JCM模型’,非常有用。 它认为,让员工发挥最大产出,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技能多样性:这项工作是有一定挑战的,需要发挥不同的技能。 任务完整性:你不是一条链条上的齿轮,而是独立承担一项任务、一个项目,你需要为之负责,当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工作重要性:你的职责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能够实现你的价值。 自主性:你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方式去工作,更进一步,你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自由度。 反馈:你可以从中得到即时的、有效的反馈,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能够从中获得经验。 具体来说,对于小公司,这几点是可以考虑的,也是我已经验证过的: 1、目标一致 我一直强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目标一致。员工并不是把它看作一份收入来源,而是希望长期扎根这个行业,去‘做出一份事业’。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所谓的‘加班’。员工的使命并不来源自老板,而是源于‘我要把它做好’‘我要让它变成我的作品’的这么一种强烈的动力和愿望 —— 这就是一种双赢。 举个例子,我在广告公司的时候,许多人都抱着一种什么心态呢?‘我要做出厉害的创意’。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价值的实现。在这种心态下,就会把每一个项目都看作一种‘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作品。 给予团队伙伴空间、目标和信任,他们能够产出的东西,会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2、充分给予自主性 在(1)的基础上,老板要做的,就是给予目标确立和一定的指导,确保团队不会跑偏。剩下的,最好是采取‘放任’的做法,让大家自由试错。你的约束越少,团队的发挥空间就越大。 好的团队是什么?是有一套模式、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运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而无需领导者不断去推动和指挥的。 这一点,是需要每位老板去思考的。 3、合适的回报 这就不用说了。报酬不应与‘工时’绑定,而应与质量绑定,最好是采取分成制、期权制,让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 4、培养型管理 许多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各级主管不敢使用和培养‘比自己强的人’,害怕自己坐不稳,这就导致了公司的战斗力整体下降。 好的管理是培养‘另一个自己’,让他为你分忧、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6 最后,再分享几点心得,给还挣扎在‘996’和‘加班’海洋里面的你,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第一,想清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一切行动,都不应脱离这个目标。 第二,不妨多去质问内心: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你真的需要买房买车、拥有‘光鲜亮丽’的形象吗?请去找到你‘发自内心’的驱动。 第三,好的决策在于‘放弃什么’,而非‘选择什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远胜于‘把所有的事情做完’。 第四,打造全面的战斗力,让自己能够独立生存。未来的社会,一定会逐步趋向分众、外包,找到愿意投身进去的事业,并让它成为自己的独立商业引擎 —— 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文 / Lachel,25万关注的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专家,多家媒体专栏作家,36氪年度优秀作者。 [详情]

刘强东回应大规模人事变动: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
刘强东回应大规模人事变动: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近期,曾扬言“不放弃每一个兄弟“的京东人员政策变化不断,包括优化10%的高管、传出大规模裁员以及京东物流取消快递员底薪制。 4月12日,京东董事局主席、CEO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则《地板闹钟的故事》似是对近期京东的人员变动进行回应,文中不仅谈及创业的艰辛,并表示“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 刘强东称,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 今年2月,京东表示将对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进行优化。京东CTO(首席技术官)张晨、CLO(首席法务官)隆雨、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PO(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已经于近期相继离职。京东7FRESH总裁王笑松和时尚家居平台事业群总裁胡胜利也于近期调离原岗,另做他用。 不过对于大规模裁员一事,4月10日京东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予以了否认,但京东快递员兄弟们如今却只能无底薪工作。曾经刘强东因为“不会放弃每一个兄弟”的“兄弟论”受到过国内媒体的好评,如今,京东大规模调整人员政策,也被外界认为是“自己打脸”。对此,刘强东表示:“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我没有选择余地!” 刘强东称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京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而刘强东自己目前仍然可以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小时,每个月休假两条,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 关于近期热议的996话题,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在内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马云表示。[详情]

刘强东: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6 但享受拼搏快感
刘强东: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6 但享受拼搏快感

  程序员996加班文化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马云、刘强东等大佬接连对此发表回应。 4月12日,京东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通过微信朋友圈感叹,“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 刘强东称,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刘强东举例自己曾经创业时期的艰辛,虽然现在达不到那时候的状态,但他表示,以自己现在的体质,做到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我要找到一帮愿意为理想而一起拼的兄弟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愈来愈好!” 刘强东此言也同时对京东近日裁员消息做出侧面回应。此前的4月10日,有外媒报道称,京东正酝酿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高达8%,涉及超过1.2万个工作岗位。当时京东回应称,“将京东企业内部正常人员流动夸大为大规模裁员的信息是完全失实的。京东今年还将会扩招1.5万个岗位,最近就会有1300多名应届毕业生加入京东。”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刘强东说,“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我没有选择余地!” 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内部交流中对员工谈及近期备受争议的996加班文化。马云称,“今天中国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近日,一则由互联网程序员引发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榜——一名程序员在GitHub社区上建立了一个“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的项目,披露部分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现象,大量“996工作者”涌入并控诉。所谓“996”工作制,即每天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以此测算,每周工作时间达到了72小时,工人日报的报道称,这一制度是违法的。 刘强东  东方IC 资料图 以下为刘强东微信朋友圈全文: 《地板闹钟的故事》 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每一分钱都要省着用,舍不得租房子,就睡在办公室整整四年!每天工作到半夜就在办公室地板上铺上一个席子、裤子、床单和一个枕头、被子!然后把老式闹钟放在耳朵边的木地板上!四年的时间,从来没有连续睡眠两个小时以上的!因为那时我是公司的一号客服,负责论坛里边的投诉!为了保证24小时服务,我把闹钟设定为2小时后响铃! 只要闹钟一响,感觉就像地震,整个木地板都在震响!再也会被吵醒!于是起床回复客户的问题或者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再把闹钟设置为2小时后响铃,再睡……那个时候兄弟们也很拼,于是硬生生在上千家电商公司里边一路杀了出来,活到了今天! 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我没有选择余地! 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我们的国家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有拼搏奋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 我现在无法再像创业初期那样拼命工作了!但是以我的体质,做到81164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完全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我要找到一帮愿意为理想而一起拼的兄弟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愈来愈好![详情]

马云回应质疑:不为996辩护 但向奋斗者致敬
马云回应质疑:不为996辩护 但向奋斗者致敬

  马云今天晚上发布微博表示,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如果需要,那些我也会讲,而且讲得很好!但我想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此前在4月11日举办的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马云发表了他对于996工作制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是一种福报。自己支持996工作制,对于热爱工作的人而言,12个小时工作时长也不算长。该言论引起不少质疑。  [详情]

刘强东谈996:为18万家庭负责不得不做出选择
刘强东谈996:为18万家庭负责不得不做出选择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最近一段时间,有关996工作制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广泛的讨论,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否适合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 不仅是普通人关注这一话题,今天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自己奋斗的故事,他表示:“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要为18家庭负责。” 刘强东在朋友圈发文讲述了地板闹钟的故事: 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每一分钱都要省着用,舍不得租房子 就睡在办公室整整四年!每天工作到半夜就在办公室地板上铺上一个席子、褥子、床单和一个枕头、被子!然后把老式闹钟放在耳朵 的木地板上!四年的时间 从来没有连续睡眠两个小时以上的!因为那时我是公司的一号客服,负责论坛里边的投诉!为了保证24小时服务,我把闹钟设定 2小时后响铃! 只要闹钟一响,感觉就像地震,整个木地板都在震响!再困也会被吵醒!于是起床回复客户的问题或者给出解决方案 然后再把闹钟设置为2小时后响铃,再睡……那个时候兄弟们也很拼,于是硬生生在上千家电商公司里边一路杀了出来,活到了今天! 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 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我没有选择余地! 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我们的国家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有拼搏奋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 我现在无法再像创业初期那样拼命工作了!但是以我的体质,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 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 )完全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我要找到一帮愿意为理想而一起拼的兄弟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愈来愈好! [详情]

马云谈996:年轻的时候不996 什么时候可以?
马云谈996:年轻的时候不996 什么时候可以?

  马云谈“996”:能做是福气,年轻的时候不996,什么时候可以? 每日经济新闻 跳出程序员圈子,“996”的话题,仍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但我们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今天(4月12日),阿里巴巴官微分享了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对近来热门话题996的看法。 图片来源:截自新浪微博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马云反问,“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还谈到了他自己:“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他认为,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事、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马云: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 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以下为4月11日马云内部交流原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阿里巴巴官微下的部分网友评论↓ 其他媒体号的评论区画风↓ 如果必须“996” 国外职场人如何自我调节? 打破“八小时工作制”的背后,是与行业陷入高速发展、淘汰率加剧但又不得不面临员工劳动权益、身心健康矛盾相关。 要想真正摆脱变相加班,短时间是难以完全调和的。所以,对于深陷“996”的职场人来讲,自身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在科技圈,“精神教父”乔布斯就曾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减压”。时至今日,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科技、金融等高强度工作从业者认可,受欢迎程度甚至已经超过按摩,与瑜伽持平,这个神奇减压技法就是:冥想。 冥想:流行硅谷50年 冥想,作为一类禅定修行方法,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使其广泛传播,则得益于美国。19世纪末期,受新印度运动改革家辨喜在美国的演讲影响,西方开始对冥想有了基础认知。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通过嬉皮士的美国反文化潮流浸染,冥想得以在美国二次爆发。 20世纪70年代,攻读大学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开始接触冥想,并将冥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此后,冥想凭借宁静与创意的技法,在美国硅谷风靡了近50年。不仅如此,冥想还受到了包括科技、金融在内工作强度较高的企业欢迎。 甚至,在苹果IOS 10 的“健康”功能中,也可以发现“正念训练”的选项。冥想正在成为科技公司眼中健康生活的关键词。 冥想在美国:普及率仅次于瑜伽,930万人的必备生活方式 2018年,美国精神病学会调查发现,美国有39%的成年人比前一年更加焦虑。受焦虑人群逐渐增多催化,“冥想产业”在美国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7年,冥想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按摩,与瑜伽持平,成为美国第二大补充医疗方法。 冥想在中国 与美国相比,冥想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但结合市场的潜在需求来看,中国冥想产业正处于医疗健康行业中的蓝海。据《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的焦虑人数已经占到全球焦虑抑郁人口的20%,占中国人口比例的4.2%。 冥想作用及商业化存质疑 随着一系列冥想产品的火爆,人们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以及利用数字化产品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冥想,这个起源于宗教的神秘主义修行方式,虽然在全球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哪怕冥想被纳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对其作用及意义,目前也很难有更深层次的解释。 据《好奇心日报》报道,尽管随着人们生活精神压力的攀升,依靠冥想、正念等方式为自己减压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但其实这种心理能力很容易因人而异,在临床研究中也很难量化。两个不同的正念研究很可能是在研究两个不同的概念。 除此之外,多位心理学及神经学家也表示,除非正念冥想研究变得更加标准化,否则他们无法真的从科学角度确认正念的好处。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表示长期高强度的冥想带给他们负面影响——包括焦虑的增加、犹豫和精神错乱。 目前也有研究表明,冥想时的伽马波的振幅会更高,并且会出现长程伽马波的同步现象。也就是说,冥想会让大脑处于一种“宁静又紧张的专注”。 尽管不少人对冥想助力身心健康的恢复还存在诸多质疑,但不论是美国冥想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还是我国数字心理健康产品的刚刚起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社会压力倍增的现实情况下,“关怀心灵”的这门新兴行业正逐步壮大。[详情]

马云最新回应:任何公司不应该 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马云最新回应:任何公司不应该 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相关阅读】马云谈996:成功需要超越别人的付出 新浪美股 北京时间12日晚间消息 马云周五晚间在微博分享了对近来热门话题996的看法。马云表示,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他表示,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以下为马云微博原文: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如果需要,那些我也会讲,而且讲得很好!但我想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详情]

全民吐槽996 马云为何说: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全民吐槽996 马云为何说: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来源:北京商报) [详情]

马云谈996: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马云谈996: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新京报讯(记者 梁辰)4月12日,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号披露,11日董事长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分享了其对于996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马云称,“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马云表示,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 马云也谈到了阿里对员工的要求。他说,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但是公司的使命要求员工在8个小时以外去学习、提升,“如果你热爱(工作),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马云说,“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下是全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出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新京报记者 梁辰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立军[详情]

“996”事件的启示:我们终将忙碌到精疲力尽
“996”事件的启示:我们终将忙碌到精疲力尽

  文:征岳 每周工作 85 小时,即使休假也要随时待命。连续数天不眠不休,加班到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被上级无休止施压,以致七尺男儿也会哭泣。 如果不是 2015 年纽约时报对亚马逊的一篇报道揭露了上述事实,我们大概很难想像美国的企业也会有如此严酷的工作环境。 尽管亚马逊在该报道出来后改善了管理制度,但这些曾经存在的“血泪史”,无疑代表了美国互联网行业不为人知的一面。事实上亚马逊绝不是唯一让员工过度劳动的互联网企业。其它的美国著名公司,包括微软,苹果,谷歌,都有过关于疯狂加班的传说。 如果把目光转回国内,一个源于 github 上名为 996.ICU 的开源活动,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互联网程序员过度加班现象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个问题早已为人所熟知,但不时出现的猝死新闻,还是足以让人们在胆战心惊之余,累积了足够的怨气,以至掀起一场网络风暴。 中美两国程序员在过度劳动上的一致处境,以及在世界劳工福利排行榜上一同大眼瞪小眼被排在后座的事实,反映了互联网业生存环境的某种共通性。同样的发展飞快,也同样的竞争激烈,因而两国的从业者,也不得不同样地拼尽全力。 但也正是这两国发展出了世界最先进的互联网产业,这个结果形成了与程序员的付出互为因果的关系。正是得益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两国的互联网行业才能傲视全球,同时也因为保持领先的需要,两国的程序员都不得不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 互联网行业的宿命 笔者曾在国内一家光通讯企业工作过多年,负责光电产品的研发。虽然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堪称激烈,但工作强度却远不如互联网公司。我们经常有双休,加班时间也不多,只在某些时候需要赶进度才会比较繁忙。原因何在?当然不是老板大发慈悲。 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研发过程中大量的时间需要等待零组件供应商的响应,而在此期间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很少。尤其是许多关键零组件来自国外供应商,我们甚至不得不配合对方的假期。只有在全部零组件到位后,才开始紧张忙碌起来。还有设备仪器也是个问题,因为光电行业的仪器非常贵重,公司配备有限,所有开发者都要排队等候才能使用,客观上也减缓了工作节奏。 这就是硬件行业比之软件业以及互联网业不那么忙碌的原因,很多事情是受制于外界的因素而不得不放慢脚步。但对软件公司来说情况完全不一样,产品开发涉及到的外界因素比较少,生产工具成熟而且价格低廉,基本的开发活动都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所有参与者就必然倾向于无限提高效率,其结果,也就必然导致员工的忙碌工作。 有趣的是,同为硬件领域,电子行业明显也要比光电业更忙碌,原因其实是一样的。电子业的供应链更成熟,更标准化,开发者能轻易买到零组件,各种加工也很快。所以,电子产品的开发者自己掌握的空间更大,于是也就更辛劳。 著名的李嘉图定律为科技业的竞争勾画出了残酷的现实图景。信息越透明,流动越快,行业内的收入级差就越大,互联网行业正是一个信息流转极快速的领域。因此,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我们都看到了如此相似的情形,第一名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名收入大减,第三名勉强支撑,第四名奄奄一息,赢家通吃的铁律撼动着所有从业者的神经,逼迫着大家都向着独木桥冲锋。 但不要庆幸你不在互联网行业,就能永远免疫定律的魔咒。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变得透明化。拜互联网入侵所赐,信息壁垒不断被消减的结果就是,终有一天,所有人都将面临相似的困境。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忙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30 年曾经做出过一个预测,他认为到 2030 年人类的劳动时间只要每周 15 小时就够了,因为生产力越来越高,所需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预测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可是为什么生产力的提高反而导致劳动时间的延长呢? 上面介绍的李嘉图定律是原因之一,竞争激化导致了企业和个人承受巨大压力,不得不奋力前行。但最根本之因,恐怕还在于生产工具的进步本身,它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诱使我们更多更频繁地使用它,把它的功用发挥到极致。 想像一下,如果将来一块智能手表就能完全替代现今的电脑完成工作,那么我们会变得更轻松还是更繁忙?我相信大概率是变得更忙碌,因为我们会利用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工作,即使在公交车上也不例外。说到底,这就是工具带来的人的异化,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 在大工厂时代,人们只能到集中的地方,在统一的时间段工作,因为流水线的工作流程决定了所有人必须在一起。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便携式电脑和网络的无处不在,让人们能够从任何地方进入工作场景,结果就是,人们真的随时等待着工作的召唤。这些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工具越是好用,我们就越频繁地用它,就像查理.芒格所说:“你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工具会诱惑我们,逼迫我们不停地使用,直到我们精疲力尽为止。 如果你想反抗这个趋势,主动减少工作时间?对不起,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加班加点地超越你呢。 进步的代价 这种越来越忙碌的前景,如果任由市场自发地发展,几乎无法可解。唯一的缓解之道,恐怕还是不得不求助于政府和法律。所以,各国劳动法都对企业一味压榨员工的做法进行反制,相当于为所有人划定了一条底线。但遗憾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全球的竞争,只要有一个国家不那么严格地执行劳动保护,他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赢得相对优势。譬如劳工福利超高的欧洲,始终在高端竞争不过美国,低端输给中印,即使动用贸易保护也解决不了经济乏力的问题。 而且即使在重视劳工权益的国家,科技企业们还是有大把的办法逃避法律的制约。996 不合法?没问题,我不强制加班时间,但给你布置大量的任务,你自愿加班干活就与我无关了。 所以,996 也好,724 也罢,只是身处竞争世界的一个表象而已,本质上,这是由世界自身所决定的,我们无法逃避,更无法回到从前。正如我们的祖先从采集狩猎走向农耕一样,哪怕生活质量实际上是大幅下降的,也无法再回头了。因为人类的进步,从来就不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幸福的结果。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顺应趋势,调整自己,小心翼翼地在工作和生活间维持必要的平衡,哪怕这平衡如此脆弱。(本文首发钛媒体)[详情]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内部交流中对员工们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在内部交流中谈到了阿里的年轻人如何成长、如何实现理想、如何通过公益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等一系列话题。“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近日,一则由互联网程序员引发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榜——一名程序员在GitHub社区上建立了一个“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的项目,披露部分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现象,大量“996工作者”涌入并控诉。 以下是马云的内部交流原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58.450, -1.00, -1.68%)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 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 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马云谈996: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人想做没机会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来源:澎湃新闻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内部交流中对员工们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在内部交流中谈到了阿里的年轻人如何成长、如何实现理想、如何通过公益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等一系列话题。“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近日,一则由互联网程序员引发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榜——一名程序员在GitHub社区上建立了一个“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的项目,披露部分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现象,大量“996工作者”涌入并控诉。 以下是马云的内部交流原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马云谈996:成功需要超越别人的付出
马云谈996:成功需要超越别人的付出

  新浪财经讯 4月12日下午消息,“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但我们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今天,阿里巴巴官微分享了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帕特纳有约》上对近来热门话题996的看法。“马云的想法,我们公司的年轻人也在讨论,我们觉得这对大家有借鉴意义,所以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马云在交流中对阿里的员工们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在内部交流中谈到了阿里的年轻人如何成长、如何实现理想、如何通过公益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等一系列话题。“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以下是马云的内部交流原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详情]

关于“996”和砍“兄弟”的一点感想
关于“996”和砍“兄弟”的一点感想

  来源:韭菜说投资社区 前几天,有人在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Github,哦不,最大的程序员交流网站上发起了一个叫做996.ICU的项目(为什么是粉色的~)。 工作时996,生病进ICU,这是程序员们在植发失败、女朋友跑路、奖金砍半后,用控诉捍卫自己最后的倔强。 由于程序员群体巨大,互联网话语权强,该话题的热度迅速蔓延开,甚至还引来了python之父的发声:我们能为中国程序员们做些什么? But,我想说,早十多年以前,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就跟我科普过什么是“5+2,白加黑”,其凶残程度丝毫不亚于996,只不过由于银行人在互联网上处于“失语”状态,也没有那么大的同性或异性交友网站可以申诉,知道的人自然不多。与之相反,在互联网上抱怨银行基层员工不办事,窗口不多开,排队时间长的声音倒是不少。 这里并不想为程序员或金融从业者们声援什么,毕竟这是两个收入长期位于全市场前两位的行业。只是想借着996和京东裁兄弟这两件事说说自己的感想。 BTW,我们之前做的《3分钟穿越基金行业20年》的可视化视频就是从Github上找到开源程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一、公司要的是解决问题,并不是你的勤奋 刚工作的时候特别天真,发现公司里有一些人,常常见不着人,来的晚走的早,生孩子能歇一年,发奖金一点不少,老板又特别赏识。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甚至还有些气愤,但后来才知道,人家才是真正的problem solver,在关键节点上能解决问题。你不要去管人家是G二代还是F二代,也不要管人家是出卖灵魂还是肉体,如果你做不到,就只能去做用“勤奋”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当然也是problem solver的一种。 灵魂拷问:20岁如何拥有30年编程经验? 二、没人逼着你加班,舍不得钱而已 一些高薪人士常常调侃自己是一个人拿两个人的工资干着三个人的活儿。这种调控似是自嘲,其实是炫耀。扪心自问,给你机会干一个人的活拿一个人的工资你愿不愿意?99%的人还是不愿意吧。因为欲望是刚性的啊,供房子,养家,旅游,给孩子报班,哪个不都是自己欲望支配下的刚性支出。 千万别说这些都是被逼的,毕竟全中国还有那么多人没坐过飞机,没出国自拍过,还有那么多孩子没报过外教课,没上过学而思。 经济下行,哦不,经济转型时期,全中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你金贵,就你不能加班,不能降薪,不能失业? 我也想有十套房子收租没事捡捡瓶子啥的,可是实力不允许啊。 你看,996.ICU网站的最后,大家关心的还是经济账嘛。 三、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老板的兄弟 公司是老板的,做大了甚至不是老板的,而是股东的。 所以如果老板对你说: 你最好清醒一点,他只是暂时需要你帮助他解决问题。 从来就没有靠着江湖义气而创业成功的,公司做大做强必须要新陈代谢,当你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能发挥光和热,就是你该滚蛋的时候,好一点的老板会依法甚至依情多给点补偿,自身难保的和你撕破脸也是家常便饭。 即便老板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真当公司做大了资本开始介入,他自己也是说了不算的。我倒是相信草莽出身的刘强东心里一直想着兄弟,但是当公司面对发展困境,股东压力陡增,他还是不得不做出砍掉兄弟的决定,否则他自己就会被砍掉。 四、什么情况下加班是一种享受 加班在什么情况下不是痛苦而是享受? 说实话,这必须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驱使: 一种是内心喜欢,做了你会爽(喜欢赚钱也是一种喜欢),不做会后悔; 一种是创业精神,觉得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一个idea可以让你晚上激动的睡不着觉; 我有个朋友在游戏公司,他和我说在游戏上线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夜里两点多下班,早上9点又开始干活,整个人都累劈了。但是一想起来将来能吹牛“老子参与了这款国民级游戏”的诞生,就跟吸了大烟儿似的。 看看马斯克看着他火箭上天时的表情,真他娘的比吸大烟儿都爽。 这种表情是装不来的,对于那些故意在老板面前表现勤奋,在朋友圈晒加班给同事们看,在PPT上吹牛逼的人们来说,长期保持这种表情会面瘫的。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这一生都不会幸运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好成为了谋生手段,那就不活了? 五、戏比天大的职业素养 忘了前几天半夜出了一个什么经济数据,看到微信里一位颇有声望的分析师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 戏比天大,据说是挂在北京人艺话剧排练厅的一句话,也是话剧演员们对艺术洁癖式的追求。 任何工种都是一样,即使你不喜欢,即使是为别人打工,但是端了这碗饭,就得把这份活儿干好,有里有面,有板有眼。 约了客户不能迟到,报告数字不能搞错,答应的deadline熬夜也得遵守。 常听人说,“给多少钱啊,我至于这么拼吗?” 朋友,你家祖坟上没长神仙草,所以现在实力不允许你也这么想。 说难听的,这种职业素养,是将来公司遇到困难时你自己的保护伞,更是自己在圈子里的口碑。多混几年,就知道口碑有多重要了。 六、干时猛干,玩时疯玩 上学的时候有这么一种人,考试考得很好,玩也玩的很疯,这种人往往越到后面后劲越足。既会玩又会学,才是真学霸。 彼得林奇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创造了13年(1977-1990)29%的年化收益,但是在这期间,他几乎一天没有休息过,一年要走访四五百家上市公司,路上也在阅读,唯一一次陪妻子度假还因为股灾而提前结束。但是他说退休就退休了,除了功与名,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部分情况下,996和享受生活之间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更加专注和提高效率来解决的,如果不能解决,只能说明你效率还不够高。 比如可以学习个编程、Excel数据可视化啥的。 [详情]

猛药996:华为等84家企业被列入程序员找工作黑名单
猛药996:华为等84家企业被列入程序员找工作黑名单

  猛药996 我们为了收入而工作,若说我们因此而变得富有,为什么我们的个人生活却这样贫乏呢? ——《过劳时代》 文 / 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 工作996,生病ICU。 这句本属于中国程序员之间的自嘲之语,在两周内,成了他们抵制过劳工作的口号,响彻互联网云霄。 事情缘起于3月26日,一名程序员建立了一家叫做“996.ICU”的网站,以此控诉在中国互联网极为盛行的996工作制(如下图)。 在这个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实行996工作制抑或者是存在违法加班的公司匿名公布,并附上证据链接,由此就衍生出一张“程序员找工作黑名单”。 截至4月8日,已有包括华为在内的84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互联网大厂近乎集体中奖,有些实行的还是9106工作制,即比996还要晚一个小时下班。 信息来源:网络 在继续收集黑名单的同时,该网站正在开发新的杀手锏。他们准备起草一份有关开源代码的协议,未来将阻止上了黑名单的互联网公司使用。 而针对996这个工作模式,网上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996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致,有些则指出,996工作制恰恰暴露了企业的管理无能,只能通过硬性延长员工上班时间来解决效益问题。 不过,小巴认为,996及过劳工作的发生,或许不能单纯只归咎于个体或企业,还有些更“大”的因素。 01 能者多劳 1992年,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朱丽叶·B·斯格尔通过统计发现,1987年,美国劳动者全年工作时间为1949小时(周平均时间37小时),比1967年整整多了163小时。 由此,她认为美国进入了过劳时代。 然而,不到20年后,经合组织(OECD)调查了包括经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36个国家员工平均每年工作小时数,美国年平均工作时间已降到1789个小时(周平均工作34.4小时),比过去大幅度减少了。 谁减轻了美国人的负担? 特朗普道出了该变化的一部分真相,他曾在演讲中提到“从1997年算起,美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 而“接管”者正是中国。自2001年后,中国逐步替代欧美和日本,成了制造业大国,而代价就是相关行业的工作时间大幅增加。同样的列表里,中国人的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2000-2200小时,比当年斯格尔版本的过劳还多出50个小时。  其中,制造业的变化尤为明显。2004年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半数的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40小时,但更有31.9%的人工作超过48小时。 然而一年后,2005年,制造业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的人数占比陡然增加到50%,相对应的,每周只工作40小时的人数占比下降到29.5%,换言之,相比过去,加班工作的人变得更多了。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4-2018 随后两年,每周工作超48小时的人数占比一直保持在40%以上,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严重依赖外需的中国制造业受到冲击,受此影响,每周平均工作超过48小时的人数占比出现大幅下跌。 几年后,中国制造业开始转型,“机器代人”渐成趋势,但从2010年至今的数据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工作时间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2018 与制造业类似,为时代而加班的剧本落到了信息产业头上。 2011年以前,这个行业近六成的人都可以老老实实每周工作40小时。2011年,每周工作超过48小时的人数占比从19.5%增加到了38.9%,相当于翻了一倍,此消彼长的是,每周工作40小时的人数占比则从63.3%下降到了37.1%。 虽然随后几年的数据没有再那么疯狂地增长,但超48小时工作的人群占比却始终保持在36%以上。 自此,这一行的加班也成了寻常事。 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微信、美团、爱奇艺等相继成立,小米发布了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这一年被业内定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当然也可以算是“大面积加班元年”。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4-2018 那些年,风口与猪齐飞,而造猪人和追猪人,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能者多劳,成了996工作制诞生的时代温床。 02 害怕被“优化” 时代在召唤,也不容拒绝,反逼着我们更加努力。 一个是技术迭代。 比如麦当劳,在这样一家全球连锁餐饮店里,不需要一个厨师。 一切食物皆有电脑决定,它的员工不需要有任何的专业烹饪经验,只要按照电脑的指示,将一个个标准化的汉堡、薯条和可乐送到客人面前即可。 “电脑工厂”麦当劳 当然,相比厨师,程序员门槛高了很多,但也难免会遇到被迭代的困境。 八九年前,程序员中工资水平处于高位的是一种叫做AS3的工程师,那个年代网页小程序,例如开心网的偷菜主要靠AS3来实现,但现如今,这样的高价职位不是降薪了,而是直接不存在了,因为需求不存在了。 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2018年StackOverFlow发布的《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以美国为例,最受程序员欢迎的编程语言是JavaScript(中国程序员最擅长的也是这个),发展最快的是Python语言,但相关类别的程序员工资却最低,因为并不缺人。 最常用的编程语言(左)相关编程语言对应的年薪(右) 而一旦遇到寒冬期,更是人人自危。 2019年京东爆出公司将执行995/996工作制,同时宣布要对内部进行“优化”,淘汰三类员工。根据第一财经独家报道,有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推出后,原本就经常加班的同事们,愈发“抢活儿做”,因为生怕自己被周围人视为工作不饱和,遭遇被优化掉的危险。 网曝京东内部邮件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吐槽996的大有人在,留在996的,也同样大有人在。 03 “青春饭”还能吃多久? 《2019年中国程序员薪资生存调查报告》显示,程序员年薪主要集中在10万-20万之间,占比高达49.7%。而年薪在20万以上的高薪人群,占比32.7%。 报告中的程序员年薪状况 若放在996工作制下,一个年薪20万的程序员,时薪不过50多元,性价比与年薪10万的955(朝九晚五一周上五天班)并无区别,更何况还有健康的代价。 分析到这,小巴也挺无奈的,好像关于996的问题并无甚解。在互联网寒冬、裁员潮暗涌的当下,有工作肯定比没工作好,可是谁也不想进ICU。 但是,活力如中国,也有不能再吃青春饭的那天。不像美国,在中国目前很少看到35岁以上的程序员,但未来呢? 毕竟,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的逐年减少趋势难改,技术可以迭代,但身体机能的迭代就目前来看尚需时日。 这几年当我们谈到中国的发展时,经常说,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要从过去的粗放型、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转向集约型、更注重发展的质量,而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制度,也同样需要从盲目粗放的加班,向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996或许曾是一剂助推发展的良药,但它的药性过于刚猛,如今的中国,显然需要更温和的处理办法。[详情]

还在讨论996工作制? 广州促消费新政鼓励弹性作息
还在讨论996工作制? 广州促消费新政鼓励弹性作息

  还在讨论“996”工作制? 广州促消费新政鼓励弹性作息 本报记者 杜弘禹 广州报道 这段时间,因为办公室新装修,气味不太好,黎佳(化名)的公司实施灵活的上班制度,活干完就下班,甚至可以不用到办公室坐班,只要完成分内工作就行,让这位工作了5年的广州女白领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不断感慨要是一直这样该多好。 最近有关“996”工作制的热议,引发众多上班族的共鸣。几乎所有上班族都希望能更自由、合理和人性地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不被工作“俘虏”。 而从政府角度出发,似乎也不希望人们一直被绑在办公桌前。4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日印发的《广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简称《方案》)强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 早在2015年,广州就有过探索,彼时官方解读这是指每周工作40小时不改变,但单位可根据工作安排,将40个小时安排在周一至五上午,使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起来休假,也就是更多人熟知的“2.5天小短假”制度。 广州并非孤例,不少地方早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弹性作息和错峰休假。 今年2月,河北发文鼓励弹性作息。自2015年以来,江西、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均出台类似政策,更有江西上饶等部分地方或单位已进行实质探索。这些政策措施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从政策语境看,弹性作息始终与促进消费相关联,当前在“稳消费”的背景下,这一探索能否有效落地,告别“雷声大雨点小”? 多地探索2.5天小短假 由于不用打卡,黎佳一周的工作完成后,周五下午就可以抽半天时间拼个“小短假”,这一意外收获的“福利”,让她的周末游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正是广州此番出台政策希望看到的效果。上述《方案》表示,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并将旅游摆在首位。 如何促进旅游领域消费?《方案》除强调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品质等之外,也在相关政策上也作出部署,“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便是其一。 这并非广州首次提出鼓励实施弹性作息,2015年出台的《广州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5-2020年)》,也将其作为政策亮点之一。 此后,2016年出台的《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也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探索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分段灵活安排休假,支持为职工在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便利条件。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弹性作息以来,国内至少已有10多个省份明确提出要探索这一休假制度。 今年2月份,河北出台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明确要探索“2.5天小短假”。 此外,江西、山西、重庆、贵州和甘肃等也颇为积极,这些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已落地探索,如江西省上饶、吉安,贵州省黔南州,山西省晋中市等。 以吉安为例,规定每年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周五下午弹性作息制度,并且原则上每名工作人员每月可享有两次周五下午调休安排。长沙市宁乡县旅游局也规定,该单位每年夏季7月1日至10月1日实行周五下午与周末休假,半天假可用平时加班时间相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弹性作息多出现在促进消费或发展旅游的政策文件之中,对此态度积极的城市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大多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认为,在当前稳消费的背景下,旅游是国民消费升级的重要路径和载体,空间巨大。但其潜能的激活需要突破一些瓶颈,假日供给不足便是关键。当前,国民有强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也有越来越高的消费能力,但在休假时间上还有限制。因此,各级政府若能推动弹性作息,确实会有利于释放消费潜能。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平凡认为,此举不仅能够增加假日供给,更关键还在于能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时间选择,由此带来的灵活性也有利于推动旅游消费。 政策为何难落地 尹瑜(化名)也是一名广州白领,她对这一休假制度颇为期待。她所在的公司目前也实施了较为灵活的工作制度,但“弹性”仅限在一天之内,不能因为前4天加班了,周五就可休半天。 尹瑜说,如果未来在政策引导下能进一步升级,她就可以多利用2.5天的小短假在周边旅游,不必每次都在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扎堆旅游,出行体验也不好。 不过,想要实现这一说走就走的旅行,似乎并不容易。无论是弹性作息还是2.5天休假,喊了许多年,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地实施的城市和企业寥寥无几。 原因何在?刘思敏认为,从目前政策来看,对于弹性作息的表述多为“鼓励”、“有条件”和“试行”,这就意味着不是强制的,而更多只是一种倡导,刚性和普及性不够。 “带薪休假是写入法律的,这么多年来的落实情况都差强人意,更别说‘弹性作息’了。”刘思敏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上述多地尽管都明确要鼓励探索实施弹性作息,但却鲜有地方或部门对此出台专门的配套政策或实施细则,指导性也较差。 这项备受上班族期待的探索,也就只能依靠企业主动实施。但从现实来看,企业的意愿并不强。林平凡表示,由于没有法律层面的依据或进一步要求,企业并不需要执行,相反,“多放假”无论如何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哪怕有部分企业有意愿,但考虑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这一制度也存在推广难度。 有观点指出,如何界定这0.5天假期也成现实问题,法律上这半天仍是上班时间。此前无论是上饶还是吉安,均规定“多休”的半天要从年休假中扣除,也说明了问题。 刘思敏还认为,从促进旅游消费的角度来看,2.5天小短假所能产生的效用也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一方面,仅增加0.5天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周末的性质,甚至因为打乱了生产生活,招致企业抵触。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假期不足的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总量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即最缺的其实是带薪休假。 刘思敏表示,我国有庞大的异地就业人口,探亲需求巨大。中产阶级旅游需求日渐旺盛,更青睐长途旅行。我国大量旅游资源集中在中西部,而消费力量在东部,跨度较大,需要时间。 不过,从广州、河北等地的举措来看,当前在稳消费及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多重背景下,再加上公众对于增加休假的强烈渴望,弹性作息或2.5天休假仍被政府、企业和市民频频提及。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就建议全国推行“2.5天小长假”,并认为可将“2.5天小长假”以条例化、制度化的形式加以明确,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落实监督,对一些确实无法享受的员工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既然喊了这么多年,各方也都还有很高积极性,一些城市可以先做一些调研,看看是否有落地可能,以及通过什么配套政策能推动。”林平凡说。[详情]

记者调查:“996”多内部通知 实施较隐蔽
记者调查:“996”多内部通知 实施较隐蔽

  近日,有程序员因不满公司实行996工作制,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建立了996.ICU项目,取意“工作996,生病ICU”,以示反抗。 作为世界级的代码仓库,Github拥有超过900万开发者用户,在程序员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短短几天,996.ICU项目获得大量程序员关注和支持,目前已获得超20万“star”,在Github Star总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互联网企业多采用内部通讯工具或口头方式通知实行“996”,加班范围、时长具有局部性和间歇性,加班费一般在项目完成后以奖金形式补发,也有个别公司以困难为由拒绝支付。 专家表示,无偿加班现象确实存在,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也存在一些障碍,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加以解决。 程序员小武提供的内部通知截图。 现象1 “996”多口头通知未明文规定 “996”工作制,即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周工作时间最低12x6=72小时。 996工作制并不是新鲜事。从今年1月有赞在年会上宣布执行996工作制,到今年3月京东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称“京东ai即将995,难受了”,关于程序员加班的讨论时常进入公众视野。 昆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小武向记者展示的QQ聊天截图显示,2018年10月8日,其所在项目组在QQ群通知:“11月20日要上线新项目,这周开始项目组工作时间改成996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早日上线!”小武说,加上项目上线后的维护、修改,这种加班状态持续到了去年年底。 和小武公司一样,多数企业一般采用内部通讯工具或口头告知的方式通知某段时间实行996制度,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随项目临时加班。 “就说项目进度落后了,从某某日到某某日实行单休,如果到某某日项目还未完成单休就延后。”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尚芳表示,“这样的加班隔一两个月搞一回,一次至少持续一两个月。”他也表示,公司一般通过通知或口头告知的方式要求加班。 据智联招聘调研报告,2015年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平均每周加班时间9.3小时;2017年IT人才招聘网慕才网统计称,69%的程序员需要加班,平均每天加班2小时以上的占19%;这些程序员中,自愿加班的占20%,被迫加班的占80%。 广东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刘博告诉记者,去年有项目的时候他都是早上9点上班,凌晨2点下班,这种状态在项目结束后会有所缓和。刘博称,他就职过的四家互联网公司都存在类似996的加班方式。 现象2 加班费常以项目奖金替代补发 此外,程序员们还反映加班费时常支付不到位。 去年年末,在云南工作的程序员王侠经历过三个月的“997”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加班费。“很多公司都说是你自己事情没处理完所以才加班,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这样。”王侠说。 尚芳的公司则以目前公司困难为由,拒绝支付加班费。“如果都按劳动法给相应的补贴,那我们也心甘情愿。”刘博说。 “如果员工入职时签订的是一般劳动合同,那么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要按照相应法律规定支付对应的劳动报酬或者给予调休。”一家物流网络平台法务总监对记者说。 一名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法务的律师告诉记者,他就职过的互联网企业有两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也有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企业主要通过调休解决加班问题,一般不会细算加班费,只是估计大约多少,等项目成功了根据利润给一定比例的奖金。 “加班都是跟着项目走,项目是根据客户要求走,加班很难避免。”他说,他也处理过因加班费等利润分配问题产生的争议,但这种情况很少。 “996只是完成项目需要去做的事,不是常态。公司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要求。”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说,“有一些公司有996的文化,但他们的程序员工资也高,项目成功了,年终奖也会更多。” 奖金能否代替加班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告诉记者:“如果之前双方协商明确,加班费体现在奖金里,奖金数额与加班时数相比是合理的,一般可以支持;但如果事前没有明确,员工也不认可,恐怕难以替代。” 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 “无偿加班现象普遍存在 未来可完善立法加以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国劳动法明确了法定工作时间,即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共40个小时,用人单位由于工作需要可以要求劳动者加班,但加班时长是有限度的。对于加班,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加班费,但也存在一些企业不给加班费的情况。如果员工不举报,劳动监察部门执法不到位,无偿加班也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劳动法的强制性规定如何执行到位呢?林嘉介绍,一是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或者通过工会力量去平衡和干预。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需要相关劳动部门监察,劳动监察发现违法,可以对它进行行政处罚。 “还有一种情况是员工主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但如果没有离职去走劳动争议仲裁也很难。走完仲裁程序也意味着他的劳动岗位可能不存在了。” 林嘉说。 “996工作制肯定是违法行为,但在现实中它又确实存在。”林嘉指出这一矛盾,“现在法律规定是比较严格的,有一些企业认为这样缺少变通或自主权。有没有可能松些口,这个在立法上是需要考虑的。还需要考虑的是如如何落实加班费。在国外有集体谈判的方式,工会代表员工跟企业谈判,制定合理的双方都认可的加班时间和加班费标准。这些在未来都可以在立法上加以完善。” (文中程序员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吕银玲 编辑 陈思[详情]

996.ICU反击战:互联网行业寒冬催生的“新未来”?
996.ICU反击战:互联网行业寒冬催生的“新未来”?

  一场名为“996.ICU”的互联网从业者的劳动抗议,从程序员内部社区掀起,最终在整个网蔓延开来,让中国互联网公司习惯的加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996”指的是“996”工作制,意味着每天早上九点到岗,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制度下,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为最低72小时。高强度的工作让劳动者感到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被严重剥夺,高呼“今天996,明天ICU(指重症加护病房)”。 996.ICU项目之所以引发了众多的社会关注与呼应,首先是由于其所描述的现象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名为“自愿加班”的劳动剥削已成为很多行业的常态。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都在关注作为“加班重灾区”的互联网行业抗议是否能够为劳动者们带来新的转机。 其次,“互联网抗议”这种新颖抗议形式在劳资关系中的应用及其彰显出的凝聚力,似乎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声提供了新的可能,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996.ICU:网络造就的“革命宣言” 2019年3月26日,996.ICU项目在程序员常用的开源软件交流网站GitHub上线。 在这之前,GitHub 上也有过关于中国互联网公司加班问题的项目,例如2019年1月上线的一个主题是“程序员找工作黑名单”,该黑名单在两个月内获得了超过18000次“点赞加星”(Star)。比起该名单的含糊意味来说,996.ICU更直接和简单,直指行业内怨声载道的996 工作制,这让它迅速引起共鸣。 在996.ICU网络抵抗之前,实际上互联网内部也曾有过对于996制度的抗议,但大多无疾而终。比较典型的有2016年58同城因对2万多员工强制996遭到员工抵制,但该行动并无效果。甚至,企业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起来。今年1月,杭州有赞CEO在公司年会上宣布全公司强制执行996,公司更有高管对员工表示,如果工作家庭不好平衡,可以选择离婚。 相比起来,在网络上诞生的抗议则显现出声势浩大,势不可挡之态。GitHub开展讨论的当下,相关网站也被程序员注册和编辑,网页内容上包括996介绍、十七条劳动权益相关法规和相关事件报道等等。之后,各种细节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们快速完善。英文拼写、大小写、空格、错误链接、全角半角符号错用等问题都被更新,放进Markdown格式的文档里,还有人上传了自制的Logo。 同时,各种社交媒体群落迅速建立起来。除了常见的微信、微博和QQ以外,程序员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Slack、游戏即时通信工具Discord以及外国通讯软件Telegram上都出现了996.ICU相关的讨论组。随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罗斯语等主要语言翻译版996宣言的提交,该行动还引发了国外不少同业者的回应和建议。在全球程序员聚集讨论区Hacker News和Reddit论坛,996也成了热门话题。硅谷流行科技新闻聚合网站TechMeme上,该事件成为了首页要闻。 如此大规模的劳动者运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实属罕见。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人组织随之变质或碎片化。工种的细化、机械的大范围采用和工作场地的分散使得过去的工人阶级大联合场景已经再难见到。如今,依托互联网这个开放式的空间,人们正在突破社会领域的原有架构,以无孔不入的方式铺陈联系渗透在社会中,持续地进行组织和讨论,带来了一种共同体形式的新可能。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空间并不直接和个人/工作单位相关联,讨论者的身份得以隐匿于企业监管之外,保障其畅所欲言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不局限于某一地域、某一公司、某一岗位的特点带来了不同程序员的观点,由此形成更为客观的立场和多维度讨论空间,这种极度的开放性和广泛的民主性是以往的劳动者运动中前所未见的。996.ICU项目中的黑名单就是典型的例子。 996公司黑名单的形成方式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提名并提交论据,包括媒体报道、知乎讨论、公司官网公告等。在黑名单中看到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公司后,用户也可以提交删除请求。虽然项目负责账号可以对请求做出判断,但由于开源项目的可复制性,如果项目发起人背离社区中大多数人的诉求,程序员们可以轻易转而支持另一个在此基础上分出来的项目。目前,该黑名单已经总结出多家业内知名企业都在强迫员工执行996工作制的证据,并由程序员代表向全国总工会书写举报信,要求对其非法工作制度的情况开展调查。而缩写为WLB(意思是work life balance,即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的白名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一天内“点赞加星”数超过了1000。不少良心互联网公司都榜上有名。 如果说黑白名单的建立还比较类似于传统的业界工会,那么“996ICU”协议的创立则为一个跨时代的创意之举:程序员们设计了一种关于劳动保护的软件授权协议,并把它兼容进各个开源项目之中,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不得使用该开源项目,这就直接从利益上约束了互联网公司。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开源项目添加了许可证,其中大部分是个人开发者维护的项目,但也有具备一定规模、被很多公司使用的开源软件项目加入。 从建立广泛的群众连接,到丰富讨论的多样性,再到直接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抗资本在作恶中获利,996.ICU显然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互联网革命”。无论它是否能够获得巨大的成效,这都指示了一种未来的劳动者共同体集合形式——突破地域、岗位、级别的界限,在短时间高效率地凝结大众,一起抵抗压迫和不平等。但目前为止,抗议的声音和影响越来越大,996.ICU的背后却仍有不少复杂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和厘清。 进击的程序员,失落的“码农” 对于劳动者来说,反996的正当性是毋庸置疑的。 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是对闲暇时间的剥削,还会造成劳动者的生活缺失,以及带来身心健康问题。八小时工作制,一周双休并不是企业词语的恩惠,而是企业不违反《劳动法》,能够保障员工基本权利的底线要求。 根据高德《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是加班最多的,其中前10名每天都要加班3小时以上,而整体的平均下班时间也已经到了21:30以后。此外,据“前程无忧”app2018年抽样万名职场人的年假调查发现,互联网行业没有休完2017年年假的足足有27%,比平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 在著名的互联网聚集地,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二旗是著名的中关村软件园,驻扎着知名互联网公司总部。每天以十万计的互联网从业者在西二旗地铁站如潮水一般来来去去,他们的生活模式被戏称为“月薪5万过得却像月薪5000”,完全展现出被工作剥夺全部人声的景象:朴素的优衣库格子衫,午饭公司食堂、晚饭免费加班餐,在公司和租屋之间两点一线。 被侵占的生活并不是最大的困境,超长的工作时间也许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曾有互联网公司的孕妇员工过劳后子宫大出血死亡;也曾有另一家互联网公司42岁员工突发昏迷不幸离世的事情;也有互联网公司员工在睡梦中猝死,死前曾在微博多次吐槽,“工作压力大”,“累”、“困”,曾48小时不休不眠;更有互联网公司员工在陪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猝死,死前长期加班过劳……逃脱过劳死命运的“幸运儿”中,身体亚健康的危机也消散不去。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互联网996制度早已实行多年,相关讨论也一直都有,但都未像如今一样在业界掀起大型波澜。不少人认为,程序员不满情绪在当下突然爆发,和如今互联网不景气有关。从去年8月,一向欣欣向荣的互联网产业进入裁人大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996.ICU 项目上线一小时内就收获了超过 2000点赞加星,一天内加星数超过一万,目前加星数已经超过20万,成为互联网产业讨论最热门的话题。 在这之前,哪怕时常需要在公司铺设行军床,程序员们的不满也很容易被行业红利所消解。 一直以来在众人的印象中,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程序员们都是受益于市场的典型中产阶级代表。在过去 10 多年,他们不但享受远超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而且还有令人羡慕的优势:可变现的高增长期权和股权,以及获得上市、收购巨额财富的机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70415元的年平均工资占据了收入榜首。纵观近几年的新闻报道,无论是轰动一时的嫁程序员骗取高额财产的“翟欣欣事件”,抑或是王者荣耀团队的天价奖金,都彰显出部分程序员的绝对富足。看起来,他们虽然享受了加班压力,但也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这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让程序员成为最令人欣羡的职业之一。无数踏入行业的年轻人都希望靠此实现阶级跃升——疯狂的加班虽苦,但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比同龄人先买下房子。 这一现象暗示着,996.ICU所展示出的互联网界核心劳资矛盾,虽然实质上是早已普遍存在的时间剥夺,但长期以来被掩埋在行业红利之下,嵌套于行业发展和资本主义系统的价格博弈之中,让加班变得“合情合理”,也让程序员缺乏反思性。 从行业发展来说,疯狂加班的现状和当前中国互联网的生态密不可分。近十余年来,互联网产业轮替极为迅速,每几年都有大批企业积极涌向投资“风口”,占领市场成为最重要任务,如果一定先提升管理能力再动手,别人早把市场抢光了。很多“风口上的企业”,营收每个月翻一番,人员半年膨胀十倍,这种情况下,宁可管理混乱,甚至给996加班费或高薪,也要极速发展。 为了让加班合理化,努力工作时常被包装成人生理想和文化,配合以丰厚的工资和福利,用来麻痹互联网从业者。再加上,和时常经历身体折磨(长久站立、肢体劳损、机械劳作)的普通工人不同,大公司程序员的加班剥削更加隐形,更难被察觉——企业看似体贴地为他们提供加班餐点,饮料、班车,甚至美女“激励师”等一系列服务,让劳动者们更容易长久地滞留在公司。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似乎进入了寒冬。多家互联网公司硬来了裁员潮,一直掩埋在深处的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从来都循规蹈矩地走在精英中产行列里的程序员们发现相对优渥的工资开始涨速变缓甚至下跌,需要随时学习新东西,还有被淘汰的危险。但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加了——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让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早已演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程序员们的工作被以时间计量,工作的机械性和重复性显著升高;在某些公司,甚至还要求算法工程师排夜班……程序员们用来自嘲的“码农”一词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尴尬处境。如今,程序员正逐渐褪去光环,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不论是工作的性质还是时长,他们都正在向车间工人靠拢。这一现实在带给他们伤害的同时,也许也能帮助他们对其他同样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身心均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产生同理心。 当程序员群体在996.ICU活动中发出“我们是脑力劳动者,不是代码民工”这句抗议时,既展现了某种传统老派的阶级焦虑,也提示了现代社会环境中劳动者联合的新契机。 “背叛”的异见者 但并不是所有程序员都支持996.ICU。 在此次抵制996事件中,程序员内部也有不少反面的声音发出。在GitHub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有一些程序员对“抵制996”产生了疑虑,有围绕着抗议形式的质疑,也有对这一概念本身的质疑。互联网外,更多的程序员则以沉默和积极加班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这些愿忍受996工作的人被反抗者称之为“工贼”。 比起激进的反抗者,他们的考虑显然更为现实。不赞成996.ICU的互联网从业者指出,在如今的互联网寒冬里,如果员工强硬地要求摆脱996,让企业盈利进一步降低,只能带来新一轮裁人或者降薪。还有网友指出“互联网的高薪即包含了加班酬劳”,甚至有人调侃“如果让我进腾讯,我愿意主动996”。他们的这些担忧甚至在“反996”方也得到了部分回应——在微博、知乎等网站相关的讨论中,不少程序员表示,理解互联网产业的高强度工作需求,不是完全不愿意加班,主要是觉得“钱没到位,钱到位一切好说”。 事实上,接受996的人数量并不少。在国内,各个“大厂”的招聘会总是人满为患,充满着一心想靠工作获得阶级跃升的程序员。这些人进入公司以后,如果得到高昂的薪水,往往就不会对加班充满怨言。在曾出现过劳死事件,至今仍然时常加班的华为,却较少出现员工怨言,原因就是高昂的福利待遇。 在美国硅谷,情况也差不多。亚马逊是美国科技行业内出了名的压力大、工时长的一家公司。在美国的知名问答网站Quora上多位内部人士表示,每周需要工作80-100小时,可谓是加强版的“996”。其工作剥削一度引起《纽约时报》长文点名批评。但迄今为止,大部分亚马逊的员工仍然积极“自愿加班”。另外,行业巨头谷歌也不像很多国内程序员所向往的一样实行“完美8小时工作制”。根据Quora上的回答来看,一般工程师的平均工时为每天9-10个小时,如果资历深、管理责任大,还可能会加班到超过11个小时。但由于高额的工资和奖金,谷歌广受员工好评,连续6年蝉联《福布斯最佳雇主排行榜》。 究其原因,首先必须理解,程序员的收入、地位和工作环境并不完全类似,其内部存在不同阶层,既有风口行业一年赚上百万的,也有勤勤恳恳几年才达到月薪一万的。对于可替代性强的底层程序员来说,他们生活压力大,亟需劳动来换取收入,也没有那么强的议价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不计代价地进行反抗所承受的风险是巨大的。 其次,程序员们的职业认知也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一行业内,追求高薪,升职等事业发展,而不愿意为整个群体争取基本权利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要么期待依靠“积极工作”获得行业红利:远超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可变现的高增长期权和股权,甚至是获得上市、收购巨额财富的机会;要么已经经历过“被压迫”的阶段,成为了新一任的掌权者,开始考虑从剥削他人中获益。 观察到这些争议之后,回看996.ICU项目,不难发现其方式虽然具有革命性,内容却相对单调,只是抗议和要求彻查,没有对未来程序员整体工作状态的思考——告别996是否会带来降薪?对于那些处于底层、急需收入的程序员来说,这意味着什么?程序员反996追求的到底是高薪闲适的生活,还是不惜任何代价保障基本的身心健康?看似明晰的宣言指向的是含混不清的目的,而看似被互联网联结形成紧密一体的程序员劳动者们,实则充满异质性。 劳动者的新未来抑或新困境? 复杂多面的996.ICU,生发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到底能为劳动者聚合带来新的未来抑或又一个困境? 从当前的传播实践看,由传播网络带来新型的聚合显然并不是痴人说梦。当下,融合性媒体越来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随身携带的手机已经成为某种电子器官,涉及一个社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用它互动社交、付钱转账、订餐订车、游戏娱乐、记录生活轨迹和身体数据、阅读与创造文字、影像等符号文本。 触手可及的互联网打破了原本隔绝很深、很久的众多社会系统,不仅给原本缺乏交集的不同阶层、地域、爱好的人提供了共通点,还提供了交流的手段和机会。在如此广泛的交流中,人们形成了规模和范围前所未见的共同体,并获得巨大的力量。 但显然,虚拟空间尚不可能离开现实世界存在,互联网正折射着劳动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一方面,互联网充斥着技术壁垒,导致发声和博弈都需要门槛。在996.ICU项目中,程序员们既能做到在不同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多方发言,反抗资本的屏蔽,也能做到利用手中的技术武器,通过软件协约等方式对抗公司压榨。他们占据了互联网发声渠道,议价能力也相对要高,从而成为网络空间“赛博工会”的主体。 以往的抵制运动中,抗议的劳动者可能面临来自资方的重重威胁——轻则被规训、教育,重则被降薪、离职。如今,他们试图依靠互联网匿名的形式来重获抗议的自由,996.ICU运动让人看到了利用资本惯用的管控工具反过来对抗资本的曙光。但是放置于更大的图景之中,把这种对抗技术称作“解放的技术”也许过于乐观了。对于非程序员的普通人来说,掌握这种工具并对抗资本在互联网中的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全面入侵。朋友聚会、娱乐、工作、处理生活杂务等全部被新媒体碎片化地融入日常,不可分割,无时无刻地与媒介关联。互联网背后的资本力图全方位地实现与用户日常生活的对接与渗透,用户从无下线之日,永无脱网之时。大数据横行,隐私几乎为零的今天,重重网络之中的群众共同体,又有多大的力量能够摆脱如此深远的影响和控制呢?普通反抗者的基本安全,如何能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许多工作时间更长或工资更低的中小私企工作者的境况几乎无人关注,他们也不具备发言的技术和强硬的反抗能力,无法与程序员们进行结盟。实际上,不要说其他劳动阶层,就连互联网行业内部,比程序员更“惨烈”的员工也比比皆是,如宣传、客服、维护等。这些人的呼声和诉求在此次的抗议活动中也同样是缺失的。在加班文化泛滥的今天,程序员们的联合始终停留在业界窄化的群体内部,这一事实展现出在互联网扩大劳动者联系和交集同时,现实中的群体单一性和排外性同样在网络上扩大化重演。 另一方面,技术的控制和运用通常掌握在资本手中,这导致互联网上的活动极其容易被控制和收编,网络成为劳动者们的新监狱。对群体来说,匿名用户名背后的言论操控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汹涌的水军,部分屏蔽的言论,分时段放出的新闻宣传……对个人来说,移动设备中上传的数据早已被收集、分析和利用,以便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宣传推广。人们早已困在重重信息组成的海洋里,无法辨识真伪和含义。 轰轰烈烈的反996抗争中,由于程序员们这一特殊行业对互联网的关联性和掌控力,我们尚且得以暂时停留在拼搏和胜利的激情里,但如果向更广阔的世界望去,也许不得不思考,劳动者的网络乌托邦是否只是一场春梦?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996"太累了 广州鼓励弹性作息:一周休2.5天可能吗?

  “996”太累了!广州发文鼓励弹性作息,一周休2.5天可能吗?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似乎也不希望大家一直被死死绑在工作岗位上。 最近,“996工作制”引发热议,“深受其害”的人们纷纷抱怨对此身心俱疲。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似乎也不希望大家一直被死死绑在工作岗位上。 4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日印发的《广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简称《方案》),从促进消费的角度,强调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 《方案》表示,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并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等列为重点服务消费领域,强调要推动其加快发展。 从《方案》来看,针对旅游,除强调要推动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品质等之外,如将创建3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还在相关政策上也作了部署,“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便是其中之一。 这并非广州首次在官方文件鼓励实施弹性作息。早在2015年出台的《广州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5-2020年)》,便将“弹性休假”作为政策“亮点”之一。 按彼时官方解读,“弹性作息”是指每周工作40小时不改变,但如果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可以将40个小时安排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上午,由此带来周五下午可与周末结合起来休假的安排,亦称“2.5天休假”。 这份当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文件还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随后,广东省级层面亦推动,2016年《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也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探索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分段灵活安排休假,支持为职工在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便利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近期再次喊话要“多放假”的并不只广州。 今年2月,河北出台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也强调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以及明确要探索实施“2.5天小长假”制度。 其实,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江西、重庆、甘肃、广西等多地也都出台过类似政策。此外,部分地方或单位甚至有过实质探索,如江西上饶、长沙市宁乡县旅游局等。 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弹性作息”还是“2.5天休假”,喊了许多年,却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地实施的城市和企业寥寥。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各地出台的有关文件中,对此的表述均为“鼓励”或“探索”,不是也不太可能是强制性政策。同时,对象也都强调是“有条件”的地区和地位,并非全部。这意味着政策的刚性和惠及性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也鲜有地方对此出台专门的实施方案或细则,导致指导性也较差。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尤其是为稳定并促进消费,以及包括谋求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带动,“弹性作息”或“2.5天休假”仍被政府、企业和公众频频提及,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就建议在全国推行“2.5天小长假”。他认为,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越发达国家的公民休假时间都比较长,如荷兰36天、丹麦36天、瑞典34天、法国37天、英国33天、美国25天,但目前我国公民每年法定休假天数为16天(不含双休日),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设置和实施2.5天小长假就是回归工作的本质,并能让国民增加更多外出旅游休闲的时间选择,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熊思东建议,可将“2.5天小长假”以条例化、制度化的形式加以明确,并且全国推行。并且,地方政府要加强落实监督,而对一些确实无法享受“2.5天小长假”的员工,也应当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详情]

最幼稚的一次退化:“996”盛行让管理史倒退了105年
最幼稚的一次退化:“996”盛行让管理史倒退了105年

  “996”的盛行,让管理史倒退了105年 记者 | 刘怡君 过去一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建立了996.ICU项目(意为“工作996,生病ICU”),点名实行漫长加班制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一行动得到了大批程序员的声援和支持。 “996”盛行已久。过去,在经济上行、互联网公司享受着各种红利时,员工被飚红的业绩、增长的酬劳所激励,他们心甘情愿从早晨9点做到晚上9点甚至凌晨一两点,一旦进入互联网寒冬期,他们长期积攒的怒吼就要喷薄而出。 “996”的大范围出现、跟风和效仿,是企业管理史上最幼稚的一次退化。 早在1914年,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将9小时工时缩短为8小时,开出两倍薪水抢夺熟练工人,并要求他们“多陪陪老婆孩子,做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这一系列划时代的管理变革,帮助福特公司垄断了全美汽车市场。 这是当时激烈的商业竞争下企业家的主动选择,而非劳工权益运动的结果。如今,商业规则历经105年的演变,管理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而科学,站在风口的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却开始背道而驰。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初创企业都会绕开“管理”,优先选择卯足了劲抢夺市场,大众对996的态度大多宽容,身处其中的员工还会对“用额外时间来换取更高回报”感到自豪。互联网行业水涨船高,职位晋升和丰厚收益的增速,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但如今,很多互联网头部公司已经过了突飞猛进的早期阶段,随着它们规模的膨胀,官僚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部门结构的复杂,让程序员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交涉繁琐的问题;流程的无序,使他们只能用加班来处理突发事件,没有精力去反思、修补日常业务;授权的混乱,会让他们同时接到多个需要执行的任务;自主权利的丧失,使他们只能被动等待任务的派发,无法自主把控工作的进程…… 长期的疲劳与少眠,给他们带来日益严重的身心伤害,使他们发出“工作996,生病ICU”的抗议。企业文化在这种“低级管理”的推动下,被塑造得越来越焦虑、抑郁和脆弱,“磨洋工”、低效、拖沓的工作风格,变成办公室里的日常画面,指令混乱、组织无序、无效加班等问题,在公司内部横行无阻。 与早期阶段相比,现在有关“996”的舆论发生逆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无效加班问题。 一些企业不愿意或不善于变革管理方式,他们妄图依靠笨拙、简单的加班方式来维持经营、提高效率。更有甚者,认为这是甄别员工能力,从而达到“适者生存”的有效工具。 在GitHub上,被曝光的996企业名单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再不直面996问题,受损的不止是企业声誉和雇主形象,还有企业进攻市场的方向和速度。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W.Taylor)曾用一生来探讨,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程度的产出,他认为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其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提出,管理者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让他们从事最适合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显然,想实现这一目标,不是靠笨方法“加班”就可以实现的。 实际上,100多年前相似的事件中,福特首推8小时工作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单调又机械的工作让工人的流动性增大,招聘、培训所消耗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他一方面为其减少工时,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投身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将其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今天,如果有企业逆流而上,加入程序员抗议996的阵营,且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情关怀,进一步洗礼、升级、重造内部管理系统,帮助员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它就将成为这个时代人们争相簇拥的“新福特”。 目前,在GitHub的每周趋势榜上,996.ICU雄踞第一,排名第二的新项目955.WLB增势迅猛。与前者揭露有“加班”罪行的企业不同,955.WLB主要用来统计那些努力实现不加班、帮助员工实现生活、工作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公司。 如果实行996、沦为ICU集中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够借此立志追求WLB,它在未来就有可能塑造出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充满“幸福感”的企业文化。除了斩获员工的忠诚度和主人翁意识,它还会有机会激活员工的创意才能,让他们从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劳动脱身,帮助公司探寻到真正有用的竞争优势。 [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