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呼吁非必要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分享到:

多地呼吁非必要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2022年12月18日 19:19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近日,全国多地报告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多地急救中心呼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非必要请勿拨打120热线,给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救助通道。

  北京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在12月12日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北京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

  另据北京急救中心消息,近期,由于天气寒冷叠加新冠疫情因素,北京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大幅增加。为此,北京急救中心紧急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叫得到快速响应。

  同时,北京急救中心呼吁市民,没有出现危重情况请不要随意占用120急救资源,给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救助通道。

  天津

  天津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15日发布消息,近期由于冬季天气原因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区急救分中心近日120急救电话接警数量激增。

  文中呼吁,在疫情期间,也正值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期,急危重症患者数不断增加,为了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把宝贵的120急救资源留给行动不便或者急危重症的患者使用,保证120生命通道始终高效畅通。

  并建议,阳性感染者,如果有以下症状,比如出现休克、抽搐,呼吸困难或气促,失语或不能行动,精神状态明显改变,持续不能饮食或呕吐、腹泻超过两天,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这些都属于急危重症情况,需要拨打120紧急就医。

  江苏南京

  近日,江苏全省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和出车量增加。据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高飞介绍,南京连日来120急救电话日呼入量超过4000个,达到日常呼入量的2倍多,远超出承接能力。

  伴随着呼入量的增加,救护车调派资源变得十分紧张,导致一些急危重症患者面临电话排队、无车可派,导致生命通道受阻。

  南京市急救中心呼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急救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

  四川绵阳、泸州

  四川绵阳市卫健委、泸州市120指挥中心也称,近期120急救电话呼入激增,其中,绵阳120日均电话接听量达到了日常的2到3倍,泸州的120呼叫量较之前上涨超五成。两地均表示,在这当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咨询,并提出调派急救车的需求。

  两地呼吁,新冠轻症请勿拨打120急救电话,把生命通道留给危急重症患者。

  此外,河南鹤壁120急救中心也表示,目前鹤壁市120指挥调度大厅日均受理群众呼救电话400余次,较平时增加2.8倍。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每年冬季是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高发期外,目前120急救热线还收到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关于发热等症状的咨询,这些非紧急的电话,挤占了120的急救资源。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为什么不能随意拨打120电话?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介绍,120系统主要用于对突发疾病导致的危重症病人或者因意外事故、灾难等导致的人身伤害的紧急救助,凡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都不是拨打120的范畴。

  “120电话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用来急救的,救治的是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第二是紧急性的,救治由紧急、突发因素造成的伤害,而不是由慢性因素造成的日常疾病。”

  陈志介绍,随意拨打120,因为一些非紧急的情况占用120的急救资源,导致真正有需求的人打不进来,客观上会造成对别人生命健康的重大侵害。

  出现哪些情况可以拨打120?

  在医院之外(家中、公共场所、野外等)只要发生以下情况,应该立即拨打120呼救:

  1、突发疾病:如患者出现昏迷、胸痛、呼吸困难、抽搐等急危重症的表现。

  2、意外伤害:因车祸、生活意外等原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

  3、突发事件:发生火灾、溺水、触电、中毒等灾难事故时。

  4、其他各种突发因素导致生命健康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医疗帮助时。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北京青年报、天津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澎湃新闻、扬子晚报等

【编辑:唐炜妮】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