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百岁老红军的长征记忆

发布日期: 2017-07-19     作者: 蒋国梁 朱巨耀 胡慧敏

  前言: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秘密开拔,先往南后往西隐蔽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时年19岁的杜宏鉴正是红六军团18师53团的一名班长。


  

 

  “戎马一生总倥偬,百岁峥嵘始长征”。副省级离休干部、101岁老红军杜宏鉴历经无数血与火的洗礼,爬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守边疆,促繁荣,艰苦奋斗,奉公无私,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沧桑巨变,如今颐养在九江市人民路老干部休养所。虽已百岁高龄,但杜老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记忆精准。当他讲述80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生死行军时,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

  十四岁闹革命  夺枪支当红军

  杜宏鉴出生于1915年6月,江西吉水人,1929年9月参加革命时只有14岁,由于年龄太小,主要从事农村苏维埃政府工作,参加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3年5月,第三次反围剿时,杜宏鉴已经18岁了,作为游击队战士的他终于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步枪,带着这支步枪他光荣地成为红军独立三团一名战士。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杜宏鉴所在的红军部队转战湘赣苏区,几乎天天打仗。杜宏鉴至今仍有印象的有潞田战斗、金华山战斗、板栗园战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招头寨战斗等等。

  1933年12月的潞田战斗,担任红18师53团1营3连通信员、班长的杜宏鉴,和战士们一起,将国民党77师461团全部歼灭,俘获了敌团长李春光和官兵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机枪10挺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也负了伤。1934年6月的金华山战斗,面对国民党军第16师的猛烈进攻,已是副指导员的杜宏鉴和战友们在萧克指挥下,向攻占前沿阵地之敌发起猛烈反击,将敌打退至东华岭,毙敌副旅长李国强、团长唐肃以下官兵300余人。1935年4月12日至14日的陈家河-桃子溪战役打响,杜宏鉴此时已是连指导员,军团战士勇猛冲锋,越战越勇,最终歼敌近一个师,缴获了两门山炮。红军战士长征途中抬着山炮过雪山草地,其中一门山炮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

  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杜宏鉴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战争是残酷的,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胜利的霞光。杜宏鉴每每想起牺牲的战友都夜不能寐,虽然现在已经叫不出名字,也想不起容貌,但是战友冲锋的喊声经常在耳边回响,英雄的壮举经常在眼前浮现。

  招头寨变白骨湾  机枪弹致右手残

  正是在无数次炮火纷飞的冲锋陷阵中,杜老的大腿、右手都负伤,如今右手的五个手指已完全变形,与其握手时,生怕稍微用力就会把手指折断。这右手指受伤于1935年的招头寨战斗,这次战斗的经历杜老记忆犹新。

  19357月,红1750团在湖南龙山县招头寨和湖南军阀激战,军团领导王震在战斗中负伤,红17师师长苏杰和两位团级指挥员牺牲,当时,督军占领了狮子堡的四个山峰,控制了全部制高点,架起了德国造马克沁重机枪疯狂扫射,不少树木被打断、打烂。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近距离的肉搏战,双方白刃搏杀,山坡上水田中到处都是尸体。指导员杜宏鉴在军团领导负伤或牺牲的情况下,右手持枪高举头顶,带领连队冲锋,不幸右手腕中弹。弹头伤及骨头和神经,部队缺医少药,伤口一直没有痊愈,他带伤坚持行军战斗3年,直到19383月到达陕北时,伤口再次化脓,伤情日益恶化,才经手术取出弹头,从此留下残疾。

  招头寨一战,死伤者不计其数。由于炎热,尸体被泡得乌黑发胀、气味难闻,当地老百姓将难以分辨身份的尸体就地掩埋。后来,农民在这一带耕作时,经常挖出成堆白骨,老百姓干脆把这里称为“白骨湾”。现在仍然埋藏了不少红军战斗的尸骨,他们的姓名已经无人知晓。杜宏鉴告诉我们,当地不少的青壮年参加红军后,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与“白骨湾”那些无名红军烈士一样,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革命铺路,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吃野菜过草地  裹牛皮爬雪山

  敌人的飞机大炮、围追堵截并没有难住红军战士的战斗脚步,真正艰难的是与恶劣的自然天险的战斗,吃野菜过草地  裹牛皮爬雪山,展现了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1936年7月,杜宏鉴所在的部队从甘海子出发,历时18天,其中13天是在青海南部,全是草地行军,这是红六军团长征途中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高原缺氧,瘴气不断,气候多变,大风,大雨,大雪、冰雹不断袭击,寒冷异常,难以生存。加上人烟稀少,天天露营。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部队绝粮少则8天,多则12天,全以野菜,草根、牛羊皮充饥。全体指战员忍受着人类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许多同志口里含着野草长眠在征途上。过这段草地,红六军团共牺牲750余人。由于在战斗中负伤,杜宏鉴被安排到17师无线电总队任政治指导员,跟着长征队伍行走在生死边缘。爬雪山时,6月飞雪,他把一个战士送的两块牛皮包在头上、裹在身上御寒,凭着一根辣椒翻过三座雪山;过草地时,吃的是野菜,嚼的是牛皮,把满嘴的钢牙都嚼松了。杜宏鉴对长征的艰难困苦没有过多的述说,他只说,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不奋勇前进,停止休息,就有死亡的危险。由于缺衣少食,部队体力不断削弱,生病掉队增多,有些同志有时失脚一倒或坐下,就再不能起来了。

  胜利会师会宁,三军将士齐开颜

  10月7日,红军由天水县的杨家湾出发,经罗家堡到达横河镇。罗家堡至盐官镇,是敌人的一道封锁线,由2个团固守。凌晨,前卫第16师进至罗家堡附近时遭受敌侧击,第16师就地展开,与敌激战5个多小时,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发动多次冲锋,均被击退。红六军团在冲过罗家堡至盐官镇的封锁线后兼程北进,姚家市、固城镇、李家台子、武家里等地,于10月9日在甘谷以西的五十里铺涉渡渭河,进至杨家庄,在杨家庄召开了全军团排以上干部大会。军团政委王震总结了前一段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动员部队继续向会宁前进。

  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由四嘴镇、青江驿进至会宁县的老君铺,同远道南下迎接并掩护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2师5团胜利会师。至此,历时两年多,途径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康、青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大小战斗百余次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以胜利告终。

  曾经的波澜壮阔,如今的平静祥和,杜宏鉴每每回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忍不住高声强调:红军为什么长征?是因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和红军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导致红军反围剿的失利,导致红军在中央苏区难以立足,被迫转移。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有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才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杜宏鉴基本情况:1915年5月生,江西吉水人。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9月参加革命。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6军团通讯员、警卫员、班长、副连长、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卫生部司务长、指导员、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2军卫生部政委。解放后,任南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南疆军区生产管理处处长兼政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师政委、兵团党委委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静钢铁厂会战指挥部书记、副总指挥、总指挥。1978年任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龄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离休。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多彩金秋

百岁老红军的长征记忆

发布日期:2017-07-19     作者:蒋国梁 朱巨耀 胡慧敏

  前言: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秘密开拔,先往南后往西隐蔽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时年19岁的杜宏鉴正是红六军团18师53团的一名班长。


  

 

  “戎马一生总倥偬,百岁峥嵘始长征”。副省级离休干部、101岁老红军杜宏鉴历经无数血与火的洗礼,爬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守边疆,促繁荣,艰苦奋斗,奉公无私,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沧桑巨变,如今颐养在九江市人民路老干部休养所。虽已百岁高龄,但杜老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记忆精准。当他讲述80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生死行军时,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

  十四岁闹革命  夺枪支当红军

  杜宏鉴出生于1915年6月,江西吉水人,1929年9月参加革命时只有14岁,由于年龄太小,主要从事农村苏维埃政府工作,参加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3年5月,第三次反围剿时,杜宏鉴已经18岁了,作为游击队战士的他终于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步枪,带着这支步枪他光荣地成为红军独立三团一名战士。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杜宏鉴所在的红军部队转战湘赣苏区,几乎天天打仗。杜宏鉴至今仍有印象的有潞田战斗、金华山战斗、板栗园战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招头寨战斗等等。

  1933年12月的潞田战斗,担任红18师53团1营3连通信员、班长的杜宏鉴,和战士们一起,将国民党77师461团全部歼灭,俘获了敌团长李春光和官兵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机枪10挺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也负了伤。1934年6月的金华山战斗,面对国民党军第16师的猛烈进攻,已是副指导员的杜宏鉴和战友们在萧克指挥下,向攻占前沿阵地之敌发起猛烈反击,将敌打退至东华岭,毙敌副旅长李国强、团长唐肃以下官兵300余人。1935年4月12日至14日的陈家河-桃子溪战役打响,杜宏鉴此时已是连指导员,军团战士勇猛冲锋,越战越勇,最终歼敌近一个师,缴获了两门山炮。红军战士长征途中抬着山炮过雪山草地,其中一门山炮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

  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杜宏鉴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战争是残酷的,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胜利的霞光。杜宏鉴每每想起牺牲的战友都夜不能寐,虽然现在已经叫不出名字,也想不起容貌,但是战友冲锋的喊声经常在耳边回响,英雄的壮举经常在眼前浮现。

  招头寨变白骨湾  机枪弹致右手残

  正是在无数次炮火纷飞的冲锋陷阵中,杜老的大腿、右手都负伤,如今右手的五个手指已完全变形,与其握手时,生怕稍微用力就会把手指折断。这右手指受伤于1935年的招头寨战斗,这次战斗的经历杜老记忆犹新。

  19357月,红1750团在湖南龙山县招头寨和湖南军阀激战,军团领导王震在战斗中负伤,红17师师长苏杰和两位团级指挥员牺牲,当时,督军占领了狮子堡的四个山峰,控制了全部制高点,架起了德国造马克沁重机枪疯狂扫射,不少树木被打断、打烂。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近距离的肉搏战,双方白刃搏杀,山坡上水田中到处都是尸体。指导员杜宏鉴在军团领导负伤或牺牲的情况下,右手持枪高举头顶,带领连队冲锋,不幸右手腕中弹。弹头伤及骨头和神经,部队缺医少药,伤口一直没有痊愈,他带伤坚持行军战斗3年,直到19383月到达陕北时,伤口再次化脓,伤情日益恶化,才经手术取出弹头,从此留下残疾。

  招头寨一战,死伤者不计其数。由于炎热,尸体被泡得乌黑发胀、气味难闻,当地老百姓将难以分辨身份的尸体就地掩埋。后来,农民在这一带耕作时,经常挖出成堆白骨,老百姓干脆把这里称为“白骨湾”。现在仍然埋藏了不少红军战斗的尸骨,他们的姓名已经无人知晓。杜宏鉴告诉我们,当地不少的青壮年参加红军后,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与“白骨湾”那些无名红军烈士一样,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革命铺路,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吃野菜过草地  裹牛皮爬雪山

  敌人的飞机大炮、围追堵截并没有难住红军战士的战斗脚步,真正艰难的是与恶劣的自然天险的战斗,吃野菜过草地  裹牛皮爬雪山,展现了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1936年7月,杜宏鉴所在的部队从甘海子出发,历时18天,其中13天是在青海南部,全是草地行军,这是红六军团长征途中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高原缺氧,瘴气不断,气候多变,大风,大雨,大雪、冰雹不断袭击,寒冷异常,难以生存。加上人烟稀少,天天露营。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部队绝粮少则8天,多则12天,全以野菜,草根、牛羊皮充饥。全体指战员忍受着人类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许多同志口里含着野草长眠在征途上。过这段草地,红六军团共牺牲750余人。由于在战斗中负伤,杜宏鉴被安排到17师无线电总队任政治指导员,跟着长征队伍行走在生死边缘。爬雪山时,6月飞雪,他把一个战士送的两块牛皮包在头上、裹在身上御寒,凭着一根辣椒翻过三座雪山;过草地时,吃的是野菜,嚼的是牛皮,把满嘴的钢牙都嚼松了。杜宏鉴对长征的艰难困苦没有过多的述说,他只说,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不奋勇前进,停止休息,就有死亡的危险。由于缺衣少食,部队体力不断削弱,生病掉队增多,有些同志有时失脚一倒或坐下,就再不能起来了。

  胜利会师会宁,三军将士齐开颜

  10月7日,红军由天水县的杨家湾出发,经罗家堡到达横河镇。罗家堡至盐官镇,是敌人的一道封锁线,由2个团固守。凌晨,前卫第16师进至罗家堡附近时遭受敌侧击,第16师就地展开,与敌激战5个多小时,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发动多次冲锋,均被击退。红六军团在冲过罗家堡至盐官镇的封锁线后兼程北进,姚家市、固城镇、李家台子、武家里等地,于10月9日在甘谷以西的五十里铺涉渡渭河,进至杨家庄,在杨家庄召开了全军团排以上干部大会。军团政委王震总结了前一段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动员部队继续向会宁前进。

  1936年10月18日,红六军团由四嘴镇、青江驿进至会宁县的老君铺,同远道南下迎接并掩护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2师5团胜利会师。至此,历时两年多,途径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云南、西康、青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大小战斗百余次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以胜利告终。

  曾经的波澜壮阔,如今的平静祥和,杜宏鉴每每回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忍不住高声强调:红军为什么长征?是因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和红军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导致红军反围剿的失利,导致红军在中央苏区难以立足,被迫转移。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有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才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杜宏鉴基本情况:1915年5月生,江西吉水人。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9月参加革命。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6军团通讯员、警卫员、班长、副连长、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卫生部司务长、指导员、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2军卫生部政委。解放后,任南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南疆军区生产管理处处长兼政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师政委、兵团党委委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静钢铁厂会战指挥部书记、副总指挥、总指挥。1978年任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龄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离休。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