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百舸争流千帆竞――回眸“十一五”(二)

2011年05月23日 16时44分47秒哈工大报 浏览次数:87

      哈工大报讯(季萱/文)
老树春深更著花——学科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校强化学科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本着“做精工管、做强理科、做好文科”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重点突破、优化结构,开展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规划科学,布局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强化学科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坚持“明确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建设原则和“做精工管、做强理科、做好文科”的建设思路,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培育学科高峰,全面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学校以“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开展为契机,开展了航天、机电、土木建筑等3个学科(群)建设项目及复杂环境下的决策支持与管理创新研究等8个一级学科建设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26个一级学科的持续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空间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制造工程4个带头领域的建设力度,加强了对理学、人文社会学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将理学类学科的建设列入重中之重的任务,使得我校工学优势进一步增强、理学学科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办学实力有所增强。
      经过5年的建设,学校工科优势进一步凸显,理科竞争力明显提高,管理、经济和人文社会科学实力不断增强,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壮大。学科分布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39个一级学科。理学和法学门类的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培育了一批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形成特色学科体系
      在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学校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讯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6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目前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覆盖了40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五位。
      如今,学校已经建设成一大批与学校地位和特点相称的重点与优势学科,优势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学校47个国防特色学科列入重点建设计划,22个学科(二级学科)新增为国家重点学科,39个学科(二级学科)新增为省级重点学科,24个学科(二级学科)新增为部级重点学科。学校建成了由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物理学、化学等一级学科构成的优势学科群。
      根据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结果,我校材料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5个学科领域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学科按论文数量排名位列全球第7位,计算机学科入围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百强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

产生了一批基础、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突出
      “十一五”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基础、新兴与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为载体,大力加强基础、新兴与交叉学科的建设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基础交叉研究院的孵化器功能,进一步加强理学学科建设,稳步扩大数、理、化、生命科学等基础建设规模,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基础与交叉研究团队。
      “十一五”以来,学校支持鼓励基础、新兴与交叉学科研究,制订实施了“基础研究振兴计划”,实施了“重点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等8项重点发展计划,并在“211工程”三期建设和国防特色专业建设资中加大了对相关学科的投资力度,投入比例较前期建设翻了一番。
      自2005年创建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以来,学校陆续建设了理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所,引进人才50余人,接受博士毕业生50余人,形成了一支110多人的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团队,团队博士化率98%,副教授以上师资中超过90%的人员为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归国人员。学校通过构筑促进理学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学术特区,有力地促进了化学、物理学、数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辐射作用。
      目前,研究院以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为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正在开展生物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环境中纳米有害物质对人体器官侵害机制研究、生物有机分子与创新药物、生物化学反应的理论模拟、超声新型诊疗机理等研究。
      面向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的耶鲁大学和密西根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有定期的学术交流,聘请了一批外籍教授任研究院的专职教师或合约教授,同时根据计划定期派出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与学术交流。与耶鲁大学合作建设了“哈工大-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实验室”,与剑桥大学合作建设了“剑桥大学-哈工大联合微纳技术实验室”,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合作科研项目,并与莫斯科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哈工大理学研究中心的协议,执行情况良好。
      学校还重点推进传统学科与理学、医学等交叉融合,寻找新的“学术交叉点”和“学科增长点”。目前学校已经与哈医大就开展医、工、理交叉学科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签署了相关框架协议,启动了近10项合作项目。曹文武教授与哈医大合作的“心血管疾病声光电治疗技术”以及徐晓飞教授的项目等已经得到哈尔滨市科技局和黑龙江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正在进行中,研究成果有望取得较好的成功示范效果。
      基础与交叉学科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显著,自2008年以来,基础与交叉研究团队陆续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和纳米期刊(NANO Today)等一批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将学校发表学术文章的最高影响因子纪录从2005年的5.04提高到了2010年的13.24,大大提高了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国际影响。2009~2010年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数理学部、化学学部和生命科学学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2010年研究院一项成果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将在2011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多年来,学校专业布局上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强调通用性及行业特色,通过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培育特色,加强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现有22个院(系),设有86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148个硕士学位点、82个博士学位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目前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工学为主、理学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新专业的建设,按照“国家需求牵引、学科发展推动、办学能力支撑、面向未来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创办新专业。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家对新兴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组织专家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及人才市场供需趋势,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新增设了理科类、交叉边缘学科、新兴技术学科、人文管理学科等方面13个新专业。
      我校新办专业绝大多数都有相应学科作依托,具有较好的实验、实习、师资和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有较好的保证。13个新办专业中,有7个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创办,3个依托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创办,3个依托相应的硕士点创办。学校新办专业的设置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有47个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先后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其中包括4个国防特色紧缺学科、5个国防特色骨干学科、6个国防特色主干学科、14个国防特色基础支撑学科、2个国防特色新兴交叉学科、9个国防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和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依托这些重点学科优秀的学科梯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实验条件,学校立足工科并依赖雄厚的国防科技科研背景,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与重点学科相匹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国防专业,如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等。学校国防科技学科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防特色更加突出鲜明,国际影响力与办学声誉显著提高。
 

编辑:系统管理员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哈工大报

工大视频

哈工大人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