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基數雖然比大陸少很多,但當年跟著播遷來台的各省人士,也有不少奇名怪姓,另有些人是自己改姓,或者非漢族但為適應早年身分證規定,也取用特別姓氏。

例如風姓,在漢族是源自伏羲氏,台灣的風姓則大半是原住民賽夏族朋友,賽夏族姓氏起於自然界動物或現象,兩岸風姓沒有血緣關係。台灣花蓮有人姓欉,此姓氏起源於祖先避禍,躲在樹欉下,許願躲過災殃就以欉為姓。

台灣有少數姓氏是全台獨此一家,台南市有位神正義先生,曾隨他的老兵父親返大陸探親,在廣東曲江山區,但該村也只他們老家一戶姓神。神正義僅得一子,當年想把兒子取名為「神父」,反正全台姓神的就他父子倆,「以後再有姓神的,一定是我兒子生的。」

台灣人有姓肇的,源自滿洲老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氏開枝散葉,清朝二百多年有皇族後裔成千上萬人,到了民國,身分證只得有漢姓,於是有人改姓金(後金),有人依輩分姓溥,其中一支認為,《百家姓》天下第一姓為趙,於是取諧音為肇。

與歷史相關的特殊姓氏,在台灣還有姓胖的一家人,祖先是明朝皇室後裔,李自成打進北京城時,北京城局勢大亂,一支宗室躲到鄉間,不敢自言姓朱,於是取「大明剩一半」之意為胖。胖姓在兩岸的由來都一樣,所以彼此全是親戚,但1949年僅一人跟國民政府到台灣。

小 靈 通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加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書中的姓氏排列順序並非依人口數排定,「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4姓是因為成書於北宋時期的吳越錢塘地區,宋朝皇帝姓趙氏、吳越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因此成為百家姓之首。

《百家姓》的姓氏排列又要顧及中文的押韻,才能讀來順口,易學好記。在明清時期,《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幼兒的啟蒙讀物。(鄭線線)

#台灣