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戶外]神秘的天涯海角 鶴咀

2015年09月04日
全部 > 小歇
  • 從博加拉炮台眺望鶴咀。

    從博加拉炮台眺望鶴咀。

  • 孤懸海角的機槍堡。

    孤懸海角的機槍堡。

  • 浪濤湧進雷音洞。

    浪濤湧進雷音洞。

  • 鶴咀燈塔∣建於1875年香港第一座燈塔。

    鶴咀燈塔∣建於1875年香港第一座燈塔。

  • 蟹洞風貌。

    蟹洞風貌。

  • 建議路線: 鶴咀道→鶴咀村更樓→鶴咀機槍堡→博加拉炮台及德己立炮台→鶴咀燈塔→雷音洞→鯨骨標本→蟹洞→鶴咀道巴士站(9公里)
交通:新巴9號(筲箕灣至石澳)  需時:約5小時  難度:2.5星  風景:4星

    建議路線: 鶴咀道→鶴咀村更樓→鶴咀機槍堡→博加拉炮台及德己立炮台→鶴咀燈塔→雷音洞→鯨骨標本→蟹洞→鶴咀道巴士站(9公里)
    交通:新巴9號(筲箕灣至石澳) 需時:約5小時 難度:2.5星 風景:4星

   

 

在繁華的香港島上,偏遠的東南角卻是一個人煙稀少,只有浪聲、風嘯、鳥鳴的寧靜的角落——鶴咀。(英文名稱為Cape D’Aguilar(德己立角),以當時三軍司令德己立爵士命名。)鶴咀位於石澳郊野公園的南面鶴咀半島的東南端,其東面面向廣闊的南中國海北部水域。東北面與東龍島遙遙相對,扼守維港東面出入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為英軍重要防區,1930年代末期建有博加拉炮台,及戰前在其附近加建德己立炮台。另外鶴咀半島西面與赤柱半島相望,英軍建有一座機槍堡,扼守大潭灣。文 : 樂思  圖 : Boyee & Terry


前往鶴咀十分容易,可於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9號巴士,在鶴咀道下車,沿鶴咀道從車站直到海岸保護區的盡頭3公里多,約一小時。沿途可以看到山下的石礦場、對岸的紅山半島及赤柱,如天氣清朗,放眼青山碧海藍天白雲,令人心情舒暢。不久,在前方海角有一小屋孤伶伶的屹立著,這便是當年英軍的機槍堡。當過了上山頂的分岔路口少許,往馬路左面走可進村參觀那座百年花崗岩更樓,而馬路右面隱約有石級可穿過廢村及叢林到達機槍堡。機槍堡頂部是偵測站及通風口,內部有3座機槍台,參觀時,大家不妨嘗試感受當年英兵為防備日軍扼守大潭灣,那種緊張凝重的氣氛。
 
返回鶴咀道繼續前行1公里,便到達鶴咀電台的禁地,大家需要在左面沿小徑繞過它,電台後門有小路直達博加拉炮台,內有營房、彈藥倉、偵測堡、炮台等建築。此處亦曾發生一次戰鬥。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隨即從新界入侵,翌日,即1941年12月8日,駐守該炮台的英兵發現日本戰艦隨即發炮並成功驅趕。折返電台後門沿馬路可以前往最正宗的鶴咀。鶴咀原指山下這一塊深入海中的岬角,上面有香港第一座燈塔,建於1875年,是一座白色的圓形石塔,高9.7米。燈塔底座、拱形門口及螺旋式樓梯均由石塊砌成,工藝精湛。位於入口的鐵門上方,飾有幾何圖案,很有歐洲古典風格。
 
走近海邊時,山的一面傳來浪濤拍岸的巨響,原來是一個直通山後海邊的海蝕洞穴,空曠的洞穴有如喇叭一樣將浪濤聲響放大,怪不得叫雷音洞。馬路盡頭是海洋研究所,海灣對面是兩個彎彎的小島,叫狗髀洲,像不像狗兒的大腿就見仁見智,不過有人考據後得出它們原名實為筊杯洲,因以前村民認字不多才誤傳誤寫為發音相近的「狗髀」。筆者覺得原名倒是入形入格,兩洲就像問卜後擲出了一陰一陽的筊杯。研究所前方放置了一幅鯨魚骨,它是1955年在維港擱淺的雄性長鬚鯨的標本。標本邊便是蟹洞,一個長年遭海浪拍打形成的海蝕拱,從稍高位置遠處觀望真的跟螃蟹有幾分相像。洞的上部是螃蟹的眼睛與咀巴,兩邊巨石便是它一雙大鉗子。潮退時還可從洞中穿過,十分有趣。
至此鶴咀各個別緻的景點亦遊玩完畢,大家可沿車路走回巴士站乘車離去。


建議路線: 鶴咀道→鶴咀村更樓→鶴咀機槍堡→博加拉炮台及德己立炮台→鶴咀燈塔→雷音洞→鯨骨標本→蟹洞→鶴咀道巴士站(9公里)
交通:新巴9號(筲箕灣至石澳)  需時:約5小時  難度:2.5星  風景:4星
 
 

回首頁      列印

 

 

/9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