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幼院擠提與篩選 -《信報財經新聞》

踏入秋冬之際,是不少家長為年幼子女張羅幼稚園學位之時。近年北區、大埔等區幼稚園學位緊張,家長為子女辭工排隊、「瞓街」爭位之新聞屢見不鮮,不少人歸咎於家長「一人霸多位」,政府遂改以學券註冊,並鼓勵各幼稚園網上派表。不少輿論亦歸咎於父母過於緊張,沉迷起跑線上的競爭。可是父母對學位之緊張到底從何而來?政府之行政措施只針對家長是否足夠?

對幼稚園而言,數以千計的申請表會為校方帶來極沉重的行政壓力,故此各校會以不同方法或原則來取錄學生。一般而言,篩選原則可根據兩項︰先到先得原則;與富者優先原則。前者易被批評,後者則披上拓展資源的糖衣,對家長而言,兩者之害實無大小之分。


擠提式排隊

先到先得原則無須贅述,主要是幼稚園從源頭控制報名表數量,以直接減少申請者,過往通宵排隊的現象正是基於此派表原則。不少名校申請表甚至有價有市,狀如炒賣iPhone,擠提式的排隊亦為傳媒帶來不少震撼性的相片。

家長排隊輪候數天固然痛苦,可是不少幼稚園的先到先得原則向前無限延伸,要求家長預先數年申請。筆者對「孩子甫出生便須報名」的都市傳說早有聽聞,但一直以為只是九龍塘某一兩所名校的個別例子,但家人親身經驗卻令我有嶄新體會。

以今年新界某區為例,二十四所學券幼稚園中有一所表示孩子拿取出生證明書便能報名,四所表示一歲或歲半起便能報名,故所有名額( 包括候補名額) 已經滿額。更值得注意的是,筆者詢問之時只是6 月,距離2015/16學年尚有十五個月之多,卻已有21%幼稚園截止申請!當家長查詢遇到類似回答,焉能不感恐慌?


年費達數萬元

以時間作篩選營造了學位緊張之感,以金錢作篩選則更為隱蔽。教育署指引為報名費設上限,然而年費達數萬元之巨的N班(兩歲幼兒班)卻扮演了間接篩選的角色。當然,沒有學校會承認N班學生有一條龍資格,但實際如何,家校雙方均心裏有數。家長買的不只是「教育服務」,更是某程度的「入學保險」。如果家長真如官方文件所言,以為N班,跟K1至K3是「理想而非必需」,則未免太傻太天真了。

那麼沒額外資源設置N班的幼稚園又如何?它們雖不能順道「拓展資源」,但也能把篩選隱藏在報名表,如父母職業、國籍、教育程度、以至家庭每月總收入等項目。站在學校的立場,學校自然希望收到優秀的、家庭能提供充足支援的學生,可是對家長而言,私營幼教市場所提供的不是選擇,而是競爭與壓力。


難淡化恐慌

面對上千的申請表,筆者認同幼稚園作篩選是減輕行政壓力的無奈之舉,N 班亦確實填補政府多年來拒絕提供全方位託兒服務之不足。可是教育局始終拒絕承諾每名學生能入讀幼稚園,把各方學位搶奪的亂象歸咎於家長,而不從家長之考慮出發,實難淡化家長之恐慌。


梁亦華(2014.10.10)︰幼院擠提與篩選,《信報財經新聞》,C04,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