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遇 登录 设为首页

施一公研究组发布生物科学领域重大成果 期盼获诺奖

2015年08月24日07:19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施一公研究组发布生物科学领域重大成果 期盼获诺奖

 施一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施一公研究组发布生物科学领域重大成果 期盼获诺奖

施一公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

  □特派记者王磊文图

  核心提示|一项被业内专家称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昨天上午10时在清华大学正式发布。

  昨天,大河报作为省内唯一受邀参会媒体,见证了“施一公研究组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重大成果”的发布。施一公教授对大河报记者说,“这项成果的重要性超过我过去25年科学研究总和”。很多网友关注这个成果能否得到诺贝尔奖,施一公说,在一线研究,不可能以得诺贝尔奖作为目标。科学评价,由第三方进行、由历史见证。媒体太关注诺贝尔奖了,可以淡化一下,因为基础研究中很多问题还没解决。

  世上首次“重要性超过我过去25年科研总和”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周刊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清华大学网站发出这个消息后,新闻中心的媒体接待工作人员电话被打爆了。”昨天上午10时,在清华园主楼接待厅内,清华大学新闻发言人、新闻中心主任张佐教授说。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施一公说,第一篇文章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第二篇文章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这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

  “这项成果的重要性超过我过去25年科学研究总和。”施一公说。此前,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的文章总共接近50篇。该成果的完成,不仅初步解答了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也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成果有多重要?

  会场上,施一公教授专门放了一段动画片,说明剪接体的工作原理。“剪接体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动态分子机器,其结构解析的难度被普遍认为高于RNA聚合酶和核糖体(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分别获得2006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虽然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没有得到一个原子分辨率的剪接体结构。”施一公教授说。

  意义重大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

  “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施一公说,许多人类疾病都归咎于基因的错误剪接或是针对剪接体的调控错误。比如,单个剪接位点的增加或缺失可能引起α-或β-地中海贫血症;可变剪接平衡紊乱导致的某些外显子不正常表达可能导致额颞骨痴呆症。

  施一公介绍,自1993年RNA剪接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分子奥秘。发布会还专门准备了一张PPT说明国际上有很多大牌研究团队玩命攻关这个领域:有美国哈佛大学、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

  今年6月24日,Na-gai研究组的一篇论文于《自然》网站在线发表,其工作将剪接体组装过程中的一个中心复合物tri-snRNP的分辨率提高到了5.9个埃,引起轰动。而此前人类对基因剪接体的认识精度只有29个埃。1埃为10米,其微小可以想象,然而Nagai的工作仍然不能看到构成蛋白的氨基酸的信息。

  “我们得到的结果不仅将精度由5.9个埃提高到了3.6个埃,而且其解析对象是真正的剪接体,而不是Nagai团队所取得的参与剪接体组装过程的复合物,从而第一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体的细节。”施一公说,“整体是3.6埃,局部到了2.9埃。分子结构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为啥施一公的团队这么牛?“一方面是手段优化,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另一方面是计算方式得到改进。”施一公说,计算方式是一个原创。“昨天、今天,世界各地科学家都来询问我们,如何在计算方式进行改进?”施一公特别提到他的学生闫创业博士。在发布会上施一公公布,这个计算方法是闫创业的贡献。

  施一公强调,这是一个基础研究层面的发现,和应用差距甚远。不能说根据我们的剪接体结构就能直接发现引致疾病发生和治疗的方法。这项工作的核心意义是让人类对生命过程和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网友热议这个成果能得到诺贝尔奖吗?

  很多网友关注这个成果能否得到诺贝尔奖。对此,施一公的好友,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说,讨论诺贝尔奖,恐怕不是施一公团队做的事情。未知招来他们兴趣,他们去探索,探索又招来新的未知。关键不是什么奖,重要的是把科学的问题回答清楚。

  “鼓励青年才俊,找准方向,为国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高福说。

  施一公本人则说,在一线研究,不可能以得诺贝尔奖作为选择课题的标准。科学评价,由第三方进行、由历史见证。媒体太关注诺贝尔奖了,可以淡化一下,因为基础研究中很多重要问题还没解决。

  “施一公团队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有多米诺效应,对很多科研团队是个震撼。中国有再大成果,大家也不要再惊讶。”中国生物物理协会会长饶子和院士说。

  名家点评两位诺奖得主高度评价该成果

  菲利普·夏普,因发现RNA剪接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说,施一公教授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里展示的剪接体及其反应活性中心的结构振奋人心,这是RNA剪接领域的突破。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也为这次成果点赞。他说,施一公教授实验室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为理解剪接体的结构和工作机制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表示:“施一公是蛋白质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曾做出过许多重要贡献,而如今的这一最新发现,是施一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

  王小凡还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这也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最杰出成就。”

  一公心声当了副校长后教育科研也不能丢

  网上,施一公将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消息已经传开,目前还在公示期,公示时间为2015年8月20日至26日。很有网友问,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后,教育和科研能兼顾吗?

  昨天,施一公说,当了副校长,对自己有个承诺,就是教育和科研是不能丢掉的。“我每年在清华大约有100节课,不管是不是副校长,这个课不会减少。”

  “现在做科研的时间不如刚回国那段,但是有一半时间都在科研。”施一公说,以研究剪接体为例,这5个月,至少有两个半月都在全心全意科研,“我常说,做研究得到的喜悦,就算中彩票都比不上。”

  饶子和点评:清华的传统,是双肩挑。施一公当了副校长,可以很好地挑起来。科研、教学、校务,三不误。

编辑:莫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