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往期數據 > 正文
香港鐘錶大王創業傳奇
楊 柳 [2010年9期 2010-03-08發表]
李秀恒
 

李秀恒1991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作下如此結論:天時、地利、人和是造就天下功業及功成利就的三個必備條件和因素。在這部演義中,曹阿瞞也好、劉玄德也罷,羅貫中也一一點出世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相輔相成之關係。好了,言歸正傳。今次人物專訪是,中港財經界知名人士;香港經貿商會會長、香港金寶國際集團董事長李秀恒是也!李氏在香港鐘錶業界崛起,除了他拼搏精神之外,時逢盛世、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也是造就李秀恒成功的關鍵所在。

 

水有源,樹有根。故事還得從上世紀說起,19541015日,一聲響亮的嬰啼,一個小男孩出生在灣仔舊唐樓的一個平民家庭,那就是李秀恒。小秀恒長的眉清目秀,眼睛水汪汪的,從小就很靈巧。在秀恒出生的兩年前,他的哥哥也降臨到這戶工人庭家。

 

李秀恒父親名叫李垣,祖藉廣東清遠。李秀恒並不是口銜金鑰匙出世,其出生時,乃翁是在香港電燈公司做一般工人。一家四口,依靠父親微薄的薪金,加上秀恒的媽媽拿些織毛衫之類外判活兒在家中加工,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還沒有起飛。當時,李家租住在灣仔星街一棟舊式的唐樓三樓。包租婆將一個單位隔成七個小房出租。七伙人共租住在,一個不到一千咫單位,顯得十分擠迫。李家住的房間大約70多平方呎、廚房是七伙人共用,“我們家用的是火水爐,炒菜燒開水全靠它。記得小時候香港制水,七伙人家,一大早,大人小孩提著水桶下樓輪候裝水。那段日子,那段情景,真有點像電影《七十二家房客》場面。”李秀恒說。

 

小時候的李秀恒是在灣仔聖雅各小學唸書。“我小學唸的是教會學校,有獎學金。在嶺南中學唸中學時,還做過暑期工掙些生活費。”最近有部港產片《歲月神偷》揚威德國國際電影節。說的就是那個年代。當時經濟低迷,在香港討生活過日子很艱難,特別是像我們這樣沒有家底的工人家庭。”

 

李秀恒從小天資聰明、學習優異。在小學五年級時參加《華僑日報》書法比賽便奪得冠軍,還拿到了當時為數不少的100元獎金。然而,在生活窘迫的家境下,1974年,他預科畢業,不得不放棄學業,走上打工之路。“千金難買少年窮,窮則思變。變則通了!”李秀恒說。

 

李秀恒第一份工是在一家洋行出入口部做普通文員。地點是在中環。當時李秀恒的月工資才500多元。做了兩年,李氏跳槽到日本星辰鐘錶駐香港公司當推銷員。薪水跳升1倍多。他主要工作是將日本鐘錶和設備轉口到香港。談到這份工,李秀恒無限感慨。他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瑞士鐘錶仍然雄居整個市場。而他所負責的工作,則是介紹第一批由日本生產的鐘錶零件表殼、指針、表帶等,進入本港市場。由於日本生產方式與瑞士不同,本港廠家都不接受日本產零件。李秀恒和他們的同事們唯有逐家逐戶地向鐘錶廠家推介他們的產品。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終於使上述日產產品成功開拓香港的市場。由於李氏工作認真,沒多久便打開銷路,受到公司的賞識,提升為業務經理。

 

在打工日子裡,李秀恒不斷挑戰自我。李氏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邊工作邊學習,他連績用七年時間,攻讀美國聖提巴巴拉大學工商管理函授課程,獲碩士學位。其後,他又在暨南大學考取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有志者事竟成嘛!”李氏有位朋友打趣道。

 

歷史巨輪推進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個難忘的年代!偉大的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此時際,李秀恒也迎來了他人生中最大轉捩點。已在鐘錶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李秀恒,已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鐘錶技術,積累了許多營銷經驗和客戶群,並對國際鐘錶產銷行情了如指掌。

 

十年磨一劍,揚眉劍出鞘,是鋒芒初試時候了!1987年,李秀恒看準價廉物美的石英電子州鐘錶將替代機械鐘錶之商機,用多年打工積蓄的幾十萬港元作資本,引進日本的設備、配件和技術,組建自己金寶公司。當時,他33歲。正如古訓:三十而立。

 

創辦金寶公司早期的第二年,李秀恒便掘到他人生中第“一桶金”百萬港元。那是開業第三年,公司的營業額已達3億港元,金寶自已生產的鐘錶在香港打開銷路同時,李氏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經營手法從禮品手表做起。他與一些大型廣告公司聯手,介紹推銷其禮品手表。因成本低,隻隻手表薄利多銷,滾滾財源奔他而來。他又掘到更“大桶金”,千萬、億萬。

 

九十年代的李秀恒在香港鐘錶界已是嶄露頭角。由剛開始租用尖沙咀嘉寶大廈一個500多呎寫字樓,到後來幾經拼搏發展,公司在東莞等地開工廠,擁有34萬呎自置物業;但是他覺得,一花艷開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於是,在開創自己鐘錶事業的同時,他還對本地廠家培訓鐘錶生產裝配技術,推動廠商們低成本生產出款式新穎的電子鐘錶。香港鐘錶業成行成市了。到 1995年全球對鐘錶的6億隻需求當中,香港的出口量已佔了其中七成。此舉成功地將價格昂貴的老牌瑞士錶以及新興的日本鐘錶都一慨甩在後面,香港雄居世界鐘錶出口量之首。

 

李秀恒也由當初一名打工仔發展成一名富商和中港財經界名人。由他創辦的金寶國際已發展成集團公司。最高峰期集團員工超過2000人。現今公司年營業額已逾10億港元。業務除成表製造及鐘錶零件貿易外,近年更擴展至電子、運輸、金融及房地產等領域。李氏對投資本港工廠大廈情有獨鍾。現在本港經濟轉型,舊時廠廈大大升值。時下,李氏擁有的不少舊廠房單位是早些年購入。

 

李氏對內地發展鐘錶業也起到一定貢獻。李秀恒是最早一批進入內地投資開辦工廠的港商之一。先後在深圳、東莞等地開廠。並經常和香港鐘錶界到內地訪問,與內地同行們建立良好合作關係。1989年李秀恒當選香港鐘錶商會會長。

 

從打工仔變身為聞名香江的“鐘錶大王”。 30年來,李秀恒憑著自身打拼和奮鬥,終於把一隻隻小小手錶做成一番大事業。這可謂是,行行出狀元也!

 

再者,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兩句古今名句,在李秀恒身上演繹地淋漓盡致。李氏對記者坦言:“沒有改革開放,中國的和平崛起帶來的無限商機,就沒有金寶和我李秀恒今日和成功。”

 

李氏現為香港多家上市公司董事,並曾被委任為香港貿易諮詢委員會、貿易發展局、生產力促進局、城市規劃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等多個主要官方及半官方機構的咨詢委員。

 

李秀恒1991年當選為香港10大傑出青年,1993年當選為香港青年工業家,1994年獲委任為港事顧問,1996年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屆推選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章。李秀恒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香港經貿商會會長,並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中華出入口商會等多個工商社團中擔任要職。

 

李秀恒先後獲美國加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暨南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後被國內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北京經濟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並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城市大學的中國商業課程顧問。李氏現時還保持為香港多間報刊每周撰寫財經專欄文章。

 

李秀恒在事業有成之時,也積極回饋社會,造福桑梓,熱心支持祖國公益事業。1994年,廣東清遠發生大洪災後,他發動香港的同鄉捐款100多萬元賑災;重建古剎飛來寺時,他又捐資20萬元。而後,他又捐款200多萬元在內地建十所“海聯小學” 和捐資協助家鄉設立治安基金……

 

採訪臨結束,記者將話題轉向近期本港冒出之熱門話題;“80後”和“憤青”。記者笑說,李秀恒童年一家四口蝸居在70多呎唐樓房間;走上社會,由當初每月工資幾百元,到自創金寶國際,成為 “鐘錶大王” 億萬富商,作為50後、作為過來人,記者打趣問李秀恒有何話說,或者人生成功貼士?

 

李氏沉思片刻有感而發嘆謂,自己前半生亦不是一路坦途,而是挨過貧困窘迫日子。1976年打第一份工月薪才幾百元。兩年後跳槽到前述日本鐘錶公司、由推銷員做起到高級白領。自己從來不怨天憂人,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素質和學問,珍惜每次機會,於是才有後來創立金寶公司。

 

李氏說“80後”是未來社會楝樑,明天是屬於他們的,希望社會多關心鼓勵他們。李氏謂,祖國大建設,大發展,正需要大批年青有為人才。時逢中華盛世,內地社會和經濟一日千里在進步。李氏建議更多海外80後、90後的年青一代,多到內地去走走看看,特別是當你乘坐在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在飛奔,你就會身同感受和意識到,在香港建連接內地高鐵之必要性和緊迫性。



經導全媒體矩陣
眾志成城戰疫情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490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導系列雜誌-《同心》會刊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