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總統文化獎頒獎,會長周宇修致詞


攝影/潘儀


台權會於2019年獲得第十屆總統文化獎「社會改革獎」,本文為會長周宇修在10月18日頒獎典禮上的致詞。

各位好,我們是台灣人權促進會,感謝副總統、鄭(麗君)部長,以及在座的各位評審委員,給了我們這樣的獎項。

剛剛有很多很精彩、很動人的致詞,大家可能眼淚也都流得差不多了,我們台灣人權促進會,相較之下可能稍微嚴肅了一點點。

台權會在戒嚴時期的1984年成立,跟著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我們一起從獨裁的政權走向了民主、自由還有法治跟人權。事實上,對於這次是否應該要參與總統文化獎的遴選,會內的意見本來是非常分歧的。畢竟,人權倡議跟人權運動是個從邊緣走向主流的過程。很多時候,台權會身為一個人權組織,必須要站在社會的對立面接受各種批評,並且跟社會做充分的溝通,才能夠捍衛某些價值,並慢慢地擴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本會前會長邱毓斌對於這次頒獎,他說:「我們希望藉由這次機會,打破過去威權時期所遺留給很多人腦海裡那種『參與公共事務改革,不是正道』這樣不對的社會價值」。我們希望能藉由這次得獎讓更多人知道:參與社會改革,是一條能夠選擇,而且是正確的道路,也是應該的;而選擇非政府組織作為一個職業,是正當的,是能夠驕傲地跟別人抬起頭,來肯定自己的。感謝本會過去的諸多先進,打下了台權會這35年來能夠運作的良好的基礎,讓台上秘書處的各位,能夠自主發揮,創造一個理想的空間。本會的夥伴們,他們優秀的能力,無庸置疑。能和這些夥伴攜手一起奮鬥,是我的榮幸、也是我這輩子非常驕傲的事情。



在會長周宇修致詞前,台權會秘書處成員全體步上舞台。攝影/潘儀


這35年來,台權會走過風風雨雨,面對台灣,乃至於跨界的人權議題,如同剛剛蕭(新煌)老師說的,我們無役不與。有些議題我們成功地獲得有力的結果,例如2005年戶籍法強制按捺指紋的問題,經本會與其他團體的合作,在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捍衛住了人民應該要有的隱私權。有些個案我們也成功的與其他人權組織進行有意義的救援,例如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當年被控強盜殺人,歷經十多年終於能還回他們的清白、獲得無罪宣告。然而,更多的人權問題,其實我們還在奮力掙扎,我們希望終有一日,能夠讓更多人理跟認同,例如爭議多時的樂生療養院、各個反迫遷議題,因為歷史的久遠、事件的複雜,以及某程度的似乎與經濟發展衝突,導致人們無法進一步深究。又或是台權會多年來推動言論自由、集會自由,我們一直呼籲修正集遊法。在座的鄭(麗君)部長,當年在擔任立法委員的時候,也提出了非常進步的集遊法修正草案,但是仍然很可惜無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

晶片身分證、健保資料庫的政策,則是很顯然的,科技發展與隱私的強力拉扯;以及我們的原住民,雖然政府公開地道歉,但是他們的文化權與自決權究竟要如何落實,現在可能還是一個問號。而勞基法修惡、或是對外籍勞工、移工的不當對待,更是在挑戰「人有內外親疏之分」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

從歷史的發展以及台灣的實踐,可知民主與人權,不會是天上當然掉下來的,更會因為我們的無視產生倒退。比鄰而居的香港現在正在受著水深火熱,享受民主化成果的我們,更應該警惕自省。畢竟,所謂的「社會改革」從來就不分官方與民間。如果我們深信人皆生而自由平等,應該要努力的,就是讓更多原本無法享有自由與權利的人,被夠納涵到台灣這個多元而奔放的島嶼上,沒有任何階級之分。就如同之前那麼多的得獎人,我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除了支持本會之外,能夠支持更多的民間團體以及在座的各位,為社會付出的這些人士。


正副秘書長邱伊翎、施逸翔在上台代表領獎時,打開並展示寫著台權會關注議題的捲軸。然而對於持卷軸上台一事,事前與主辦單位進行了多次溝通。攝影/何宇軒


最後,我們要再次呼籲,繼續捍衛著本會歷來所堅持的人權價值,誠如今天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帶到台上的口號。我們希望政府,盡速通過「難民法」、我們拒絕「晶片身分證」、我們希望修正「集會遊行法」,以及諸多未完成的人權政策。

(帶眾人齊喊口號)
盡速通過難民法!
拒絕晶片身分證!
修改集會遊行法!
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

台權會35周年回顧短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