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公路网!

WTC专题 投稿须知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
路漫东方――建设中国公路网的三十年
作者:张 俭 来源:《中国公路》 时间:2008-11-10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个历史性地大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公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公路的发展提供了观念、政策、体制机制、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中国公路事业在这30年里发生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要想富 先修路

  如果要列出30年来公路行业最让人难忘的几句话,无论是100句,30句,还是10句,“要想富,先修路”都是不会落选的。这句话抛弃了一切含蓄和修饰, 没有佶屈聱牙的艰涩,没有黄钟大吕的振聋发聩,至纯至朴。小到一个村庄,一个地区,大到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富裕和繁荣永远离不开道路,一句最朴实的话揭示了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真理。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首先在政策、法规和举措上保证了公路的优先发展。

  198 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并在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今后的20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环节”和“战略重点”。同年,交通部提出“要努力把交通搞通、搞活、搞上去”,1983年进一步提出“有水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方针,公路交通运输市场首先打开了改革的大门。1984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大力倡导个体运输业的发展。同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提出了“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的方针,在公路运输上打破地区分割、部门所有的陈旧模式,公路运输市场开始繁荣同时也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当时公路建设的最大障碍。

  改革开放具体实施开始于比邻香港、澳门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举措从这里向全国辐射。1981年广东省首创向外商借款1.5亿修建广州至珠海公路上的4座桥梁,又集资1亿元改造广州至深圳公路,以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方式偿还贷款。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响。直到1984年12月,国务院作出三项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贷款或集资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大型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广东的做法有了政策的保障,并于这一新政策出台同年――1985年4月开始收取车辆过路过桥费,1986年这一举措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此外,从1984 年冬季开始,国务院决定动用库存粮、棉、布,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贫困地区兴修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当时贫困地区农民的心声和共识。与此同时,采取转让公路收费权、在境内外发行股票等形式筹措公路建设资金,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

  1986年12月,福建厦门国际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厦门高集海峡大桥建设债券,为大桥建设筹集资金,开辟了公路建设筹集资金的又一个新渠道。这些措施使公路建设资金有了稳定的来源,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1987年10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将集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收费公路、桥梁的合法性。

  1987年10月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特别提出要加快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和信息传播体系为主轴的 交通业和通信业”。产业结构的改造对公路交通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总产值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到1990年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39万亿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了30%。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对中国公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0年全国公路里程为102.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全幅)522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2617公里,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和普通二级、三级、四级公路73.78万公里。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这是当前加快经 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河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一次明确“统观全局,在经济建设中,要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科技、教育”。

  1997年,对于中国公路是划时代的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正式颁布。这是一部在1987年颁布的《公路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经过十年的调研、修改、补充和实践形成的中国第一部公路的法律。《公路法》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经营和使用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中包括公路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职责;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的建设、养护、管理职责;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方式和公路的经营方式;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制度和程序;公路管理和使用者的权利、责任、义务;公路监督检查的规范等。《公路法》的实施,公路事业的更快发展,加速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国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漫长的国道网

  说漫长,更多意义上不是空间而是时间的概念。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开始,中国人就期待着国道网。1 9 1 9 年, 北洋政府颁布的《修治道路条例》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国道”的概念,当时的内务部制定了《国道网方案》,继这个方案之后,《拟修国道一览表》、《四经五纬国道网》、《四基五经六纬国道网》等数个国道网方案都雄心勃勃地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国道网的蓝图。但是国道和国家的命运一样,在数十年的动荡中一次次把蓝图化作幻影,直到1978年。

  把日历翻回到1978年,这个当代中国转折点的年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由交通部组织编制的《1978年~1985年十万公里国道网规划(讨论稿)》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干线公路网曾多次拟定方案,但因涉及投资、体制等原因,迟迟没有出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再一次提到交通部的议事日程。

  根据各方面意见和“远近结合,平战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1979年4月形成了《1981年~1990年十万公里国道网规划》的初步方案。之后,交通部组织各地对全国公路展开普查,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讨论,经过有关各方面的反复论证,于1981年6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的报告》。同年11月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交通部联合发布《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的通知》,批准了《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 的报告》,并附发了《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路线布局图》。通知强调“必须尽快在全国建立一个以国家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并且指出要“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根据这一规划,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制订了省干线公路网(即省道网)规划。“国家干线公路网”后来被简称为“国道网”,这一规划称为中国公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国道网”由四部公路分组成,即由首都北京通往并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中心和当时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通向各大港口、铁路枢纽、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的干线公路;连接各大军区之间和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干线公路;连接省际之间和省内个别地区的干线公路。

  “国道网”由70条路线组成,全长10.92万公里。在布局上采取放射与网格相结合,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线11条,分别到达沈阳、哈尔滨、塘沽、福州、珠海、广州、深圳、昆明、拉萨、银川和加格达奇,由正北按顺时针方向编号为101至111,位于河北、天津的北京环线编号为112,总里程2.35万公里。南北纵向路线28条,编号基本原则为自东向西为201至219,部分省际和省内干线公路编号自220至228,总里程3.78万公路。东西横向路线30条,编号自北向南为301至326,部分省际和省内干线公路编号为327至330,总里程4.79万公里。“国道网”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沿海港口和工业基地200个,连接县城和重要集镇250多个,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0.4%(1990年统计)。其中里程最长的是上海到西藏聂拉木的国道318线,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连接川藏公路(原康藏公路)至拉萨、日喀则,再连接中尼公路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聂拉木县,全程5221.07公里。

  在规划的国道中,有5019公里公路并不存在,被称之为“断头路”。 从1982年开始,在以后的8年中,共修建、连接国道“断头路”3439公里。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整个国道网中,有2.6万公里高等级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全部国道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包括了2044公里高速公路,其中有1581公里在当时被称为“一级汽车专用线”。

  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已经初步建成,沿海经济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国家干线公路网由各地分散建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全方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集中中央和各地的财力、物力,有计划地进行纵贯南 北、横贯东西的长大干线公路建设。

  1989年以后,交通部经过多年的论证和考察,提出“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简称“三主一支持”)的基本设想,并将“公路主骨架”定名第八个五年计划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国道主干线系统”。

  1990年,交通部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为5条纵线,7条横线共12条线路,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总里程3.5万公里。

  1992年,这一规划得到国务院认可并与第二年正式部署实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的12条路线中的“五纵”包括:同江三亚线,北起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同江县,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穿越渤海湾抵达烟台,经青岛、连云港、无锡、上海、过杭州湾到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湛江,跨越琼州海为“国道主干线系统”,同时提出从峡到海口,终点为海南岛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全长5700公里。这是12条线路中最长的一条,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的主干线,因此也被称作“沿海大通道”。其次还有北京至福州、北京至珠海、二连浩特至河口、重庆至湛江等纵线。“七横”中以丹东至拉萨为最长,全程4590公里。上海至成都的路线因为基本沿长江上行,也被称为“沿江大通道”,全长2970公里,东起上海,经苏州、无锡、南京到合肥,经湖北黄石到武汉、宜昌至重庆、成都,并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分出支线经南充到成都。“七横”中的另外5条线路分别是绥芬河至满洲里、青岛至银川、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瑞丽、衡阳至昆明等路线。在“五纵七横”的规划中,以“沿海大通道”和“沿江大通道”的技术难度为最,前者需要跨越海峡、海湾和长江等江河;后者要先后在南京、黄石、武汉、宜昌、万县等地数次跨越长江。这些跨江、跨海工程的技术难度,在世界上位列前茅。

  “国道主干线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467个城市中的203个,覆盖6亿人口,连接当时所有的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93%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建设标准以高速公路为主,部分城镇密度稀疏的路段采用一、二级公路标准。这一系统对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改变公路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降低运输成本,推动工业现代化、城市化和现代都市圈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于中央,云起于珠三角,风行于东南沿海,波及全国各地。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可能,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比东部缓慢。虽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中大部分干线都连通广大的西部地区,但是仍不能满足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求。2001年,交通部在国家重点公路规划的基础上出台《西部地区省际公路通道规划》。

  西部是中国西南、西北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统称。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将邻近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广西、内蒙古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业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内,享受西部相同的政策,因此西部开发涉及到全国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了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交通部出台了《西部地区省际公路通道规划》,这一规划的8条干线公路,连接了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并可通江达海、联结周边,也称为“八条西部省际通道”。这八条通道是:兰州至磨憨公路、阿荣旗至北海公路、阿勒泰至红其拉甫公路、银川至武汉公路、西安至合肥公路、重庆至长沙公路、库尔勒至西宁公路和成都至樟木公路。总里程1.84万公里,原则上要求以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实施,2010年完成。

  这一规划是对“国道主干线规划”的补充和加密,同时也共同为“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安徽有条救命路

  这是1991年《人民日报》的一个标题。当年洪水围困合肥,刚刚建成的合宁高速公路成为合肥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数百万人的生命因这条路而获救,从此对高速公路的非议渐次降调。合宁路不仅解救了危难中的合肥市民,也使中国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得以解困。我们除了要记住合宁路,更要记住高速公路发展中的那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出台前的1989年,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沪嘉、广佛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沈大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也已建成通车。但是,社会舆论对高速公路要不要建的问题意见尚不一致。

  1989年7月,为了总结高等级公路建设经验,推动高等级公路建设,交通部在沈阳召开了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这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到会,并且明确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发展。会议提出了今后高等级公路建设的10项政策措施。归纳了“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合建设”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十六字基本方针,明确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筹资政策以及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的基本原则。 来自16个省市的领导参加了这次对中国高速公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上统一了对高速公路的认识,对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沈阳会议以后,各地交通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了各地高等级公路发展规划。1991年初夏,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遭受洪水袭击。在受灾最严重的安徽省,通往合肥市的公路、铁路全部中断,合肥骆岗机场虽因地势较高没有被淹没,但通往外界的道路全部中断,合肥市成为孤岛,数百万人被围困在这个孤岛上。刚刚建成还没有举行通车典礼的合肥至南京高速公路(合肥至全椒段)成为合肥市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这条高速公路在建设期间,坚持按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标准设计,刚刚建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篇题为《安徽有条救命路》的报道,被《人民日报》转载。从此,社会舆论对高速公路的不利局面基本扭转,修建高速公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到1992年底,新建高速公路650公里;一级公路3500国公里;新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2000公里;新建普通二级公路的里程达到以往总里程的60%。

  随着《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的开始实施,交通部提出到2000年公路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为了部署这一计划,1993年交通部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会议,会议对如何发展高速公路的问题得出了一致意见。确定2000年以前集中力量抓好高等级公路建设,重点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中的“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建设任务,形成几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通道。“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就是同江至三亚和北京至珠海两条纵向路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和上海至成都两条横向路线,以及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即重庆至北海) ,这7条路总里程约1.77万公里,约占规划总里程的一半。 山东会议以后,高速公路建设掀起了一个高潮,各地最早的一批高速公路基本上在90年代中期建成通车,从1993年到1997年5年间,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扩大,建设速度加快,高速公路里程从1145公里迅速增加到4119公里。

  1998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东北亚以及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和隔海相望的台湾省。作为亚洲一个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国家,中国如何面对和遏制金融风暴对自身的影响成为决策者的当务之急。为了避免金融风暴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国务院作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决策。交通部认真贯彻这一决策,于1998年6月在福州召开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制订具体措施,明确了在今后几年加快“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路网改造、县乡公路建设的目标。其近期目标就是加快“两纵两横”和“三个重要路段”的建设。会议提出要把公路建设进一步融入经济发展整体,确立了公路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福州会议对前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对高速公路的认知,加速行动,明确提出“三个重要路段”要在20 00年底以前建成,同时“两纵两横”的建设时间表也大大提前,并将年初制定的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的目标

  增加到1600亿元。8月,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又增加到1800亿元。在“加快”政策的扶持和全体公路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当年实际完成总投资2168亿元,新增公路5.2万公里,包括1741公里高速公路。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国内钢铁、水泥、石化、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当年在对外贸易比上年下降0.4%,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迅速扭转了上半年增幅回落的状况,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7.96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7.8%。显然,公路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公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拉动相关企业效益增长和增加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设想源自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构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全国公路的发展规划与这个战略构想相吻合,《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中除了同三线、京福线和京珠线,其余的“两纵七横” 或者是西部地区的南北干线,或者是东西部的连接线。到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际,“五纵七横”已经完成了1.8万公里,占全部规划里程的50%以上。2000年7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交通建设会议,确定了西部开发交通建设的规划目标,将“五纵七横”中涉及12个西部省份的干线公路列为西部公路建设的重点,并明确提出在2010年以前全部建成,总里程达1.26万公里;同时提出区域路网改造的目标,即在西部省份建设8条西部省际通道,总规模达1.54万公里。

  乡村公路也成为这次会议的重点之一,总建设规模在15万公里,目标是使有条件的乡和行政村实现通公路。这次会议对西部公路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沈阳会议明确了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山东会议给高速公路建设确定了目标和时间表,福州会议促使中国公路建设全面加快发展了步伐,成都会议将公路建设推向了更广阔的西部和更广袤的农村。这四次会议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路建设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王牌是怎样炼成的

  在战争中把往往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称为“王牌军”,把王牌军中装备最精良、士气最高昂、战功最彪炳的军队称为“ 王牌中的王牌”。如果说国道网是中国陆路运输的“ 王牌” , 那么“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就是“ 王牌中的王牌” 。3 0 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公路铸就了“王牌”和“王牌中的王牌”两大干线公路系统。

  四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将中国公路建设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更新,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成就了这四个里程碑的树立,更成就了中国公路事业的高歌猛进。

  从1979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城镇人口的比例开始节节攀升,从1965年到1978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一直徘徊在18%以内,1985年达到了23.71%。城市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出行率大幅度上升。普通公路已经开始呈现不堪重负的迹象,高速公路建设势在必行。

  1984年,中国高速公路在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中,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使这一年成为中国大陆高速公路的“元年”(此前,台湾省于1978年建成高雄至基隆的南北高速公路,全长373.3公里)。6月27日,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破土动工。12月21日,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奠基开工。这是中国大陆最早建设的两条高速公路。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成为最先通车的高速公路,全长18公里,加上两端入城连接线总长20.5公里。1990年8月,沈大高速公路建成,全长375公里,超过了台湾的南北高速公路,成为当时中国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路”。在这期间,广东省于1989年8月建成了广州至佛山高速公路,全长15.7公里,并开创了利用“港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先河。1990年12月,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建成,全长23.89公里,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1990年9月,北京经天津至塘沽高速公路北京至天津杨村段建成通车,全长72公里,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条省际高速公路,也是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按国际惯例实行监理工程师制度,执行菲迪克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款(FIDIC)的工程。

  由于当时社会上对高速公路的认识尚不统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难以获得批准,交通部于1988年颁布了一级、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其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技术指标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相同,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相当于半幅四车道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济南至青岛、北京至石家庄、合肥至南京、武汉至黄石等高速公路都是以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立项建设的。到1990年底,全国共建成高速公路640公里,其中双向四车道全幅高速公路522公里,半幅高速公路118公 里。

  由于政策、法规的保障和观念的更新,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状况得到了缓解,继80年代后半期开工的高速公路之后,90年代先后建成了首都机场、济南至青岛、广州至深圳、北京至石家庄、成都至重庆、宜昌至黄石、西至安宝鸡、南昌至九江、石家庄至太原、上海至南京、长春至四平、长沙至湘潭、郑州至许昌、桂林至柳州、厦门至漳州、哈尔滨至大庆、泉州至厦门、吐鲁番经乌鲁木齐至大黄山、北京八达岭、原平至太原、上海经杭州至宁波、楚雄至大理、深圳机场、海南环岛、天水至北道、呼和浩特至包头、姚伏至叶盛等数十条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兴建的同时,国道、省道普通公路的建设、改造和养护在20世纪90年代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改造、完善国道网,打通国道“断头路”之后,如何提高国道的等级、增强国道的通行能力成为交通部公路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

  1987年,交通部召集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路局长和专家召开座谈会,研讨国道绿化、标准化、美化的问题,并着重对南北大动脉107国道进行了专项研讨,提出国、省道路网标准化、美化的思路,简称G B M工程,即公路标准化、美化的汉语拼音字头的缩写。这是一项集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原有公路上提高等级,改造弯道、坡道,硬化路肩,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不仅投资少,也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车速提高以后,节省了燃油,也大幅度减少了尾气的排放。同时行车的安全性、噪音污染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994年,经过三年的努力,107国道以全线完成G B M工程和完成治理公路“三乱”通过交通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条“文明样板路”。此后,以G B M工程为基础的“文明样板路”建设全面开展,每年验收一条国道。到2005年底先后通过“文明样板路”验收的有北京到福州的104国道、北京到哈尔滨的102国道、福州到昆明的324国道、黄骅到银川的307国道、上海到霍尔果斯的312国道、上海到瑞丽的320国道、烟台到上海的204国道、包头到南宁的210国道和黑河到旅顺的202国道。其中里程最长的是2000年通过验收的312国道,全程4708公里。

  全国国道通过部级验收的“文明样板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56万公里。 “文明样板路”的创建,带动了全国G B M工程,各省(区、市)在当地的国、省道干线上,分段实施G B M工程,有效地保障了国、省道干线的畅通、安全,提高了公路建设、养护中的环保意识。使“国道网”的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公路人为这个伟大的年份献上了一份厚礼――全国公路里程达到135.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1万公里,达到11605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一级公路17716公里,二级、三级、四级公路112.74万公里。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分别增长了22倍和6.7倍。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89.2亿元,继续保持2000亿元以上 的高速发展势头,公路运输的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缓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周边国家依然为金融危机所困,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的时候,中国加快基础设施的举措有效地防止了危机蔓延到国内,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到年底,国内生产总值82054亿元,比上年 增长7.1%。

  新世纪的最初5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近4.9万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0.62%。随着工业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1999年,全国城镇人口突破总人口的30%以后,到2005年接近43%,总人口达到5.6亿,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都市圈。

  工业化、城市化与公路交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交通的适度超前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催促着中国公路的发展,公路的发展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形成和这三个地区的公路发展密不可分。

  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就出现在这些地区,环渤海都市圈的沈大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沪嘉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广佛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这些公路的建成时间基本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比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早了8到10年。在这三大都市圈还没有形成之前的1998年,交通部规划的“三个重要路段”中的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就是连接其中两个都市圈的,有些路段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建成。2000年,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使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条南北纵贯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从2001年到2005年底,全国共增加公路里程52万公里,平均每年10万多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2万公里。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20世纪最后10年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 倍,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山东、广东两省的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江苏、河南、河北三省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有14个省区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高速公路成为经济社会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不仅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效率,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运输安全性。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集约土地资源,提高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高速公路对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防安全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中,中国公路事业最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是完成了两大系统。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十数万公里的“国道网”网,在近百年“国道网”的数次规划终于在这一次得以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系统的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 的道路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经过短短十数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建成,这个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网络系统,将公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初春中国南方的冰冻雨雪灾害,高速公路被封堵,整个陆路交通几乎瘫痪,普通国道网挽救了危局。这一事件反证了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也证明了这两大系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陆路交通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国家高速和农民兄弟

  新世纪伊始,中共中央提出,要抓紧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包括城乡公路交通发展在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

  2002年下半年,交通部连续召集了5次部分省(区、市)厅局长座谈会,同时在各地进行了充分调查研究。在2003年初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公路交通建设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8条西部省际通道;高速公路连接90%的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东部地区形成高速公路网;二级以上公路达到40万至45万公里,东中部地区县际之间和国家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公路;县到乡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乡到行政村消灭无路面状况。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260万至300万公里;高速公路达7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县际之间全部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总里程达到60万至65万公里;乡到行政村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

  2004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向全行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成就了科学的规划和科学的决策。据预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全社会人流、物流总量将进一步升级。2003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400万辆。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是汽车进入家庭的临界点,而这个临界点在21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此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2 0 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为城镇人口,比目前增加2 . 5 亿, 而城镇人口的出行率要高于农村人口的8 倍以上。适度超前的发展规划,能够持续保持公路交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需求的预测和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部先后制定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部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公路通道,服务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现代化,体现国家强国富民、安全稳定、科学发展,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加快公路交通现代化的要求;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服务,为应付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

  首都放射线从北京分别通往上海、台北、港澳、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和哈尔滨。

  9条南北向纵线分别为:鹤岗至大连、沈阳至海口、长春至深圳、济南至广州、大庆至广州、二连浩特至广州、包头至茂名、兰州至海口和重庆至昆明。18条东西向横线分别为:绥芬河至满洲里、珲春至乌兰浩特、丹东至锡林浩特、荣成至乌海、青岛至银川、青岛至兰州、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南京至洛阳、上海至西安、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庆、杭州至瑞丽、上海至昆明、福州至银川、泉州至南宁、厦门至成都、汕头至昆明和广州至昆明。

  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及2段并行线和37条联络线。

  由于“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多年实施,截止到2005年这个规划中已建成路段达2.9万公里,同时有1.6万公里在建,待建里程尚有4万公里。

  在待建的4万公里中,东部地区0.8万公里、中部地区1.1万公里、西部地区2.1万公里。自2005年以后,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计 划到2005年末,建成3.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0%以上;到2010年末,完成西部开发的8条省际通道中的高速公路。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建成高速公路6.5万公里以上。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产业工人仅以百万计,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86%的人口在集中在农村。但是无论时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没有将农业、农民 和广袤的农村纳入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将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干线公路建设的同时,始终关注农村公路建设。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了三个高潮。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全国共修建7万多公里的农村简易公路和5万多公里大车道、驮运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结 合“农业学大寨”运动,将农村公路建设提上了日程,制定了“山、水、田、林、路”的统一规划。2003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农村公路建设掀起第三个高潮,而这次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通达,而是锁定在提高路面水平上。

  农村公路是中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到2005年底,中国还有占全国人口57%、总数高达7.4亿的农村人口,这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都得益于农民的推动,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公路建设中,中国农民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还贡献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其执政能力就体现在能否将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变成他们的实际利益,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达到全社会的和谐,以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出台之后不久,《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也相继诞生。

  1997年颁布的《公路法》把公路按照路网中的地位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对农村公路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根据公路的功能和作用,农村公路应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的公路。根据现行的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公路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各地管理模式,《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所涉及的农村公路是指县连接乡(镇)和行政村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到2020年,确保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70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两个既宏伟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实施。

  太平洋的洋流年复一年地催动着季风,从1978年开始,季风每一次来临都会发现,欧亚大陆东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道路在不断地延伸。一个跋涉了五千年的民族,依旧朝气蓬勃,脚步轻盈,因为他们已经为自己迅疾的步伐铺就了金光大道。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灿烂的新时代正在 焕发着无穷的能量,推动整个世界的脚步。

  专题改革开放 30年 交通

0

关注一下,不做时代的旁观者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