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6:37:03

近年来,妈妈穿旗袍送考、手持葵花送考等逐渐成为高考“标配”。为了有个好寓意,还有家长在送考时手持一根甘蔗,上面挂着一把香蕉,意味上浙(蔗)大、交(蕉)大。也有学校的男老师集体穿上旗袍为学生送考等。

这些送考现象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一些争议之声。那么,这些送考行为是如何发展成高考“标配”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因素呢?

对此,6月9日,潇湘晨报专访了湘潭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张恩迅。

张恩迅表示,高考送考家长与老师通过服饰等物品,用谐音的方式博取好彩头,是高考衍生出的一种大众性活动,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人们买房选楼层、买车选车牌号时,往往比较倾向于8、6等数字。还有生活中吃梨时,有人坚持不切开吃,因为有分离(梨)的谐音。因此,张恩迅觉得大众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高考送考时家长和老师的行为。

与此同时,张恩迅坦言妈妈穿旗袍送考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也体现了娱乐性、仪式性、商业性、传播快等特点。张恩迅说:“从娱乐的角度看,不少家长集体穿旗袍送考、在考点外合影拍照等,不仅能为考生加油打气,同时也可能是家长们缓解常年积累心理压力的一种途径。”

此外,大家普遍将高考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人生仪式,相关博彩头的活动自然也很重视。在古代科举考试前,考生有祭拜孔子、文昌帝君等行为。而在现代社会,家长们也会通过旗袍、葵花、甘蔗等来表达内心的美好希望与期盼。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商家也是这些现象的助推者。现在打开某网络购物平台输入“高考”,会发现除学习用具外,有大量旗袍、定制T恤等相关的商品链接。

张恩迅还提醒说,近十年家长穿旗袍送考行为的快速传播,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使其逐渐从一种小众行为演变为大众行为。

在分析现象之外,张恩迅表示,送考现象背后折射出了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全民教育意识的提升。有别于中国以祖先、父辈为中心的传统家庭结构,现代家庭的中心和各种资源逐渐自上而下的从祖辈向后辈转移。因为过去田地、家产等是中国传统家庭的重要资源,而现在教育是现代家庭重要的资源之一,家长和社会自然会越来越重视,由此衍生出来的“穿旗袍送考”等一系列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好心之举,不一定都能到公众认可。张恩迅坦言:“有的家长本是好意穿旗袍送考,但孩子可能在心理上不接受或不适应,若因此影响考生了情绪将适得其反。”对于网上热议的男教师集体穿旗袍送考,他也表达了看法:“这些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比如有的男老师平时可能比较严谨和严肃,通过这样的形象反转能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考前能起到一定减压作用。但如果学校或第三方刻意将此拍成视频或照片广泛传播,我认为就超过了一个维持教师公众形象的正常边界,因为公众可能并不会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由此引发的非议甚至可能会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