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第二版)
作者:
周振鹤 主编 施和金 著
定价:
100 元
页数:
578页
ISBN:
978-7-309-12697-6/K.597
字数:
60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简介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隋代卷提要
      
       本卷以传世及出土文献为依据,以隋代大业八年的疆域为范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七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最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九章分地区对各地州郡县的沿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由于《隋书·地理志》是按《禹贡》九州的分区体例来加以编写的,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对比研究,本卷亦按雍州、梁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九大区的体例对各地所有州郡县进行考证和论述。
       本卷还附有隋代政区图及沿革表,便于读者对照检索。
      

作者简介


       施和金,194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1982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及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工作。
       著有《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江苏农业气象气候灾害历史纪年》、《北齐地理志》等;并应中华书局之约,点校出版了《读史方舆纪要》、《方舆胜览》两部历史地理名著;又应湖北人民出版社之约,校注了杨守敬的《隋书地理志考证》、《晦明轩稿》两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书摘


       目录
      
       绪言
       一、隋代政区沿革研究的意义
       二、隋代的疆域范围
       三、隋代地方行政制度
       四、隋代政区沿革概述
       五、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上编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
      
       第一章 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元年雍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元年梁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元年豫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元年兖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元年冀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元年青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元年徐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元年扬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元年荆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章 开皇三年州县二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三年雍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三年梁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三年豫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三年兖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三年冀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三年青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三年徐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三年扬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三年荆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章 开皇中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六年州县增置情形
       第二节 开皇七年灭后梁所增州县
       第三节 开皇九年灭陈所得州县
      
       第四章 开皇末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十六年增置州县经过
       第二节 开皇十八年更改县名情形
      
       第五章 大业二年并省州县过程
      
       第六章 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
       第一节 州名更郡名
       第二节 大业三年各郡所领之县
      
       第七章 隋末唐初政区的更改
      
       下编 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本编凡例
      
       第一章 雍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雍州京兆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同州冯翊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岐州扶风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泾州安定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宁州北地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敷州上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绥州雕阴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延州延安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庆州弘化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原州平凉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夏州朔方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盐州盐川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灵州灵武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胜州榆林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丰州五原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秦州天水郡政区沿革
       第十七节 渭州陇西郡政区沿革
       第十八节 兰州金城郡政区沿革
       第十九节 河州枹罕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节 廓州浇河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一节 鄯州西平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二节 凉州武威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三节 甘州张掖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四节 瓜州敦煌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五节 鄯善、且末、西海、河源、伊吾政区沿革
      
       第二章 梁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梁州汉川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金州西城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迁州房陵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巴州清化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通州通川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渠州宕渠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成州汉阳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洮州临洮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宕州宕昌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武州武都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邓州同昌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凤州河池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兴州顺政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利州义城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龙州平武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汶州汶山郡政区沿革
       第十七节 始州普安郡政区沿革
       第十八节 潼州金山郡政区沿革
       第十九节 新州新城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节 隆州巴西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一节 遂州遂宁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二节 合州涪陵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三节 渝州巴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四节 信州巴东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五节 益州蜀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六节 雅州临邛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七节 眉州眉山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八节 陵州隆山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九节 资州资阳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节 泸州泸川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一节 戎州犍为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二节 西宁州越巂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三节 牂州牂柯郡、黔州黔安郡、明阳郡政区沿革
      
       第三章 豫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洛州河南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郑州荥阳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宋州梁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亳州谯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曹州济阴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伊州襄城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许州颍川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豫州汝南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陈州淮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颍州汝阴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商州上洛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东义州弘农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淅州淅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荆州南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蒙州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淮州淮安郡政区沿革
      
       第四章 兖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州东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郓州东平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济州济北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魏州武阳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棣州渤海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德州平原郡政区沿革
      
       第五章 冀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冀州信都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贝州清河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相州魏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卫州汲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怀州河内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泽州长平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潞州上党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蒲州河东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绛州绛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南汾州文城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晋州临汾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汾州龙泉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介州西河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石州离石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肆州雁门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朔州马邑郡、云州定襄郡政区沿革
       第十七节 楼烦郡政区沿革
       第十八节 并州太原郡政区沿革
       第十九节 邢州襄国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节 州武安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一节 赵州赵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二节 恒州恒山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三节 定州博陵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四节 瀛州河间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六节 幽州涿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七节 易州上谷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八节 玄州渔阳郡、平州北平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九节 玄州安乐郡、营州柳城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节 辽西郡、襄平郡、辽东郡政区沿革
      
       第六章 青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青州北海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齐州齐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光州东莱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胶州高密郡政区沿革
      
       第七章 徐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徐州彭城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兖州鲁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沂州琅邪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海州东海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泗州下邳郡政区沿革
      
       第八章 扬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吴州江都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西楚州钟离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扬州淮南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光州弋阳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蕲州蕲春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庐州庐江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晋州同安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和州历阳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扬州丹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南豫州宣城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常州毗陵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吴州吴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东扬州会稽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杭州余杭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歙州新安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婺州东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七节 处州永嘉郡政区沿革
       第十八节 丰州建安郡政区沿革
       第十九节 睦州遂安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节 饶州鄱阳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一节 抚州临川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二节 吉州庐陵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三节 虔州南康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四节 袁州宜春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五节 洪州豫章 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六节 广州南海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七节 循州龙川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八节 潮州义安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九节 高州高凉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节 端州信安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一节 泷州永熙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二节 成州苍梧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三节 桂州始安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四节 石州永平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五节 南定州郁林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六节 越州合浦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七节 崖州珠崖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八节 安州宁越郡政区沿革
       第三十九节 交州交趾郡政区沿革
       第四十节 爱州九真郡政区沿革
       第四十一节 德州日南郡政区沿革
       第四十二节 荡州比景郡、农州海阴郡、冲州林邑郡、宜州政区
       沿革
      
       第九章 荆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荆州南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硖州夷陵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郢州竟陵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复州沔阳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辰州沅陵郡政区沿革
       第六节 武州武陵郡政区沿革
       第七节 亭州清江郡政区沿革
       第八节 襄州襄阳郡政区沿革
       第九节 昌州舂陵郡政区沿革
       第十节 隋州汉东郡政区沿革
       第十一节 安州安陆郡政区沿革
       第十二节 衡州永安郡政区沿革
       第十三节 申州义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四节 江州九江郡政区沿革
       第十五节 郢州江夏郡政区沿革
       第十六节 澧州澧阳郡政区沿革
       第十七节 巴州巴陵郡政区沿革
       第十八节 湘州长沙郡政区沿革
       第十九节 衡州衡山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节 郴州桂阳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一节 永州零陵郡政区沿革
       第二十二节 连州熙平郡政区沿革
      
       附录 隋代州郡沿革表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2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