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广州话  客家话  闽南话  潮州话  海峡飞虹  有奖收听  
稿源: 国际在线专稿    2007-03-20 16:40:31    
 
云南德宏纪行

                       范韩生

  2006年12月13日至19日,我和乔卫、陈宏昌三人应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邀请,代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往潞西市芒市参加“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50周年庆祝活动”。

芒市印象

  13日乘国航波音757飞机抵达昆明,稍住一夜,第二天再乘东航波音737飞机抵达德宏芒市。


今日潞西鸟瞰

  芒市在2400多年前就是一个傣族先民部落,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地、充沛的热带资源,加上人们的勤耕苦作,部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杰地灵,没有欺诈,成为声振四方的“部落勐”即“部落国”,被称为“勐巴娜西”即“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1000多年前,唐、宋、元、明、清五朝都以芒市为行政区划地域名称,至民国23年(1934)才改称潞西,设潞西政治局于勐戛,民国38年(1949)又撤芒市设潞西县。解放以后,人们仍按习惯称潞西为芒市,所以很多人到了芒市不知道潞西,而且现在民航售票处也只有芒市,没有潞西。1996年10月28日,潞西撤县建市。现在,芒市是德宏州首府潞西市的一个镇,是去瑞丽、畹町参加边贸活动和到缅甸作边境出国游的必经之地。

  最早“芒市”这个名字是否与瓜果有关我不清楚,有文章说“芒市是因为芒果而得名”。史料上说,德宏州的芒市、畹町、瑞丽三个地方的命名都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西行,到部落勐时,天刚好蒙蒙亮,因此便用佛语为它取名“勐焕”,傣语称“芒市”,意即“黎明之城”;来到畹町正是中午时分,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因此取名“畹町”;来到瑞丽,正好看到日落红霞满天,因此佛祖就将此地取名“瑞丽”,是“晚霞”的意思。而“德宏”地名也沿自傣语名称,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有幸的是,此次云南之行,这几个与佛祖有关的城市我们都一一光临。

  我们抵达“勐巴娜西”古城芒市是正午,前来接机的地方官员杨乐川说:“我们这里很有意思,上半年尽过节,下半年才开始干工作”,大家被逗得直乐。

  抵达的下午,接待方官员段惠兰说:“下午没有安排具体采访项目”,我们正好考察一下芒市的街景、人文。这是一个10多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四周为竹林葱茏的傣族村寨所包围。这里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陆地通商集散地。佛教文化对这里的影响较大,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经书百卷,创造了遍布城内城外的宗教文化建筑群。街上并无匆匆忙忙的人流,生活显得悠闲自在,一片富足。时或见到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穿城而过,那五颜六色的装饰给城市增添了不少光彩。


芒市树包塔

  位于芒市镇友谊路旅游步行街中段,有个勐巴娜西小学,学校中有一奇观“树包塔”, 树包塔,傣语称“广母姐列”,译为铁城塔,高10余米的塔,被大树所包,塔在树中,塔顶大树,可谓“顶上枝叶葱茏,脚下佛塔生辉”。“树包塔”建于清代乾隆年初,据说是芒市安抚司十五世安抚使放作藩所建。放作藩在任安抚使期间,经历多次战乱而芒市土司城都没有为敌手攻破,被视为铁城,因此,当地傣族也把树包塔称为“广母姐列”,到清道光年间,芒市安抚司十九世安抚使放承恩曾作了修葺。据看护此树的工作人员说,二、三百年前,塔建成后,常有吃了菩提树籽的小鸟来塔顶栖息,含有树籽的鸟粪恰好拉在塔顶微小的缝裂之处,逢风遇雨,发芽生苗,长成小树,因菩提树为佛家神树使其留了下来,小树长成了大树,并紧紧地缠住塔身。


芒市菩提寺

  芒市还有座菩提寺,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菩提寺傣语称为“奘相”,意为宝石寺。1940年中国佛教协会等慈大法师到潞西芒市奘相寺讲经时,一进山门见门前有株菩提树,遂提议以树为该寺名,以便让其他民族也方便记称此寺,久而久之,除当地傣族还称其为“奘相寺”外,其他民族和外地游客都只知道该寺为“菩提寺”了。寺庙门口,一老者看守,门票3元,我们购票后入内参观,遇在此修行的和尚,交谈投缘。老者看我们来自远方,特端来一个大水壶,让我们饮水,民风甚为古朴。据汉译傣文本《芒市土司简史》称,原寺建于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后毁于兵灾,于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几毁几复,菩提寺香火日盛,1956年在这里赶“国际大摆”(国际佛事活动),中国佛教协会把释迦牟尼的佛牙由北京专门送到菩提寺供奉,一月之内中外香客前来瞻仰人数达24万之众,菩提寺在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佛教徒心目中名声大振。1985年泰王国王姐干拉雅尼·瓦塔娜公主到潞西观光,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菩提寺拜佛。 

  都说芒市的“遮放米”好吃,这次品尝,名不虚传。我们住的泰隆宾馆对面就有一家“遮放米专卖店”,老板娘推荐说“大袋的米好”,因为谷种更纯,可惜回程太匆忙,没有买上一袋。遮放米产于芒市遮放镇,因米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

  很早我就知道有首歌叫《月光下的凤尾竹》,那葫芦丝吹奏起悠扬的曲调,让人想起南国风光,想起那凤尾竹下谈情说爱的男女,想起那诗情画意的意境,而此歌的产地就在芒市:


芒市凤尾竹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听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啊甜润像果子露

  痴情的小伙子

  野藤莫缠槟榔树

  姑娘啊我的心已经属于人

  金孔雀要配金马鹿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为谁敞开门又开窗户

  哦是农科站的小岩鹏

  摘走这颗夜明珠哎

  金孔雀跟着金马鹿

  一起啊走向那绿色的雾

  哎………

  这次光临芒市,看着丛丛凤尾竹,体验凤尾竹下的感觉,快乐与兴奋同在,神秘与浪漫齐生。

芒市怀古

  芒市,除了景点、贡米以外,更应该怀念的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日作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中缅友谊作出的巨大贡献。

  1937年为打破日军对中国国际交通的封锁,国民政府决定赶修滇缅两段547.8公里(下关至畹町)公路,潞西人民承担了以芒市为中心的县境110公里筑路任务;1938年8月公路全线通车后,芒市又成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集散地,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0万大军云集芒市,潞西人民筹募粮食支援出征,在沦陷的日子里,潞西人民坚持不懈对日斗争,直至光复。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应邀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随后,吴努到中缅边境地区进行了视察,并按排了1956年2月7日在中国陇川拉影寨相邻的缅甸雷基召开了5000多人参加的边民大会。会后,缅甸吴努总理向周总理通报了雷基边民大会的情况,并提议在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由中方召开一次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周总理立即致电缅甸吴努总理“为增进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和和睦相处,我同意阁下关于召开边民大会的建议。我国政府将在1956年适当时机在云南边境召开一次边民大会,届时一定会邀请缅甸代表团参加”。并作出于1956年12月15日在德宏州首府芒市举行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的决定。


50年前,中缅两国总理共同种植的缅桂树

  1956年12月,经中缅两国领导人商定,中缅两国边民联大会在云南省德宏州首府芒市如期举行。12月16日这天,芒市城区万人空巷,德宏各族人民及来自保山、临沧、怒江、红河、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公众领袖和各民族代表、新闻记者15000多人纷纷涌上芒市广场,参加边民联欢大会。芒市广场上悬挂着“中缅友谊万岁”、“世界和平万岁”的大幅标语,中缅两国国旗迎风招展,当中缅两国总理步入会场时,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热烈欢呼,芒市广场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1 2 3 4



  相 关 文 章
  发 表 评 论

内容搜索

   





整小时节目

普通话    18/03 17:00
广州话    18/03 20:00
客家话    29/01 24:00
闽南话    29/01 22:00
潮州话    18/03 19:00
海峡飞虹   30/01 17:00
中国音乐榜  30/01 18:00
精彩节目回放
•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组图]   收听
• 直播回放: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 音频 视频
• 直播回放: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介绍北京2008奥运会筹备情况
• 直播回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介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 直播回放:中组部副部长介绍党建情况
• 直播回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更多>>
专题推荐
紫荆花开的十年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段集体记忆。虽然十年过去了,但是说起1997年7月1日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还是会很激动。
温家宝出访韩日
 2007年4月10日-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韩国和日本进行正式访问。
精彩图片

本台记者川西行

浩浩“天湖”纳木错

苏州--粉墙黛瓦中的人间烟火

台湾来的“蝴蝶阿公”(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2232 68892233 监督邮件:jchsh@cri.com.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