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思小高速:建在热带雨林中的生态环保之路
中国日报网
2021-04-17 09:59:27

思小高速公路(云南交投 供图)

小高速公路(云南交投 供图)

小高速公路(云南交投 供图)

小高速公路(云南交投 供图)

2006年4月6日,全长97.7公里的云南普洱市(原思茅市)至小勐养高速公路(简称“思小高速公路”)提前75天顺利建成通车。从此,沿线“路难走车难行”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思小高速公路昆曼公路连接中国的第一站,路线全长97.7km,其中普洱市境内25.1km,西双版纳州境内72.6km。作为一条黄金通道和扶贫通道,思小高速公路是云南滇中、滇南地区的交通运输主动脉,担负着昆明、玉溪、思茅、西双版纳共11个县市的客货运输任务,它对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对推动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有重要作用。据了解,思小高速公路较老213国道缩短里程24.6千米,行车时间由原来4小时减少为1.5小时。自思小高速建成开通以来,车流已由通车年142万辆提升至2020年403万辆。

作为昆曼国际大通道中国境内的重要一段,思小高速公路在云南公路建设史上写下多项第一——中国首条穿过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国内唯一一条2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首次引入公路养护中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首次在高速公路旁设置港湾式停靠站点,第一次全部采用本地物种进行公路绿化,第一条基本没有石砌护坡的高速公路,第一条全线标志标牌采用中英文对照。

思小高速公路在路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山形地势、不追求高线形指标,路线布置灵活多样,结合宜桥则桥、宜路则路,边坡处理自然顺适,隧道洞口简洁自然。在施工中,做到不该砍的树一棵不砍、能不碰的树尽量不碰。

期间,在很多细节处理上时刻为司乘人员考虑,以运行车速理论为指导,对线形指标进行级差控制,做到线形合理衔接和自然过渡,路基边沟设置为浅边沟和盖板边沟,在有条件路段设置了路侧净区,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宽容理念;在多雾路段设置了多雾灯,降低了雾天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结合地形和沿线景观特点,全线设置26处停车点、观景台和服务区,设计了人性化的标志牌和生态型声屏障,尽可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出对司乘人员、游客和沿线群众的人文关怀。

同时,思小高速公路还结合项目地域特色,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巧妙地设计了傣族公主帽形式的隧道洞门、傣族特色的服务区建筑,以及生动直观的个性化标志牌等;建设过程中,注重公路自身景观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和谐,注重公路设施与交通需求的和谐,使公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与沿线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了把思小高速公路建成一条环保之路、景观路和生态之路的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思小高速公路桥梁桩基尽量采用人工挖孔,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将桥梁预制场设在已经成型的路基或隧道之内,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桥梁桩基施工中,周围的树木采用打枝、断顶等方法尽量保护,使桥梁墩柱和树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桥从林上过,树在桥下长”的独特景观。桥梁下面,施工时只清除墩位处的植被,桥跨下的植被尽量保留。在隧道施工上,思小公路建设指挥部提出了“零开挖进洞”理念,做到早进洞晚出洞,适当延长洞口,让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边坡采用开放式防护措施,以框格为坡面骨架,植树种草,将坡面融入自然。

驾车由普洱一进入思小高速公路西双版纳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普文坝子“一望无际、袅袅炊烟”的田园风光,公路两旁成片的橡胶林让人一下子陶醉在热带风光的迷人意境之中。在野象谷服务区,远眺视线效果极好,茶园、傣家竹楼、思小高架桥尽收眼底,临山体一侧雨林茂密葱郁,场地深处有一处“凹”形空间,三面环山,自然幽静。中华普洱茶博览园以大渡岗万亩生态茶园为建设背景,是世界茶海中一颗璀璨明珠,7.6万亩连片的绿色茶园在山岗上绵延,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像梯田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思小高速在建设初期很好做到了因地制宜施工、保质保量完工,使得整条高速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通车15年来,思小高速从未进行过大型翻修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