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施政報告對幼教有承擔 - 《信報財經新聞》

本周三,現屆政府剛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一如教育界期望,政府總算承諾成立委員會,研究把幼教納入正規學制之中。猶記得當初有不少人認為新政府上場無異於董建華時代回歸;姑勿論其他範疇,在教育政策上,本屆政府似乎顯得頗不一樣。

董時代的教育政策雖然高喊「愉快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等口號,但推行的卻盡是掀起競爭、壓力與焦慮的市場化政策。十多年以來直資學校數目急增近八倍,並把眾多名校吸出津校校網;享有更大校政自主的直資學校雖能提供多元化課程,可是這種自由卻相當昂貴。據教育局數據顯示,一般中五生的學位成本為43047 元, 直資學位最高可達143489 元。在自由之名下,社會對貴族直資的憂慮正日漸增加。

至於同樣掀起競爭和消費者主導文化的學券制,多年來政府視之為對幼教的回應,可是對不少學校而言,16800元的學券津貼實如雞肋。學券制雖可提供較穩定的資源,卻也帶來極繁重的行政工作與評核要求。再者,學券額並不考慮校舍租金、工資、教具教材等營運開支的上漲幅度,甚至無視全日與半日制營運成本的差異。多年來,幼教發展肩付幼兒人格培養的重責,亦為早成主流的雙職家庭提供托兒服務,可是在市場自由之名下,幼教發展依舊自生自滅。

教育局計劃幼教納入免費教育範疇,讓香港幼教與國際接軌,明顯比前任政府更有承擔。其實,只要政府不以市場化之名把應有責任外判出去,以及不挑起國民身份爭議,強迫港人反思「向誰效忠」、「為何要效忠」等敏感議題,香港教育自會平穩發展,不會成為添煩添亂的火山口。

梁亦華(2013.1.18)︰施政報告對幼教有承擔,《信報財經新聞》,A17,時事評論。


梁亦華(2013.1.18)︰施政報告對幼教有承擔,《信報財經新聞》,A17,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