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鴇
名稱: 大鴇(Great bustard)
別名: 地鵏
分類地位: 鳥綱、鶴形目、鶴科
學名: Otis tarda
分佈範圍: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
數量: 2000—3500隻
形態特徵: 體長50—100厘米(約1—2張書桌的寬)
體重4—15千克(約8—30罐可口可樂)
攻擊指數:80
防禦指數:70
耐寒指數:90
感官能力:視覺95;嗅覺10;聽覺90
特殊技:腿粗而強,腳上有3隻粗大的趾,適合於奔走。
識認方法: 體形粗壯,頸長而粗。頭、頸為灰色,後頸至胸前兩側有棕栗色橫帶,形成半圓的領圈。上體淡棕色,有細的黑色橫斑。下體灰白色,翅膀上有大白斑,雄鳥下頦兩側有細長突出的鬍鬚狀白色羽簇。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開闊的平原、乾旱草原、稀樹草原和半荒漠地區,也出現在河流、湖泊沿岸和鄰近的乾濕草地。
行:白天活動。善於行走或奔跑。飛行時頸、腿伸直,兩翅平展,兩腿向後伸直於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動緩慢而有力。
休息:跗蹠與地面平行,胸部俯於跗蹠之上,並貼近地面,頭略向後仰靠近背部,同時縮頸,眼時睜時閉。
食:雜食性。以植物的嫩葉、嫩芽、嫩草、種子以及昆蟲、蛙等動物為食物。
性格:生性機警、膽小,成群活動。
繁殖:繁殖期為5—7月。築巢於草原地面上的天然凹坑內,或是由雌鳥挖出一個淺窩。巢內不墊任何物件,或僅墊有少許草莖。每窩產卵2—4枚,孵化期25—28天。
成長:雛鳥出殼不久就能蹣跚行走。10中旬隨親鳥遷徙到越冬地。雌鳥3—4年性成熟,雄鳥5—6年性成熟。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草原鹼化、沙化、退化嚴重,使其棲地逐漸縮小。
2、人類亂捕濫獵、拾卵、毀巢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