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村落 2015.01.16 星期五

稼轩故里四风闸




  

古槐
记者钱欢青摄
村名:四风闸位置:历城区临港街道办事处关键词:辛弃疾□本报记者 钱欢青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去往四风闸的路上,我心里一直默念着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75年前,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弃疾在这个村子里出生。金戈铁马抗金兵,才情飞洒成词宗。在这个至少宋代就已存在的古村落,我多么希望能在冰凉的寒风中,打捞出一缕炽烈阳光。
一座纪念馆
  四风闸离遥墙国际机场很近,原属遥墙镇,现在临港街道办事处辖内。从北园高架下到工业北路东行,至机场路北拐,问了三个路人,我们终于在路边看到一块刻有“辛弃疾故里”几个大字的石碑,这便是四风闸,村南一片仿古建筑,正是辛弃疾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朝南而立,乃是一四柱三开间石牌坊,上刻武中奇所书“辛弃疾故居”五个大字。进门一座六角亭,亭内立一石碑,碑上刻着辛弃疾画像,画像上的辛弃疾身着文官服,庄严儒雅;六角亭北面凌空立起的一尊辛弃疾雕像,则身配利剑,乃是行军打仗模样。文武双全,此之谓也。纪念馆的展厅设置,也别出心裁以文武区分,举凡壁画、塑像,图片、展板,将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完整体现了出来。
  辛弃疾纪念馆建于1996年,1998年开放,2008年免费对外,而辛弃疾曾经住过的房子,当然早已不复存在。在纪念馆西边不远,还有一处辛家坟地,但也只是一片长满树木的平地,据说文化部门原想重建坟地,好让辛氏后人有个凭吊之处,但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建起。
一位老“辛迷”
  辛弃疾出生时,四风闸已在金人治下,及至他募兵抗金,又南下奔宋,村中更不可能再留下什么辛家遗迹。所以到如今,这个有着700多人的村子,早已没有辛氏后人。但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四风闸,我们还是听到了历史的回响。
  它来自81岁的老村民任志铭。
  老人住在村中东西主街的一间小平房。房极简陋,进门左侧是床,右侧是炉,中间一桌一椅,就将房间挤得满满当当。岁月在老人的脸上留下了刀刻斧凿的痕迹,但老人的精神生活依然十分充实,房内墙上所挂书画作品均出自老人之手,不仅如此,从1962年开始至今,老人已写出20册洋洋20万言的《幼安忠义录》。
  50余年痴迷辛弃疾,孜孜不倦收集跟辛弃疾有关的一切资料和故事,源自任志铭读中学时的经历,“老师讲课,说辛弃疾是咱四风闸人,我当时就想,辛弃疾既然是俺庄的,俺就应该把有关他的资料和故事都收集起来。”真正开始行动是在1962年时任山东省副省长余修寻访稼轩故里之后,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53年。”
  任志铭的《幼安忠义录》俱为手写,小字工工整整,扉页还手绘一幅“辛弃疾征程示意图”。说起辛弃疾的故事,老人一脸自豪,仿佛在说邻家小哥儿的英雄事迹,“辛弃疾小时候就弄死过两个金国人、一个大汉奸,怎么弄的呢?那会儿村西岸边有个达子营。金人骑马巡逻,往往要横穿河岸,趁着月黑风高,辛弃疾在河岸两树之间绑上绳索,金人不备,被绳子勾住脖颈倒下马来,又被后面的马给踩死了。第二次辛弃疾把绳索系在树的下面,勾住马蹄,马上的金人直接被甩进河里淹死了。连毙两命,金人着慌,令人查访,辛弃疾却说自己知道此事,在达子营,辛弃疾说得头头是道,把罪名都安在一个姓张的大汉奸头上,汉奸即刻就被砍了头。”
  任志铭佩服辛弃疾的抗金事迹,也许和自己小时候也曾受治于日本侵略者有关,“在他们眼里,中国人还算人吗?想打就打,想杀就杀。家家大门上都要插人家的旗子,穷得都点不起灯,只能点根香看书。那时候,能活着就算不错了。”
  1945年,日本投降,任志铭11岁。
一处老楼房
  任志铭收集辛弃疾资料,主要来自“老书”,但“文革”到来,小小村落也没躲过“破四旧”风潮,老人收藏的六条屏刘墉书法,就被付之一炬,“心里疼得慌”,“‘破四旧’我不参与,我觉得这事儿不对,但也挡不住他们这么干。到后来,连我们任氏家谱也被烧了。”
  家谱的原版虽然被烧,但任志铭还是连夜把家谱内容全部抄了下来,“抄完后塞到土墙洞中,用泥封起来,才保住”。任氏于明朝洪武二年自河北枣强迁到济南东关,又于建文二年迁至四风闸,从任氏始祖任有能开始,到任志铭已是第十八代。如果不是当年抄下族谱,这一代代的血脉流传,就找不到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悠久的四风闸,真正“有年头”的东西,只剩下村中一幢二层老楼,和一棵古槐。楼以砖砌,顶覆黑瓦,一层的门洞和二层的三扇窗户均为拱形石砌,两侧山墙还都有雕刻精美的垂花窗。据说楼主人名叫任高,楼的最后一次翻修已是100多年前的事儿了。如今,楼已荒废,墙中间还有一道裂缝,虽然去年已被列入历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但老楼岌岌可危,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古槐离老楼不远,是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主人不在家,我们从旁边的院子爬上房顶,才得以观其全貌。村人说这古槐已有800多年历史,枯死后又冒新芽,中间还曾长出过一棵梧桐,可惜梧桐后来也死了。
  从屋顶上望过去,古槐高出村中房舍很多,800多年来,它就这样一直守望着四风闸,看花开花落,听人间悲欢。不知它是否还记得那个仗剑天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宋朝的辛稼轩?

济南山东国内社会娱乐体育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