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香港普选政改大事件

香港政改 图片版权 XINHUA
Image caption 香港特区政府就2017年的政改进行咨询

中国人大常委会会于2007年12月否决了香港在2012年普选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全体议员,不过提出了香港推行普选的时间表。

2017年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在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后,立法会可以实行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办法,这次决定被视为北京当局首次承诺为香港普选行政长官设下实行时间。

香港政制改革主要讨论的是行政长官及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重点议题包括:

2017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重点:

提名委员会的选民基础

提名委员会的产生办法

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的程序

普选行政长官的投票安排

任命行政长官的程序与本地立法的衔接

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重点:

立法会的议席数目和组成

功能界别的组成及选民基础

分区直选的选区数目和每个选区的议席数目

图片版权 REUTERS
Image caption 林郑月娥负责展开政改方案前的公众咨询。

政改大事件

2013年12月4日,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宣布展开政改方案前的公众咨询,为期五个月,与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及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合组“ 政改三人组”处理政改事宜。政改首轮咨询以“ 有商有量,实现普选”为主题。

2014年3月3日,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咨询期间发表署名文章“ 让普选行政长官讨论回归《基本法》”,表示如果各方不愿回归到《基本法》的法律基础及不接受政治现实,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这目标恐怕只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2014年4月,首轮咨询期间,由香港立法会安排全体议员访问上海,并安排与主理政改的中央官员会面,有43位建制派及14位泛民议员参加;其中梁国雄事先张扬带同“六四事件”相关的物品入境,遭上海边境人员要求交出有关物品,梁国雄未有入境折返香港。

咨询期内,不少政党及组织提出多个政改方案予政府参考。

首轮咨询后,由“和平占中 ”委托港大民意调查机构就三个含有“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在2014年6月下旬发起全港投票行动,结果有近80万人参与了投票。

2014年七一游行亦以争取真普选及公民提名为主题,之后有学界代表发起“ 预演占中”,在中环闹市遮打道道宵静坐留守,警方清场并拘捕511人。

2014年7月中,由“帮港出声”召集人周融发起的“ 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举行为期一个月的“ 反占中”签名运动。

2014年7月15日,政府公布首轮咨询报告,并同时启动政改首部曲,向北京政府提交报告。报告建议特首人选要爱国爱港、提名委员会应参照选委会四大界别比例组成、提委会产生办法沿用现时选委会产生办法等为“ 主流意见”。

2014年8月3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北京举行会议,其中一项议程审议香港政改报告,并公布简称“ 831”决定。明确规定提名委员会人数须按照现时选举委员会四大界别同等比例,维持1200人组成,提名门坎是提委会“ 过半数”支持,特首候选人数目定于二至三人,如特首普选未获法定程序通过,2017年特首选举会继续沿用2012年特首选举产生办法。

图片版权 RTHK
Image caption 香港政府就行政长官普选办法作出第二轮咨询。

香港泛民主派面对人大决定认为是“ 全面落闸”的普选框架,25名泛民议员首次发表联署声明表明会于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

2014年9月,香港学界发起大专及中学生罢课,及后有集会人士闯入香港政府总部内,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等人被捕,引来大批市民前赴政府总部外声援,“ 和平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形容对话之路已经走尽,正式启动“占领中环”及一系列抗命行动。

集会占领了香港多区主要道路,警方一度出动催泪弹驱散示威者,促成参与者称这次抗争为“雨伞革命”。占领行动持续79日后结束。

2015年1月7日,香港政府就行政长官普选办法作出第二轮咨询,为期两个月。泛民立法会议员集体抵制咨询,要求重启政改及撤回中国人大的“ 831”决定,重申方案即使提交立法会都会投下反对票。

2015年3月,第二轮政改咨询结束,政府收到逾十万份意见书,政府在4月公布咨询结果,以及向立法会提交有关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政改方案。

在政府提交政改方案前夕,立法会泛民23名议员再次联署,重申议员将否决人大决定此框架下的政改方案,批评北京扭曲《基本法》,导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形同虚设。

(撰稿: 陈志芬/ 责编:萧尔)

更多有关此项报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