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向國家策略研究班學員講話
中華民國87年09月08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應邀向行政院「國家策略研究班」第三期的學員,以「掌握內外情勢,領導國家發展」為題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行政院舉辦「國家策略研究班」,培育國家建設人才,成效非常卓著。各位獲得推薦參訓,更證明平時表現深獲肯定,登輝今天有機會和大家見面,感到非常高興。
  我們國家這十年來,面臨快速的變化,也有很大的發展。有人說這樣的成績,在西方民主先進國家要花費一百年的時間才做得到,我們卻在十年間就全部完成。雖然感到自豪,但卻必須自我惕厲。事實上,十年來,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艱辛,有時候甚至很曲折,但是由於方向正確、意志堅決,所以能夠不斷克服困難,化解阻力,帶動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持續前進。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然在新的基礎上,為推動新階段的改革和建設事業奮鬥不懈,並領導全民一起來努力創造國家的美好未來。
  所以,登輝衷心希望,各位除了每個人日常接觸的具體問題之外,也能宏觀地認識世界、認識大陸、認識自己。我相信從「大處著眼」,再從「小處著手」,一定更具有方向感,也更知道輕重緩急,這是負責任的國家建設人才應有的體認。
  我想各位一定也都有同樣的感覺:過去這十年,好像大家都很忙,好像我們熟悉的一切都變了很多。一點不錯,不但台灣變了,大陸也變了,世界也變了。想想看,十年前,節制全球國際關係近半個世紀的東西冷戰還沒有結束;大陸的所謂「改革開放」,還是說的多、做的少;隔絕幾十年的兩岸才剛開始少量的交流;我們內部的民主化也才剛起步。十年前,有幾個人想到蘇聯會崩潰、德國會統一、兩岸會對話?但十年間,這些都發生了。事實上,世局、大陸、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都已經或正在形成結構性的改變。
  世局改變主要在三個方面,我曾經提過幾次,那就是民主化、全球化、與資訊化。民主化指的是,全世界絕大多數過去不民主的國家都向民主化轉型。這個大潮流,誰也擋不住。有的國家可能抵抗得久一點,走的路曲折一點,但也是遲早問題。這些國家可能懷疑別人正對它們進行「和平演變」,促使它們民主化。但事實上,民主化的源頭必然來自於國家的內部;外人所做的至多是希望它的過程和平而不流血,而且不給鄰國及區域安定造成威脅。
  全球化的改變更明顯。今天誰不出國旅行?誰不接收國外的經濟文化影響?愛滋病毒、國際金融投機、犯罪、各種生態污染,同時威脅著所有國家。它們在乎國界嗎?「主權」的主張能嚇阻它們嗎?當然不能。所以,冷戰後的國家固然彼此仍有競爭,甚至戰爭,但更多的是合作、是協調。大部分國際組織也針對這種新情勢開始修訂舊規則或制訂新規則。所以,今天在貿易、海洋、漁業、保育、環保和其他許多領域,都有新的規範。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中華民國如果缺席,誰來保護我們在這個變局中的利益?我們無法參加這些規範的制訂過程,卻被要求必須遵守它們,公平嗎?所以我常說,我們要參與國際組織,根本不是什麼「搞台獨」或「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也不應該有黨派之別,因為它是關乎我們二千一百八十萬人民共同的切身利益。
  至於資訊化,各位比我更清楚,今天的資訊早已瞬間即至、無遠弗屆。誰的資訊多,誰就進步得快。美國經濟在最近幾年內復甦,與美國社會的高度電腦化有很大的關係。任何政府將來想一手壟斷資訊、一手發展經濟,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當然,資訊化也強化了民主化與全球化的趨勢。人民資訊越多,特別是來自境外的資訊越多,必然形成思想的改變,從而造成行為的改變。
  我向各位談民主化、全球化、資訊化,就是希望各位能跳脫所謂的「三強(美、日、中共)格局」、「台海三角關係」,或現在中共當局推動的「大國外交」等思考模式。台灣問題為國內問題,大國點頭了,一切就可以解決。登輝以為,這些都是變動無常的現象。政府換了,領導人換了,或人民的需要變了,它就會變,因為它的基礎非常脆弱。我們立足台灣,思考國家前途,眼光必須要能跳出當前的、週遭的格局,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清楚明白大勢之所趨、利害之所在,而不致於因為風吹草動,而自己嚇自己。在這方面,我們中華民國的地位其實非常穩固,因為我們絕對是順應世界潮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有人說,美國現在正向中共傾斜。我看不是,美國所做的不是倒向中共,而是把中共拉過來,拉到符合歷史潮流的這一邊,希望最起碼美國及外在世界能在中國大陸內部轉型過程中產生穩定的作用。因此,中華民國不僅不是「障礙」、「問題」,反而是助力。
  說到中國大陸,經過二十年經濟成長與對外局部開放以後,大陸同胞終於逐漸脫離「文化大革命」浩劫的陰影,在物質生活上有了一些改善,在精神生活上也略見舒緩,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然而正如觀察國際情勢,我們也必須超越個別事件、超越統計數字、超越旅行者的短期印象,才能掌握大陸發展的本質,不致陷於一廂情願、過度樂觀或悲觀的迷思。
  當前大陸情勢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正處在一個結構性變遷的關鍵時刻。未來中共一黨專政體制是存是亡,國家社會是治是亂,都將繫於這個階段的結構轉型能否成功。過去一段時間所實施的「政左經右」方針,修正了更早的「文革」時期的「政左經左」方針,但因它幫助大多數人民改善生活,所以雖然它本身存有嚴重的內在矛盾,大陸當局還是克服了反對聲音,付諸實施。然而經過二十年的量變,大陸終於走到了質變的關口。它是不是還能繼續打左燈,向右轉?如何解決「左」與「右」的矛盾?如何由計劃經濟轉軌到市場經濟?如何解決過去揠苗助長式的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人與生態關係的嚴重失衡?如何挽救東西部發展的嚴重傾斜?如何做到對外開放,同時又內外有別?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問題都是大陸當局越來越難逃避而必須面對的。
  中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因為,第一,其中隱含了高度的「不確定性」,包括中共當局決策方向的不確定性,以及超出當局能力之外而發生變化的可能性。第二,當前中共所面臨的結構性變化,論規模,史所未見;論問題的多樣性、複雜性與深重性,亦屬罕見;而論時間,卻恐怕極具緊迫性。第三,我們關心大陸同胞的福祉,但在處理兩岸關係的時候,我們必須慎重地把這個高度的不確定性列入考慮。畢竟兩岸彼大我小,彼封閉我開放,彼專制我民主,對方用「鬥爭」心態看待我們,而我方用「雙贏」心態思考雙方關係。因此「戒急用忍」確實具有階段性的必要性。將來如果中共對我敵意逐漸降低,大陸發展的不確定性也逐漸減少,自然可以另作考慮。但現階段仍以慎重為要。最近幾年,其他國家對中共的政策也同樣把這個「不確定性」的因素納為根本考量。鑒於兩岸一水之隔,交流頻繁而密切,我們更不能對這種深層變化視而不見。
  這並不是說,我們就要用負面態度來思考兩岸關係。事實上,登輝在就任總統之初,就逐漸放棄「漢賊不兩立」的思考方式,改採「雙贏」,並提出許多改善兩岸關係的具體建議。這些善意建議後來多半落空,主要是因為中共當局還是用舊的「鬥爭」、「吃掉」的心態面對新的兩岸關係,一定要把我們納入他們所謂的「一個中國」模式,不然就指控我們「搞台獨」。結果,我們的善意加多了,中共的敵意卻加深了。這個失衡恐怕是現今兩岸問題最大的根源。
  今天看大陸的深層變化,各位是否常常覺得似曾相識?那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歷過而且完成了結構性的變遷。雖然我們在變遷前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複雜性與深重性遠不及今天大陸的困境,但如果用「脫胎換骨」來形容我們的轉型經驗,我想在座各位大概都會同意。說到這裏,登輝要感謝全體國民的努力與歷任政府的卓越領導。假如沒有歷任政府的遠見及規劃能力與人民的勤勉,我們不可能渡過一次次的國際與兩岸危機,維持高度的經濟成長於不墜。假如沒有均富的經濟基礎、開放而普及的全民教育、深入民心的民主觀念,我們的民主化過程不可能如此平順。假如沒有全民一致的體認與支持,我們更不可能順利而且持續地推動「務實外交」及新的大陸政策。正因為有過去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過去十年間終於完成了結構性的變遷,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寧靜革命」。
  這場「革命」的起始,我們大致是沿著四個方向前進。一是政治民主化,二是外交務實化,三是開展兩岸關係,四是經濟升級。這四件事中,有三件對當時的我們而言是全新的經驗,那就是:民主化、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民主化,不只我們沒經驗,整個中華民族都沒有經驗。務實外交是過去外交政策的大翻轉。兩岸關係根本就是從無到有。所以,當時我們可以說是同時推進幾件大事。現在想來,當時膽子還真大。沒有幾個國家是這樣子做的。幸運的是,我們成功了。
  民選總統順利完成後,這四件事大功告成。換句話說,中華民國在那年有了新的內部結構與新的外部關係。這個架構定下來以後,到今天為止,我們都在現有架構內追求質的提升。像政府再造,希望透過縱的政府層級減少與橫的組織精簡,達到提升政府效能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目的。心靈改革,希望國民能夠兼顧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需要。教育改革,希望能釋放學子更大更多的創造力,成就更充實的人生。司法改革,希望能追求更富正義、更和諧的社會。科技改革,希望能繼續提升國家的經濟實力,邁向科技島的境界。雖然到目前為止,因為種種因素,這些改革項目進展速度不一。但我相信,假以時日,也一定會陸續開花結果。這不是因為登輝個人的堅持,而是因為客觀上國家追求更大的進步,必須進行這些調整才行。
  就拿「政府再造」這件事來說,登輝曾提過,它是我們十年來四階段憲政改革的重要環節,攸關國家競爭力與人民福祉至鉅。今天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講求扁平化管理組織的全球趨勢,我們如果不謀求改進,勢必難以迎接新世紀的嚴厲挑戰。將來精簡省政府以後,最大贏家必然是包括省民在內的全體國民。
  經國先生曾經說過,「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為了使我們的子孫,能夠在變動不居的國際大環境中與對岸發展高度不確定的大氣候中,繼續維持我們的優勢,就必須使我們的政府更有效能,民間更有活力,每一個公民更有創造力。這些改革是絕對有必要的。當然,任何調整的過程,必然有人感受到陣痛之苦。這點登輝十分明白。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合作、相互配合,很快就可以安度調整期。
  我常覺得台灣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面積不大,人口也不算太多,但是政治卻相當複雜。這是因為台灣除了原住民以外,同時接收了來自中國大陸與外國的影響。外國部分,包括美國、日本、荷蘭、西班牙等。中國大陸這部分,較早的移民可以細分為閩客,閩又可分為泉州、漳州。最近一批移民更來自於大陸的不同省分,帶來不同的美食、鄉音與生活習慣。此外,台灣還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接納了不同的宗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台灣既是中國的縮影,也是新舊中國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明的大熔爐。
  在今天國際與兩岸的大環境中,我們的對外政策沒有太大的犯錯空間,所以我們必須務實理性,小心地踏出每一步。該做的事,要勇往直前。不該做的事,也不必去試驗。一方面我們要告訴外界不可低估我們的生命力與意志力,一方面我們也願向世界開放,同大陸交流,一起分享我們的「台灣經驗」。
  各位同仁,時代的挑戰,日甚一日;民眾對政府的期許,與時俱增。幾十年來,我們從來不怕挑戰,挑戰只會使我們更團結、更強壯。但民眾給我們的指正,我們一定要虛心接受;有缺點,一定要努力改正。「公平正義新社會,穩定繁榮好生活」絕不是口號,而是我們與全民神聖的契約,絕不可以讓民眾的期望落空。今天我們立足台灣,面向世界、面向大陸、面向未來,我們最有能力,也最有決心帶領中華民國跨入二十一世紀。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