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兵工廠

(本文只引輕兵器有關資料,廣東兵工廠尚修造輪船, 生產其他大小火砲及砲彈, 均略去.)

1873年, 兩廣總督瑞麟派候選員外郎溫子紹(瓞園)向十三行聯泰號試製後膛七響連環快槍一支, 製成。 開始興建機器局。

1874年6月, 兩廣總督瑞麟奏請成立廣東機器局, 委溫子紹經理, 製造槍炮火藥, 修造兵輪, 設於在省城廣州聚賢坊。 產品有"豬仔腳"手槍及七響後膛抬槍等, 是為廣州最早之機器局。

1878年劉坤一奏請成立廣東軍火廠,因機器局在省城之內,地方狹窄,又有兼鑄槍砲,修造輪船等事,勢不能專顧火藥一項,因而所造寥寥。 今於省城外增步地方購買民田,設立軍火廠一所,於1874年6月興工。 又稱為東局。

1879年10月,兩廣總督劉坤一奏請廣東機器局仿造水雷。

1885年10月,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將省城內廣東機器局,城外增步軍火局合併為廣東製造局。

1886年1月5日,兩廣總督張之洞奏廣東機器局整頓局務並開革溫子紹。 江蘇候補道溫子紹經管機器局多年,料價多不實,工匠亦不足額,物議繁多。 奉旨革職。

1887年於廣州大北門外番禺縣屬之石井墟設石井西局, 遴選江蘇補用知縣薛培榮, 購地31畝, 創建製造槍彈廠一所。 其機器除了由上海泰來洋行(Telge & Co.)購得機器一副, 另有廣西所購機器一副, 因無力開辦, 折價留粵。 其他還有來自增步製造東局及增步黑藥局的機器。 後改名為廣東槍彈局。 可以製造毛瑟、 馬梯呢、 士乃得、 云者士四種槍彈。 (註1) 又稱石井兵工廠。

1888年, 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籌建新式槍炮廠。 事未果, 1889年9月, 張調任湖廣總督, 繼任總督李翰章不願付清定購機器尾款, 該批機器遂運往湖北漢陽, 終成湖北槍炮廠。

1892年設機器北廠。

1896年槍彈廠改稱廣東製造西局。

1897年槍彈廠改稱槍彈廠石井新廠,下設槍廠,彈廠1887至1895年, 趙濱彥擔任廣東製造局會辦, 有一份廣東製造東西兩局章程, 當時廠內情形:

採辦請歸善後總局派員承辦, 以杜冒銷。 查本局從前大弊, 專在採辦。 嗣後需用物料, 均由支應委員督同各經管司事預期查明, 開單呈核, 再行咨請善後總局遴委妥員, 分赴省港採辦。

……

局中工匠, 每日六點鐘吹頭遍號氣, 即行齊集。 俟六點半鐘吹二遍號氣, 即行進廠作工。 十一點鐘放工吃飯, 十二點鐘開工, 五點半鐘放工。 每日除放飯工外, 共作工十點鐘。 如早晨六點鐘未到廠者, 罰工半日, 未到五點半鐘先時私走者, 亦罰工半日。

每逢朔、 望各放工一日, 每年於十二月封印日放工, 至次年正月開印日開工。以上放工日期均不扣工。 此外, 若有請假不到工者, 均按應得工食計工照扣;不請假不列工者, 除扣工食外, 按日論罰。

……

每次造成炮子、 槍子, 均應試放有無弊病。 隨時登簿以備考核。

,新機器廠。 同年在距石井6里之槎頭地方設無煙藥廠。 12月17日,增步火藥局在碾藥時,工匠疏於灌水於鐵輪,機盤之中,致鐵輪與機盤相碰,火藥自燃,燒毀造成藥百餘斤,轟斃工匠11人,廠屋9間,同時震塌壓傷地屋工匠8名。

1905年3月12日,岑春宣奏請擴充製造,原廠只能仿造單響毛瑟。 半用人工,每日出槍5枝。 移建新廠於清遠縣大有村。 向德商信義,禮和兩洋行新購機器有德國侶佛廠每日可造六密里五口徑1898式,5響毛瑟無煙快槍25枝之新式造槍機,及每日能造無煙彈25,000顆之造彈機,大小共計四百餘具,共66萬7千餘兩。 又訂克虜伯格魯森廠每日出藥300磅之製造棉花藥,轉造無煙藥各種機件共14萬兩,已訂合同簽字。 這是外藩先斬後奏,突然想到要和朝廷提一下,不料碰了個大釘子,6月1日練兵處奏議緩建。 因前四川,湖南兩省上年均奏請購機建廠,由政務處駁令緩辦,練兵處正在計劃於全國兵隊所需之處,建北,中,南三廠,不在由各省自行其事,由陸軍部統一辦理。 當日奉旨,依議。

1906年1月4日,岑春宣請以新機擴充舊廠。 因新機已付款購定,並陸續運到。 6月25日,練兵處擬准廣東以新機擴充舊廠。 當日奉旨,依議。

1907年6月在廣東番禺石井製造西局旁購地, 擴充舊廠成立製造軍械廠。 後改名廣東兵工廠。 以舊製造西局之槍彈廠改建為黑藥廠, 炮械廠改建為機器廠,復建立槍廠及無煙彈廠。 裁併增步東局。 並在南海縣屬濱江口地方,另建無煙火藥廠。 委四品卿銜前廣西候補道魏瀚為總辦。

該年並仿製成功德國1904年式毛瑟步槍, 稱之為光緒三十三年六米厘八新式五響無煙快槍。 為此後製造元年式步槍之開端。

根據同年之廣東軍械廠暫定章程: 本廠專造槍枝、 子彈。 遵照陸軍部定章六米厘八口徑。 原訂機器, 每日做工十點鐘, 可對出槍二十五枝、 彈二萬五千顆。 各營、 各局暨各砲臺、 各輪機修理器械及請造各件, 歸西局辦理。 黑藥彈亦由西局製造, 經費由總廠撥給。

1908年起機器北廠開始製造水旱各式機關槍。

1909年正月無煙藥廠成立。 8月23日, 廣東布政使胡湘林奏陳,擴充廣東製造軍械廠告成。 胡湘林又奏請為廣東製造軍械廠購買製快砲機器。 其所謂快砲為: 丹(麥)國所出輕機快砲(輕機槍, Madsen Machinegun), 創造於1904年,八米里口徑,二千密達率速,每(秒)鐘能放12響,而攜帶尤極靈便,近日外洋各國改練此種砲隊者極多。 粵省製造廠前經飭匠仿造,竟能用手工製就,與外洋無異。 現已電詢德國克虜伯砲廠,日造十尊之機器,約需銀30萬兩。 此案未經批准,該廠由此繼續以手工生產八米里(8x58mm Rimmed Danish Krag)機關槍,每月生產2-3挺。 9月間無煙藥廠開工試造。

麥特森輕機槍使用一種很獨特的作業方式, 作業系統是長後座力式(管退式), 它的特性是槍管後退的距離大於子彈長度, 因此在槍匣內有上彈鎖, 在槍管返回與上彈機件間有足夠距離時才放開上彈, 因而射速較慢。槍栓在射擊時上下移動, 類似舊式單發步槍的昇降閉鎖栓,退殼鉤,上彈器都是分開的個別零件,構造非常複雜,造價昂貴,但是卻相當可靠。 在廿世紀初有30幾個國家的軍隊採用。 但就像毛瑟軍用手槍一樣,沒有一個國家將它正式列為制式武器。 其口徑,樣式繁多,除了步兵型外, 還有航空型,戰車型等。 該機槍一直到1950年代還有生產。


丹麥造麥特森輕機槍諸元:
丹麥造麥特森輕機槍


全長: 1160mm
槍身重為9.6kg
槍管長為477.5mm
口徑7.92mm
初速為690m/s
表尺射程為1900m
膛線右旋4條
膛線纏度240mm
瞄準基線長為420mm
自動方式為管退式(Recoil Operated,後座力作業)
射速450-500發/分
裝彈具式樣為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為32發
冷卻方式為氣冷

1909年兩廣總督張人駿致陸軍部電中說: 此項輕機砲係試仿丹國八米里口徑,每尊大小機件149件,全用手工仿造,每月只能造二尊。 每尊工料銀502兩。 6月送輕機砲抵陸軍部,於南苑試射。

1910年5月朱恩紱考察廣東軍械製造廠奏文中說: 全廠規模,外觀尚稱齊整,然而住屋多廠房少,佈置亦未盡合宜。 且槍彈兩廠空氣不甚流通,窗櫺又皆向西,夏間暑氣蒸灼,各匠之病不到工者,?十之四五。 擇要修改尚易為功,若長此因循,實於工作,衛生兩有妨礙。 其奏文中亦提到,製造軍械的原料,大多來自外洋,因此產品價格昂貴,而且導致經濟流失。
12月9日,度支部咨陸軍部文中說,無煙藥廠開工已一年,其藥漲力過大,雖經洋師摩喇配藥重量比照粵省溫度,逐一講求,漲力已減,但尚有射力稍次,藥片未淨二弊。 禮和洋行函稱,魯威路無煙藥廠可以傳授製造方法,惟須購買此種藥100噸,並須聘請該廠洋工程師一員,而無煙藥廠機器仍須察看能否合於製造。 當時清廷採購1907式6.8mm毛瑟步槍,該口徑是實驗性的子彈,除中國外無人使用,而初建好的無煙藥廠,又須添購機器,價款達銀34,600餘元。

1911年5月陸軍部核准無煙藥廠訂購機器,7月13日陸軍部函請粵關稅務處放行廣東製造軍械廠進口機器。

基於朱恩紱考察各廠的結果和建議,陸軍部召集了滬,鄂,川,粵,德五廠總辦至北京會商,準備將各廠接收歸中央辦理,並提出整頓辦法。 其中對於粵廠的意見是,因其靠近海口,小火輪可達,在中國未取得制海權之前,不應擴張。 同時,粵產名目太多,應整理歸併。

後來辛亥革命事起,接踵而至的軍閥割據,兵工廠收歸中央的計劃也成為泡影。 由此之後,一直到兩岸分治,才真正的各自統一了兵工事業。

1911年6月, 廣東製造軍械廠造成軍火表(原件未述期間, 由步槍數量推測為前5個月產量): 五響六八無煙槍:135、 六八小口徑馬槍:1、 八米厘輕機陸炮(麥特森輕機槍):4、 子彈: 268,990、 八響連珠毛瑟鋼頭彈(11mm):67,300、 各種無煙槍藥:231磅。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各兵工廠,製造局歸陸軍部軍械司管轄。 但事實上由各省地方督軍控制,經費也由各省自行負擔。 粵廠此時改為稱廣東兵工廠,屬於廣東都督龍濟光的勢力範圍之內。

廣東兵工廠的沿革演變

1913年1月陸軍部制定仿造中國向德國合約採購之毛瑟1907年式步槍,為元年式步槍,口徑改為7.9釐米,交川粵各廠仿造。 對口徑制式化的制定,陸軍部在6.8和7.9之間反覆了數次。 3月陸軍部各省兵工廠生產統計,廣東兵工廠日出68步槍20枝,月出機關槍20枝,68子彈日出35,000粒,其無煙藥係外購,自己生產的仍不能使用。 是年廣東都督龍濟光電大總統任命劉承恩中將為廣東兵工廠督辦。

粵造元年式步槍

1914年5月,派李鍾岳為廣東兵工廠督辦。 6月,無煙藥廠因缺乏經費停工。 10月,黑藥分廠因用途漸少停辦。 改製7.9公釐元年式步槍。 12月龍濟光致大總統電文中說,現每月製步7.9釐米步槍320枝,機關槍2枝。
元年式使用M88子彈及漏夾

1915年時,廣東兵工廠出產六八無煙步槍,八零機關槍,79,68,80各種無煙銅箭槍子。 7月12日至16日,連降暴雨,廣州附近地區江水上漲十餘丈,造成嚴重水災,無煙藥廠因水淹廠屋倒塌。 11月12日龍濟光致統帥辦事處電文中說,現每年製造5響步槍6,200枝,機關槍62枝,無煙子彈300萬顆,機關槍子彈120萬顆,毛瑟子彈180萬顆。

1916年無煙藥廠重新開辦。

1917年總辨蘇掄元電陸軍部, 現月造六八步槍600枝, 無煙子彈35萬發, 黑藥彈15萬發, 機關槍6枝。 可見到民國6年時, 廣東兵工廠仍在製造6.8mm的毛瑟步槍。

1924年孫中山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2月改稱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培養軍事幹部為建立革命的基礎,蔣介石為第一任校長。因軍校校址在廣州市郊珠江中的黃埔島上﹐所以簡稱為黃埔軍校。 5月黃埔軍校成立。 6月16日,第一期學生約500人舉行開學典禮。 創校時孫中山命廣東兵工廠撥79毛瑟槍300枝,但因軍閥作梗,到了開學只撥到30枝,後來就再也沒有了。 開學三個月後,由俄國運來步槍8,000枝,每枝子彈500發,手槍10枝。 構成了黃埔武裝的主力。

1925年2月1日, 蔣介石率東征軍出征盤據東江的陳炯明。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左路滇軍楊希閔部和中路桂軍劉震寰部卻暗中與陳炯明以及雲南的唐繼堯相勾結, 於4月回師﹐控制了廣州的一些主要陣地。 5月21日, 廣州革命政府電令東征的黃埔軍回師。 6月4日, 劉, 楊軍竟公然佔領廣東省長公署, 財政部等機關。 6日, 黃埔軍回到廣州附近。 11日拂曉, 發動總攻擊, 至12日即平定了叛亂。 兵工廠遭焚燬。 重建後更名為廣東兵器製造廠。 至此, 由1917年開始, 控制廣東的桂系勢力完全清除。 此段期間, 兵工廠須自籌經費, 因此製造品質下降, 所用材料也常不合規格。 產品並售於民團, 完全處於混亂狀態。

1930年4月28日, 廣東省長陳銘樞爭權失敗, 棄職逃亡香港, 陳濟棠完全控制了廣東。 廣州公安局長何犖兼任兵工廠廠長, 長達四年, 是廣東兵工廠任職最久的廠長。

1932年起定型仿造比利時製造的1930式步槍,稱為21年式毛瑟步槍。 在一次大戰後, 德國因為受到凡爾賽合約(Versailles Treaty)的限制, 不能製造或出口軍用武器。 這就給了一些其他歐洲國家的兵工廠乘機補位的機會, 主要的有比利時的FN(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 Belgium)和捷克的CZ(Czechoslovak Arms, Brno, Czechoslovakia)。 中國在不同的時期, 和兩者都作過大筆生意。 FN 1930型步槍和捷克的VZ 24, 德國的Standard Modell都屬於毛瑟98式縮短槍管的衍生型, 與毛瑟步槍最明顯的不同點是上護木延伸到第一節固定環。

粵造廿一年式步槍

其槍匣銘記有許多種,有從右到左,也有由左到右。 大致如下圖。

粵造廿一年式步槍槍匣銘記

1932年, 由曾任漢陽兵工廠廠長鄧演存擔任副廠長, 實際負責業務。 改計時工資為計件工資。 並取消包工制度。

1933年7月,陳濟棠向透過德國人克蘭(Hans Klein), 與德國軍方的貿易公司合步樓公司(Hapro, 註2) 訂約, 經由代理商禪臣洋行(Siemssen & Co.), 購買建立廣東第二兵器製造廠, 設於琶江口南面清遠花縣企湖塘, 專造榴彈砲, 野戰砲, 砲彈, 毒氣, 防毒面具等。 由克蘭負責, 炮廠總價港幣540萬元(一港元等於一金馬克、 0.358423克真金)。 琶江廠製炮機器的能力每月為:

75野炮(德FK16式) 9門
75步兵榴彈砲(德LMW19式) 9門
105榴彈炮(德LFH16式) 5門
75野炮彈 1萬發
75榴炮彈 1萬發
105榴彈5千發

工廠及廠房共十一座, 在1933年12月14日由克蘭發包,由廣州市永隆建築公司承建, 建築師郭秉琦及施永利設計。 1935年開始試製, 由鄧演存中將為第一任廠長, 1938年改稱第50工廠。

1934年9月8日簽約設立毒氣及防毒面具廠, 共計港幣約295,000萬元, 工廠建築物由買方自建。 毒氣廠在琶江廠西南兩公里的地方, 廠房已建成, 機器未安裝。 防毒面具廠在廣州市河南鳳凰崗, 廠房及辦公廳已建成, 機器亦已安裝好, 但未試製過。 其每日生產能力為:

1930式面具150具
呼吸裝置150具
面具箱150個

1934年增加炸彈廠。

1935年,改稱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 陳濟棠派黃濤繼任廠長。 黃濤一到任, 即提出按標準檢查產品的要求。 第一個月, 據說只有10%子彈通過檢查。黃濤在職一年內, 生產品質大幅提高。

當年, 兵工署決定採用捷克式輕機關槍為制式武器,前一年兵工署經由財政部向捷克購入5,000挺,但原廠不肯給予工作圖,各廠所造均是手工仿造,零件不能交換。 在軍械司派2名技術員前往捷克原廠監造時,密令其注意製造,技術員回國後,開始自行繪製全套工作圖,大部份是自力規定。 在年中已經完成,準備交由鞏廠(鞏縣兵工廠), 預計一年後可以開始製造。 是年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機關槍廠開始專造捷克式輕機關槍。

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捷克式輕機關槍槍匣銘記。 英國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收藏, Lew Curtis拍照提供。


捷克造ZB26式輕機關槍諸元:

全長: 1165mm
捷克造ZB26式輕機關槍


槍身重為9.0kg
槍管長為602mm
口徑7.92mm
初速為830m/s
表尺射程為1500m
膛線右旋4條
膛線纏度240mm
瞄準基線長為568mm
自動方式為汽退式(Gas Operated,瓦斯汽作業)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為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為20發
冷卻方式為氣冷

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所造ZB26槍匣上的印記, 左為早期型, 後來加上兵工署徽。

1936年增設動力廠。 7月18日, 陳濟棠因第一軍余漢謀倒戈, 加上內部分崩離析, 逃亡香港。 南天王統治廣東時代結束。 兵工廠於11月收歸直轄中央, 稱為廣東第一兵工廠。 鍾道錩奉兵工署令於11月10日抵粵接收。 結束由廣東省地方控制兵工廠的情勢。 琶江炮廠改稱廣東第二兵工廠, 由江杓接任廠長。

1937年增設木工廠。 當時有步槍廠,機關槍廠,無煙彈廠,機關彈廠(附設熔銅部),無煙藥廠,機器廠(兼造輕機關槍),炸彈廠,動力廠及木工廠等九個廠,工人2300餘人。

6月起,步槍廠專造中正式步槍,並開始在槍匣上使用廠徽,其中正式步槍槍匣銘文演變如下圖。

粵造中正式步槍槍匣銘記演變

77事變後, 奉令遷往廣西融縣, 12月22日開始拆卸機器, 一星期內拆竣下船。 廣東第二兵工廠亦全部拆卸, 遷到重慶。 原址為日軍空襲炸毀。

抗戰時期的廣東士兵
元年式步槍及M88子彈

來自Edgar Snow-Far Eastern Front

1938年1月奉令改稱第四十一工廠。 5月無煙藥廠移交四川瀘縣第23廠。 8月融縣臨時廠房搶建完竣,輕機關槍廠開始生產。 子彈廠及步槍廠相繼開工。 廠房位於小峒及天堂坪兩處山麓。 有職員144員,工人2500餘人。

1939年12月24日,柳州受敵威脅,奉令遷往貴州桐梓。 子彈廠交40廠,炸彈廠交桂林修砲廠。 同時40廠之輕機槍廠併入41廠為第4製造所製造輕機槍部門。 拆卸後首要機器由西南運輸處運獨山轉桐梓,次要機器及交40廠器材由火車運湘轉川。

1940年2月18日首批器材抵達桐梓。 事先勘定在城南東方約4公里處之傅家洞為廠址。 洞長550公尺,面積約38市畝。 因鑿洞工程浩大,一時難以完工。 同時在城南西方約3公里之傅家龍洞山岰同時趕建臨時廠房以便儘速開工,6月底完工。 8月輕機槍開始生產。 12月招商承造傅家洞鑿洞工程。

1941年9月鍾道錩呈兵工署,本廠造捷克式輕機槍及中正式步槍。 自1940年開工迄今,已生產捷克式輕機槍2,200挺,步槍7,000枝。 若材料不缺,技術員工補充建全,原有機器加以修理,每月可出捷克式輕機槍260挺至300挺,步槍1,100枝到1,300枝。 現有職員218員,工人2,300餘名。

1942年3月底預計鑿通隧道,機器遷入洞中工作,因工程過巨,又增加鑿平洞中石邱及洞頂開窗等工程,至7月方完全竣工。 10月增加水電工程組,利用天門河水力發電,解決動力問題。 機器在美購置,原訂於1942年6月交貨,太平洋戰起,運輸困難,一時無法發電。 其時有職員258名,工人2,192名。

當時有八個製造所:第一所生產步槍, 第二所生產輕機槍, 第三所為機器維修, 第四所銑機槍彈膛、 槍管、 車零件和工具樣板, 第五所負責動力發電、 供水, 第六所鑄鐵, 第七所翻砂、 焊鉚,第八所為木工所。

1944年9月兵工署報告該月產量,步槍1000枝,捷克式輕機槍300挺。

1945年1月15日任命劉守愚為廠長。

4月15日, 天門河水力發電機一號機安裝完畢, 開始發電。 發電機全部機件為美國奇異公司1942年出品, 是兩座封閉型、 傘式、 三相交流同期發電機, 帶有高低發電、 繼電及自用屏電壁六塊。 水輪機為中型法南西斯立式, 美國勒菲爾公司出品, 總馬力為l,000匹, 並帶有伍德華式油壓機、 自 動及手動兩用HB型、 臥式缸之調速機各有二部。 總重約百餘噸, 全部機件散裝由飛機空運至昆明, 再用大卡車(汽車)運來桐梓天門洞。

機器安裝工作由水電工程處及第五所擔任, 主要負責人有工程處處長陳祖東、 工程師孟覺和第五所主任郭維藩等。

1947年1月4日將廣州區兵工廠接收處改立第80工廠。
80兵工廠廠徽。

1946年7月因勝利復員, 裁併兵工事業。 第41廠奉令結束, 與第1廠, 第27廠將機器運往重慶移交給第21廠。 其時在貴州桐梓有719市畝廠區, 50,000平方公尺房屋。 機器交由車運, 至1947年10月尚有200噸未運。

1949年7月第80工廠遷往海南島榆林港。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時30分,由中共四野40軍和43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共5萬餘人,分乘350艘船隻,分成東路, 西路兩編隊,自雷州半島南端各港灣同時起錨,強渡瓊州海峽。 5月1日, 擊潰薛岳守軍, 佔領海南島全境。

註1: 馬梯呢(Martini),瑞士人Frederich von Martini採用Henry Peabody,美國波士頓人,所發明的昇降式閉鎖槍機,1871為英國製出的單發步槍,.45口徑。 士乃得(Snider ),Joseph Snider,美國紐約人,1866-1873年英國軍用,.577口徑。 云者士(Winchester,Hotchkiss,45-70口徑)四種槍彈。
 
  註2: 合步樓公司, Hapro -Handelsgesellschaft fur industrielle Produkne, 由Hans Klein獨自出資的私人貿易公司, 但一般以為他是由Reichswehr, 威瑪時代(Weimar Republic)的德國陸軍支持, 代表德國軍方和軍火工業。 以出口中國原料, 如鎢砂、 銻、 農產品等, 同時向中國銷售德國軍事工業產品, 如槍械、 彈藥、 機械等。 是30年代國民政府與德國貿易的主要對手, 中央信託局並因此而成立。 Klein當時同時與南京及廣東政府進行貸款協議, 是兩邊下注的作法。 其他如29軍的宋哲元, 廣西軍方, 也都與其有來往。 陳濟棠倒臺後, 才專與南京政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