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宜昌自贸片区大胆开拓创新书写开放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三峡日报发布时间:2017-11-21


本报通讯员 卢进 摄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 本报记者 皮亚捷 摄

“宜汉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首发 本报记者 皮亚捷 摄

我市正全力推进宜昌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

三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00万人次

作为宜昌唯一的水运口岸,云池港是宜昌通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全球每7台钢琴,就有一台“宜昌造”

南玻0.25mm超薄电子玻璃触摸“世界之最”

国际友人来宜参加采购商大会,实地品鉴精品茶叶

宜昌以色列贝迪克凌云飞机维修项目引领临空经济起飞

宜昌缔结国际“朋友圈”

国际友好城市:法国梅斯市、瑞典塞德港市、德国路德维希堡县、乌克兰扎波罗热市、法国瓦朗谢纳市、澳大利亚查尔斯顿市、巴西伊瓜苏市、美国华盛顿郡。

国际友好交往城市:日本四日市、日本柏崎市、韩国庆州、韩国宁越郡、智利纽尼奥阿市、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市、捷克特热比奇、匈牙利肖普朗市、荷兰阿培尔顿市、俄罗斯利佩茨克州。


宜昌强企自信“走出去”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宜昌本土企业与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盟友、共发展,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建筑工程、现代农业和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宜昌身影。宜昌港口物流、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对外投资及自营出口企业逆势而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江奔腾,明珠闪耀。

宜昌是“一带一路”的文化源头。发明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华夏文明奠基人嫘祖正诞生于此。

古时,宜昌为楚文化摇篮、巴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今日,宜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宜人之城,昌盛之地”,正在加快建设综合实力更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有志于担纲“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

特别是近年来,宜昌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强筋壮骨、内外兼修,以笃行求实的秉性、敢闯敢拼的干劲,造就了开放包容、创新先行的城市气质——

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一张张闪亮的名片,让“三峡明珠”享誉海内外。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伊始,宜昌主动对接,树立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和视野,率先在湖北开拓创新、先行先试。

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应势而上、高效决策,启动自贸试验区申报建设工作。

2016年8月31日,历时一年的筹备与争取,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我国第三批内陆自贸区,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赫然在列。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挂牌成立。

从此,宜昌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翻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扬优势

走活海上丝绸之路大动脉

千帆竞进,万物咸集。宜昌通,则长江通;长江通,则全国通。

“翻坝转运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西部出海港”,宜昌逐步实现水、公、铁、空、管多式联运,增强了在长江航运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白洋港为核心的三峡枢纽港区,年吞吐能力达到9400万吨,为宜昌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打造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难得机遇,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宜昌七成外贸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连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互通有无。2013年,云池港成为全省第二大港口,成为海上贸易往来的桥头堡。

2016年,宜昌进出口集装箱累计完成15万标箱,同比增长15.4%。由此可见,宜昌水运优势日益彰显,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加速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大动脉逐步走活走强。


补短板

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大通道

宜昌“东西逢源”,除通过长江直达上海外,东连“九省通衢”武汉,西连直辖市重庆,肩挑长江经济带两大重镇。

成熟的中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汉新欧”从武汉始发,经西安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抵达欧洲的捷克,班列货运总量在全国中欧班列中位居第二。“渝新欧”从重庆始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是中国开通最早、货运量最大的中欧班列。

2017年11月20日,宜昌依托武汉吴家山中心站,连接大通道、实现大通关,宜昌至德国汉堡国际货运班列从宜昌东铁路货运站正式首发。以后从宜昌东站出发,每周就有一到两班列车远达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杜伊斯堡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今年内将发送7列。未来,随着不断扩大开放,宜汉欧班列有望开通至英国伦敦、法国里昂、波兰、捷克等更多国家。

此次我市率先在全省同等城市对接汉欧班列,标志着我市打通了国际物流铁路通道“最后一公里”,必将有效破解宜昌及周边地区货物出口难、运输期长、贸易成本高等难题,有力推动企业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产能合作,吸引更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宜昌,带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跨境电商等新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发展。同时,也标志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在促进贸易便利方面搭建了新平台,为宜昌架起了经贸之路、开放之路、便民之路。

此外,市政府还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峡临空经济区,推进宜昌航空、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2016年1月7日,中国首个和以色列合资成立的民航维修企业——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猇亭揭牌,标志着宜昌通航产业稳健有力地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走出去”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大建设

扬帆出海,鹰击长空。

近年来,宜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三峡城市群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开放,使得外向型经济的“宜昌进行时”呈现出缤纷多姿的可喜局面。

截至目前,宜昌外经企业多达50家,涉及制造加工、制药、建筑工程、现代农业和贸易等多个领域,足迹遍布欧美、日本、非洲、东盟及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葛洲坝集团、核工业二二公司、安琪集团等一大批宜昌企业,引领宜昌对外工程承包产业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地市级前列,推动了宜昌劳务服务平台建设、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和境外投资的迅猛发展,彰显出宜昌外经工作的强大实力、潜力。

通过对外投资,“宜昌足迹”遍布全球,宜昌企业不仅将工厂车间盖到了国外,更是将三峡区域丰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宣扬到了世界各地。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安琪酵母用一流的业绩诠释了宜昌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该公司积极“走出去”,在埃及开辟新“战场”,建设年产15000吨酵母生产线,并以埃及为原点,向非洲、欧洲、中亚辐射。

宜昌人秉承创业、创新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的技术、资金、人才、产能、服务等综合优势,正让对外经贸风生水起。


“请进来”

着力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

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作为宜昌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场所,自2016年12月30日封关运营后,监管货值已突破3亿元。

该中心围绕贸易便利化和降成本两大核心,着力搭建物流备货、贸易融资、联合通关、货代服务、管理咨询、保理服务六大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外贸增值服务,成为宜昌连接世界的“先锋官”。

为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宜昌自贸片区还打出一套“组合拳”:

——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联合四川、重庆、武汉、上海等长江沿线自贸区,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产业联盟,发布宜昌宣言,探索“共抓大保护、转换新动能”的绿色发展试验。

——依托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工程技术领域龙头企业和中石油、联发投、科力生等产业投资领域龙头企业,与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合作,打造国际产能及工程技术合作中心,建立国际产能、工程技术和科技创新合作模式,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依托三峡物流园现有交易平台、冷链、物流等基础配套和宜昌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集中整合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三峡机场、白洋港、云池港等对外开放平台资源,充分发挥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打造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依托中国诗歌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四大品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中心,吸引全球目光。

今年,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全景新三峡·直播嘉年华”、首届大型高山草原音乐节、宜昌—法国国际文化周宜昌茶叶国际采购商大会、宜昌柑橘国际采购商大会、长江三峡国际旅行商大会等活动,更是让世界友人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