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會簡介 區聯會組織 各區宣道會
宣道會各機構 神學院 / 學校 社會服務 教牧電郵 教牧討論區
主頁
總幹事手記
首頁
宣道牧函
活動消息
佈道快訊
影音資源
表格下載
照片集
網站連結
聯絡我們
會徽下載
宣道會信仰
會徽含意 四重福音  
宣道會事工與信仰簡介短片

1. 邁步恩典路——宣道會事工與信仰簡介  [ ](中文字幕)  [ ](英文字幕)
2. 延續的足印——宣道會的屬靈傳統    [ ]
宣道會簡史                              ※ 梁 家 麟

  宣道會是一個在十九紀末在美國成立的差會。成立不久,便即差遣傳教士到中國這個在當時是全球最大的宣教工場,參與中國福音事工。

   由於起步較晚,已有數十個差會在中國工作,而宣道會立志不在別人已立好根基的地方上建造,故便將其從事宣教的地區集中在華西及內陸較偏遠的省分,諸如廣西、四川與貴州交界(川黔地區)、甘肅,乃至西藏等。香港因地處華南的交通要塞,是支援廣西事工的一個重要後勤基地,故西差會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及讓宣教士家眷居停的宿舍。這是宣道會跟香港牽上關係的先聲。

   一九三七年,日本全面侵華,其時太平洋戰爭尚未爆發,香港粗安。不少國人因逃避戰亂而由內地遷居到香港,其中包括相當數目的基督徒在內。鑑於這些華人信徒在居港期間缺乏聚會的地方,當時負責照顧在港就讀的西教士子女的貝光道牧師,乃在一九四○年租賃九龍塘一個車房作福音堂,命名「廣西宣道會香港分堂」,俾使西教士子女及附近的基督徒有敬拜的地方,又可向鄰里傳福音。這是宣道會在香港建立的第一間堂會。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貝光道牧師因是美國人,被關進集中營囚禁,教會乃被迫由華人自理,備嚐艱苦。但在上帝保守下,渡過三年八個月的日據時期。戰後,貝牧師等看到華人會友的勞苦,初見成效乃徵得差會主席陳法言牧師的同意,讓華人會友繼續自理。教會後來在窩打老道覓得一地建堂,於一九五五年易名為「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其以「中華」命名,以示不隸屬美國宣道會,但仍與西差會保持密切的聯繫。

   九龍塘宣道會是香港最早一間的宣道會教會,也最早脫離差會自理。故在組織上與日後經由差會協助下成立的宣道會教會(即區聯會各堂)並無行政上的聯屬關係。不過在信仰傳統上卻是一致的。

  宣道會在香港積極發展,要待在一九四九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後,與美國交惡,政府下令驅逐所有在華宣教士,宣道會各宣教士亦被迫撤離其艱苦經營半世紀的各工場。他們在抵港後,等候總會指示,或是回國,或是待差派到東南亞其他有華人聚居的交地方。是時總會對香港之能獨立於中國之外發展不抱信心,故不願投下資源。但是,不少由大陸徹退來港的老一輩宣教士,對華人有濃烈感情,眷眷不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尤其是適有大量難民由大陸湧至,他們生活窘困、前途茫茫、心靈空虛,正是有待教會在物質與福音上幫們之時,故有數位宣教士乃立定心志,繼續留守香港。

   宣教士首先在調景嶺協助該個難民聚居地建立教堂。福音事工發展神速,短短三年間,已有二千多受洗加入教會,可見莊稼已熟,主旨待成。

   隨著教會成立、信眾人數劇增,宣教士看到有訓練華人傳道之人的需要,於是在一九五一年,西差會以原來武昌聖經學院師生為基礎,創辦宣經聖經學院。此學院只維持了三年多的時間,於一九五四年併入建道神學院。但是她卻為宣道會培養了早期重要的一批牧師,如都乾初牧師、崔冠軍牧師、時恩證牧師等多位。他們與其他宣道會的老牧者如王克章牧師、曾式中牧師、魏道榮牧師、王力耘牧師、伍希勇牧師、劉摩西牧師等均是調景嶺堂的會友。

   談到神學教育,必須提到比宣道聖經學院早一年便在港建校的建道聖經學院(建道神學院早期名稱)。這是宣道會在來華不久(一八九九年)便創立的神學院,原設在廣西梧州。一九五○年,當時的院長劉福群牧師帶領一群師生南下,到當時仍非常荒僻的長洲復校。

   建道神學院在香港宣道會發展歷史中佔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大多數宗派均是先有堂會與會友,才建立神學院,訓練他們中間立志獻身的信徒;但宣道會則不然,在神學院設立時,堂會與會友幾仍未具,故學院乃積極鼓勵神學生參與佈道工作。而在他們畢業後,又被差遣到各地進行開荒植堂工作。宣道會在香港早期的主要堂會,創建者大多是建道畢業生,可見神學院對教會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開荒、吃苦、火熱」不單是建道神學院的精神,也是所有早期宣道會華人牧者共同秉持的精神;沒有他們,便沒有宣道會的今天。

  宣道聖經學院和建道神學院的同學在課餘及暑假,組織佈道隊到各地佈道。一九五二年,在北角糖水道與渣華道交界海傍佈道,發展信徒;八月便開始定期的露天禮拜。暑假過後,信徒們在西差會白德三牧師等協助下,租賃地方聚會,正式成立了宣道會北角堂,首任堂主任梁得人先生。第一位受浸會友則是日後在該堂事奉了三十八年的胡欽牧師。一九五七年,北角堂聘得滕近輝先生(時未按立)出任堂主任,教會事工不斷發展。

   北角堂是宣道會會各堂會中植堂最多的一間,至九十年代中期,已開拓了三十多所分堂(現存廿一間)。其中也有由分堂再分植出來的分堂,甚至第三、四代。

  除北角堂外,西差會在筲箕灣亦發展福音基址,五三年建立筲箕灣堂。及至六二年,在柴灣的宣仁堂(興華堂的前身)建立後,福音事工便已在港島東區奠下根基。

   不過,五十年代宣道會在港發展得最快的不是港九市區,而是新界與離島地區,創會者皆是神學院的畢業生。荃灣堂是其中一個例子。一九五四年,在西差會資助下,一隊聖經學院畢業生佈道隊在荃灣租用九咪半一間木屋作基址,進行街頭佈道。後在此基礎上,由都乾初先生(時未按立)帶領成立荃灣堂。

   荃灣堂自成立始,已非常注重開荒佈道工作,一九九四年為止,已有分堂十三間。

   一九五五年荃灣堂成立一年後,原本與都牧師同工的佈道隊成員離開荃灣堂,各自開拓其他福音堂址,包括由崔冠軍先生與王晉生先生成立的葵涌堂,及在一九六○年時證恩先生由荃灣堂調任並建立深水埔堂等。

   至於離島教會,則包括在一九五七年由魏道榮先生建立的大澳堂,在長洲建道神學院校址設立的山頂堂(後自建新堂,易名長洲堂),在一九五六年後由曾式中先生建立的坪洲堂等。

   六十年代宣道會的發展主要是在九龍地區。西差會在六○、六一、及六三年,分別在李鄭屋、觀塘及橫頭磡三個政府新建的徙置區天台開辦小學,建立教會,李鄭屋堂(即日後的深水埔堂)、觀塘堂及宣恩堂便是這樣開基的。以學校模式建立教會的,還有一九六七年在秀茂坪開設宣基小學時建立的秀茂坪堂。

   宣道會在港的工作主要在四九年以後才開始,加上並無排他性的門派觀念,故非常樂意與其他獨立教會合作,包括有一些宣道會牧者協助這些獨立教會的事工發展。後來,她們亦加入區聯會,成為會員堂,包括原由王守寰牧師在一九五二年所創建的國語堂,王魯泉先生在一九五五年創辦的忠主堂,一九六二年由一群青年人組成的尊主堂,及由王煜先生在一九六八年成立的信愛堂。他們都成了宣道會的重要組成分子。

   還有一個較重要的堂會必須在此一提的,便是希伯崙堂了。

   希伯崙堂原由一位獨立宣教的女教士何義思所建。她在一九一五年自資到廣東南海西樵的官山開展福音工作,除建立教會外,還創辦孤兒院及花邊工藝廠等社會慈惠事業。一九四九年後,事工全面停止。一九五五年,由於何教士早曾結識劉福群牧師,故被邀到長洲建道任教,又同時鼓勵在港的前希伯崙堂教會會友重建教會,最後在一九六二年於油麻地購堂,並於同年加入宣道會成為會員堂。首任堂主任是何教士前在官山提攜成才的李非吾牧師。

   希伯崙堂非常注重宣教工作,成立希伯崙差會。至九三年,已先後差派近四十位宣教士,建立十五間自立堂會、工場遍及台灣、澳門、馬來西亞、日本及印支半島。

   除建立堂會外,宣道會在港還有各項支援教會、承擔特殊福音事工的機構,包括神學院、出版社、差傳事工,及各項社會工作。

  宣道書局於一九一一年由西教士翟輔民於廣西梧州創辦,於三十年代遷至上海。一九四九年後來港,繼續印行《聖經報》及創辦《少年良友》等刊物。八十年代,書局由西差會轉交區聯會接辦,易名宣道出版社。

   差傳工作是宣道會得以成立的根基,故一向為香港宣道會所重視。一九六○年,在北角堂已有的差傳事工基礎上,堂聯會(日後的區聯會,於一九五八年成立)成立了國外佈道團。先向東南亞華僑宣教,同時亦開始南美的福音工作,郭錦仙姑娘於六二年被派至越南,為該會首位宣教士。一九七三年,佈道團與九龍塘宣道會合作,組成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一九九五年,海外佈道會再與希伯崙差會合併,組成香港宣道差會。

   至於社會服務工作,宣道會早在五十年代建立堂會的同時,便積極從事各項服務事工,如難民救濟、開辦義學等。及至七十年代,宣道會到新市鎮植堂,向政府申請在新建成屋村開辦各類型的社會服務,如自修室、老人中心,幼兒中心等。一九八一年,更設立宣美聾童語言訓練中心。一九九○年,區聯會成立宣道會社會服務中央行政處,以統籌數目日益增加的社區服務工作。

   至於聯繫各堂事工的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於一九五八年成立,負責統籌、聯絡與協調各會員堂。一九六八年,西差會為了使區聯會有更全面運作的能力,並加速宣道會本地化,乃建議區聯會向政府申請註冊成為有限公司,將一切物業轉移到區聯會名下。自此以後,西差會在香港的角色亦由主導性漸轉為輔助性了。

   由於得到差會的積極推動,宣道會在香港的本地化是既和諧又成功的。神學院與出版社於七十年代中葉至八十年代初相繼移交華人管理。植堂佈道工作也由區聯會主導承擔。上帝適時興起華人牧者及信徒,配合著整個權力與事工的移交行動,使香港宣道會成為一個植根香港本地、放眼全球,既已自養、復亦與各地分享資源的教會。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