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主席抵莫斯科访问俄罗斯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在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离京时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荣毅仁等到人民大会堂送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抵莫斯科访问俄罗斯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在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离京时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荣毅仁等到人民大会堂送行
本报莫斯科4月22日电记者唐进修、许宏治、刘刚报道: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今天乘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2号机场,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江泽民主席的此次访问,是对去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的回访,是中俄两国元首间的第四次正式会晤,也是两国在决定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的首次最高级会晤。
江泽民主席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
“我应俄罗斯联邦总统鲍·尼·叶利钦阁下的邀请,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伟大的友好邻邦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感到十分高兴。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互为最大邻国。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回顾近几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我们对双方在各个领域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感到满意。两国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不仅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个积极贡献。
“我这次访问期间,将同叶利钦总统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此外,我还将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我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达到增进友谊,促进合作,扩大共识的目的。
“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伟大的俄罗斯人民,向热情好客的莫斯科市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下午2时许(莫斯科时间),江泽民主席的专机徐徐降落在机场,俄方礼宾官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登上专机,向江主席及夫人致意并表示欢迎。江主席步出机舱,站在舷梯上笑容满面地向前来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江主席走下舷梯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及夫人、代外长伊万诺夫、俄驻华大使罗高寿及夫人等立即迎上前去,与江泽民主席紧紧握手,并代表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对江泽民主席的来访表示热烈诚挚的欢迎。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夫人向江泽民主席夫人王冶坪献了鲜花。中国驻俄大使馆的女青年也向江主席及其夫人献了鲜花。
接着,在飘扬着中俄两国国旗的机场上,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举行隆重仪式,热烈欢迎江泽民主席。在庄严的两国国歌声中,江泽民主席在切尔诺梅尔金总理的陪同下,检阅了俄罗斯武装部队三军仪仗队。
中国驻俄大使馆外交官以及中国驻俄其他机构和留学生的代表也到机场迎接。
欢迎仪式结束后,江泽民主席由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陪同乘车前往下榻的克里姆林宫国宾馆。车队经过的市区街道旁悬挂着中俄两国国旗。
陪同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特别助理曾庆红、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特别助理滕文生、特别助理由喜贵等也同机到达。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张荣典)应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陪同出访的江主席夫人王冶坪、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特别助理曾庆红、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特别助理滕文生、特别助理由喜贵同机离开北京。
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以及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杰尼索夫和夫人等到人民大会堂为江主席一行送行。(附图片)
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荣毅仁等在人民大会堂为江泽民主席送行。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机场主持仪式欢迎江泽民主席。
新华社记者李生南摄

保证“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中宣部等十部委提出四十五项具体措施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证“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中宣部等十部委提出四十五项具体措施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胡晓梦)去冬今春以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近日,中宣部等十部委又提出45项措施,以保证这项活动能够经常化、制度化。
国家科委提出,在西北五省区,实施好科普工程;结合“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计划”和“重大成果推广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科技下乡活动;鼓励中央和省、市科研机构,选择一个县、一个乡或一个乡镇企业,同农村建立固定联系,持之以恒地开展对口支援;表彰科技下乡先进集体和个人,调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常下乡的积极性。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不同领域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下乡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提出,各级农业部门领导要身体力行,亲自抓点,办好各种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园区,带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部直属农业科研院所要有1/3左右,省级农科院要有2/5以上,县级农业科研单位要有2/3以上的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参加农业科技开发、示范、推广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抓好“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办好农民技术夜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增加科技投入,改善工作条件,保证把农业科技顺利送到农村。
文化部提出四条具体措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同本地区的一个至三个贫困县、乡结成帮扶对子,定点进行文化扶贫;完善经常化的文化下乡规划和计划,把抓好农村文化和文化下乡结合起来;组织全国优秀艺术家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慰问演出,各地要组织本地重点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制定文化下乡优惠政策,对长年下乡的文艺单位,给予必要的、切实的帮助,落实县级剧团下乡的补贴经费。
广电部提出的具体措施是:精心组织电影下乡,增加片源,做好农村节目和拷贝的供应、调度和排片工作,建立农村电影放映队,每年供应农村的16毫米的影片节目不少于80个,每两个月举办一次16毫米影片交易会,在全国设置四至五个交易点;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要继续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进行慰问演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继续加大图书下乡的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广播电视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覆盖率,到2000年全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0%。
卫生部的五项措施是:继续开展卫生支农工作,以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卫生事业欠发达地区为主,开展对口支援,二、三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对象,五年不变,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对口支援活动;抓好检查,把卫生下乡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长期坚持下去;表彰一批卫生支农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北京、合肥、昆明等十大城市要认真总结“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分别到县或乡的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的经验,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
国家计生委提出的措施是:把“三下乡”常下乡纳入各级计划生育宣传服务网络中,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服务活动;继续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在农村人口学校和计划生育宣传室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图书角;组织开展群众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组织计划生育技术专家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村基层科技服务水平;大力宣传基层计划生育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新闻出版署提出,做好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捐赠图书工作,组织一些出版社到边远地区送书上门;每年组织200种适销对路的图书向农村发行,其中科技、科普类图书不少于80%;在县以下中心乡镇建立新华书店的下伸网点,健全农村发行机构,充实发行人员,增加农村流动图书供应;建立图书发行基金,在经济政策上对农村发行予以支持;定期编制为农村读者服务的《农村书目》、《科技新书目》,及时传递出版信息;加快供销社售书网点建设,开辟农村发行渠道;加强边远地区编辑、发行人员的培训,对西藏的出版单位进行对口支援;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送书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共青团中央提出,推进“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促进农村青年科技图书站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读书、评书、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活动;扶持各级团组织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带动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进一步深化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继续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服务团活动,加大科技和文化扶贫力度。
中国科协决定,从五个方面做好“三下乡”经常化工作。把科技下乡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使科技下乡进入正常轨道,动员城市的科技工作者把先进实用的技术及时送到农村;把科技下乡和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等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使科技下乡融于经常性活动中;适应农民实际需要,出好科技书报刊,把发行网络建到农村;帮助农村技术协会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相关学会,建立起稳定的协作关系;调动各级科协和学会组织的积极性,在科技扶贫、金桥工程、农村先进科普单位和个人的评选等科协设立的各种奖项中,把科技下乡的成果和贡献作为重要条件,从机制建设上促进科技下乡经常化。

不是“找死”,而是求活——评燕化的技术改造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是“找死”,而是求活
——评燕化的技术改造之路
本报评论员
北京燕化公司坚持多年不上新项目,把技术改造视为“希望工程”认真抓好,在乙烯改扩建工程上打了一场漂亮仗!他们以时间短,投资省,效益佳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有着坚实的基础,丰厚的底蕴。只要发展的思路对头,方法得当,就会凭借已有实力创造出新的奇迹,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燕化乙烯项目完成得好,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它展示了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在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发展不一定非铺新摊子,起新炉灶不可。经过几十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济规模,具备了良好的设备基础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有一支包括优秀经营者、技术人才和工人在内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他们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不少项目或设备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甚至在闲置。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在能力,往往效果远远超过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新上项目。依靠技术改造求发展,是国有企业以至所有企业的必由之路、腾飞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重视并得益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但也有一些企业流传着“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说法,影响了技改的积极性。表面上看,所谓“等死”、“找死”的现象可能是存在的,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确有值得总结之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技改的思路与实施方法不对头。重视技改不等于成功,还要有科学态度和措施保证。如果技改项目选得不准,盲目求高求新,不顾条件贪大,或者操作过程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那就可能行不通,越搞越死。结果是投资突破预算,工期一再拖延,费尽力气却是无效劳动,甚至完成之日即是亏损之时。这种技改只有“等死”,别无出路。
燕化之所以成功,恰恰是这些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他们不仅有技改的决心,还有“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改革的思路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投资、工期、质量事事有人负责的问题,避免了技改容易出现的“通病”及“后遗症”。这样的技改不是“找死”,而是求活。燕化为国有企业技改创造了一套有益的经验。
当前,国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就是要走内涵挖潜道路,从而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快实现体制改革及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国有企业是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是转变中关键的一步。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企业自身来说,不应当再观望等待,要痛下决心,适应转变。用两个根本转变的思想武装自己,眼睛向内要活力、要效益,这样才能在新的竞争中成为强胜者。
北京燕化的榜样说明,这条路完全可以走通。改革开放第一个19年里,我们的国有经济面对严峻挑战仍然保持了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仍然发挥了支柱作用,相信他们还会以崭新业绩迎来更加美好的第二个19年、第三个19年。

从“希望”到“腾飞”——燕化公司走出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化改革振兴国企②

  从“希望”到“腾飞”
——燕化公司走出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
新华社记者张宝瑞刘浦泉本报记者赵兴林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盲目铺新摊子,不热衷上新项目,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装置,走出了一条富有说服力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道路。
从1993年到1996年,燕化没有上一个新项目。他们技术改造的“希望工程”取得了产品产量增加,能耗下降,效益大幅度提高的效果,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从114亿元和12.7亿元提高到162亿元和19.5亿元。目前已经全面启动的技术改造“腾飞工程”完成后,燕化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将再上一个新的、更大的台阶。
燕化是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1967年创建以来已建成62套大型生产装置,累计生产1.4亿多吨石油化工产品,实现利税318亿元。1988年到1991年的4年间,燕化创造了中国石化行业实现利税“四连冠”的奇迹。然而,由于设备日趋老化、技术相对落后,燕化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渐削弱,经济效益逐年下降,1993年被挤出了全国工业企业“十强”行列。
“如果不搞技术改造,燕化就没有出路。”谈起当时的情况,燕化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刘海燕说:“当时,燕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当时企业自有资金十分紧张,全部依靠贷款上新项目,必然出现新增效益抵不过贷款利息的情况,无异于找死。二是不贷款、不投入,维持现有生产规模,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实际上是等死。”
燕化四万多名职工在这种两难困境中,既没有“找死”、也没有“等死”,而是在总结企业多年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企业眼睛向内、走内涵发展的科技效益型发展道路。
思路明确以后,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老装置,成为燕化科技进步的主旋律。1992年,燕化在国内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率先对我国第一套引进的30万吨乙烯装置进行改扩建,仅用27个月零18天就成功地将30万吨乙烯改扩建为45万吨,比新建一套15万吨乙烯装置节省投资一半多,做到了投资省、工期短、效益高。这一被燕化人称为“希望工程”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的第一年,乙烯产量就达到47.3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刷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把有限的钱花到刀刃上,燕化在技术改造中尽量采用国产的工艺和设备,决不盲目引进,节约了大笔外汇,其中仅聚乙烯装置一项就节约外汇3500万美元。
燕化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约束机制,尽量降低技术改造可能造成的风险。在立项之前,企业广泛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以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立项之后,制定稳妥的改造方案,同时实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在建设过程中,对投资实行切块包干和限额设计,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使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改造一项成功一项。
这里的每一项技术改造,都凝聚着燕化职工的汗水和智慧,都蕴含着燕化人建功立业的动人故事。在30万吨乙烯改扩建施工现场,47岁的优秀共产党员高淑芬带领6名女焊工,钻进容器和塔底操作,蹲着、仰着、爬高、下低,顶着呛人的焊接烟雾,一干就是半天。烈日烤人,钢板火烫,当她们钻出铁塔球罐时,嗓子哑了,眼睛红了,衣服湿透,大头鞋里竟能倒出一汪汪汗水。记者问她图什么,她说:“燕化是我们的家,技改关系到我们这个家业的兴衰,我们都要努力拼搏,共同建设好我们这个家。”
记者在炼油厂看到,燕化公司正在这里全面启动一个新的技术改造“腾飞工程”,作为第一战役的炼油厂一催化裂化装置改造工程已经初战告捷。在一催化裂化装置改造现场,厂长杨宝康说:“这套装置过去只能吃‘细粮’,不能吃‘粗粮’。现在则可以掺炼30%的渣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腾飞工程”全部完成后,燕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市场急需的无铅汽油和航空煤油,从根本上改善产品结构,大大增强燕化的市场竞争能力。

李鹏会见毛里塔尼亚客人指出中国愿进一步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毛里塔尼亚客人
指出中国愿进一步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谭国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以布巴卡尔总书记率领的毛里塔尼亚民主社会共和党代表团时说,中国愿进一步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非关系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并得到巩固和发展。
李鹏代表中共中央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毛建交32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对此表示满意。他说,毛里塔尼亚政府和人民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国际人权会议上一直支持中国,中国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李鹏说,非洲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力量。中国珍惜同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把同非洲各国的关系视为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
布巴卡尔说,毛里塔尼亚一贯致力于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加强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中联部部长李淑铮等参加了会见。

巴基斯坦总统和新加坡总理将访华

第1版(要闻)
专栏:

  巴基斯坦总统和新加坡总理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崔天凯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法鲁克·艾哈迈德·汗·莱加里将于4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他还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新加坡共和国总理吴作栋将于4月27日至5月3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三下乡”要常下乡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下乡”要常下乡
本报评论员
“三下乡”活动能不能持之以恒?会不会流于形式、虎头蛇尾?早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刚刚开展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虑,是因为近年来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开展过支农下乡的活动。它们有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可也确实有一些活动刚开始轰轰烈烈,一阵风过后就偃旗息鼓,成了徒有虚名的点缀和象征。
令人欣慰的是,“三下乡”活动从开展至今,广大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减当初的热情,支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城乡交流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从“探望”到“留守”,从“天女散花”到“对口帮扶”,从“给什么要什么”到“要什么给什么”,一种城乡间长期互助的新机制,正在摸索中逐渐孕育和完善。“三下乡要常下乡”,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
农村的现实教育了城里人。说起几个月来“三下乡”的感受,下乡的同志谈论得更多的不是自己的辛苦和成绩,而是那些站在泥水里、挤在人缝中“看不见影也要听听声”的观众,那些从几十里外翻山越岭赶来寻医问药的患者,那些求知若渴、一脸虔诚的质朴种田人。许多同志真诚地表示,越深入农村,越感到自己过去为乡亲们所想所做的是何等的不够;老乡们越热情,越觉得欠他们的太多太多。只有把为农民服务当作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才不至于愧对那一张张感激的面孔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崇高的责任感驱策着城里人。从城市到乡村,空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内,文化、科技、卫生资源向城市的相对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间失衡的资源配比,影响了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布局,城里人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实现上述资源结构的调整,非一日能及。在此过程中,城里人自觉地组织起来,经常性地走向田间地头,去满足广大农民迫切的现实需要,实现文化、科技、卫生资源的动态平衡,这也正是“三下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深情的土地呼唤着城里人。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文化、科技、卫生水平,最终还取决于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广大农村在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城市的文明成果的同时,急切地呼唤着知识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的建设力量。与简单的给予相比,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眼下做的,仅仅是播下一粒种,种下一棵苗,使它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需要辛勤的施肥灌溉,需要精心的培育呵护。只有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我们已经付出的心血才不致白费,我们的汗水才不会白流。
目前“三下乡”的队伍里,有许多人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颇有建树的学者专家,而他们下乡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服务性的、普及性的。客观地讲,不可能要求他们长期离开原来的专业领域和研究环境。这就需要他们放眼长远,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选择课题,尽可能完美地把学术创新和艺术创作与为农民服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有关领导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对下乡同志的工作评价体系,不能因为职称、待遇方面的问题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我们也应看到,现在的“三下乡”是一种义务公益型活动。尽管有相应的政府财政投入,但对于大多数正处于转轨时期的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部门来说,仍需在人力财力方面承担许多额外的负担。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城乡互助共荣的良性循环,应该成为决策机关及早研究的课题。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各种新出现的矛盾,才能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赢得大家的关心、推动和支持,为“三下乡”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这一城乡互利互助的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2022年天赦日 養魚知識 用藥指導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2022年母親節 歷史人物 老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