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浙大校友2020年2 > 校史一页

漫漫求是路⑧华家池园育新风(1952—1998)

作者:

编者按: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典范意义的大学,也是历史和文化脉络非常清晰的大学。一百二十多年来,浙江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与科学同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辉煌。她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本期我们讲述1952-1998年浙江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概况。

在杭州城东庆春门外,有一个被誉为“小西湖”的华家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校园,在华家池畔建立新校舍。华家池校园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美的校园之一,素有“北有未名湖,南有华家池”之称。

1952年院系调整后,由浙江大学农学院单独组建而成的浙江农学院,就继续留在华家池校园办学,在浙大先贤们学习工作过的土地上,浙江农学院暨后来的浙江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传承着老浙大的文脉,续写着先辈们的光荣与辉煌。

1952年,新组建的浙江农学院下设农学系(农学专业和果树蔬菜专业)、蚕桑系(蚕桑专业)、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3个学系4个专业,并成立茶叶专修科。1953-1954,相继有苏南蚕丝专科学校、福建农学院、华中农学院部分系科并入浙江农学院。1955年,恢复园艺系(果树蔬菜专业)、茶叶系(茶叶专业)。1956年,恢复土壤农化系(土壤农化专业)。1958年,恢复农业机械化专业,增设畜牧专业。

1960年2月,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了浙江农业大学,同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行校院统一领导。在校院合并过程中还将系、所地址作了调整,除舟山水产学院仍在舟山定海、天目林学院仍在临安、蚕桑学院去诸暨外,农机、牧医等系、所和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设在杭州东郊的池塘庙,茶叶系、所在杭州云栖附近的七佛寺,其他系、所在校本部华家池。各系、所得人员也作了相应调整。

1962年2月,浙江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和舟山水产学院从农大脱离,划归浙江省教育厅领导。1965年,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分开建制。1970年7月,浙江林学院并入浙江农业大学成立林学系。1978年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分出,恢复浙江林学院建制。1977年11月,宁波地区农学院并入浙江农业大学,作为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1984年11月,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分出,改为浙江农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浙江农业大学以“求是、奋进”为校训,实行“上天入地、为农服务”战略,根据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农化、茶学、蚕学、农业机械和畜牧兽医等农科传统院系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农业工程、环境保护、食品科技、生物科学、经济贸易和土地管理等院系。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了以农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浙江农业大学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际协作关系,是国家教委确定的我国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重点院校之一,招收培养了来自欧、亚、非、北美、南美50多个国家数百名外国来华留学生。

1996年12月,浙江农业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至1998年四校合并时,浙江农业大学设有15个院系,建有18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职工1700余名,其中教授117人,中科院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学生4000余名,其中研究生500余名。

四校合并前,浙江农业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工、经、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较大,师资力量较强,基础较为雄厚,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属于前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省属重点大学,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农业专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